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发表诗作的稿费通知单)
我的写诗生涯与笔墨人生
文 /张义涛
一生只读了小学四年级,15岁进入一家企业当工人,却与文字结下了不解之缘。不可思议,难以置信!这就是一个真实的我:张义涛,笔名溢涛。祖籍山东威海文登,1954年9月27日生于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1966年9月30日,随父母支援大西北三线建设,来到青海省西宁市北川河畔的荒原腹地。其时,正值“十年动乱”如火如荼的最疯狂时期。大批判、大动荡、大串联,甚至连小学生都不能幸免。那年我刚刚12岁,应该读小学五年级,却无学可上,无书可读,又于1968年遭遇一次所谓的“反标事件”,挨批斗、跪桌子、遭毒打,受尽折磨,险些丢了性命而辍学在家。期间,找了一些《青春之歌》《烈火金刚》《西游记》之类的小说,以打发难耐而无聊时光。直至1969年12月,刚满15岁,就进入青海山川机床铸造厂,当了一名木型工人。作为国家一机部在西北机床铸造的重点企业,不仅技术过硬、远近闻名,而且文化氛围极为浓厚,可谓是物华天宝、人杰地灵,钟灵毓秀、腾蛟起凤。从这片沃土上,走出了全国政协副主席马培华;中国科学院院士、原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南方科学技术大学校长朱清时;中共中央党史政研室主任曲青山;凭借假肢、以70岁高龄登上珠峰之巅的英雄夏伯渝;中国人民大学教授、知名学者、博导金元浦……还有回族诗人、画家王度;知名学者、作家李镇;足迹遍布非洲、欧洲、南极、北极的摄影家张钢;6次入滇、4次进藏的摄影家曹家麟……是啊,在这样的氛围下、在如此的环境里,耳濡目染的熏陶,潜移默化的浸润,混迹于其中,想不进步都难!于是,我也时常在工作之余,写一些自以为是诗的文字,心怀忐忑地拿给王度、家麟们赏阅,并得到他们的肯定、鼓励与指点。就这样,我的第一首小诗《站在军旗下》,终于变成了铅字,刊登在企业内部发行的《山川工人报》上。随之于1977年底,将我的組诗5首《写在学大庆的日子里》,投给《青海文艺》(创刊于1955年的“青海湖”杂志,文革期间改刊名为“青海文艺”,1979恢复原刊名)竟然被选编刊发4首。拿到编辑部寄来的两本杂志,真的是欣喜若狂、激动万分、喜不自禁、奔走相告。以至于随后寄来的稿费通知单珍藏至今。有了这样一个激励前行的开端,使我更加勤奋而努力,全身心地投入到诗歌的写作中。在随后的几年里,也逐渐与我景仰而敬重的编辑们熟悉起来。接触到了《青海湖》月刊的诗歌编辑蔡国瑞,并得到了他的精心指点与与扶持;特别幸运的是,结识了1979年刚刚从劳改农场回归、后来的大诗人王昌耀。我的诗作《站牌下,有一个等车的妇女》,就是由他审阅编发的。而1979年,我在《青海日报.江河源》副刊发表的第一首诗《醒来吧,徘徊在街口的青年》,则是由当时的诗歌编辑、著名诗人、作家邢秀玲编发。她后来调到青岛黄岛开发区,又从黄岛调到重庆《西南经济报》,并刊发了我的散文《认识妻子》。1990年来西宁时,还约我与几位青海的诗人、作家小聚。特别应该提到的是,1981年,我的一首《从零出发……》短诗,由诗歌编辑、著名作家、在副总编辑位置上退休的王文泸润色、编发后,在当年的“五四青年节”文艺演出中,由青海话剧团演员杜笙倾情朗诵,引起了广泛关注。在此后的几年里,我的诗歌作品,在省内外的《雪莲》《瀚海潮》及南京的《青春》等诸多报刊杂志均有登载。而令我至今难以忘怀的是,1981年9月,福建大海诗人蔡其矫,偕北岛、杨炼、江河一行诗人来青海,省作家协会委派在西宁的著名诗人昌耀、散文作家裴林、《青海日报》副刊部主任王展、回族诗人、画家王度、当年的青年诗人、而今的著名诗歌理论家燎原等及我与部分文学青年,陪同他们一起前往青海湖采风、游览,并在青海湖畔的大草原合影留念。顺便说明一下,本来一行诗人中有舒婷,不巧的是,在兰州钱包被绺窃,只好中途返回。为了能够使自己有个扎实的文字功底,在文学创作的路上走得更远,1985年10月,参加了青海省首届自学高考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习与考试,并以优异成绩于1987年6月毕业而取得了大专学历。由于自己文化底子薄,基础差,在两年的自学中,患上严重的神经衰弱而长期失眠,不得不中断文学写作,远离文学圈子长达二十余年。直至1990年代中期,经文学朋友引荐,来到西宁广播电台专题部,做了两年的外聘记者。写了近百篇的社会专题稿件,有许多较为优秀的稿件播出后,在社会各界引起强烈反响。《沉重喘息的公共交通》《服务业,欲说素质好困惑》《为了西宁的文明和美丽》等十余篇社会专题稿件,被《青海日报.周末版》作为头版头条刊发。可谓名噪一时、声名大震,许多圈内记者将我称之为“新闻界杀出的一匹黑马”。在那几年里,由于我重量级的大稿时常见之于报端,引起一些单位、部门的关注,于1997年12月,调到一家行政机关做秘书,专职负责文字处理工作,起草文件,写总结报告、领导讲话等,并负责来信来访接待、人大代表提案、政协委员议案的答复等,直至2013年9月退休。期间,多次荣获省市相关部门优秀信息员称号;被省市多家媒体评为优秀通讯员。尤其是1999年,在青海省交通运输厅举办的《青海交通五十年》有奖征文大赛中,我的《走出黑沟奔小康》一文,荣获一等奖。出入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虽然远离诗坛二十余载,而诗友们却没有忘记我。2016年11月,应我早年的诗友、威海职业技术学院教授、著名诗歌理论家、批评家唐燎原邀约,作为青海诗人代表,参加了《昌耀诗歌奖》颁奖典礼。有幸见到仰慕已久的“朦胧诗”派代表女诗人舒婷,并一睹其卓约而优雅的诗人风采。是啊,岁月流逝,时光匆匆,一晃几十年就过去了。虽然已经退休多年,然而,我的笔墨人生却并没有彻底结束。退休的第二年就被返聘到西宁市停车场管理办公室,负责文字处理工作,至2018年1月方才解脱。却依然未能放下手中的笔,时常为一些朋友写总结、先进事迹材料之类的东西。有朋友说,都写一辈子了,还没写够吗。是啊,读书、写作,已成为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不断的阅读中丰富、充实自己,在写作的思考与全身心的投入中,排遣一切不快与烦愁;同时,也为自己带来智慧、信念与力量。由此看来,这也是我的最富有诗意人生而度过晚年的最佳行走方式吧。岁月沧桑,日月轮回,一晃几十年的光景匆匆而过。纵然我的写诗生涯与笔墨人生平淡无奇,既无惊人之作,又无骇俗之举,但没有辜负上苍对我的眷顾,更没有愧对自己付出的汗水与心血。从一个懵懂而无知的少年一路走来,感恩于那些为我提供展示才华的舞台与曾经帮助、扶持我的每一个人。真诚祈愿他们健康长寿、一切安好。
作者简介:
张义涛,笔名溢涛,祖籍山东威海文登,生于1954年9月,现居青海西宁。早年写诗,做过媒体记者,后在行政机关从事文字工作至退休。
欢迎关注《宁古塔作家网》
顾 问:田永元耕 夫 高万红 许 君
主编团队成员 :朱文光于百成李延民高万红 金美丽 金波总编 :金 波
摄影师 :张立宏
《宁古塔作家》和《宁古塔作家网》是国内线上有广泛影响的文学平台,长期征稿,推荐优秀作家、诗人!是文联和作家协会的重要网络平台。
1、投稿信箱Jinbo1974@163.com(金波总编)或发在金波的微信里。
总编金波微信号:b13945316144作品+简介+照片+微信号,请在邮件或文稿主题处注明“独家授权宁古塔作家网开通原创”(不同意者,请勿投稿)。谢绝抄袭、一稿多投、违法及侵害他人权益内容,文责自负,与本平台无关。发表20篇以上的作者,可申请制作个人微刊文集。
2、编辑部有文稿编排、版面设计权利,不负责校阅修改文稿。以上文字为本文作者原创授权刊发。插图来自网络,版权为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我们。
稿费打赏20元以上,(不包括20元)开始给作者发放稿费.赞赏费用的百分之四十作为作者稿费。百分之六十作为平台运转和发展。一周结算一次赞赏,故作品在平台发布后两周发放稿费,后续稿费由于无法统计,所以不发放。
主编金波在这里期待您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