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政‖散文:记忆中的油炸糕

关注「文斋堂」,与您一路同行
记忆中的油炸糕文/赵政
油炸糕,是我们尚义坝上坝下人们经常吃的一种美食。它是用我们自己种的耐干旱黍子磨成黄米面做成的,其好吃,耐饿,易消化,低脂肪,是预防冠心病,高血压的粗纤维食物,深受人们的喜爱。过去,人们生活水平低,吃了上顿没下顿,村民在贫困线上挣扎,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平时熬土豆(山药)、面糊糊,做糠窝窝……吃不上一顿像样的油炸糕,只有时头八节(节日)才能吃上一顿香喷喷的油炸糕。当然,地主富农他们天天吃肉喝酒,真是“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不在我表达范围。记得六十年代初,我小时候在老家下马圈村刚懂事不久,就听大人说油炸糕多么好吃。有句顺口溜:油炸糕,糕油炸,好吃的,又耐饿,十里香,香十里……那是在大集体年代,吃一顿油炸糕比登天还难。记得有一年秋天,听我在生产四队的大哥赵军说今天晚上队里加班割谷子,队里管吃面行糕。十几岁的我抢着要和哥哥去,母亲知道我小,割不了一人高的谷子,怕挣不了工分,倒扣了哥哥的工分。四队长赵佑是我本家大爷,看我瘦小,骨瘦如柴的小体格,死活不要,可我哭着要割谷子,吃面行糕。跟着队长屁股后面打转转,没办法,队长看我这个跟屁虫甩不开,又是远方亲戚,破天荒照顾我,引到了一谷子地,开镰了……说真的,大人割了一大拢子快到头了,我还刚刚开始比划着,不知如何下手。夜黑黑的,麦穗在微风的吹拂下,起伏荡漾,哗哗作响,我抓谷子幼嫩的小手不一会儿就碾起了两个小血泡,拿镰刀的右手左右摇摆,不听使唤, 割不好一把谷子。腿脚麻木,腰疼腿酸,半恭着,割了半尺高茬子,只割了半拢就汗流浃背的我,后悔了,想“临阵脱逃”,于是猫着腰,在谷子地里蹑手蹑脚,准备逃跑……“收工,吃糕。”赵队长不知在哪里突然蹦出来。我立马直起腰,扔下一把谷子,拿上镰刀,和大人喜笑颜开地来到了队房,闻到了香香的麻油味面行糕,看到了绿油油,大大的一大瓷盆,上面有“大酒窝”麻油窟窿的面行糕,铲了一大铲,放在大花碗里,囫囵吞枣地进了肚。没感觉,又铲了一大铲……吃的走不了路,后半夜肚疼的睡不着。我大爹赵国栋在下马圈有威望,他公道无私,敢想敢说敢干,不怕得罪人,热心肠,村民红白喜事,都找半个“阴阳先生”大爹掐日期,算日子,大爹也不拒绝,随叫随到,换来了东家一袋面,李家一袋米……大妈整洁利索,做的饭味道好吃,干净,不拖泥带水,清汤寡水。人们经常吃的土豆(山药),在她手里像变戏法似的,变成了炒山药片片、山药条条,做成山药弯弯,山药饼饼……那可好吃了。她一有空就琢磨饭食,时间长了会做油炸糕,熬豆腐,粉条大烩菜。给一家八口人改善伙食。炸的油炸糕外酥里嫩,脆香可口,软硬适中,是全村五百多户人家,做的最好吃的油炸糕。大妈的油炸糕为啥好吃,其原因是大妈掌握火候和方法的当。大妈每次是这样做油炸糕的。大妈用自己家种的黍子加工成的黄米面,加温水,边加水,边用筷子搅拌到没有干粉为止,用勤劳的手揉成柔软的黄米面团,把“金碧辉煌”的面团,放在笼屉布上擀成圆薄片放在笼布蒸屉上。冷水下锅,上汽后大火蒸十分钟,冷却到不烫手但还很热,备好豆馅或土豆馅,滚圆。手沾冷水,把黄米面放在面板上揉光滑,搓成长条,手不断沾冷水,把剂子压扁,包入豆沙馅或土豆馅,按口捏好,按扁,放在面板上,盖好湿布防干皮。中途油烧热,滚烫到“翻江倒海”以上,炸糕下锅,先不要翻动,等浮起来,可以翻动,一会儿,炸糕表面起了许多小泡,炸到两面,成了黄灿灿的油炸糕,可控油捞出……自己种的豆子,自己磨的豆腐,自己种的山药,自己压的劲道十足的山药粉,放在大口铁锅里,添木材火慢熬一个多小时,香喷喷,劲道道,有汤有水,“十里飘香”的豆腐熬山药菜就出锅了,配上金黄油炸糕,那真叫好吃。我每次去大妈家吃四个大油炸糕,一大碗豆腐熬菜,吃的几乎撑的走不了。油炸糕不但是当时农村的美食,也是农民追求美好生活的一个速影。那是的人们纯朴善良,面朝黄土,背朝天。兢兢业业地耕作着,盼望有个好收成。但往往事与愿违,今年不是被蛋子(冰雹)大了,明年就是不下雨,庄稼旱死。几乎没有几年好收成。因此人们吃油炸糕少而又少。闻到谁家吃油炸糕,那个麻油炸糕香味好像飘荡到全村的每一个犄角旮旯,人们眼红的不得了。油炸糕是过去生活富裕的代名词。现在可不一样了。近年了,在党的富民政策的指引下,下马圈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自来水进户,当街修起了水泥路,有三家饭馆,建起了敬老院,乡政府成立了综合服务大厅,有农村信用社,极大方便了农民生活。不仅如此,以黄豆等小杂粮种植示范基地在我们下马圈诞生了。小杂粮已飞到了祖国的四面八方,飞到了大城市的餐桌上。村民有吃有喝,真正脱贫致富了。油炸糕已成了大家的家常便饭,记忆中特别的“年夜饭”。我相信,在党的阳光大道照耀下,下马圈山清水秀,将更加灿烂辉煌。
作者简介:赵政,退役军人。1989年在部队从事新闻报道工作以来,先后在军内外报刊及网络平台发表稿件四百余篇。
平台启事
新的一年,我们重新相聚,重新出发!欢迎各界朋友继续关心、关注《文斋堂》,并向本平台投稿。我们在新的一年里将继续与广大作者、读者一道,在文字的海洋里遨游。
平台宗旨:让文字温暖我们的心灵!
征稿要求:1.来稿一律发微信13886223417。投稿请附100字左右的个人简介及个人生活照1张。编者收稿后会及时处理及时回复,在此期间请勿多投。
2.为保护原创者权益,我们只收原创作品,即未在其他微信公众号上公开发表过的文章。如发生抄袭或涉密或触犯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一切责任由作者自负。如因版权或其他权利问题引起纠纷的,请投稿人与版权方自行处理,本平台不介入其中。
3.文章类型为散文、随笔(不涉及政治评论)、诗歌、小说等均可。文章以2000字以内为宜,小说不超过3000字,诗歌一次2-5首,特别优秀的可安排连载。
4.本公众号所发文章的观点均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观点或立场。稿件凡经本平台使用,即视为作者同意授权本平台其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在网络传播权,如不同意以上授权,请在来稿时予以声明。
稿酬规定:文章采用后,一周时间为限,每篇文章所获赞赏金总额,10元以上者70%发放给作者,10元以下者不发放作者,留作平台经费。在文章发布的第8至10天之内,以微信转账的方式发放。作者请加主编微信13886223417,请关注《文斋堂》。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