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Ro书房|人生的智慧

这本书如果没记错是去年看了两章然后就放下了。对于这种类型的书,个人体会最好是一鼓作气看完的——实际上大部分书都需要这样,毕竟看书本来也就是一个需要静心的事儿——断断续续地看,早晚会看了后面忘前面。
今年以来基本看的还是以小说居多。怎么说呢,我是真的很佩服可以写小说的作家,以我现在的阅读水平,基本也还达不到那种去评判一部小说故事讲得好不好的阶段,反正是都比我好就对了。
不过我觉得还有一个原因是因为我几乎不看国内作家写的小说。(这似乎是一句得罪人的话)
言归正传,说过这本书。
叔本华(还有人不知道他嚒?)是德国著名的哲学家,唯意志主义和现代悲观主义创始人。出生在一个异常显赫的富商家庭,一生未婚,没有子女,以狗为伴。
他的母亲是个值得一提的女人。叔本华的母亲很有文艺天赋,当时不少德国文化名人都是她举办的沙龙的座上宾,比如写童话的格林兄弟、歌德、音乐家舒伯特等。她本人也写作了不少浪漫的爱情小说。
但叔本华本人与母亲不相投缘,以至父亲自杀身亡后,母亲得以解脱。而他相当看不起母亲一直以来喜好举办沙龙这种交际花般的行为。
由此,叔本华在著作里有很多听起来让女性不太舒服的评论,虽然肯定不是狭隘地出于对母亲的看法,但这些评论还是让不少人马上联想起他和母亲的恶劣关系。
《人生的智慧》一书中,叔本华在人的自身幸福和所拥有的财产这一主题中,表述了以下观点,深以为然。
1、对于人的幸福快乐而言,主体远远比客体来得重要。
个人所能得到许多属于他的快乐,从一开始就已经由这个人的个性规定了。一个人精神能力的范围尤其决定性地限定了他领略高级快乐的能力。
我们常说,一个人是否快乐跟他自身拥有多少东西其实并没有太大关系。
然而在消费主义盛行的今天,大多数人都对这句话嗤之以鼻。就是因为我们过多地关注于自己所拥有的物质,从而忽略了本身的精神世界的构建,所以,你所谓的快乐,几乎只存在于将要拥有那个东西和拥有那个东西的瞬间。
而每个人的物欲是永远存在的。我们误以为当有了足够多的美食华服与环游世界的潇洒,我们就能获得足够多的幸福。
殊不知,人的健康尤其远远地压倒了一切外在的好处,一副健康、良好的体魄和由此带来的宁静和愉快的脾性,以及活跃、清晰、深刻、能够正确无误地把握事物的理解力,还有温和、节制有度的意欲及由此产生的清白良心——所有这些好处都是财富、地位所不能代替的。
2、关于民族自豪感,叔本华认为:
最廉价的骄傲就是民族的自豪感。
沾染上民族自豪感的人暴露出这一事实:这个人缺乏个人的、他能够引以为豪的素质。
如果情况不是这样,他也就不至于抓住他和无数百万人所共有的东西为荣。
拥有突出个人素质的人会更加清晰地看到自己民族的缺点,因为这些缺点时刻就在自己的眼前,但每一个可怜巴巴的笨蛋,在这世上没有一样自己能为之感到骄傲的东西,那他就只能出此最后一招:为自己所属的民族而骄傲了。由此他获得了补偿。
所以,他充满着感激之情,准备不惜以“牙齿和指甲”去捍卫自己民族所持有的一切缺点和愚蠢。
这个问题不能展开讲,尤其在最近这个人人自危的时期,emmm,放一个我之前在微博上看到的视频吧!剩下的大家自己细品。
3、关于独处。
叔本华崇尚独处,他认为:
获取幸福的错误方法莫过于追求花天酒地的生活,原因就在于我们企图把悲惨的人生变成接连不断的快感、快乐和享受。
只有当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他才可以完全成为自己。谁要是不热爱独处,那他就是不热爱自由,因为只有当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他才是自由的。
于客观或者主观条件,一个人越不需要跟人们打交道,那么,他的处境也就越好。青年人首上的一课,就是要学会承受孤独,因为孤独是幸福、安定的源泉。西塞罗说过:一个安全依靠自己,一切称得上属于他的东西都存在于他的自身的人是不可能不幸福的。
而平庸的人却恰恰相反,他们喜好与人交往,喜欢迁就别人。这是因为他们忍受别人要比忍受他们自己更加容易。
那些喜爱社会交往的人尽可以从我的这一比喻里面得出一条规律:交往人群所欠缺的质量只能在某种程度上通过人群的数量得到弥补。
一个人对社会交往的热衷程度大致上与他的精神思想的价值成反比。
正如拉布叶所说:我们承受所有的不幸皆因我们无法独处。
我个人也是非常崇尚独处,尽可能简单的人际关系,尽可能把所有注意力关注于自身,这有利于一个人去构建他内心的世界。
尽管在现代这个社会,崇尚独处有时候被等同于怪胎、不合群。正如叔本华所言:
孤独生活的一个不好之处就是:正如持续呆在室内会使我们的身体对外界的影响变得相当敏感,一小阵冷风就会引致身体生病;同样,长期离群索居的生活会使我们的情绪变得异常敏感,一些不值一提的小事、话语,甚至别人的表情、眼神。都会使我们内心不安、受伤和痛苦。
因此,他建议我们:把部分的孤独带进社会人群中去,学会在人群中保持一定程度上的孤独。这样,他就要学会不要把自己随时随地的想法马上告诉别人;另外,对别人所说的话千万不要太过于当真。
有一晚我摘录了本书中的一段话发在朋友圈,大家纷纷表示:太真实了!
“没有什么比告诉别人我们恰逢某一巨大不幸,或者向别人毫无保留地透露出自己的某些个人弱点,更能确切地使别人得到好的心情了。”
嗯,希望大家都能谨记这句话。
除了上面提到的这三个点,其实这本书还遇到了很多其他的观点,比如“骄傲与虚荣”“幸福生活的本质”以及关于朋友、关于礼貌的一些阐述。
很多朋友知道,我读书是习惯做摘抄的,这本书我大概前后摘抄了有近百条,足以可见,这本书确实值得一读。
上周这本书看到一半的时候发了一句里面的内容给朋友,对方说:我应该也看过这本书,但不记得你发的这句话了。
其实,这种类型的书呢,一般在看的时候都会觉得受益匪浅,每一句话都醍醐灌顶。但看完以后过段时间,也许大部分的内容都会忘记。
但是,没关系,书里的精髓都已经内化为你的人生观价值观。
所以,读一本好书,就像聆听一个穿越千年的智者带来的教诲,实乃幸哉!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