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诗性教育
叙述/柳袁照 点评/李大圣
那几年,苏州十中因“诗性教育”而声名鹊起,甚至有媒体称我是“诗性教育的先行者”。诗性教育的内涵是什么?我们用六个字来概括,本真、唯美和超然。
学校教育应该是孕育诗情的地方。为什么那么多年,我们失掉了诗情?
在中国的高考试卷上,在教育最真实的环节里——这些环节真有真实的教育吗?——它对中国的诗歌、对孩子们写诗读诗是排斥的。语文考卷150分,作文占70分,但是每年每个省份甚至全国试卷中都有这样一句话:除诗歌外,题材不限——高考是排斥诗歌的。高考不让孩子写诗,谁还会认真地让孩子们去读诗,去写诗呢?一年两年三年无所谓,十年二十年,改革开放30多年过去了,诗歌依然在我们的教育体制外流浪。学校是源源不断向社会输送最新鲜、最有灵气、最本真的人的地方,当这个地方变得功利的时候,我们如何要求这个社会不功利呢?因此我想,要让我们的社会充满诗意,首先需要学校充满诗意。要让社会其他角色的人有诗情,首先老师要有诗情,校长要有诗情。
有些专家提出,教育不是急功近利的地方,应该有慢慢来的视野。很有幸,我们学校在苏州很基层、很小巷深处的地方,做了一件“慢慢来”的事,却被看做一个可能会对未来中国基础教育产生影响的案例。
点评:
柳袁照认为他自己是一个“边缘人”——是在未来和现实之间行走的人,是在功利和理想之间行走的人,是在园林和校园之间行走的人,是在诗人和语文老师之间行走的人。在这个人的身上,我感受到一种气息,这种气息散发出理想主义者的光芒。大家都知道,教育是真正意义上的理想主义者的事业。如果教育者身上缺少了理想主义的光芒,无论怎样都会是“下三滥”的教育——教育不仅要指向当下,也一定要指向未来。
关于诗歌的对话
柳袁照 李大圣
【柳袁照】我本人被称为“诗人校长”,其实我正儿八经地写诗不到三年——如果能称为“诗”的话。
其实28岁之前,我最钟情的就是诗歌,古今中外的诗我都看,当时的书很少,新华书店只要有诗集,我都收集。
但是在28岁时,我彻底地改变了。那一年,我看了朱光潜的一个随笔,他说,写诗,往往会把一个青年的一辈子都毁掉,他说写诗不是人人都能写。看到这里,我浑身冷汗。那时候我写了很多诗,从来没有发表,记在小本子上,就给我的语文老师看,他看了以后说,你这个也能称“诗”吗?从此以后,我就和诗彻底告别了。
后来的20年中,我当了语文老师、大队辅导员、班主任、政教主任、教导主任,后来到苏州教育局当了十多年的办公室主任、政策法规处处长。但这20年,我没看一首诗,因此中国这20年的诗坛和我无关,我就精心地做老师,尽心地写公文,十多年苏州教育重大的政策文件、领导讲话,几乎都是我完成的。
回到十中以后,最近三年我才又重新开始焕发了诗性或者诗情。
【李大圣】他说28岁那一年他远离了诗歌,为什么现在又和诗歌接上了前缘,焕发了诗性?这实际又回到教育一个很本质的问题——教育的过程永远是让天性自由的过程,永远是追心逐梦的过程。
有一个女孩,是我的第一届学生,有着极好的语文素养,和非常好的外语能力,常常是全市的特等奖,非常棒的一个文科生。但在文理分科的时候,她的父亲却坚决要她读理科。这个孩子如果读文科可以轻轻松松上北大,最后却痛苦万分并非常努力才考上四川电子科技大学。可以想象,她的那四年是不快乐的四年。读完了以后她被父亲送到英国,读完了理学的博士,现在结婚都七年了。大家猜她现在在哪里工作?中学时她最想读的就是北大的考古系,现在回到重庆,就死活选择了一个博物馆工作。
我因此有一个非常深的认识:真正的教育,永远是让孩子向顺从天性的方向生长。不管外力如何使劲,无论你怎么让他走来走去,最后他还是要回到原路,如果最后没有走回来,他的人生也总是遗憾的。
柳校长28岁之前拼命地念诗,中途走出去了,现在又回来,走遍千山万水,原来诗歌还是他最温暖的港湾。这就是一个追随内心呼唤的过程,我想教育的最高目标也是这样。
【柳袁照】现在我在反思这样一个问题:在我们中国,特别是在苏州,像十中这样的百年老校,本来应该有上百所,但是到今天却寥寥无几,能够完整保留的就我们这一所,这是为什么?就如同在江南,过去所有的乡镇几乎都是乌镇的样子,但是在所谓的现代化进程、文明进程中,怎么都被丢失了?
【李大圣】这个问题值得大家思考。中国人在很多方面真的是肤浅的,只喜欢新的,不喜欢旧的。
我们到过巴黎,就会感慨北京的面目全非;我们到过佛罗伦萨,就会感慨苏州其实变得很不像样了。佛罗伦萨的所有建筑,平均年龄是600年,30万人的城市每年参观人数是3千万。而我们,有什么东西能让自己有底气?有什么东西能让我们更深厚?那一定是优秀传统。现代化只是在人类文化传统长河中的小小一段,我们怎么可以割掉大的一段,而重视小的一段呢?
没有历史就没有继承,没有继承就不可能创新,所有的创新都是在继承之上进行的。在我们的现代化进程中,我们的国家建设,以及我们的学校教育,已经有很多很多的教训,其中的教训就是把历史简单地割裂。我们回过头来看看新中国的教育成就,很多方面不是在进步,而是在倒退。我建议大家读一本书,叫《过去的中学》,看看春晖中学,看看南开中学,看看苏州十中那些伟大的学校,曾经那些伟大的老师们怎样培养栋梁之才,而我们,离他们是不是越来越远?一个不重视优秀传统的老师和校长,一定是肤浅的老师和校长;一个只喜欢新的,不喜欢旧的学校,一定也是肤浅的学校。
【柳袁照】一部中华文明的发展史,其实就是一部诗性史,就是一部诗歌的发展史,从《诗经》、《离骚》到今天,中国所有的领域的一些名人、伟人,很多同时也是一位诗人。比如白居易、苏东坡,杭州的白堤、苏堤就是他们做太守的时候建成的,我们新中国的第一代领导人中,毛泽东是一位伟大的诗人,陈毅是诗人,董必武是诗人,周恩来年轻的时候也写诗。
为什么在我们这样一个诗性的国度里,在最应该具有诗情画意、最应该具备诗性的学校里,一个校长写了一点诗,却会被媒体炒来炒去地关注?写诗应该是一个文人、一个教师的基本功,为什么今天一个校长出了几本诗集,会被大家称为“诗人校长”?说明我们今天的教育人离诗歌真的很远了。
【李大圣】在一个诗性的国度,在一个唐诗、宋词、元曲如此兴盛的国度,为什么现在诗歌却离人们越来越远?这个问题我是深有感触。
这是一个通过压缩饼干的方式来跑步进入现代化进程的国家。因为压缩发展的历程,所以把所有的优点和毛病都高度浓缩。我们现代化成就非常快,取得的成就举世瞩目,可是我们犯下的错误,所遭受的困难,给未来所留下的隐患也必然是空前的——我们有多大的成就就有多大的隐患,有多大的成就就有多大的麻烦,这是一定的。在一个完全商业化的时代,我们发现我们的教育找不到灵魂。所以在这一点上我特别敬佩柳袁照校长,他可以笃守自己的教育立场,任尔东西南北风。
当然,我还要发表与柳校长不同的观点。柳校长对诗性的缺乏过于悲观了。
我个人认为真正意义上的诗性不一定等同于写诗,比如我不写诗,但我觉得我也懂诗,我不仅觉得自己懂诗,其实我也觉得自己蛮诗性的。这诗性表现在,用一种全心全意和诚心诚意的姿态,在自己的领域里面发乎天性地歌唱。就如有一次,我和一个朋友到酒吧,那个朋友喝完了一杯叫“八点之后”的鸡尾酒以后就开始唱歌,唱费玉清的酒歌。当时我很感动,虽然他当时唱了什么我现在一句都不记得了,但是他那种用心用情歌唱的姿态,我永远难忘。
所以,在自己的领域里,用全心全意和诚心诚意歌唱的人,即便他不懂诗,他也是诗人,即便他不写诗,他依然可以叫诗人。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我想这样的人还是有的,包括在学校。
柳袁照:诗性教育 关于诗歌教育的对话
相关推荐
- 适合朗诵的诗歌3-5分钟(董卿朗诵《匆匆》)
- 表达离别诗歌有哪些诗句(表达离别诗歌有哪些词语)
- 抒情诗歌现代诗简短10首(抒情诗歌现代诗简短精选)
- 与植物有关的诗歌简短版(现代诗《小草》冰心)
- 爱情诗歌大全100首(爱情诗歌大全短文学)
- 励志的诗歌全文带拼音 励志的诗歌全文大全
- 5首简短的红色诗歌 5首简短的红色诗词
- 诗歌的表现手法和表达方式有哪些作用 诗歌的表现手法和表达方式有哪些特点
- 诗歌总集第一部是什么(诗歌总集第一部原名)
- 孔雀东南飞刘兰芝为什么答应嫁给太守 孔雀东南飞中刘兰芝被休后为什么还有这么多人要娶她
- 余秀华写的诗歌 余秀华最开始把诗歌发表在哪里
- 有哪些可以投稿的诗歌官网 诗歌哪里可以投稿
- 现代诗歌如何创作(如何创作诗歌现代诗歌创作)
- 汪国真的诗歌具有怎样的特点(汪国真诗歌的影响)
- 现代作家的诗歌有哪些(著名的现代诗歌作家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