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复制道斯的成功?《血战钢锯岭》观后

《血战钢锯岭》正在各大院线热映。这部美国式的“主旋律”影片,揭示了战争的血腥与残酷,也宣誓了人性的悲悯与坚强。是一部宣扬爱国主义的力作,场面之震撼,让很多观众为之动容。
如果你看到这就隐隐觉得胃里有什么东西在翻滚,想要离开或者取关,说明你的心智尚不成熟,继续读下去或许对你心智的成长会有一点好处。我相信读我文章的朋友,都是渴望不断成长、不断进步的人,他们不会放过任何一个能够让自己成长进步的机会。
在我看到的影评里,对影片内容介绍最为详尽的要数和菜头在《铁雨下的天使:<血战钢锯岭>观后》中的故事梗概最为精彩,全文摘录如下:
《血战钢锯岭》讲述的故事发生在1945年的冲绳岛,美军第十集团军集结了8个师发动登陆战,准备攻克冲绳之后,以冲绳为基地进攻日本帝国本土。
这次战役极为惨烈,日军有超过10万人的伤亡,美军则达到了8万,另外有10万冲绳居民死于战争或在日军逼迫下自杀。其中,美军第十集团军司令官巴克纳中将在冲绳遭炮击身亡,日军第三十二集团军司令官牛岛满中将战败切腹自杀。
战争是残酷的,参战的双方无论是谁代表正义,都无法抹杀战争本身非正义。战争的目的再崇高再伟大,即使拯救了地球、佑护了人类,当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倒在血泊中的时候,一切伟大和崇高都会被消解殆尽。因为活着是每个人最基本的权利,无论是被屠戮,还是为了更多人更好的活着而慷慨赴死,都是对生命的不义和亵渎。
观影时,脑中始终回想着龙应台先生《大江大海1949》中那些普通的农民、学生、士兵颠沛流离,九死一生的命运片段,战争对于每个深陷其中的人到底意味着什么?就像《血战钢锯岭》中的主人公戴斯蒙德·道斯冒着枪林弹雨用一己之力在死人堆里拯救了75名负伤战友的传奇经历,让他成为二战期间唯一一个没有在战争中发射过一粒子弹,没有伤害过一个敌人,但是获得了美国政府为表彰那些“在战斗中冒生命危险,在义务之外表现出英勇无畏”的军人最高军事荣衔——荣誉勋章。可是,这真的是道斯渴求的吗,真正是时势造英雄吗?
很多影评都把道斯所取得成就的内在驱动力归因于对基督教信仰的执着坚守,是信仰让他在两难的战争环境中,作出了异于常人的选择——坚决不拿起武器消灭敌人,而是用医者之心去挽救战友甚至敌人的生命。
影片中有个细节值得细细品味。道斯的父亲经历过“一战”的洗礼,他一次次来到战友的墓前祭奠,回忆战争的恐怖与残酷,这是战争留给他的唯一纪念。他用酗酒来抚平创伤,经常在半夜三更的时候殴打妻子来宣泄心中的恐惧。做为一个以基督教为信仰的家庭,参军以前道斯并未感受到家庭的温暖。
直到有一次父亲又在殴打母亲,道斯上前劝阻情急之下,夺过了父亲手中的枪,枪口指向了父亲。那一刻,道斯在心里已经杀死了父亲,他触犯了信条,亵渎了忠贞不渝的信仰。可是,父亲并没有因此而有丝毫的改变。
道斯知道,创伤并不能用伤害的方式抚慰、杀戮并不能制止杀戮,当然和平也不能通过战争来获得。他有了自己的“价值观——知道什么好、什么更好、什么最好。(李笑来语)”比起消灭生命,拯救生命更有价值,与其杀戮伤害,不如拯救。
可是,道斯选择的是一条鲜有人走过的路。这条路上注定孤独而凶险,当每个热血男儿奔赴战场奋勇杀敌的时候,他选择的确是坚决不用武器。如果说他的选择是正确而富有智慧的,那么他就是在用行动侮辱了所有人的智商。
他的选择招致了战友的殴打,甚至被军队以违抗上级命令的罪名送上了军事法庭。这些都是他为自己与众不同的举动所付出的代价。可是,道斯以忍受所有人的非议和责难来坚持自己的选择,最终证明了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并且正确的价值超过了一般的士兵。
在战场上奋勇杀敌是正确的,这个正确是人人都能够接受,但道斯的选择也是正确的。两种截然不同的正确选择,对一个战士而言哪个更有价值呢?
二战时期,美军共有1250万人参战,其中仅仅有464人次荣获荣誉勋章,足可见勋章的珍贵和对军人战功的肯定。如果道斯选择和别人一样的方式去参加战斗可能很难荣获荣誉勋章,甚至他的事迹很难被搬上荧幕。
道斯选择了与他人不同的正确的行为方式,用李笑来在《通往财富自由之路》中的说法就是
特立独行且正确。
之所以把两种行为作比较,并不是说英勇杀敌的士兵是错误的,他们的行为当然是正确的并且非常值得褒奖。只是想通过比较说明一个道理,人人都能认同的正确,并没有太大的价值。做到正确当然很重要,更重要的是要做到特立独行且正确才能彰显更大的价值。
这才是在这部影片中应该得到的启发之一,它可以帮助我们提高认识,改善生活。在生活中,我们更喜欢随大流把得到更多的认同作为判断事情是否正确的标准,而不是用事实和逻辑去思考事情的正确性。总有人明明是在做了一件正确的事由于得不到别人认同而放弃,这样事在我们的身边俯首皆是。
道斯的事迹告诉我们,不仅要做正确的事,这是我们的本分;还有在正确的事情中,发现那些少有人认同或者干脆是认为是错误的事情中,坚定不移地去做,才能获得更大的价值。
上一篇文章:逃离向何处?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王晓龙的学习史。如果您喜欢这里的文章,请转载。您的关注和转载,就是我前进的动力之源!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