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看她只有小学6年级学历,可能比很多博士妈妈都懂教育

这几天,我被一个看似十分平凡的妈妈震住了!
所以,我想仔细梳理一下她的故事。
她来自台湾澎湖。
如果自己能作决定,她肯定不愿生在一个渔夫家里,况且,还家徒四壁。
在她出生之后,后面又陆续跟来六个小孩。父亲呢,每天不是捕鱼,就是在一个小酒馆里烂醉如泥。
于是,作为长女的她,命运便由此定了:为这个家奉献自己的一切。
可学习能力太强的她,即便因为家庭困厄而颠簸流离,前后换了三所小学,她的成绩还是稳居第一。
小学快毕业的时候,老师亲自到家里跟爸爸说:“想想办法,让这女孩升学吧,不然就太令人惋惜了。”
父亲说:“她作为家中长女,必须出去工作赚钱,不然,弟妹们活不下去。”躲在门后的女孩听了,眼泪簌簌而落,跑到离家不远的山坡上大吼一阵,回来只好认命了。
第一份工作是在罐头加工厂做罐头。工作几个月,她抑制不住学习的欲望,偷偷报名夜校,拜托同事代班,自己摸黑去上课。没上几次,被父亲发现,把她痛打一顿,让她认真工作,不能再三心二意。
从此,她断了读书的念头。
十五岁那年,她独自到台湾高雄工作,一口澎湖腔令她受到许多不友善的对待。她不介意,白日赚钱,夜晚恳求一个朋友教她正规好听的台湾话。
几年下来,她不仅可以说一口漂亮地道的台湾话,还把家人一个一个地牵来台湾,接着,她开始重新认字、习字。
夜晚降临,结束八九个小时的工作后,用餐、盥洗完毕,她借着微弱的烛光,拿起报纸,就着一本字典,一个字一个字地开始学习。十几年下来,她居然完全达到了受过良好高等教育的水平。
为了那个生她的大家庭,不停工作,年岁渐大,仓促嫁给一个不适合走入婚姻、为人父亲的男子。于是,有了孩子后,她只能对孩子进行丧偶式教育。
*
她童年很短,教育又匮乏,成婚之后,因为不用再汲汲营营赚钱,一有余暇,便喜欢带着一双小儿女泡书店。
一进入书店,她会先为自己挑一本书,接着便陷入文字之中凝神细读,一时忘记身在何方,甚至忘了孩子。
两个小孩呢,也不用母亲管。他们一开始挑文字很少、图片很多的图画书看。看着看着,母亲从沉迷中醒来了,轻声而富于表情地为他们念上一阵。她为孩子读图画书,很少停在一个字上,严肃地告诉孩子,这个字是“小”,那个字是“大”,没有,她只是纯粹地为孩子讲故事,没有强迫,也不计较他们今天学了什么,她只是因为故事有趣,愿意读给孩子听而已。念的时候,她的指尖会自然而然跟着字游动,当一个字出现了五次、十次,更多次,有一天,孩子们发现自己懂了。
有时读到一半,书店要打烊了,姐弟俩央求母亲买下手上正在阅读的书,她的魔法便开始了。她把书接过去,用一种鉴赏珍品的眼光细致打量,沉吟半响,一本正经地问孩子:“你们很确定,要带这本书回家?”待姐弟俩点头,她会不厌其烦地再问一次,“你们真的确定,要带这本书回家?你们真的会读?”孩子们会再次细心打量这本书,认真思索,直到坚决要买,她才为孩子买下,同时告诉他们:“知识是很宝贵的。”
她的孩子很自然地明白了一个深刻道理:知识是很宝贵的!
*
她的女儿上一年级的时候,一个偶然的机会,老师把五年级的课本遗忘在讲台上,让女儿拿到办公室去。这个极早就热爱阅读的小孩边走边读了起来,走到老师面前还舍不得放手。
老师见状很惊讶,让孩子念给她听。当晚,老师打电话给她,问她有没有打算日后栽培孩子跳级的打算,被她委婉谢绝了。
等孩子长大了了解此事,埋怨妈妈当初阻止自己跳级,她笑骂女儿:“童年已经很短了,只有笨蛋才急着快跳。”
她从不因成绩而赞美两个小孩,倒是常常因为日常行止不好而痛责他们。女儿小学时脾气乖张跋扈,欺负老师和同学,常常为此受到母亲的惩罚。责罚孩子的时候,她非常生气地告诉他们:“一个人成绩好但品行恶劣,是一件很糟糕的事情。大脑有东西的人,做起坏事来会更可恶。”
女儿每次带回考卷,她看也不看上面的分数,只问一句:“里面的概念你都厘清了吗?”若看见孩子点头,考得再差她也处之泰然;若孩子犹豫不决,考得再好她也不能释怀。她以行动来告诫孩子,考试只是用来检验学习情况的,无论好坏都是珍贵的信息,关键之处是要清楚自己是知还是不知。
(我此时想到好多位高学历的朋友,好几位是博士。孩子稍显聪明,便千方百计为小孩寻求跳级,此后严促猛追,结果导致有两个小孩初中休学,一个抑郁出走。将另文细述)
*
她对“玩乐”与“放松”的重视始终要超过对学习的重视。
孩子完成学校的任务之后,她从不逼他们写多余的习题,留额外的作业。她明白,让孩子怀着怨恨的心情做一件事,得不偿失。
女儿在初二、初三时喜欢玩一款游戏,一天可以玩一到两个小时不等。那位久违的父亲有一天竟然都受不了了,他砸烂孩子的键盘后,转头跟她大吵一架:“你纵容孩子玩乐,瞧瞧,她现在已经掉出前十名了!”
她依然立场坚定:“孩子在学校上了整天的课,回家放松一个小时有什么不可以。”
不过,她事后跟女儿约法三章:
“你可以玩游戏,我不阻挠你,只要完成学习任务就可以玩。你打游戏时千万要尽兴,可是你读书时千万要专心,不要再想游戏的事情。”
她的女儿长大了,业余教别的小孩学英文,教的非常好。这位女儿观察到学生的读书计划安排太紧张的时候,就鼓励他们插入一些好玩的休闲娱乐。学生们起初质疑老师,延长坐在书桌前的时间还不够学习呢,缩短岂不是更不得了。在老师的一再坚持下,孩子离开书桌,半信半疑地进行短时的放松。小范围的娱乐过后,结果回到书桌前神清气爽,念起书来甘心情愿。女儿的学生也学会了学习。
在她强调自由、尊重的原则之下,孩子们的求学之路格外顺遂。女儿在没有上过任何补习班的情况下,考上了很好的高中,三年后又考出了不能再理想的成绩,被台湾大学录取。2018年,出版畅销书——《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后被改编成电视剧热映,引起巨大的社会反响。这个女孩始终热爱生活,始终明白自己要什么,并执著寻求,一直对世界怀有不竭的探索热情。
*
叙述到这儿,我这个看过几十本教育和心理学书籍的两个孩子的妈妈,再也抑制不住地想发议论了。这位小学六年级学历的普通妇人,除了在女儿填报大学志愿时对孩子有过干预外,她在自身成长及抚育孩子过程中散发出的爱与智慧,引发了我一次又一次的共鸣,让我感动得禁不住落泪。
当多少人将原生家庭的病毒带入新的家庭,从而使新家伤痛累累时,她通过学习而成长起来,把父母的无知与弊病摒弃殆尽,长成一个崭新而完整的人。
当无数的母亲在抱怨丧偶式育儿给自己带来很大痛苦时,她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化解一切,照样为孩子搭建一个理想的成长乐园,使家这个小窝风调雨顺。她可能不懂哲学,可她却能把一条条人生哲理化为育儿的春雨,撒播在每一个平常的日子。好与坏、快与慢、得与失、独立与依赖、尊重与溺爱、有为有不为……很多高学历妈妈很多年都想不通的问题,她凭藉直觉和经验就可以一通百通,把教育做得自然、朴素而得体。
她一直热爱学习,终身保持自省与成长!
她是畅销书《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作者吴晓乐的母亲。
她太平凡了,我都无法搜寻到她的名字。
在我眼里,她是那样的智慧,又是如此的完美。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