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粉文学沙龙II乔世桢 苏联红军进驻小平岛见闻(下)

本栏编审 脱维娜
河粉文学沙龙让你的文字飞向远方……

纪实文学
苏联红军进驻小平岛见闻(下)
乔世桢
山崖遇险
那年一个秋日的星期天上午,从苏军炮兵连营区里走出两个士兵,两人手里提着个草绿色帆布水桶(专门给马饮水用的水桶),径直来到一户平时交往不错的当地老乡家里,去借了两挂钓鱼线,然后顺着门前小路,向南山方向走去。爬到半山坡时,每人折了根棉槐枝子,撸去树叶,折断梢子当钓鱼竿用。他们登上南山一个叫小楼的地方停下(此小楼是苏军之前废弃的观通站),这里的山顶离底部有50多米高,山崖陡峭,十分险峻。这两个士兵站在山顶四处观望察看下崖底的线路,开始顺着这个崖面一步步小心翼翼攀岩下去,由于手里提着帆布水桶,又拿着钓鱼竿,再加上脚上穿着长筒军靴,很是不方便。他们一点一点往下挪步,当他们下到离崖底还有七、八米高的地方,一个士兵一脚踩空摔了下去,另一个没拽住他,也跟着掉了下来,两人重重摔在崖底礁石上,身下流出的鲜血染红了眼前的礁石。这时正好有几只在附近的海面上钓鱼的渔船,当船上的人发现这里出事后,立即拔上渔线,飞快地摇着小船靠近礁石,几个人把两个兵抬到船上,立刻飞快地向小平岛西口摇去,靠岸后,大家七手八脚地把两个因失血过多,已奄奄一息的士兵抬到200多米远的炮连。卫生兵经过一番处置后,又用汽车将这两个兵送到四五里地远的苏军疗养院进行进一步治疗。两个土兵因救治及时,伤情转危为安。 一天,连队领导带着这两个士兵,拿着礼品到几个参与抢救他们的渔民家中答谢。而我们的渔民却说:“我们更应感谢你们,你们给我们当地人看病疗伤,救了那么多人的命!”
寒海冬游
寒冬腊月的一个上午,乌云蔽日,北风呼啸。我在家闲着无聊,透着玻璃窗,往外探望观景。只见天空中飞扬的小青雪,还未落到地面,就被风吹得七零八散。往不远处的西口海上望去,只见被西北风撩起的浪花涌向南山崖底的礁石上摔得粉碎,涛声轰鸣。正在我看得入神时,耳边传来阵阵苏联歌声,不一会儿,从炮兵连方向走来一队排着整齐队伍的士兵,大约一个排规模,径直来到沙滩上,然后排成三列横队。只见一个戈比蛋(苏军军官别名)来到队前喊口令,无非是稍息,立正,向右看齐,报数之类,然后训话,最后一个口令,只见士兵们摘帽脱靴,脱下大衣,令人目瞪口呆的是,他们脱到身体一丝不挂,白晃晃的耀眼。只听他们一齐呐喊着,一窝蜂似地向海边冲去,跳入水中。看到这里,我不由地打了个寒战。这时只见水性好的以优美的自由泳泳姿游出近百米距离。水性差的士兵就顺着水边用小狗扒姿势扑通着。大约二十多分钟时间,那个站在岸上的军官一声令下,士兵们聚集在海边齐腰深水里开始骑马打仗游戏。就是一个人骑在另一个人脖子上,分两帮交战,一帮把另一帮打倒在水中,就算获胜。我在窗里看得仔细,这不是我们小孩经常在海里玩的游戏吗,怎么他们也会,嘿,不会是偷学我们的吧。 过了段时间,军官又喊了一嗓子,只见水中正打的不可开交的士兵们,立马跑上岸边放衣服的地方,拿出毛巾浑身上下擦拭己冻的彤红的身体,然后迅速穿上衣帽,站好队形,随着军官口令,向右转,齐步走,这会儿没唱歌,可能冻得唱不出调了。而是喊着整齐的队列口令:“得爪是利”。大概是一、二、三、四的意思。听着渐渐消失的口令声。我还在玩味着苏军士兵在冰冷海水里冬游戏耍的情景。心想,这是锻炼意志啊,这些北方来的兵可真抗冻啊。
士兵与年夜饭
我家前街有个刘姓大叔,年方40多岁,以倒卖鱼货为生,因为经常到炮兵连营房卖鱼,一来二去,和这里一些当兵的混的较熟,尤其有几个老兵关系处的有如铁哥们。这年大年三十,他决定请这几个兵到家中吃顿年夜饭,让他们体验一下中国年的味道。为了备好这顿饭,他在年前乘着去市内贩鱼的机会,购置了鸡,鸭(鱼家里有)和猪肉,特别多买些牛肉,因为苏联人对牛肉情有独钟。还买了几瓶二锅头,啤酒等,做好了一切准备。我们岛上有个风俗,每到大年三十晚上,大人小孩提着个小灯笼来北山一带自家墓地请神。(就是把先人请回家过年)因为要请客,大叔年三十下午,太阳还挂在半空,他就一人拿着烧纸和几柱香匆匆来到北山自家坟地,把香点上插好,又烧了几刀烧纸,叩几个头,嘴里嘟嘟囔囔几句,把老祖宗请回家,然后急三火四往家赶。到家后,把外屋供桌把祭品摆上,香点着。便和家人一起忙活晚上请客这顿大餐。刘大叔厨艺不错,他常年到市内卖鱼,经常下馆子,品尝了不少名家大菜,也能整出几个象样的佳肴来。一会儿工夫,各种菜肴的香气已弥漫整个小院落。 晚上六点整,炮连五个老兵按时赴约,个个穿戴整齐。还别说,他们挺懂中国人的习俗,入乡随俗每人都带来礼品,有的拿着黑列巴,有的拿着奶油,香肠,有的拿着雪鱼罐头,还有个兵拿着一件新发的内上衣。把刘叔一家乐得合不拢嘴,一边接过东西,一边往屋里让。几个兵进屋后,发现供桌上供着老祖宗的宗谱,赶忙立正站好,给老祖宗们敬个军礼,还不忘上柱香。这时里屋饭桌上已摆满了丰盛的酒菜。几个兵进里屋后,刘大叔叫他们脱衣摘帽褪下皮靴上炕,由于他们不会盘腿就座,就一人给个小板凳坐着。这时刘大叔把每个人的酒杯斟满,然后自己先端起酒杯说起了开场白,用半生不熟的俄语说到,感谢你们来家中做客,中苏两国人民都是好朋友等,完后自己先干为敬,一口把一杯白酒啁进肚里。又倒一杯酒和大家一起喝下去。他又叫大家吃菜,苏联人哪见过这么丰盛的佳肴,便开始吃喝起来。他们不会用中国筷子,笨笨磕磕的把菜弄的到处都是,引得家里人笑出声来。这时刘大叔叫女儿把已准备好的刀叉拿了过来,一人一套,这可得心应手,几个兵熟练使用刀叉下手,大口咀嚼起来,一边吃着,一边还哈拉少,哈拉少夸个不停,直称赞你们中国菜太好吃了。酒过三巡,三瓶60度的二锅头早已下肚,一个个喝的酒酣耳热。这时外面街上响起了噼里啪啦的鞭炮声,时候不早了,几个人都有点醉意。他们怕耽误回军营时间,穿好衣服,踉跄地走到外屋,就在他们和主人寒暄着告别时,有两个兵瞅着主人不注意时,把供桌上的供品全部划拉划拉装到大衣兜里。等全家人送完客人回屋,才发现供桌上已经溜光了。刘大叔苦笑着说:“这些骚挞子(苏军士兵的别称)可真能作”,只好又拿出一些果瓜梨枣,点心之类重新摆上。
苏军撤离小平岛
1955年初冬的一个上午,天空蔚蓝,艳阳高照。这天我们解放军和苏军进行交接仪式,苏军要撤离小平岛了。我们都早早地出来,在现场观看。只见一支穿着崭新的棉军装,肩扛各种轻重武器的队伍,唱着嘹亮的军歌,迈着整齐的步伐,由小平岛北面向岛的南头挺进。他们就是第一次踏上这块土地的我中国人民解放军某边防团的一个连队,他们奉命到这个岛接管苏军炮兵连营地和进行交接任务。这时街道两旁已聚满了当地居民,他们挥动着手中的小国旗,不断高呼:毛主席万岁,中国共产党万岁,中国人民解放军万岁。争相目睹有生以来第一次见到的人民子弟兵的风采。行进中的解放军官兵们也挥手向老乡们表示致意。在欢迎的人群中,有一个姓邵的老汉,十多年前,他唯一的儿子,离开家乡,只身到北面参加共产党领导的抗日队伍打鬼子,一别多年,杳无音讯。直到两年前,市人民政府送来烈士证书,方知身为志愿军团长的儿子,已英勇牺牲在抗美援朝的战场上。今天这位老人看见这些年轻的解放军战士,就象看见久别的亲人,不由地老泪纵横。 此时,苏军炮兵连官兵也穿着新军装,整齐列队在营区前的空场地上,等待解放军的到来。训练场上排列着的十几辆军车和十几门火炮,擦拭得铮明瓦亮的炮身在阳光下熠熠发光。随着一、二、三、四的口令声,只见我方边防连官兵威武地来到场地,和苏军炮兵连官兵面对面列队。这时,交接仪式开始。双方各走出一名军官,相互敬礼,握手致意。首先我方军官说到:“从今天开始,你们下岗,我们上岗,祝你们一路平安。”然后是苏军官致词:“欢迎你们的到来,我们把营区完整地移交给你们,望你们尽到保卫祖国的使命。” 然后升降国旗。首先苏联那面镰刀锤子的国旗慢慢降下来,紧接着两名解放军升旗手,双手捧着国旗,正步走向旗杆下。把我们国旗徐徐升起。当鲜艳的五星红旗在旗杆顶端迎风缓缓飘扬时,现场的战士和群众,发出阵阵的欢呼声和热烈的掌声。有几位年愈古稀的老渔民看到眼前的情景,感概万分,思绪万千,他们曾经历过在日本统治下的四十年毫无尊严亡国奴的悲惨日子,后来苏军光复大连,进驻小平岛,人们的生活况才慢慢得到改善。但那毕竟是别国的军队,今天,我们国家自己的军队进驻,才使人们真心感受到当家做主的扬眉吐气。 交接仪式结束后,只见两国士兵们热烈地拥抱在一起,有的情不自尽地把军帽抛向空中,只听到苏军士兵高喊着:“乌拉”。我方战士则高呼:“万岁。”11时整,苏军士兵列队分别登上十几辆牵引着火炮的军车,在汽车引擎的隆隆声中,依次向北驶去。这时街道两旁的人们在欢迎解放军队伍后,又变成欢送苏军队伍。他们挥舞着中苏两国小国旗,高呼着中苏两国人民友好的口号,在和苏军士兵做最后的告别,而车上的苏军士兵看到车下熟悉老乡时,拼命挥手,并致最后一个军礼。这时我和我的小伙伴们发现一辆军车上两个平时最要好的士兵,一个叫瓦西里,个子不高,长个娃娃脸,脸上还有几粒斑雀,另一个叫阿廖沙,个子高点,长得比较壮实,都是十八、九岁,是去年初从国内调来轮换的兵。 我小时候因感冒,鼻子受病,因此说话有时囔囔的。这两个兵就学我说话腔调,气得我直骂他俩,他们不但不恼,还哈哈大笑,并故意逗我。不打不成交,日后我们成了好朋友,铁哥们,闲时经常和我们这几个半大小子在一起玩耍,有时还到我们家中串门。在一起时间长了,我们还跟他学会几句简单的苏联话,他们也跟我们学会几句汉语单词。一次瓦西里还从怀里掏出一张老照片,是全家福照片,他指着其中一个穿着军装的帅小伙,比比划划对我们说,那是他大哥,是个坦克兵,在二战后期攻打柏林战役中壮烈牺牲。阿廖沙也告诉我们,他的一个姐姐和一个叔叔也在二战的战场上为国捐躯。看来德,日两国法西斯是世界爱好和平国家的共同敌人。 这时车上的瓦西里和阿廖沙似乎也看到了我们几个,用劲地向我们招手呼喊着,还不时用手背擦拭眼睛。我们也不断向他们挥手,高喊着他俩的名字,并追着车跑了好长一段。望着渐渐远去的车辆和消失的人影,心中涌上难掩的不舍之情,两行泪水夺眶而出。再见了,亲爱的苏军老大哥,再见了,亲爱的朋友,祝你们一路平安,早日回到你们遥远的祖国和久别的家乡!
作者简介

乔世桢,男,历任大连水产养殖集团中高层管理者。喜好文学写作,作品散见于大连日报等报刊。

原创征稿信息
原创征稿信息:1–3首现代诗歌,5首古体诗歌,800–1000字散文一篇,闪小说600字,小小说1500字,人物专辑等专栏,各个专栏投稿提交2张横版照片,作者简介。现代诗稿发邮箱:1137509288@qq.com 小说散文稿随笔发邮箱:1140321004@qq.com
(注:本平台欢迎洽谈出版河粉文学沙龙合集书刊,欢迎洽谈赞助支持!)
打赏须知:凡平台采用的稿件,有打赏有稿费,无打赏无稿费。百分之七十归作者所有,百分之三十留平台运营费用。20元以下(含20元)不发放,合集费用留平台。自平台发布日起7天后发放稿费,投稿自愿,文责自负。
河粉文学沙龙编委
主编:冯岩
编委:小梅 彩虹 余茵 小潘 脱微娜
河粉文学沙龙纸媒支持:《小诗界》双月刊
河粉文学沙龙媒体支持:品悦酒行
品悦红酒:张涛18842688458
地址:大连市中山区昆明街大都会(免费快递)
河粉文学沙龙媒体支持:香榭丽舍别墅
香榭丽舍别墅:13164511118赵春生地址:大连市开发区双D港(一次性可接待100人以上的的团体)
长按下图二维码关注“河粉文学沙龙”
↑点击上方“河粉文学沙龙”关注我们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