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莽:红房子

为在茫茫人海中找到我,请把我设为“星标★”哦。点击上方蓝字“语林别院”→进入新页面,点击右上角“…”→ 点击第一栏“设为星标”。
红房子
文/李莽
忧郁是一个敏感而无力的人领悟了超自然力之后产生的一种永久性的、疲倦的沉思状态。这种状态的基本成分是绝望和期待。
——题记
(小芳语:这题记,每一个字都释放出一种氛围,为深陷忧郁之中的人所熟悉。作者李莽,洞悉了认出彼此灵魂的密码:“绝望与期待”。)

他以前并不知道他所居住的城市郊区有这样一个地方。一个黄昏,夕阳光芒把他四周空气染红的时候,他顺着一条窄窄的石子小路走到了那里。
这是一块干净的高地,生长着密密的灌木丛。高地的一边是垂直的绝壁,下面是河流。灰色的河水在风中缓缓移动。高地的树木全是桉树。他看见薄薄的桉树叶一片一片从天而降。
(小芳语:这样一处别样的地方,一直存在我们生活中,也存在我们生命中。只是,有的人发现了,有的人一辈子也没有意识到,这与幸福无关,与深度有关。)
那幢红色的房子就隐藏在桉树林中。这是一幢红色瓦屋顶、红色砖墙的平房,它的颜色饱含奇异的光彩,仿佛是他梦中的血染红了它。深褐色的木板门,洁净的窗玻璃,窗框的木质被虫蛀蚀过。一个穿红色短连衣裙的年轻女子正弯腰在一块平坦光滑的水泥板上洗衣服。她的小腿很苗条。一种奇异的温馨气味在透明的粉红色空气中洇散。他清晰地意识到,这气味来自她白晰的柔嫩皮肤。此刻,时间与河流已经不再是流动的形态。
(小芳语:“此刻,时间与河流不再是流动的形态”,换一种大众的说法,就是“此刻,他的心停止跳动了”,或者说“此刻,他愣住了”,没有对比,就没有诗意的发现,就没有语言表达层次高低的认识。作者李莽语言的诗性,便在这不经意中体现,他以意象“时间与河流”来呈现心理状态,且将抽象的时间与具象的河流交融在一起,互为生命状态的一种诠释。)
一个陌生的女人,年轻,迷人,站在陌生的天空下,一只红色的鸟儿从她的头顶上飞过。这个场景曾在他的梦幻中出现过。他相信这一个瞬间来自另一个世界。
她向他转过身子。从她的眼睛里可以看出一丝惊讶的神色。于是他向坡下走去。他将在另一个地方找到她,再一次看见她美丽的眼睛。他知道,总有一天,她会出现在他的城市里面。
(小芳语:这幢红房子的出现,几分意外,也几分熟悉,一如那穿红裙子的女人,是现实与灵魂的交汇。作者李莽善于将眼前物景拉远,让语言与语意同时具有无穷的张力。“这个场景曾在他的梦幻中出现过。他相信这一个瞬间来自另一个世界。”眼前之景,亦是梦中之景,是梦给予现实信心,还是现实给予梦以实证,这不重要,重要的是,获得一种生命的信念:总有一天,她会出现在他的城市里面。他的城市,便是他的生命场,一切都充满象征意味。)

这样的一座城市,色调灰暗,街上有许多尘土。这不是他熟悉的城市,虽然他在这座城市的一幢房子里出生。在他成长的年代里,他曾走遍城市的大街小巷。他所走过的许多小巷还是原来的模样,可是,这座城市在他的意识里,依然呈现出陌生的感觉,不熟悉,更不亲切。
现在,他的城市浮现出一种温馨的气氛。由于他的心中产生了一种期待,这座城市的许多细节都变得生动起来,房屋的色彩显得鲜艳多了,行人脸上的微笑融化得很慢。正是如此,这一切反而与他无关。
(小芳语:有生动的内心,才会有生动的世界,只有一颗有色彩的心灵,才会看到世间的风采。一个人,与一个地方,要产生温馨的关联,是一种灵魂际遇,一份生命的奢侈。)
他在街上行走,期待着在视野里出现一位来自城郊红房子里的青年女子。在这种状态下,失望或希望都是无意义的。在期待的每一瞬间,都是独立的、完整的。在期待中,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坚实感就存在于灵魂之中,足以抵御岁月中侵蚀生活的种种浮躁无聊。期待能使自己置身于一个不完整的秘密里,于是,一种莫名其妙的激动就经常将自己包围,让自己的现实生活沾上梦幻色彩。在这里,所有未到来的日子都会变成回忆。他会清晰地看见自己和她一同在长满蛇莓和蒲公英的硬泥小径上散步。那个黄昏,空中浸满金色光芒,世界上的某一个地方,有陌生人用小号为他们吹奏一首忧伤的曲子。这是他生命中最完美的一刻——这一刻存在于期待之中。
(小芳语:“所有未到来的日子都会变成回忆”,这是对生命一切际遇的洞悉与了然,文学作品的可贵,便在于作者的敏锐与预见。也许我们一生的懵懂状态,早已清晰的呈现在作品中,自己却不自知。)

一只灰色的鸽子从天而降,翅膀扇得卟卟响,落在一家时装店的门前。他看见一个中年男人笨拙地俯下身子捕捉了这只鸽子。从中年男人脸上的笑容里,他看见了这只鸽子的结局。
一阵微风将地上一片鸽子羽毛吹拂到空中飘荡了片刻。他明白时间又消逝了一点。
(小芳语:鸽子的命运,是人,是很多物种的命运,生命的消失不会让时间有片刻停留。这是事实,也是作者的期待,只有美好的悸动,才可以留住时间的河流。在这里,中年男人与鸽子没有什么区别,只是生物链中的一环。这是自然现实,也是社会现实,物与物之间,人与人之间,更多是一种物链接,抵达不了意识与情感的更高一层。这两个段落,要单独成为一节的深意,我想,便在于这是一个背景舞台,这个舞台很辽阔,辽阔得让人无奈,让时间也无奈!)

当天空又一次变成橘黄色,他坐在自己寝室的窗前,眼看黑暗一点一点来到室内,将靠墙的书橱淹没。这是一个无所谓的黄昏,他平静地注视它,让自己的思想飘逸,消散在这如烟在昏暗之中。总是黄昏。黄昏是一天最深邃的时刻。因为白天和黑夜在这里相交,是时间的一个分界点。他的一个黄昏还没有到来。那个黄昏是他的一个分界点,生命的分界点。错过那一个黄昏,他将走上另一条小路。在那条小路上,他只能以徘徊的姿态行走,不能到达他想去的那个地方。他的生命将因此充满干涩粗糙的东西。
(小芳语:某一个时刻,会成为生命的分水岭,能识别这是上帝安排的还是内心期待的,是一个人觉解的程度。作者李莽,特意设置一个黄昏,他要用黄昏这个独特的时刻,让读者更好的体悟分界的意义。)
他在书橱里随手取下一本书,《沃斯》。他轻轻抚摸这本书光洁的封面,感到空气冰凉。有一个世界伸手可及,却永远摸不到。有一个陌生异性总是在他幻觉的边缘徘徊,却走不进他的视野。
她居住在那座山坡顶的红色房子里,这座城市在她眼里是什么模样呢?
(小芳语:那一幢房子,那一个人陌生的异性,其实便是那一个世界。那一个世界,是理想,是梦,是温馨,是一切美好。“她居住在那座山坡顶的红色房子里”,自然不在俗尘里。)

时间对他而言,已是一种清晰可感的物质。日出日落,风和雨扫拭他的日子,飘逸的幻觉和平静的等待,负载他经历自己生命中各种细节。他知道自己未来的日子里会出现一段崭新的内容,也许就是那么一小段,他早已把这段没有到来的内容回忆了一遍。他等待在某一个黄昏将它兑现。也许,他不知道自己会用什么方式去体验它,却知道用什么样的心情去结束它。
他一直生活在城市这巨大的水泥积木之中。光线射进城市,犹如射进一大片枯燥的梦境。那高地上的红房子,那个黄昏的陌生女子,在她温柔的梦里,是否有一棵白色的桉树呢?
(小芳语:人总是生活在现实中,被现实推着走。但人不能失去期待,不能失去灵魂里的色彩。)
一年以后的那一天,他终于明白,黄昏是决定命运的时刻。在这个下午,他走到市内一个公交车站,他不明白自己为什么会到这里来。夕阳的光线从城外的天空射进来,照亮了等车的人们。就在他的面前,一个女人的披肩长发在金色光芒中闪烁着奇异的光泽。他无法辨认这种色彩。在每一根头发上,都镀有一层罕见的色光,这种色光并不是单一的色彩组成,而是无数微小的珍珠般的色彩粒子被串成一条细线嵌在每一根头发丝上,随着光线的移动变化出新的色彩。她并没有转过身来,他却明白了她是谁。因为她的身上总是带有一点来自另一个世界的东西。他想起一句诗:“你身上的每一点,都是从不解释你自己的神秘力量。”他跟随她上了一辆公交车。显然,她这是在回家。那个陌生的红房子是她的家。她和一个陌生男人住在里面,让时间无声无息地从屋子外面流过,如那条河流从屋子外面的崖下流过。然而,无论有什么东西从她的屋子外面流过,她的屋子都永远陷在他的梦里。
现在,她站在他面前,一只手抓住车厢壁的金属横杆。她的身体娇小玲珑,透出淡雅的清香。一年多了,这种气味一点都没有变。这身体属于别人,属于另一个世界。此刻,她出现在这个世界,活生生地站在他的面前,以至于他一伸手就可以触及。这使他感到一阵陌生而熟悉的痛苦。这样的痛苦饱含幸福。
他站在她身后,心情逐渐恬静。她身上的气味使他获得了一种神圣感。他知道,自己心中有一种无形的东西在她身上清晰地显现了。当她在郊外下了车向一条小路走去的时候,他跟在她身后,丝毫没有难为情。他走在她身后十几米远的地方,隐约产生了一种使命感。在“跟随”这样单纯的行为里,他生命中最幸福的部分得到了最自由的表达。她的身姿和容貌会永远留在他的灵魂里,虽然她一次也没有回头。
而他的灵魂,他的世界,由记忆和幻象组成。许多生活的小细节,许多来自这个世界的小小感触,都能敏锐地引发他情绪的变化,都能使他陷入轻微的激动状态。每当他明白了使自己激动的原因,同时也就能看清阻挡这激动的东西。现在,他在一位迷人的异性身后行走,也知道自己应该在什么地方停下。
(小芳语:这个她,是真实,亦是梦幻,终于遇到内心的风景,来自另一个世界的风景。这次邂逅,是一场惊心动魄的兑换,是记忆和幻象的重叠,痛苦,同时圣神。一个人隐秘地进行,完成生命中的一次重要仪式,这是她带来的,却与她无关。)

现在他已确信,最深刻的爱是无法证实的。而且,这样的爱只存在于回忆与期待之中。
以后的每个黄昏,他都要不由自主地想念一个面孔模糊不清的陌生异性。虽然那仅是片刻的思念。
那个女子,她曾在这个世界中站立和行走,身后的背景就是那幢红色的房子。它矗立在一座峭壁上,纹丝不动。它的下面是灰色的河流,河水经常被风吹皱。这河流总有一天会干涸。在那屋子周围,每到夜晚就有许多昆虫在鸣叫,虽然它们不断死去。
这是一幅带有迷幻色彩的画面,时隐时现地出现在他的朦胧意识里。它宛如一块石头,在变幻流逝的命运之河兀然不动。
也许,在某一天,他还会来到这里,注视那幢红房子。而她再也不会出现。
于是,他将明白,她和他曾在某一刻时间里交错,也只能在那一刻时间里交错。而那一刻时间,早已被风吹散。
(小芳语:“现在他已确信,最深刻的爱是无法证实的。而且,这样的爱只存在于回忆与期待之中。”这一句,是这篇作品的灵魂,饱含悲悯地揭示真相,有哪一种深刻,能抵达意识里的深刻呢?这里的回忆与期待,是两个同源词,人,都活在自己的期待中,这份期待,很快就变成了回忆。
表面上看,这是一个爱情故事,或者说连故事都算不上,只是对爱情期待的一截内心流动。这一小截流动,惊心动魄,心灵的浪花激荡无边。在这无边的激荡中,我们体验到的,显然不只是爱情,而是整个生命中的美好。即文中的她,是爱情的象征;爱情,又成为一切理想中的美好的象征。这“红”,来自热血,来自灵魂,是生命的象征,红房子与红衣女,都是生命的色彩,是理想。现实与理想中的美好,想要融合,多么难,偶尔邂逅交汇,哪怕终是被风吹散,亦是幸运。重要的,我们不能失去对美好的期待,不能失去灵魂中的色彩。)

李莽先生的部分手稿
文/李莽
图/来自网络
编辑/别院主人
作者简介:李莽,著名作家,入围美国滨江国际电影节编剧、 二十年记者生涯的故事手艺人。他潜心十四年动容之作《屋顶下的天空》,是2017年的热销作品,他用一部尘封在青砖墙里的徕卡相机,穿越小城的百年时空,展现了琐碎与隐忍,背叛与死亡,战争与爱情。
回 音 壁
李莽先生写于1991年的这篇小说,表面看是一个爱情故事,其实是对爱情期待的一截内心流动。这一小截流动,惊心动魄,心灵的浪花激荡无边!在无边的激荡中,我们看到生命的本质:绝望,同时期待;无奈,同时美好!
别院主人:刘小芳,四川省双流中学语文教师,全国语文教师教育研究中心会员,中国散文诗学会会员,四川省作协会员,四川省散文理事,双流区作协副主席,2018年四川省中青年作家高级研修班学员。荣获“区十佳青年教师”“市优秀教师”“市学科教育教学先进个人”“市优秀班主任”“全国青少年文明礼仪优秀工作者”“双流第九届学科带头人”等荣誉称号,荣获全国说课特等奖,荣获成都市赛课第一名。主攻记叙文、议论文写作研究,和诗歌、散文阅读及写作研究,追求诗意地行走,在《散文诗世界》《青年文摘》《四川日报》《四川文学》《草堂》等刊物上发表诗歌、散文、评论四百多篇(首);在《语文教学通讯》《语文世界》《新课程研究》等刊物上发表专业文章十几篇。出版有关诗化语文的诗集《长成一根苇草》(著),出版有关地震的诗集《震星》(合著),出版教学研究专著《概括与反概括——语文思维的双翼》(合著),有散文作品被选编为中考阅读练习题。
还没有关注?请长按二维码结缘别院!
(投稿与商务合作请加微信:sikaodecao)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