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福建中考作文,怎么写都别扭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中考作文
7.18
2020

原题呈现
学习与性格
? ? ? ?
? ? ? 读书学习,塑造着我们的性格。哲学家培根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凡是所学,皆成性格。
? ? ? 生活充满酸甜苦辣,蕴藏着学问和智慧,是一本无字天书,生活中所学到的,也会影响和改变我们的性格。
? ? ?对此,你有什么经历,体验和思考?请以“学习与性格”为标题,写一篇文章,在主题班会上与同学交流分享。600字左右。
全是胡说
这个作文题真别扭一、别扭的并列
? ?学习与生活,学习与工作,学习与运用……
? ?血型与性格,习惯与性格,性格与命运……
? ?这些并列,是不是看着顺眼一些?
? ?学习与性格,怎么读怎么别扭。
二、别扭的逻辑
? ?学习与性格,还不能是一般的并列。
? ?材料里还规定好了,凡是所学,皆成性格。
? ?也就是说,学习与性格的关联只能是,学了什么,就形成什么性格。学习是因,性格是果。
?三、别扭的任务
? ? 写一篇文章,在主题班会上与同学交流分享。
? ? 是要写发言稿,演讲稿?
? ? 那我写的这篇文章,就当成记叙文或议论文的范文来分享,是不是就可以不用写成发言稿、演讲稿了?
这个作文题,别扭到几乎上不了台面。要是与前三年的省考作文题做个比较,光看上去,都觉得好像不是同一方水土孕育出来的。
? ? ?每个站点都有风景
? ? ?充电
? ? ?最好的作品
? ? ?学习与性格
别扭你就这么写一、记叙文
? ?1.化大为小
? ?学习了什么,形成了什么性格。
? ?比如说,学习了数学,性格里就有了严谨;学习了国画,性格里就有了洒脱;学习了蒙古音乐,性格里就有了粗犷。
? ? 2.呈现“成长”
? ?学习了不同内容,性格有了变化,变化展示成长。
? (1)小时候,性格懦弱;
? (2)长大后,学习了XXX,性格里有了勇敢;
? (3)而现在,学习了XXX,性格里有了敬畏。
? ? 3.创新角度
? ?性格不大容易找到新颖的角度,即便找到了,可能也有往怪癖方向发展的风险。
? ?但学习的内容、学习的对象完全可以创新。
? ?向一棵树学习,性格里就有了坚毅。
? ?向一片云学习,性格里就有了飘逸。
? ?向老人学习,性格里就有了淡然。
? ?向小孩学习,性格里就有了轻狂。
? ?花开时学习,性格里就有了热烈。
? ?花落时学习,性格里就有了沉静。
二、议论文
? ?1.拆分
? ?以性格为关键词来拆分,可能就会为难自己。
? ?从学习这个词入手,就容易得多,至少能在学习的对象(学习什么)、学习的方式(怎么学)和学习的结果(学到了什么)等角度进行拆分。
? ? 而在学习怎么能形成性格这个角度有自己的思考,也能拆分出这样的角度:
? ? ?1.所学,即生命所需;
? ? ?2.日复一日地浸润;
? ? ?3.日常所用,即所学。
? ? 2.思辨
? ? (1)凡是所学,皆成性格。
? ? (2)凡是所学,未必成性格。
? ? ? A.科学家的性格里,常常藏有浪漫。
? ? ? B.艺术家的性格里,却多是严谨。
学长范文
学习与性格
——心灵三部曲
庄尧锐
? ? ? 如果以我的经历来说的话,性格是知识和阅历积累的一定程度的表现态。
? ? ? ? ? ? ? ? ? ? ? ?? ? ? ? ? ? 一? 童年
? ? ? 一回家聚会时,饭桌间隙总能偶尔听见大人们“读书无用”这样的言论,偶尔有反驳的心理,只是随着他们的孩子在学习这事上吃了亏,他们的音量也变小了。
? ? ? 小学的时候,我很少聊过“读书无用”的话题,个别时候学习倦怠或者在课堂之外的世界? ?过得不如意,比如心思单纯,抓不住友谊的边角,自我怀疑是不是太过执着成绩。因为或许会一时气话把脏话都给了学习,但我们这一代是最大的收益者,我可能还是最有发言权的那个。
? ? ? 那时候人生第一个象牙塔是图书馆,因为母亲是图书馆管理员,那里就几乎成了我出生的地方,那个年龄时髦的是火热上映的《四驱兄弟》或者《变形金刚》,满大街小孩手里都会攥着《四驱兄弟》主人公小豪的胜利冲锋,或者抱着一个大大的擎天柱。但那些与我关系不大,在那个有点与世隔绝的地方,记得最多的就是阳光明媚穿过木窗玻璃,然后照在最下一排的《战争与和平》或者《仲夏夜之梦》的插图版,而我在一旁发呆。安静的没有太多诱惑的童年不是我接受知识最多的时候,而是为我打开了一扇门,没有沙子和玩具的独特童年记忆是我成长最初的潜移默化。
? ? ? 那时候的我牙牙学步,贪恋的不是丰富的馆藏和图书,只消从每日隔壁办公室桌上增添的零食中便能收获满足,还有享受下午最后一缕阳光,因为母亲即将接我回家,睡前或许她还会为我还会续上一段重复却永不过时的童话故事。
? ? ? ? ? ? ? ? ? ? ? ? ? ? ? ? ?二? ? 在人间
? ? ? 辗转离开家乡后,来到了市里最好的中学念书,第一篇课文就是《忆读书》,被同样热爱文学世界的冰心打动,曾经被提名过冰心儿童文学奖的自己,或许是缘分,第一次感受到了那种为书中人物悲喜交织的感觉。也暗暗感受到了自己童年与冰心童年的重合。
? ? ? 年少青涩的我们灵魂孤独,只能在知识的世界里求索着共鸣,那时候看到的一切都是最初不算稳定但逐渐建立起来的价值观。
? ? ? 当然学习竞争压力极大,生活变题海压迫,日子在和卷子打交道中一遍遍变得扭曲,为了扳回略显病态的忙碌,深夜灯光下在床头堆着的几本名著和传记成了一天疲惫的慰藉。
? ? ? 总有“从别人人生里再活一次”的充实感。也一步步地从最拖后腿的学生成了别人家的孩子,像一块自卑的海绵,拥有着最普通的材质,平静而柔和地吸收身旁所有的养分。
? ? ? 那会自己是极少数几个从农村来到城市的学生,更多时候,在同龄人的海洋里,自己更像是一座孤岛,无止尽的学习即是向上攀爬的藤蔓,也是年少充沛情感的唯一强有力的寄托。
? ? ? ? ? ? ? ? ? ? ? ? ? ? ? ?三? ? 我的大学
? ? ? 年初的时候对未来迷茫去了一位长者家做客,一番长谈后他讲了一句很中肯的话让我记忆犹新:个人经历和知识相结合的成长才结实。
? ? ? 始终觉得,如果说个人价值观的稳定是在高中,而到了大学就是个人性格修正和能力提高的时候。这一时间段,忙碌诸多文体活动,还是不忘往图书馆跑。到了临近毕业的时候才感觉真正从学生成了一个小大人,面对就业择业,还是继续攻读硕士。都成了或许有人建议但绝大多数时候需要考量的问题。
? ? ? 但没有人可以预测的未来会发生什么,一路走来还是充满坎坷,从高考复读在选择自己热爱的专业,碰钉子后的不服输让我尝到了甜头,也不能阻止下一个人生阶段,还要面临“撞南墙”的危机。
? ? ? 我一直认为个人成长与人生选择过程中有三个悖论:16-18 岁在对学科与知识一无所知的时候就被要求选择自己的专业;22-25 岁在对商业世界运行规则毫无概念的时候就被要求选择工作方向;25-28 岁在对自己和人际关系一知半解的情况下就被要求确定长期伴侣;
? ? ? 这样想来,其实人生出问题是一个大概率事件,也是因为那无数的不确定性让我们的如雾中行走,不断的学习来明确人生坐标和定位是最重要的事。
? ? ? ?其实有时候也喜欢揣测,培根先生说得出大道理,也难逃爱情无常且风花雪月的命运,那是不是他小时候读了很多言情小说才培养出他这样的性格呢,那就不得而知了。
? ? ? ?我们这一代人的心灵终将在外物求索中获得更多养分,或许多少挫折都要统统接住,成为完人,是一生的荣光。
微信扫一扫关注该公众号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