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美昭陵文化艺术平台
| 文学 |书画|摄影|朗诵|音乐|
|第 1218 期|
温宿古国与汗血宝马猜想
――曾经发生在醴泉大地上的轶事(连载4)
贠 薇
四、峡谷觅迹
礼泉县城北门有个“鸡娃岭”,1960年之前,这里经常聚集着一群少年顽童,手持着砖头石块,敲击地面,那墙上地里,便会发出一种奇妙的声响,它叽叽喳喳的欢叫,活像一群刚出窝急于觅食的小鸡娃。张崇德小时常在此处玩耍,也和伙伴们“击石听鸡鸣,仰头看鹰飞……”鸡娃子自是寻不见的,却时常有一两只闻声而来的苍鹰翱翔在城门之上。大跃进时期,城墙毁坏,城门被拆,这里就再也听不到鸡娃的叫声了。每走到这里,儿时的记忆就会飘然而出。其实,一个地域,一座城镇的历史文化需要神奇的传说和奇异的事件来传续。从事了几十年文史工作,张崇德深谙这一点。
出了县城北门,便是称“泥河沟”的护城河了。这河,深不到十丈,最宽处却有十丈二十几丈的。三丈多宽的土桥南北相架,砖砌的桥洞下就流淌着泉水。水里有蝌蚪小鱼浮游,水边有青蛙蛤蟆歌唱。张崇德把自行车撑起,站在桥上朝下看…… “志公泉”是以人名命名的……相传很久之前,礼泉县百日大旱,太阳跌火,田禾打蔫,如再无一场透雨,粮食将颗粒无收。百姓整日祈天求雨,叫苦不迭!一天,有位叫志公的和尚来到县城,他不进庙堂,不拜龙像,却直下了泥河沟底。他将锡杖扎于沟底,双手合十,盘腿打坐,吟诵大法。大概有半个时辰,乌云从九嵕山升起,很快布满了天空,看大雨将至,志公便拔出锡杖,飘然离去。这时,一柱清泉从杖窝中奔涌而出,巨大的水柱直冲云霄,瞬间,铜钱大的雨点倾向大地。几个时辰后,雨住了,黄泥沟插锡杖的洞眼却有了一眼泉。此泉,水质甘冽,用此水做的豆腐三日不腐。礼泉县《天益堂》药铺也釆此水炮制了驰名华夏的名药“九蒸熟地”。人们念高僧的好,便将此泉取名为“志公泉”。原来城外的黄泥沟,碧水荡漾,鱼欢草盛,成为真正的护城河。
这是一个崇尚佛教的美丽传说。是否真有其事,但“志公和尚”确为南北朝时期一位有名高僧,曾做过梁武帝的国师。此人,行为怪异,踪迹不定,在民间广为颂传,传说也比较符合。诸如此民间传说,礼泉县有很多,作为文史工作者,不能忽视任何蛛丝马迹,经过调研、考证,往往会获取出人意料的理论和历史遗物的支撑。在工作岗位上,有关民间传说的故事往往得不到求证。但自己已经退休,则可大胆地进行搜集整理了。如再不抢救,恐二十几年后,便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灰飞烟灭。自己这一代人还了解一些,儿子、孙子的后代还了解吗经济快速发展,注定了农村人口将大量涌向城市,农村城镇化建设也是指日可待。如果以后的孩子们连自己祖先繁衍生息的故地都不了解甚至是一张白纸,那曾经吸吮了几千年黄土的根将会断掉。这是人类历史发展长河中的悲哀、一个极大的悲哀!县北6里,是1960年修建的泔河水库。从温宿岭走出,一路上劈山穿坡,行程60余里的黄土大峡谷,在此处嘎然而止,形成南北相望的犄角之势。厚重黏绵的黄土,历经岁月打磨,风吹雨剥,被切削成了两岸独特峻峭的土箭悬崖。紧紧地拥抱着一湖碧水。有雁掠过,水荡起了细波,苍茫水雾中,又凝结成一串串美丽的光环。伫立在南岸的弥陀寺,檐卧白鸽,风动铜铃,磬声悠扬,木鱼梆梆。诵经声声传扬寺外,檀香缕缕随风荡漾,平阔而又苍茫的碧水,微澜骤起,鱼虾竞翔。礼泉县人民的母亲湖就越发显得安祥而又超然。
穿过横亘在峡口的水库大坝,便是故县村卢家。村东头有Y字型县道,右首是沿九嵕山与武将山相连接的过渡带,是通往亮风楼山下叱干镇的。这是一条绕山路,虽不崎曲,但坡长路陡,平缓处亦可骑车。大概半天时间就可到达目的地。左手是通往五峰山下南坊镇的县道。两路距离相同,但相对平坦得多。他稍加考虑,将车头转向了这条路。下一个30多度的大坡,就到了沟底。不太高的土桥将峡沟东西相连。桥下涵洞里,河水流向水库入水处。张崇德离开公路扛起自行车,沿桥北侧的台阶下到沟底。
他今天要顺着这条峡谷走往温宿岭的。
(未完待续)
写于2015年4月
作者简介
贠薇,陕西礼泉叱干人。少时从军,曾长期在新疆工作,热爱文化以及古瓷、奇石收藏与鉴赏,现定居北京。
编辑︱赵晓萍 审稿︱陈永强
精彩链接分享转发
专栏作家贠薇文学作品选
【壮美昭陵】贠薇/温宿古国与汗血宝马猜想 __曾经发生在醴泉大地上的轶事(连载 1)
【壮美昭陵】贠薇/温宿古国与汗血宝马猜想 __曾经发生在醴泉大地上的轶事(连载2)
【壮美昭陵】贠薇/温宿古国与汗血宝马猜想 __曾经发生在醴泉大地上的轶事(连载3)
▼
礼泉最优农特产在这里–礼泉味道
投稿邮箱:360701503@qq.com
微信:13468916590
(作品附作者简介+照片)
文中图片未经说明均来自网络
作品要求原创,未经网络平台发表
长按识别关注二维码
点击下面蓝字“阅读原文”平台作品一览无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