这有提升幸福感的一切Illustrated by Kyutae Lee
Hello,这期「问雅君」会回答两封来信,一封来信者担心自己会活成父母的翻版,另一封则是困扰于自己没有执行力,想做的事,一直没有做。
1第一封
Q:雅君,你好,我不喜欢我妈身上一些特质。我这么多年都在努力活得跟她不一样。但是我男友会说我发脾气时,跟我妈很像。我就很烦躁,我不想活成我妈的翻版,我该怎么办呢?
A:当你害怕成为你妈妈的翻版时,你真正害怕的是,你把你妈妈身上你不喜欢的特质都复刻下来了。
这是你的害怕。但这害怕其实只是你头脑中的一个想法。它未必等于现实。
要从根源解决这担心,我们可以先从事实查证(fact check)开始。
你可以画一个表格,分成三列。
第一列,写我所保留的妈妈的特质,第二列写我所摒弃的妈妈特质,第三列写我所创造的属于我自身的特质,也就是说和妈妈无关的特质。
我是在《被忽视的孩子》书里看到这方法的。
我给它起了个名字,叫CDC。因为这三步其实就是检视我们在和父母的关系中,我们复制(Copy)了什么,删除(Delete)了什么,又创造(Creat)了什么。
我之前也有用过这方法梳理我和我妈的关系。(之所以用是因为我有和你类似的困惑。)
我在Delete那一栏里有写“重视家庭”。因为我妈妈非常顾家,但我在很长一段时间,很少主动联系家人,表达关心。
但我其实是喜欢她身上“重视家庭”这项特质的。
这听起来就有点奇怪——我为什么要摒弃一项我明明喜欢的特质?
可能是因为,我看到过我妈为“顾家”这一项,牺牲了多少自我。而我不想重走她走过的路。
我真正不想要的其实是“压抑自我、委屈自己”,但因为在我妈身上,“照顾家人”和“牺牲自我”时常一起出现,所以我会把这两种特质混为一谈。
我担心,如果我顾家,和家人保持紧密联系,我的一部分自我,就会被束缚被吞噬被控制。
所以我其实是在划掉“牺牲自我”这项时,顺带也抹去了会让我联想起“牺牲自我”的“重视家庭”。
意识到这点后,我问了自己一个问题:“重视家庭必然会牺牲自我吗?这两者真的冲突吗?”
不一定啊。也有很多人体贴照顾家人,但也会同时重视自己的需求,会抓住机会发展自我,会坚定不含敌意地拒绝来自家人的情感绑架。
我在写这份梳理表格的过程中,意识到我可以把被删除的“重视家庭”给重装回来。我可以在自己心力可以接受的范围内,多给他们打打电话,分享近况,提高回家看望他们的频率。
同时为了避免被情感绑架,避免自我牺牲,我也要尊重自己需求,划定情绪边界。用周慕姿在《情绪勒索》一书中的话说,
“我为我的行动和情绪负责,我不为他人的行动、情绪负责,我也不要求他人为我的行动和情绪负责。”
写这份表格,也会让我意识到,我有从妈妈身上继承一些我喜欢的特质。比如,阅读写作的习惯、对学习的兴趣、积极尝试新事物、容易信赖他人…这帮助我看到更多她对我的积极影响,让我心存感激。
我也有创造属于自己的特质,我对个人价值的在意,对过着和主流生活不一样的人的兴趣,对价值多元的高度接纳,对性的坦然态度…
这个部分的我,是在家庭之外生长出来的,是那些我读过的书,看过的电影,见过的人…诸多经历一起塑造出来的。这让我不会觉得,自己是父母的纯然翻版。
我和他们有相像之处,也有不同之处。
但重点不是,我们是否相似或不同。而是,哪些特质是我们真正想要的?
我们身上有哪些特质,是我们并不想要,但我们依然copy了父母?
有哪些特质我们其实想要,只是因为在父母身上出现,而我们因为对父母有意见,于是干脆把那特质也一并扔了?
《被忽视的孩子》中写,
“这练习可以帮助我们在面对父母的影响时更加准确地定位自己,既可以避免抵触,又避免和父母融合过密…可以使我们和父母之间在保持一定距离的情况下,能够好好的接受和摒弃他们的特质。我们可以知道,我们所摒弃的并不是我们的父母,而是他们的某些行为方式。”从我做这练习的体验来看,它让我少了很多无谓的担心。因为它把之前模糊的“我和我妈像”这个感受清晰化了,它让我知道,哪里像,哪里不像。
更重要的是,它让我意识到我能够主动选择和建构我的特质。
2第二封
Q:雅君,你好,我想知道怎么才能让自己更有行动力。我现在做的工作,既不是我的兴趣,也不是我的擅长。我知道该尽早换跑道,锻炼技能、找新工作,但我还是会拖延。偶尔奋起一下,很快又故态复萌。
我一边嫌弃原地躺平的自己,一边继续原地躺平,还会用打游戏、看剧、看书来逃避。道理我也都知道,但还是做不到怎么办呢?
A:你说的这个状态,我很熟悉。
我也时常会出现“知道有些事应该做,但还是拖延”的情况。
我最近用的一个方法,非常简单,但对我还是有点效果。
就是问自己一个问题:“这件我想做又害怕去做的事,如果我不做,可能会有什么负面后果?”
然后把“不行动要付的代价”写出来。
这个办法是我之前看Tim Ferris的Ted演讲学到的。
他说,我们人类是一种非常善于设想“事情出错”的生物。如果我们尝试新事情,比如找老板谈加薪,我们会担心老板不高兴之类的。但问题是,我们常常忽视维持现状,什么都不做,也是有代价的。
他建议我们想一想,“如果不去做这件事情,那么过了6个月、12个月、3年之后,你的生活会是什么样子?” 他说,“你需要去仔细的想,从情感上,从经济上,从身体各方面仔细思考。”
所以我建议,你可以把不学技能、不找新工作的后果在纸上一条条写出来,放在你每天都会看到的地方。
我自己最近就写了一个“如果不做体态锻炼,会有什么后果”的清单(因为我实在不喜欢做体态锻炼,我觉得它枯燥又痛苦)。后果就是,过了一年、过了三年之后,我会依然驼背,依然不喜欢自己的背部,依然会在穿露背衣服时,感觉不自在。不止如此,随着年龄增长,体态问题带给我的健康风险也会越来越大,比如颈椎、腰椎出毛病…
在写完这个清单后,我锻炼的频率明显规律了。因为我把之前模糊的后果在头脑中清晰化了。这和王阳明说的“知行合一”也很像,如果你没有行动,说明你对行动的必要性,也就是“知”认识地不够清楚。如果你在“知”上足够清楚,那么你就会“行”。知和行不是两件事,而是一件事。
Tim Ferris在演讲中,阐述的用“恐惧清单”提高自己执行力的方法是这样:
1、你先去把你想做但又恐惧做的事写下来。
2、写下如果你做了这件事情,却没有成功,最坏会发生什么事?
3、 写下你可以做哪些事来预防事情变坏。
4、写没有去做这件事情,可能会有什么糟糕后果?这后果是否是你愿意承受的?
我一个朋友最近在做视频。我和他聊天时,他说,做好第一支视频时,他真的很不愿意发到网上。因为他自己也知道,拍得不好。但他还是会发,会继续制作,因为只有发出来,得到更多反馈,才知道往哪里改进。
“做了最差结果就是,没人看。那我也尝试了。但如果不做,最差结果,就是我可能会错过了5G带来的视频时代,我可能会落伍会被淘汰。这是我更不能接受的。所以就咬牙做呗。”
我经常用来宽慰自己,不要太焦虑于失败的一句话是:最终,用来评判我们的,不是我们做失败了什么,而是我们做成了什么。
用Tim Ferris在演讲最后说的话,和你共勉:
“困难的选择,我们最害怕去做的、问的、说的,这些有可能正是我们最需要做的…请将塞內卡的话铭记在心:折磨我们的往往是想像,而不是真实。”
如果你有想问的问题,欢迎在后台给我留言,记得标一下#问雅君#的tag。如果你需要匿名,在留言里写清楚,我就会帮你做匿名处理。提前祝周末快乐?
edited by 阿妮酱猜你喜欢让生活柔软下来的7款衣服我什么都不在乎,为什么还有困惑呢?| 问雅君写给怀疑人生意义的你商务合作 请联系邮箱yakicreator@foxmail.com或 微信:wuweiquai
「我害怕活成爸妈的翻版」|问雅君
相关推荐
- 电脑机箱漏电的原因有哪些? 电脑机箱漏电!好害怕,那应该怎么办呢?
- 心虚心慌是什么引起的(心里总是不安心慌害怕)
- 胆怯的近义词是什么词(胆怯和害怕是近义词吗)
- 给爸妈的一封信:感恩父母,写一封感人的给父母的信
- 爸妈不同意如何说服父母买手帐呢(爸妈不同意如何说服父母买手帐的话)
- 害怕近义词是什么词语 害怕近义词是什么标准答案
- 小爸妈电视剧?(小爸妈电视剧剧情介绍)
- 感谢爸爸妈妈暖心简短的话(感谢爸爸妈妈暖心简短的话语)
- 失去一个深爱的人是什么感觉 失去一个深爱你的人是什么感受
- 最想要得到最害怕失去是什么意思 最想得到的最害怕失去
- 什么人最怕过年 害怕过年是为什么
- 还是会害怕夜深人静时候想起你(这是夜深人静就会想起自己)
- 父母骂过你最狠的话 骂他爸妈很毒的话
- 害怕挂科怎么办(我害怕挂科怎么办)
- 结婚后老婆不想和我爸妈住 不想和老公爸妈住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