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翼/挑战“视野”的辽阔与铿锵——《壮美昭陵》读后散思

壮美昭陵文化艺术平台
| 文学 |书画|摄影|朗诵|音乐|
|第1503期|
挑战“视野”的辽阔与铿锵 ——《壮美昭陵》读后散思 文/张翼必须承认,《壮美昭陵》对我的阅读视野构成了挑战,这是真的。想象着一本散文集,无非就是个人成长经历的那点鸡零狗碎的事儿,可翻开书页来,满纸都是考古、历史、民俗、传说、地方志、口述史……而且随着篇目转化,仿佛纵横穿梭于千数百年的蒙太奇里,真真地让人体会了小学课本里第一次看到“目不暇接”时的那种目瞪口呆。好几次,几乎是“挣扎”了好几次,才慢慢地读进去。一方水土一方人,或许正是“壮美昭陵”周边方圆波澜壮阔的时代风云,才造就了《壮美昭陵》这般大开大合、钟鼓鸣鸾的大格局。
“昭陵”故事,泾河浩荡,过于知名,且不去表。地方性的个体化的写作,绝不是也不该是跟所谓“宏大叙事”做十足的切割,以标榜自己对于类似遗世独立的隐遁哲学的捍卫。如果我们坚持每一篇文章、每一本作品,只要呈现在公共传媒平台上,都是一件公共产品,都具有了公共文化“服务”的某种职能,那么,那些过于私密化的个体化的一定存在视野局限和事实偏狭之可能性的感知,就必须有所节制、有所自省。而不能动辄把个体的一己悲欢、杯水风波当成时代的重心来表达。近些年来的某一类文学产品,就有这个通病,自己或者家庭在某个时候、某个时期受了一点苦,于是,似乎整个世界都欠他的,从“天王老子”到村中老幼,都得没完没了地被他诅咒,读那样的文章、读那样的书,不仅仅是对原本美好的事物或者理念产生了怀疑,更重要的,是对人们还普遍相信的人间大爱、“过去的都是美好的”和未来会更好的朴素“三观”产生怀疑,结果呢,整个人也就颓了、丧了、佛系了、“不好了”。这对于我们每个人个体生命的鲜亮和社会的向上向善,毫无裨益。
而《壮美昭陵》则不然,尽管里面依然有悲欢离合,有往昔的今朝的离愁和苦情,可总体的基调是明快的,叙事的节奏是轻盈的,视野的构筑的阔达的。正如同本书的封面所展示的那样,蓝天白云之下的青山梯田,或许山上有帝王陵,也有普通老农的坟茔,而镜头里没有但可以想见的沟底人家还有潺潺流水,窑洞里、平房里、楼宇间,各色人等粉墨登场,悲喜交集、分分合合、终归“团圆”,这才是一幅耐嚼耐读、包容万象的黄土高原风情画。大视野、长时段、宽领域,方能看通透,“知所从来,无忧无惧”。所以,我们可以在《壮美昭陵》的吉光片羽中感到那种怅然若失,那种淡淡的愁绪,那种揪心的痛楚,然而“大团圆”这个结尾和总基调,一定是不会变的,这就是希望,就是灯火,就是暗夜赶路时看到的那一点点黄晕的光,否则,我们一定会迷失了方向。而这,绝不是一种浪漫主义的手法,恰恰是最贴近“实事求是”之原始含义的那种从土地里长出来的中国式的现实主义。是生活的逻辑在先,是生活的质感发力,才造成了《壮美昭陵》中那样随处可见的阳光明媚、皇天后土、八百里秦川一声吼的“怅寥廓、问苍茫大地”的景深感。从“白灵宫”到“烽火村”,更新更美的画卷只有在不懈奋斗中才能赢得;从“土匪窝子”的谣传到“革命摇篮”的正名,说明历史的“层累”有时更是一种遮蔽和负累;从高考制度成就了不少人,也制造了相当多数的人间悲剧(比如几乎每个乡镇都有的落榜后不仅落魄,而是失魂至于疯癫的悲剧个案),这种表达的珍贵性不在于敢于说几句“反潮流”的话,而是更客观地理性地说了真话,为本来多姿多彩的时代节奏模拟中填补了一块不该有的空白,让失语者、落伍者能够多多少少“嘟囔”两句、刷一点应有的基于人之为人的存在感。而对历史的伦理道德式解读,比如对于李亨的命运感慨,对于李世民的民女孽缘等等,与其说是一种严肃的学术考证,不如说是对千百年来民间传说的如实再现,也是对强势的基于西方自然科学话语逻辑的“拿证据来”的反驳和拮抗,为民间记忆和民间文学、民间表达争得了一席之地。
从这个意义上说,千万不要把贫困户仅仅看出是穷人,每一个村子当中,那些抽着劣质旱烟、喝着罐罐茶、说话慢声细语的老年人,才是最有学问的人,是密封圈的活的地方志,从猫野狐娶亲到王三姐告状,从娘娘泉水叮咚响到虎狼湾里说丰年,他们最有资格、他们最有权威,任何的高头讲章、中药铺子、开题立意,到他们面前都得学会起码的敬畏。否则,就真的还没有学会做人,遑论做学问。曾经有民俗学家下乡调研,请老人家讲故事,结果旁边总有上过大学的聪明人搭茬、打岔,“三大爷,你别胡说,这不科学,据记载……”据说,那位民俗学家当场黑了脸,“孩子,我跑这么远的路,不是来听你背西方教科书的”。比如软香酥,说她“入口即化”的,未必是个少不更事的城中浪子,说她在炉子上烤烤吃起来更香的,一定是饱经沧桑的山中高人。换言之,《壮美昭陵》的诸多价值中,尤为让我们感到其分量的,恰恰在于她呈现出了一种超乎于今日时尚的都市话语之外,风风火火而又洞若观火的乡土表达的可能性。比如关于帝王将相和平常人家的“不分伯仲”,比如关于礼泉上世纪六十年代就已经展开的植树造林绿色革命,对于各地广大农民义无反顾、无怨无悔地投身其中,建成宝鸡峡等无数个至今泽被天下的水利工程,对于那些用传统中医两贴膏药就治好了农村娃的腮腺炎的“小时候”记忆,等等等等,尚待进一步细细挖掘、郑重书写、传之后世。而不仅仅是(无需回避)为了一个眼跟前的,比如开发个新的旅游产品啊之类的现实需要。有些住在“大城市”的名人对民间的出书热感到忧心或焦虑。其实大可不必,精品好书的定义权,在读者手里,既然“学在官府到百家争鸣”公认是一种进步,那么,出书这件事本身的平民化、自主化甚至白热化,当然是极好的事情。因为人们不仅能够听到大专家、大学者尤其是有西方学术训练背景的长江黄河松花江雅鲁藏布江学者怎么说,也能够看到赵晓萍这样的民间历史文化“达人”,西部历史文化的宣传者、弘扬者怎么写,听到更多的乡村无名老人怎么说,这就叫文化思想百花园里的“人人起来负责”,这个世界才会更好。《壮美昭陵》题词写序做评论的,还都是国内省内知名的文化人、文学家、大学者,看来是很支持民间出书这股欣欣向荣的提笔“写我”的热潮的。由此所凸显的本书强烈的问题意识,熔铸在作者的“你给这个世界,给周围的人带来了多少”这种奥斯特洛夫斯基式的人生价值究问中,让人印象极为深刻。每个捧读者当细细品读,自可了然其妙处,然后,继续心明眼亮、元气满满、光昌流丽地赶路向前。(《壮美昭陵》,赵晓萍著,大众文艺出版社,2020年1月)
作者简介
张翼:男,八十年代生,宁夏彭阳人,求学于各地,寄居在西安,喜欢写东西。
《壮美昭陵》由作者签名,每本快递包邮55元。需者请加微信:15592138725或长按下边微信二维码,添加微信。谢谢。
编辑︱董志振 审稿︱洪建武
“最美乡愁看礼泉”游记散文大赛征文评奖揭晓
【壮美昭陵】全国乡情散文大赛评选揭晓
咸阳女作家赵晓萍散文集《壮美昭陵》出版发行
李军 /心有乾坤 情系家园 ——赵晓萍和《壮美昭陵》
点击下面蓝字“阅读原文”平台作品一览无余!!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