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海记忆:白水营抬虎记

鹭客社:守望共同的尘世故乡
如果您满意于下面的图文,请让更多的人关注“鹭客社”。
上杭梅花山虎照
鹭客社登出平和县朱连生先生关于上世纪五十年代山格斜坑打虎的图文之后,反响热烈,勾起了很多人关于漳州华南虎的记忆。今天,龙海白水营人郑炯垣同样向鹭客社提供了一篇关于老虎的旧作,这只已经死亡的华南虎老虎同样出现在上世纪的五十年代。这让我再次确认,一个很容易被忽略的事实,那就是,一直到上世纪五十年代,闽南的乡村曾经是猛兽横行的乡村,而这正是虎爷信仰存在的原因之一,土楼与土城存在的意义之一。 —— 林鸿东
龙海白水营西南与漳浦接壤,多丘陵山地,少时常闻虎讯。夜晚小儿吵闹不休,大人每以“老虎来啦!”的话语恐吓。有如山中虎啸,众生灵即刻屏息静默一样,小儿往往也就止住哭闹、闭上眼睛入睡或装睡了。
50年代初(1951年或1952年,记不清了)一日,镇上传说山边“大丛榕树”的地方发现一只大老虎,不过已死。发现者是位镇上去山中砍柴的陈姓人家。据说经过是这样的:这位樵夫从树丛中偶然看到有只老虎躺卧在前面的草地上。初见突然,一时因惊悸而昏厥瘫痪倒地;稍待苏醒过来,他赶忙爬上旁边一棵树上。居有利的安全地位之后,这位樵夫才慢慢壮起胆来,再细细一睹老虎的“芳颜”。
只是久久相望,却不见老虎有何动静。这位樵夫吹哨发声、由低渐高试探,而老虎还是冷若冰霜、不予回应。及后,樵夫斗胆去地上取了几块小石头过来,接连几次抛投到老虎身上,却仍然不见老虎“回眸一笑”。经三番四次“观言察色”监定,这位樵夫最终认定这是只死老虎了,于是就勇敢地趋前与老虎“零距离”接触。暂别之时,他还不忘用柴刀把老虎的尾巴割下,以此为约,籍以证明他是最先的发现者。然后柴担也不要了,就回到镇上唤人上山抬老虎。
老虎要抬入镇上的一刻最热闹。有如武松景阳岗归来,几乎是万人空巷争拥到“桥仔头”,那是从山里郊外进入镇上的必经之道。我们几个小孩自然是急先锋,并且还接受街坊大人交待的特别任务:拔虎须。说是虎须有镇惊避邪的妙用。抬着死老虎的人马终于浩荡出现,但见死老虎躺在四人抬着的大板上。人说虎死威不死,看来不假。人头攒动,我们争拥过去,却多给挤倒在地。虎须是一根也没拔到,人没给踩伤就算幸运。不过,还是很高兴,算是平生第一次见到老虎。虽然是只死老虎,却是道道地地原生态的老虎。
这位陈姓的人家获得死虎之后,卖虎皮、熬骨胶,也算发了一回大财。只是财不露眼,露眼就诲盗,不久他家中失窃、一洗如空。他仍是樵夫一个,又只能挑起柴担,上山砍柴。
记起这件事,也想给有心人留点佐证的材料。20世纪初出现在鼓浪屿的老虎也是从南太武泅水过来的,可见当时漳浦山地虎迹之盛。至于上面所见的老虎,应是条病死或寿终的老虎。50年代后就没再听说过,这算是漳浦华南虎的尾声,也是最后的挽歌了。
【大丛榕树】原是白水通往漳浦佛坛山谷中的一处地名,以此处有棵大榕树为记。修高速路后,今树已殁。
写于2014年2月28日
往期导读:
平和记忆:一张斜坑老照片背后的打虎往事
鼓浪屿记忆:打虎一百年
作者简介:郑炯垣,原龙海白水营人,現居鼓浪屿。

LOOKERS鹭客社 守望共同的尘世故乡
欢迎关注鹭客社,投稿联系微信号:DONGE110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