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川文化艺术】拉二胡 文/李敬全

︱第56期︱
点击上方播放按钮聆听美好音乐
拉二胡
作者 李敬全
我一生没有大的成就,与我的偏执有极大的关系,我的人生成长与发展,总是与社会不同步。书本知识被社会定为立国养身的根本,而我学习文化却很粘糊;技艺一度被人们视为无用的旁门左道,自己却很感兴趣。
青年时期,我除熟练犁耧耙耱等农技外,还练过书法、绘画、做菜、木工、刻章、修机械等手艺,尤其对拉胡琴情有独钟。但因不佳的环境和机遇,拉胡琴最终无所成就,半途而废。
现在,我带着追梦的心情去市里的文化广场,看人家自娱自乐演秦腔戏。我的注意力不在演员的演唱上,而是在胡琴师的技艺上。看到他们娴熟精彩地演奏,自己既羡慕又遗憾。
我去听戏看演奏,不仅享受着音乐,更领略了琴师的艺术魅力。当演奏到快节奏和高潮时,那琴师全神贯注,如醉如痴,达到了忘我的境地。只见他全身就像筛糠,每一根神经都在跳跃。他眼睛不看演员,朝向半空。脸像拧了麻花,肌肉抽搐,嘴歪到一边,一张一合。那左手指像鸡爪似地在琴弦上乱刨,那右手抓着琴弓,像锯木似地左右摆动。有趣的是,胡琴像钉子样钉在左腿上,而右腿不停地抖擞。更稀奇地是,那琴师常年坐在固定的位置,他像狗尿尿一样,竟然在地面上刨出了半尺深的沟渠。琴师们的音乐演奏让人快乐,但其怪异动作让人啼笑皆非。
胡琴是民族乐器,它有奇特的构造和美好的音色。据我了解,胡琴有板胡、二胡、二弦三类。每一类中又分为不同的品种,如秦胡、京胡、豫胡等。相对西洋乐器,胡琴的构造比较简单,有琴箱(俗称琴头)、琴杆、琴弦、琴弓、弦钮和码子;板胡的琴箱是用椰子壳做成半圆形,其蒙皮为桐木板;二胡的琴箱是用木头做的圆柱形,其蒙皮为蟒蛇皮;二弦的琴箱是木头做的六棱柱形,其蒙皮为厚牛皮。秦腔中最常用的是秦板胡、秦二胡和秦二弦,二弦是弦板腔的领衔乐器。
胡琴相对于管乐器和打击乐器,它是民族乐器中最细腻最具内涵的东西。它只有两根琴弦,却能演奏出复杂多变的音符来,其美妙是多弦的提琴无法模仿的。由于胡琴弦少,要演奏出复杂美妙的音乐,就要靠指法和弓法,因此它也是最难学最难操作的乐器。
由于受家兄的影响,我从小就爱上了胡琴。我们村子很穷,没有文化人,没有小剧团,更没有会乐器的人。我上小学时,附近山上住了县上的造林队,其中人才济济,懂乐器的人不少。家中三哥也在造林队上班,跟人家学习拉二胡,尽管水平很差,但总算村上唯一的音乐人。他教我识简谱,教我拉二胡。我上小学、初中及参加“文革”共10年,业余练习二胡和板胡约有3年左右。
村上那些没有音乐细胞的村民,不但不欣赏胡琴,还经常骂学二胡是制造噪音,不务正业。我不敢在大白天和公众场合练琴,就在晚上跑到村外的沟畔上自娱自乐。由于没有老师的指导,也没有可以实习的小剧团,自己凭感觉胡拉乱扯,因此胡琴技艺一直没有长进。虽然熟悉了指法,就是缺乏变通的技巧,没有长足的音韵精进。初学时拉出的声音像鬼哭狼叫,那“咯哇”声,让听的人捂着耳朵跑了,后来逐渐顺溜了,但听起来还像是“伐锯”,不能登大雅之堂。那个时代,练习的乐谱很少,我就从歌曲开始,先是拉“东方红”、“大海航行靠舵手”,“洪湖水浪打浪”,后来就练拉“样板戏”“秦腔”等戏曲曲牌。
练习中还有过许多尴尬和笑话。拉曲谱时四分之二拍的还可以,一见四分之三拍就晕轴;在拉简单歌曲时还有模样,在拉样板戏快节奏的“打虎上山”时,往往弦断码子倒;行家依据乐谱特点可以变弦,但自己却一个“多梭弦”拉到底。有一次,外村演个自编小戏,差一个拉二胡的,他们让我顶替一下。我惴惴不安地上去,叫板乐一响,就不知弦在哪里,手在哪里。板胡已经走出了五里地,我手指还在弦上动弹不得。我撇下二胡,跌跌绊绊地跑了。后来的多年,打死都不敢再去舞台上丢丑。
板胡和二胡在演奏方法上大同小异,但在技巧上却有一定区别。板胡讲求的是刚劲有力,指法准确,按弦有力,声音响亮;二胡讲求的是柔和优美,不但指法准确,而且有动听地揉弦、滑越等。但板胡也有一个例外的动听音节,就是“梭梭来梭”,但这个强硬地揉弦技巧,我一直学不会,揉出的声音总是和行家不一样。从此我便终止了深造板胡的命运。
自己虽然演奏手艺不行,还爱捯饬胡琴乐器。把别人用坏丢掉的二胡、板胡拾回来,给其蒙皮。还做了一把弦板腔用的二弦,用木板粘成一个六棱的琴箱,用桐木板蒙皮,安上一个较短的身杆。其貌不扬,但音质还不错,能拉出弦板腔的韵味来。记得曾经为做琴弓上的马尾,我在剪马尾毛时被马踢伤了裤裆。
上高中时,班上组织了文艺队,剩了一把“嗡子”(比二胡大的低胡)没人演奏,同学们便鼓励我去拉。在秦腔演奏中,“嗡子”不像二胡,要奏出每一个音符,它只起陪伴节奏的作用。我就在关键环节上“锯”它一下,就像给炒菜中放了味精。由于我节奏掌握的还不错,听腻了其他乐器的观众,竖着耳朵等那“嗡”的一声。我心里明白:他们不是在享乐,而是在猎奇。
走出农村40多年,由于工作忙,加上心情浮躁,一直没有再摸过胡琴。有一次回农村,会乐器的发小递给我一把二胡,结果我连“东方红”都拉不全活,再次尴尬地告别了它。现在我只要听见广场上那优美的二胡声,其纠结始终无法释怀。
学拉二胡不仅是音乐技巧,也蕴涵着待人接物的艺术。我一生学二胡失败,做人也很失败。在秦腔中板胡是领衔乐器,二胡是配合乐器,它一定要与板胡和弦,符合板胡的音韵。因此我们那里农村人把舐尻子、说奉承话叫“拉二胡”。我一生不但愚笨,而且很自负,无论在党政机关还是高校工作,都不愿趋炎附势、攀贵媚上,更不善说奉承话。在多年的为党工作中,我也拉过二胡(唱赞歌),但原则是只拉公家和集体的二胡,不拉个人的二胡。在起草公文或写新闻报道时,广泛表扬和肯定单位集体的成绩,很少赞扬领导或个人的功劳。因此,在相当长的一段混沌时期,特别是社会风气不清明、盛行个人崇拜的环境下,善意者看我像驴拉磨一样,原地转圈,毫无长进。他就好言相劝:识事务者为俊杰,你应该审时度势,顺应潮流,要学会巴结上级,善为领导唱赞歌。但我就是心不在焉,死都不会。因此,从党政机关到事业单位,“聪慧”的领导总把我当擦尻子的胡基弹,光溜时用一下,嫌粗糙就扔在一边去。
有一次,我做了个奇特的梦。一位琴师对我说,你一辈子上不去、干不成大事,就是领导爱听“春天的故事”,你就是不用二胡去伴奏。我反诘说,我不会二胡却会拉板胡,而且最爱拉那个“梭梭来梭”。琴师说,尧尧者易折,皎皎者易污,就是你把板胡的弦上得太紧,才让你的人生弦断码子倒!
(完)
(文中图片均来源于网络)
作者简介:李敬全,礼泉人,曾任礼泉县委宣传部干事,大学校报、学刊副主编,高级编辑职称。
《光荣绽放》
新十大青年二胡演奏家音乐会
街头白发老人二胡演奏《天空之城》
外国十六岁女孩一曲《上海滩》
把二胡推向世界
本期编辑‖ 王鹏冲
本期审稿‖赵 哲
往期作品在线阅览
【第55期】【秦川文化艺术】山果 文/熊玉英 张玉峰(执笔)
【第54期】【秦川文化艺术】派出所的枪声 文/赵志锋
【第53期】【秦川文化艺术】母亲的回忆 文/李素玲
【第52期】【秦川文化艺术】贺李汉民老师八十寿辰
【第51期】【秦川文化艺术】米老头的幸福生活 文/李海莹
【第50期】【秦川文化艺术】 妇女节 二月二
【第49期】【秦川文化艺术】 旅美杂记(二章)文/李文艺
【第48期】【秦川文化艺术】好人难当 文/石楠
【第47期】【秦川文化艺术】童年纪事二则 文/洪建武 陈宏哲
【第46期】【秦川文化艺术】泥房子 文/王磊金
【第45期】【秦川文化艺术】迎新春 贺新年 文/《秦川》群星
【第44期】【秦川文化艺术】观电影《我不是药神》
【第43期】【秦川文化艺术】三九六零一的故事 文/张玉峰
【第42期】【秦川文化艺术】韶山行 文/魏华锋
【第41期】【秦川文化艺术】风箱传奇 文/李敬全
【第40期】【秦川文化艺术】纪念小河水库塌方大灾难59周年 文/赵哲 刘尊明 魏华锋
【第39期】【秦川文化艺术】洋老二(续)——二叔那些事儿 文/张玉峰
【第38期】【秦川文化艺术】天使用爱心铸就丰碑——记崛起的礼泉县人民医院 文/张龙凤
【第37期】【秦川文化艺术】孤山情 文/党云斌 烧水的师傅叫王二 文/马晓峰
【第36期】【秦川文化艺术】小说《枣花》连载 (三) 文/段军锋
【第35期】【秦川文化艺术】小说《枣花》连载 (二) 文/段军锋
【第34期】【秦川文化艺术】嵕山泔水悼鸿琪——张玉峰 马建国 赵哲 魏华锋
【第33期】【秦川文化艺术】小说《枣花》连载 <一> 文/段军锋
【第32期】【秦川文化艺术】思念我的父亲——任优亚
【第31期】【秦川文化艺术】记忆中的北牌——石楠
【第30期】【秦川文化艺术】难忘的记忆——纪念宝鸡峡大坝开工六十周年 文/《秦川》群星
【第29期】【秦川文化艺术】《金尧都》-张广义 / 《尧张村史小记》-张玉峰
【第28期】辛建斌|一日四餐
【第27期】【秦川文化艺术】《秦川赋》——梁靖青/《秦川之家》——张玉峰
【第26期】【秦川文化艺术】我爱农村的老家——吕怀曼
【第25期】【秦川文化艺术】寒衣节祭奠篇——群星
【第24期】【秦川文化艺术】二 伯——袁炳纲
【第23期】【秦川文化艺术】梨园花臭何人责 匹夫投枪救山河——秦川群星
【第22期】【秦川文化艺术】试论中国农村老年人群医疗保障问题——马建国
【第21期】【秦川文化艺术】昭陵肖东赞——刘尊明
【第20期】【秦川文化艺术】百日祭(外一首)——马援助
【第19期】【秦川文化艺术】重 阳 节
【第18期】【秦川文化艺术】和女儿一起长大——王培恒
【第17期】【秦川文化艺术】张龙凤诗词二十一首
【第16期】【秦川文化艺术】家乡的秋 童年的秋天——赵鹏 张玉峰
【第15期】【秦川文化艺术】百年沧桑话复豳——“烟霞草堂”百年回顾 作者:刘 炜
【第14期】【秦川文化艺术】国庆节诗词特辑——群星
【第13期】【秦川文化艺术】脚步间的高原——王磊金
【第12期】【秦川文化艺术】《中秋》组诗——群星
【第11期】【秦川文化艺术】我供女儿上大学——魏华锋
【第10期】两位老人闲不住——袁炳纲
【第9期】打工(外一首)——马援助
【第8期】唱给全天下老师们的歌
【第7期】唢呐声声泾河湾——悼王志杰先生
【第6期】走近石马岭——杨彩霞
【第5期】凤凰山上一雄鹰——魏华峰
【第4期】新《秦川》东方的红日——马建国 王磊金
【第3期】贺王治中老师82寿辰
【第2期】妻 子——邢春广
【第1期】西域行——张会霞
【平台文章发布声明:作品由作者提供原创首发,文责自负。拒绝作品抄袭,一稿多投。转发请告知并注明出处。】
秦川文化艺术微刊欢迎广大文化艺术爱好者赐稿。您的文学、书法、绘画、摄影、朗诵、音乐等各类艺术精品,都在投稿之列。
投稿格式:题目+内容+简历+照片。
投稿方式:扫一扫以下任意二维码添加微信投稿
申请入群:扫一扫以下任意二维码添加微信申请入群
长按识别图中二维码或者扫描图中二维码轻松关注本平台,更多精美作品将为您免费呈现!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