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絮语,写给自己的纪念

好久没写微信文了,趁着“五一”假期,选择性记录一下这些日子所经历的。今天的记录,不关乎文学,只关乎心情!
春日絮语,写给自己的纪念
文/翟慎晔
谷雨过后,已是暮春。路上,偶遇半年未见的一位文友。说她因为疫情,年后一直都没去上班,每天在家除了陪女儿上网课,就是刷手机屏,日子过得挺无聊。她问我这些日子可好。
我说,一言难尽。就像做了一场梦,一梦醒来,春已深,芳菲尽。

时间回到2020年1月22日,农历腊月二十八。那一天,我在去往北京的路上……
为了春节出行,我家那口子,自腊月二十三小年过后,就开始张罗。我那时,正忙于单位的职工春晚,啥也顾不上。当时还挺纳闷,新冠病毒疫情还没到山东,没到北京,官方通报的感染确诊病例,全国不过300来人,他竟然到药店买了一包医用外科口罩,说是进服务区时用。
或许是腊月二十八,高速路还不到免收费时间,一路上车辆很少,畅通无阻。到了北京女儿家,刚好是晚饭时间。我们没有像往常一样地到外面吃饭,而是在家要了外卖,整了几个小菜,一家人,一边吃饭,一边闲聊。当然,聊得最多的就是有关武汉的“新冠肺炎”疫情。那时叫“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性肺炎”。
我跟女儿说:“今次来北京不多待,年后初三就走,去五棵松走走亲戚,直接回山东”。
那晚,我们还谈到一个问题,就是武汉的肺炎疫情,如果像2003年SARS在北京爆发时一样,武汉应对疫情的医疗资源可不比北京。在谈这些话题时,感觉病毒离我们好像还很遥远。

说实话,在动身去北京前,曾为自己做过一个出行计划,决定从北京直接到乳山,因为银滩人少,清静。我好静下心来将我的游记散文《在路上,就没有到不了的远方》和散文随笔《风吹过的地方》两部书稿整理出来。如果时间富足,还想把自己一直想写的一个报告文学初稿完成。
为了写这个稿子,我自去年11月就开始征集资料。在西藏8位小朋友还在心外科住院期间,便与我院职工春晚总策划、总撰稿人韩磊老师,一道去病房探望过来自雪域高原昂仁县首批“用爱补心”的8名先心病患者,采访过孩子们的家长和心外科医护人员。
那时,离过年还有两个多月,离筹备职工春晚也还有一段时日。之所以去访谈他们,采集资料,就是想把8名“用爱补心”的藏族小朋友与我院援藏昂仁县医院的五位医疗队员一同搬上职工春晚的舞台。
我们到病房的时候,刚好赶上心外科的两位护士长在教孩子们唱《我的祖国》。韩磊老师是淄博电视台著名主持人,现场给予了指导,我当时还拍了不少照片。
当日下午,在医院北病房楼一楼学术报告厅,我们一同参加了医院组织的“西藏先心病患儿康复欢送仪式”。后来,在制作打造音乐情景剧《心路》大屏背景时,我发觉,当时去现场采集的资料和照片是多么的珍贵。
在音乐情景剧《心路》编排过程中,忽然有了一个想法,想把《心路》整理成一篇报告文学,并把这个想法跟《山东文学》编辑杜立明老师说了。他说,这个选题好,可以打造精品。为此,我还整集了部分援藏医疗队员在昂仁县人民医院工作的相关资料。后来,因为疫情,稿子仅写了个开头,便搁浅了。

1月23日10时,武汉“封城”。我跟女儿说:“海边不去了,初一就回淄博。”我女儿说:“你都不在一线了,回去能干啥?”我说:“既便干不了啥,也不能困守在异地”。
1月24日,农历腊月三十,淄博还没有确诊病例(淄博首列确诊病人是大年初一)。估摸着三两天内,淄博不会出台限制性硬核措施。于是,在女儿家又多待了一天。
年初二一早,我们便离开了北京。想来,自1月22日傍晚走进女儿家门,一直都没下过楼,直到离开。
从女儿家出来,上东五环。出了北京城,遇上大雾。语音导航不断提示:前方XX下路口封闭。幸好路上车少,少得几乎看不到一辆车。不到50迈的车速,穿行在能见度不足100米的大雾中,就像演大片。
快到王庆坨服务区时,大雾渐渐散去。一路上,我的那个心脏啊,紧张的快要超负荷了。好在服务区到了,下车交换了位置,我那口子将车子一直开到淄博。
在淄博西下路口,远远地便看到排查外地牌照的交警和检测体温的医务人员。
回到居住的小区,门口扎起了防护棚,设了劝返点,进小区车辆和人员得下车登记,测量体温。随着淄博两例新冠病毒肺炎病例确诊,淄博已经进入紧急状态。防控新冠病毒疫情,成了一场举国之战。

从北京回来,在家禁足了两天。如朋友所说,每天抱着手机,不停地刷屏,看到单位同事和前线战友都在日夜战斗,我在家有些待不住了。我跟我那口子说,如果退回10年,这一刻,我一定是在战场上。
他说:“不是上了一线才叫战斗,枪响之后,没有谁可以置身事外,你可以选择自己的方式战斗”。
我说,我是护士,干不了别的,就想回到岗位上去。后来,在电话里,我把这事跟我的分管领导说了。
忘了是大年初几了,院工会侯凯主任建了一个中心医院歌曲创作群,群成员有6人,我是其中之一。为了将韩磊老师作词,山东理工大学音乐学院翟纯璐教授作曲的抗疫歌曲《出征》尽快打造出品,我们有时候在群里讨论到半夜。虽说大家都不在一线,但却都在用自己的方式战斗,为出征战友壮行,为背负使命的医者放歌。
歌曲:《出征》;出品:淄博市中心医院
作词:韩磊;作曲:翟纯璐,演唱:翟纯璐
疫情就是命令。追随着共和国最紧迫的集结号,我院先后派出18名医护人员支援湖北、支援省胸科医院。为坚决打赢这场攻坚战,医院还成立了抗击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宣传报道组,从此,我由一名旁观者成为参与者,成为医院抗击疫情报道组一员。
1月31日上午,接到护理部刘红主任电话,要我为发热门诊的护士写篇稿子。我立马驱车赶到医院。要在平时,开车从家里到单位,得50多分钟。疫情期间,公交车、出租车都停了,私家车也不出来了,路上几乎见不到车辆,也看不到行人。那段日子,开车从家到医院,不过20来分钟。
来到发热门诊,先后采访了“医院护理应急队”第一梯队8名队员及发热门诊老护士长王丽萍,并整理出访谈录《来自抗疫一线采访手记》。

之后,又分别采访了急症科、门诊服务大厅及发热门诊的5位保洁员;采访了院前急救120司机班及隔离病房高丽护士长。

有同事看我频繁到疫情一线,要我注意防护;也有同事发微信提醒我,尽量电话连线,不要去现场。其实,能为一线战友讴歌,记录他(她)们的感动,是我分内的事,也是我乐意做的事。与其说我记录的文字,曾感动过别人,不如说是前线的战友和一线的同事感动了我。

因为写了几篇抗疫微信文,淄博晚报记者谭晓娟 丁兆云还写了一篇专稿《翟慎晔:以笔为援 以笔为旗》:
这几天,一篇不到6000字的报告文学作品——《来自抗疫一线采访手记》刷爆了朋友圈,这是作家翟慎晔深入淄博市中心医院发热门诊进行现场采访而作的真实记录。
正如她在诗作《致敬英雄》中所说的那样,以笔为援,深情记录着抗“疫”之战中感人至深的人和事,谱写抗“疫”之战中的温情;以笔为旗,用温暖而有力量的文字,表达对抗击新冠病毒肺炎的一线战士最崇高的敬意!

2020年的初春,注定是要载入史册的。一场突如其来的病毒疫情,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在病毒肆虐的危急时刻,我院一大批医护姐妹,纷纷请缨,应召出征,不畏艰险,冲锋在前,用生命见证使命,用奉献诠释宗旨,展现了博大的巾帼担当,谱写出一曲温暖、动人的巾帼赞歌!
3月8日,院工会及部分职能科室一起为一线女职工献花。

于我,能在疫情至暗时期,跟随相关部门领导,去为一线女同胞献花,为前线战友家人送医疗物资和生活用品,做我力所能及的事情,是我莫大的荣幸。

曾不止一次地跟好友说过,我从没像今年一样地期盼春暖,期盼花开,期盼惊蛰过后的那一声响雷……
在我院办公楼前,有两棵早白玉兰,一进三月就开花,它是最先带给我春暖气息的花儿,它氤氲出的那种说不出来的韵味,让我对它别有所爱。后来,院工会举办庆三八女职工有奖征文、随手拍活动,我发现好多人上传的作品,竟然都聚焦在这两棵树上。
3月15日,疫情向暖,第一次出城。行至花山脚下,误入梅园,摘下捂了50多天的口罩。
疫情之初,或许我们谁都不会想到,病毒会待这么长时间。那时候,看着每天暴增的确诊病例数,那叫个揪心。
站在杏梅树下,自由地呼吸,觉得这一天来得太不容易了,油然而生古人陶渊明所描写的“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感觉。
三月过半,张店的大街小巷,花儿开成了海。3月21日与文友梦璇、文若凡一同沉醉在花海……
其实,我们相约出来,不只是为了看花,主要是想见见彼此。那时候,谁见谁都不是一件易事。我的那些同事,尤其是抗疫一线的同事,下了班连家人和孩子都见不着,因为她们不能回家。如若不是因为特殊境况,同事之间也是难得一见。


有一次,跟同事一块吃饭,期间说起这个春天,谈起这场疫情,她说她那时候最怕有熟人找她看病、住院。我说,同感!尤其是血液科住院病人确诊为“新冠肺炎”之后。
在医院工作,熟人托你帮忙看个病,住个院本就是人之常情。可是,疫情期间,看病、住院太麻烦。倒不是怕自己麻烦,主要是怕给医院惹麻烦。仅三月份,我就拒绝了三位熟人找我帮忙联系住院的事。
同事说,希望熟人能够理解我们的苦衷。我说,我求的是心安,不奢望被理解。万一遇到无症状感染者,恰好是你介绍住院的熟人,像哈尔滨的感染链,一个人传染几十个人,你还有何颜面去面对同事。所以,在这个春天,没少得罪人。
疫情防控关键阶段,我们医院门诊工作量暴增。为了更好地服务大众,严格做好门诊病人及家属的防控工作,积极响应院党委号召,与农工党淄博市中心医院支部部分党员,在门诊做了一天志愿服务,协助排队进入门诊的就诊患者提前扫码、登记。也就是在那一天,有朋友发我一个有关我们院看病排长队的小视频。他问我:为什么不多开几个通道?我说,多开一个通道,会增加很多风险?再说,现在看病,非急诊病人,都要网上分时段预约。减少通道,排队保持距离,扫码登记测体温,是非常时期采取的措施之一。当然,不在医院工作的人,一看到排队,就觉得不应该啊。医院嘛,看病的地方,应该及时才是。

前几天,有熟人咨询我看病的事宜。说她好几年都不进医院了,不知道现在看病咋个流程。我跟她说了半天,她愣是没听懂。我差一点点就想跟她说,到我们医院来,来做志愿者。
淄博市中心医院“仁爱使者”志愿者队伍已经4000多人了。我家小妹和外甥女都是志愿者成员,我的朋友80多岁了,还和儿子一起在门诊大厅弹钢琴做志愿者。好多我认识的朋友,祖孙三代都在我们院做志愿者。其实,你在帮助别人的同时,也是在帮助自己。
有位朋友,以前看病,她都得找熟人。自从做了“仁爱使者”志愿者,她谁都不用找了,所有看病检查流程,她都熟悉的很。
武汉封城后,有不少人滞留在了武汉。有人钱花光了,没钱住酒店,没钱吃饭,晚上睡在地下过道。每每看到此类报道,我就纳闷,他们大都是30、40岁的青壮年,身体也不错,为什么不去做志愿者,就像大连小伙子那样,到医院做保洁,每天有几百元收入,还有住得地方,不至于流浪街头。那时候的武汉,各大医院都缺保洁人员。

这个春天,值得存念的是被批准加入山东省作家协会。也算是对自己这些年写作的一个认可吧。
市文联王主席说:“加入了省作协,就等同于上了高速。”本来还在想,愿望实现了,也就无所求了。既然是上了高速,还得加加油,努力使自己与这个称号相匹配。
与我同期加入省作协的我市作家王勉山先生说:“虽已耳顺之年有余,但在作家这片神奇的土地上,我仍然是一株嫩芽。”王勉山,山东某大企业董事长,周村区作协名誉主席。他说,能与我同科入会,他很自豪!其实,这也是我想说的。
还有1934年出生的仉玉才老先生,80多岁了还笔耕不辍,令人感动。与他同科入会,备受鼓舞。
今天,就写到这吧。多年以后,我会捋着这些文字,回想起这个春天,回想起一梦醒来后的某个清晨,坐在暖阳下敲打下的这份心情……
●淄博市中心医院朗诵团队倾情打造原创精品《你是最可爱的人》
●淄博市中心医院抗疫原创作品朗诵‖韩磊 张艺萌:致敬战友!致敬英雄!
●世上哪有什么岁月静好,那是有人在替你负重前行
●心会跟爱一起走——致敬驰援武汉的逆行者我的同事我的战友
●翟慎晔:来自抗疫一线采访手记
●来者侯凯致敬战友:背上的名字
●他用谣言,惊醒了这个世界 ——悼念疫情鸣哨第一人李文亮医生
●采访手记‖翟慎晔:致敬逆行中最美保洁员
●翟慎晔:二十七天琐记
●翟慎晔:随感五则
●采访手记:方向盘上的担当与使命——致敬淄博市中心医院120救护司机班全体队员
●知否知否,已是三月惊蛰
●待你归来三月桃花为你开
长按二维码关注,一个
有趣的灵魂在等你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