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美昭陵文化艺术平台
| 文学 |书画|摄影|朗诵|音乐|
|第 1493期|
心有乾坤 情系家园
——赵晓萍和《壮美昭陵》
文/李军
近日,老师寄来她出版发行的散文集《壮美昭陵》。作为后学,我静下心来,通过了老师倾注心血的79篇散文,我所感受到的,不仅仅是折射出浓厚的文化礼泉,而且更感受到了亲情乡情。
与著名作家、《壮美昭陵》主编赵晓萍老师相识不久,但我一直很欣赏老师的大家风范,学识,涵养及气度。作为好友,我们只是在电话微信里互致问候,至今未能谋面。但是,文心却早已打通。几十年来,她写下数百万字的文字作品,有写乡音乡情,亦有写乡村旅游和风光景物的。这些作品大多取材于他所出生长大的昭陵的那一片土地。大约是因为我也是农村出身,读了她的作品,便对她作品中那种对乡土的眷恋和对父老乡亲的爱戴之情有一种深深的共鸣感。
文学需要真情。这大约是赵晓萍作品的魅力所在。且看她是怎样品味乡土的。《壮美昭陵》内容分为四部分,“壮美昭陵”、“乡音乡情”、“礼泉旅游”和“泾河风光”。赵晓萍以真挚细腻的情感为主线,以描写礼泉旅游为基调,抒写着对家乡美好生活的热爱、向往、沉思与歌颂。可以说,”这些充满真情的文章,是从作者心中流淌出来的,不能不在我们的心中荡起波澜。
捧读着老师的一篇篇散文佳作,我的心随着这些心灵激荡的文字,起起伏伏,久久不能平静。她写乡土、写人生、写自然,那些潜意识里的顿悟和升华,老师的散文表现得意兴酣畅,收放自如。从中我们可以发现,醇酽的生活情致,以它的质朴、秀雅、酣畅和缜密的和谐性,奔聚而来,那种如雕如缕的精致,表现出情感与意趣的丰富性。她的一支笔始终追随者她的脚步与心灵,捕捉意绪,描摹情思,真实地记录她的情感的细微和意念的变化与律动。
其中《母校 赵镇高中》一文中“开水泡馍的日子” 段中,有这么一段:打回一碗开水,几个相好围坐在宿舍被单上,你一碟绿辣子、她一瓶腌咸菜,你一个油花卷,她一个馒头,互通有无,吃着聊着,有滋有味。在《打碗碗花》一文中,有这么一段。 我们每个普通人其实都像这一朵朵打碗碗花,在绚丽的世界里,竭力绽放自己的精彩。可谁愿意静心理解这种精彩、并为这种精彩鼓掌呢?在《一辆破旧飞鸽自行车》一文中,有这么一段。“掏脚”会骑自行车,掌控自行车灵便后,我便开始大胆地跃过车梁“骑大梁”。那时自行车都是二八式高梁大车,没有今天小巧自如的小自行车,学自行车要经得起摔。“骑大梁”时,要先用左脚飞快地踏内侧脚踏,等自行车加速飞奔起来,立即换右脚踏在不动的车轴上,再左腿飞起跃过车梁。眼睛紧盯前方防止碰撞,双手转动方向躲避物体,脚随轮起轮落左右蹬踏,一时心情紧张,手忙脚乱,常常车倒人翻、头破血流。可是胳膊腿却出奇地结实,青斑红伤从不骨折。这样的文字,在她写的散文集《壮美昭陵》里,可窥见一斑。可以说,赵晓萍老师自觉而执著地追求一种属于自己的散文书写个性和审美趣味。看似漫不经心,其实饱含了极深的人生况味。一种古朴的天真、老练的单纯,一种成熟的生涩、泼辣的明快,一种独特的语言节奏和韵味充斥其间。这也正是她的散文独具风采、耐人品味的重要特征。
在创作中,赵晓萍很善于选材和寻找角度。她通过《记忆中的露天电影》写出她对儿时的美好回忆。她写《礼泉烙面》《槐花飘香》《苜蓿情》和《红薯》,些朴素的庄稼人常见之物,实际上是写中国的农民,抒发她对农民的情感。她的语言清新、流畅、自然、生动,不矫揉造作。如果没有亲身的体验,这些质朴的语言是很难写出来的。
在赵晓萍的散文中,真性是有厚度的。在这样的厚度中,阅读者与作者共喜悲,共驰骋。在此过程中,可以说,乡土是赵晓萍能够内敛的踏实之基,是她命定的疆野。在广袤的土地上,她翻腾跳跃,神清气爽,驰骋自如。由内敛到放达,始终在乡土的经验之中。
在陕西这个文化氛围浓厚的地方,赵晓萍老师以其心灵与自然真情裸露的文字打动着我们。不过,我觉得老师的散文不是写出来的,而是从内心深处流出来的,每篇散文都有其人格的投影;这样的散文有思想的承载、有精神的维度和生命的活力;同时,老师的很多作品经得住人们的反复咀嚼,经得住时光的磨蚀。我仅就自己赏读老师作品的心得而已,对否,我想读者自有评判。就此打住,祝愿老师佳作连连,永葆艺术青春!
庚子年春于弥阕斋
作者简介
李军,合阳人,中国食文化传播使者、市作协会员、李军伊尹文化工作室负责人。
《壮美昭陵》由作者签名,每本快递包邮55元。需者请加微信:13468916590或长按下边微信二维码,添加微信。谢谢。
编辑︱董志振审稿︱马宏茂
“最美乡愁看礼泉”游记散文大赛征文评奖揭晓
【壮美昭陵】全国乡情散文大赛评选揭晓
投稿邮箱:360701503@qq.com
作品要求原创,未经网络平台发表
长按关注壮美昭陵平台
点击下面蓝字“阅读原文”平台作品一览无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