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 洱海,永远的乡愁——“保护洱海?守望乡愁”获奖征文(六)

洱海是大理人民的母亲湖,是世世代代白州儿女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永恒根基。只有保护好洱海,才能让“苍山不墨千秋画,洱海无弦万古琴”的美景永驻人间。为在全社会营造洱海保护人人有责,“我爱洱海”人人参与的良好氛围,市文联和市洱海保护管理局联合面向全社会举办了一次以“保护洱海·守望乡愁”为主题的公开征文活动,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来自全国各地的作者纷纷投稿,共征集到稿件414篇。评审组严格按照要求从参赛的414余篇作品中评选出获奖作品29篇。苍洱文苑君将陆续向大家推荐部分获奖作品。今天推荐的是获得二等奖的作品:《洱海——永远的乡愁》(作者:杨友泉)。
大理的乡愁是从苍山开始的。
傍晚,苍山的轮廓蔽住夕阳,最后的夕照却是蔽不住的,万丈霞光从苍山的头顶和肩膀剌向东方的长空,烛照曾经的山水,张望曾经的人家,回望那些过往的村庄巷矮墙,谛听那些听过的空旷的狗吠和烟雾中的鸡鸣,那时的晨曦就是从第一声鸡鸣中醒来的,而巨大的、不可遏制的乡愁也随之生长,像蔽日的苍山上的轮廓,和轮廓上更加高阔的云掌,一次次向混沌向昏暗的天空突围、扩展……
苍山用它的轮廓从青天里掬一片青,再掬一片蓝,倒进洗马潭,倒进高河,倒进十八溪。倒进霞移溪,倒进万花溪,倒进阳溪,倒进茫涌溪,倒进锦溪,倒进灵泉溪,倒进白石溪,倒进双鸳溪,倒进隐仙溪,倒进梅溪,倒进桃溪,倒进中溪,倒进绿玉溪,倒进龙溪,倒进清碧溪,倒进莫残溪,倒进葶蓂溪,倒进阳南溪。
流进一个苍山立起后的谷堑。这个被称做洱海的谷堑,立即万顷碧波,恣肆汪洋。从此,净占洱海水两成的十八溪日夜琤琮着,为苍洱大地留下了最为光辉的诗篇。
仿佛还没有完全给予,苍山继续用它的轮廓从长空剜下一片云,再剜一片云,摊成岭间的雪,溪流于是有了源源不断的补充,这样的溪流不会被封冻,也永不会枯竭。
十八条溪流却是枯竭了的!
多年前,我曾经到过清碧溪,那是苍山最高的马龙峰和圣应峰麾下的溪流,却已断供。裸露的巨石如同一颗颗没有泪水护住的眼球,诧异地打量着我,我的惊奇也肯定和这些巨石一样巨大。因为没有清碧溪,没有十八条溪流的呵护,洱海这只滇西高原最明净的眼睛,是不是会不再明亮?会不会只会剩下一个眼洞?我的担忧不是空穴来风。
层出不穷的房地产,层出不穷的各种各样的矿泉水厂和公司,高尔夫球场,各小区的饮用水,田地灌溉用水,地下采用水网……我曾经在马龙峰和圣应峰上的半山腰看到巨大的管道,翻越这根巨大的如同蟒蛇的管道时,我须吃力地爬上去,站稳,又探下身去。当时我就想,这些层出不穷的管道,已经开始像蚂蝗一样,开始从各个高度各种角度吸食苍山的血液。这是资本的本性决定了的。但也来得太快,来得也太瞩目。提到高尔夫球场,我突然想起台湾曾仕强教授的一句话:在中国我尤其痛恨养狗人和高尔夫球场,十三亿人啊,那么多人,你还要养狗?!十三亿人啊,你还要打高尔夫球?几个人占用那么多的耕地!这到底是高贵还是无耻?!
这种局面是在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到大理后彻底改变的,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古生村,站在洱海边,看到湖水漾波,苍山绕云,提议合影说:“立此存照,过几年再来,希望水更干净清澈。”多年后,我也来到古生村,站在总书记当年眺望的地方,这里早已立起了一块巨石,刻有“立此存照”四个字。我认为这不仅只是对古生村村民的鞭策、也是对大理人民的警示。“立此存照”,以此为鉴,以这种方式提醒任何一个到过大理的人,一定要牢记总书记的嘱托,改善洱海水质。
只有“守住青山绿水”,才能“留住最美乡愁”。没有森林覆盖的苍山,没有长流不断的十八溪,没有碧波荡漾的洱海,大理,还是人们梦中的家园吗?还能成为人们心中的牵挂吗?
大理人还要扣问自己的是,如果真如此,那么:
大理,还是大理吗?!
大理开始了有史以来对水资源的大改革,大变局,首先是农业灌溉用水,农业用水变为有偿使用,成立用水户协会统一管水,农田大水禁止漫灌,逐步采取更加节约的管灌、滴灌。其次是全面排查市域范围内地下取水及苍山十八溪人畜饮水取用水情况,并建档立卡。
不仅如此,大理开始了有史以来对洱海流域的大改革,大整治。随着《大理市治理洱海七大行动》的实施,把洱海流域的整治推向高潮,把“保护”从州市政府根植到一镇一村,再从一家一户根植到每个人心里。把洱海流域的整治从现实延伸至未来,为洱海的长治久安提供了可能!
今年,家住桃溪边的下鸡邑村的杨雄杰先生告诉我,当他回到村里时,桃溪又有了清可见底的流水,而且水流得那么急、那么快,仿佛让他回到了童年。童年时的桃溪就是这么清,就是一眼能看见河底的鹅卵石和水草。那时的水流得也是这么琤琤琮琮,流得也是这么动听!
十八溪终于像十八条款款而下的玉带,从天空,从苍山,从一道道斜坡,蜿蜒而下!注入沉睡多年的湖泊。通过十八溪的联通,天空和大地恢复交流,湛蓝的天空终于找回了碧蓝的洱海!大理人从此生活在两片天空之间,或者说生活在两片洱海之间。
当我漫步在海西湿地公园时,常常就有这种错觉,好像我就生活在两片天空之间,就生活在两片洱海之间。要好一会才能恢复常态,但很快我又被海边的屈曲盘旋的古柳所打动。那些古柳非但没有减少,而且开始重发生机。古柳边上一片又一片青翠的芦苇和不知名的青葱的水生植物,从岸边一直往湖里延伸,各种鸥鸟此伏彼起,或在枝头,或游弋水面,叫声不绝于耳。再往北走,便是著名的生态廊道,几年不见,生态廊道简直就是横着系在海西的一条玉带,退居后的海边显得开敞,各种各样的树木花草尽情生长,每一口呼吸都充满绿意,吐呐间有股淡淡的青草味!说实话,我找回了三十年前到海西散步的感觉。正如下鸡邑村的杨雄杰先生找回了童年时的桃溪,我却找回了青少年时的洱海。
今年,十八溪复流后最令人惊奇的是洱海里盛开的海菜花重又开放,它如梦幻中的乡愁一般,灼灼熠熠,翩翩起舞,那样超凡脱俗,仿佛是上天通过十八溪送来的仙子,在晶莹剔透的碧波间尽情舒展它那素洁的裙裾。远看去却又像星星一样布陈在荧蓝的天空,或堆叠,或散放,这里一簇,那里一片,秋风过处,一回眸,惊得岸上的看客不停地发出尖叫。
远在北京的中央电视台显然也听到了这种惊叹,它在远方播道:云南有一种独特的植物名叫“海菜花”,特别是在洱海,它号称洱海水质风向标。最近,随着生态的改善,“海菜花”又在洱海中出现了,大量的游客也慕名而来,欣赏它的风采。今年国庆假期期间,在大理环洱海生态廊道,每天都有四面八方的游客来欣赏美景,观海赏花。
十八溪又成了苍洱间最令人瞩目的乡愁!它不仅沟通了天空和大地的交流,它还沟通了天地和人心的交流、沟通了人心和人心的交流!把天空和海水连接在一起,把洱海和人心连接在一起!
乡愁不会变,它只是潜伏在某处,只要一条浅浅的溪流,它就会不断生长,直至整个海域溢满无边的汹涌!
END文:杨友泉
图:来源于网络
长期接受投稿,投稿邮箱:
dlswl2312406@163.com
写留言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