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和公园印象

作者简介
郑永生,男,1963年生人,辽宁本溪人,曾任本钢焦化厂团委干事,宣传部干事,当过班长值班主任,团总支书记,纪检监察干部。现任本钢国贸腾达上海办主任。辽宁省广播电视大学中文系毕业,先后在《冶金报》《中国交通报》《中国经营时报》《辽宁日报》《辽宁经济报》《中国劳动保护》《党风月报》《廉政之声》《青年工作者》《本溪日报》《本钢日报》等国内报刊发表400多篇。
中国航海家郑和七次远洋航海,五次驻节马六甲,成为中外友好交往史上一段佳话。抚今追昔,中国将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讲信修睦,致力于同邻国发展睦邻友好关系。
一一习近平
郑和公园印象
原创:郑永生
直挂云帆济沧海,乘风破浪会有时。1405年到1433年,郑和率庞大的船队,从江苏太仓刘家港起锚(郑和公园附近)七下西洋,和平造访38个国家和地区。2005年7月11日,经国务院批准每年7月11日确定为“中国航海日”。

去年船海日这天,我怀着兴奋的心情,有幸参观了郑和公园。一进大门就能看到高18米,重50多吨,高耸入云的郑和铜像,深深吸引了我。郑和手执航海图,眉头紧锁,双目凝视远方,好似在狂风暴雨来袭前,准备起锚的样子。听导游介绍,这座铜像是由100多块锡青铜板焊接起来的,花了近两个多月建造的,听后使我目瞪口呆。

在郑和铜像正面不远处,就是郑和的那艘装饰精美的“宝船”与铜像遥相呼应。船长71.1米,宽14.05米,据说船宽度和船长度的寓意是1405年7月11日郑和首航下西洋纪念日。整个船的颜色是棕红色和黄色,可能是尊贵高雅的皇家贵族的象征吧?船头两侧画有张牙舞爪的巨龙蜿蜒,在太阳照晒下栩栩如生,金光闪耀,夺目迷人。据说郑和历次出航前,率水军将士朝拜妈祖遗址“天妃宫”保佑郑和航行平安。导游介绍,宝船尾部有3层,近18米高,桅杆高38米,寓意郑和曾经去过38个国家和地区,郑和要求水手们必须学会观天象,爬桅杆,操帆缆,打绳结等技能。联想到郑和七下西洋,战胜一次次巨大风险,与各国交往……造型逼真,跟历史书描述的一模一样,使我产生了深深敬仰。

下了宝船,导游领我们参观了位于公园内的“郑和纪念馆”,纪念馆展厅主要分上下两层,郑和其实本姓马,小名三宝,云南昆明人,生于1371年,明朝因其担任内宫太监,又称“三保太监”,是我国明代伟大的航海家。

馆内陈列着在肯尼亚、坦桑尼亚、泰国、印尼等地发现的明铜镜,明青花瓷器等文物,这表明郑和把中华文明带到了这些国家,从展示的郑和航海图上可以看岀,郑和曾远航到了东南亚、印度洋、红海东非南半球等地3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西太平洋和印度洋海域,开辟了21条远洋航线,开通了“海上丝绸之路”。橱窗展示的铁釜、铁锚早已锈迹斑驳,却能使我们想到郑和船队航行在“鲸波接天,浩瀚天涯”的情景。

有一组雕塑还原了历史遗迹,郑和站在船头位置,手拿铜镜,有几个人搬运粮食、茶叶、陶瓷品,热的汗流浃背,有的船员手执长茅站岗,侦探敌情,每门大炮旁站着两个人……

导游最后介绍说,郑和在造船技术,船队规模,航海技术,后勤保障,通信联络,航海里程等方面,引领当时世界航海之先,规模之大,航程之远,影响之深,为世界航海史上空前未有的伟大状举。此时此刻,郑和公园的印象,包括参观郑和纪念馆,令我大开眼界。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致谢原作者
编辑:一寸丹心
印象本溪谈老百姓感兴趣的家乡话题
感谢您的阅读、转发和关注!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