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坊|人格的魅力《大文坊》第六十期(总275期)

微旬刊《大文坊》第六十期(总275期)
目 录
卷 首:今天,你备飞了吗(张海燕)
人物坊:人格的魅力(陈佳新、刘伯毅、贾永红)
散文坊:赶集(张兆昆)
诗歌坊:像植物一样(霍霍)
小说坊:一件好事儿(朱群)
摄影坊:初雪(吴铭拾)

朱炳明,中共党员,现任上海通兴建筑安装工程总公司董事长,党支部书记。
高中毕业后先后担任生产队长,村党支部书记,公社文化站长,业余教育辅导员,通讯报导员,劳动服务公司经理,团委书记等职。
1989年进军大上海拼博30年,艰苦创业,不断创造辉煌。先后荣任扬浦区数届政协委员,党代表,上海市劳动模范,优秀企业家等殊荣。目前通兴公司己成为年交纳税收超亿元的一级建筑安装企业。

人格的魅力
作者:陈佳新 刘伯毅 贾永红
写在前面的话
9月5日,我从乌鲁木齐乘坐国航737一跃飞抵美丽的江南名城南通。在南通兴东机场,刚走出机舱,通州区作协主席刘伯毅和原川姜镇姜川村党总支书记、川姜作协分会负责人陈佳新两位先生已经微信传来信息,说他们已经赶至机场3号出口。当下,一股暖流便涌满心间。
通州应该是我年内第二次来了,在一年不到的时间里我三次南下通州,第一次是去年十一月来看文联老领导杨洁姐,和她征询建立《大文坊》通州基地意见,豪爽的杨洁姐竟立马答应帮我协调有关方面,之后就在今年元月,微旬刊《大文坊》全国文创基地在此隆重挂牌。
光阴似箭,一眨眼就是9月份了,走过了春天,也送走了炎热的夏季。而川姜镇却是第一次来,人未至,却因为一本印刷精美的镇办文学期刊《江花》多了些许话题,也因此知道了一个名叫朱炳明的企业家。在我下榻的家纺大酒店,说到《江花》的出版,刘伯毅主席和陈佳新书记便给我介绍朱炳明先生,说先生致富不忘家乡,不忘投资文化事业,于是我脑子里就有了要与朱先生谋面的想法,当下提出,两位先生当即答应,便有了今秋的沪上之行,也便有了以下这些关于朱先生的文字。

像雾
在上海杨浦兰州路1106号2楼,我们在朱炳明先生办公室闲聊,其实,我更愿意以一种闲聊的方式进行所谓的“采访”,这样可以让彼此在轻松气氛中去述说,不设置话题,随心所欲,推心置腹。
朱炳明是南通人,但用上海人的说法朱先生就是个乡下人。早些年曾流传了一句都市笑话,我还记得那句笑话的大概意思是:“在上海人眼里,全国人民都是乡下人。”这话你听了心里或许不自在,似乎有被歧视或被人瞧不起的味道,但我觉得这是实话,至少,它侧面表述了大上海的摩登与繁华,当然也有作为上海人的骄傲和自豪!
甭嫌上海人怎么说咱是乡下人,事实上就是这么回事儿。
从两千年伊始,我先后5次来过上海,但每一次来上海,上海发生的变化都会让我刮目相看。
倒底是个国际大都市啊!
它的发展速度我们用“突飞猛进”来形容都觉得欠妥了。
如果说朱先生是个乡下人(这也属实)。我认为这个乡下人真的是非同一般!要知道当年不只是他自己来上海闯世界,而且是带领了20个地道的泥腿子农民,他们都是用了扁担挑着铺盖行李,跌跌撞撞地来了,冒冒失失地来了,堂而皇之地踏上了上海滩。当然,行走在繁华的南京路上,心里多少会有些不知所措,甚至还有些惊慌。那会儿他们血气方刚,且一个个怀揣着创业的梦想来到了上海滩,至于前途怎样?他们只相信朱书记。朱书记说了能行,那肯定就能行!是的,是的!朱书记是16大队的主心骨,他是在动员会上这么说的,那些话铿锵有力仍言犹在耳:“我们不能守在家门口这一亩三分地上等饭吃!等、靠、要吗?那什么都不会得到。唯有走出去,去大上海才有希望!只有勇敢地走出去,才能找到希望!不是么?”

理想总是美好的,当理想照亮现实时,总会有一种不可逾越的鸿沟横在面前。仿佛突然间来到一个陌生的世界,朱先生心里也打起了鼓,回头看看自己带的这一群乡亲,要资金没资金,要技术没技术,他们除了有一身使不完的力气,还有什么呢?一个个赤手空拳,如果想要在这个繁华大都市打下一片属于自己的天下谈何容易?想想啊!这样的胆识,这样的气魄,在当时那样一种条件下,谁不说这就是痴人说梦?转瞬一想:即便是做梦又如何呢?
曾几何时,神州飞船升上太空,该是多少人的梦想啊!现在,已经被人类变为现实。就我们中国而言,尚若是早些时候:譬如解放初期谈论它,恐怕也会有“痴人说梦”一词了。但不容置疑的是,一切科学的起因都得益于梦想。梦想是科学发展、社会进步的原动力。
我比较钦佩朱先生的胆识!
朱先生说,作为一个乡村党支部书记,是他动员大家出来的,既然已经把大家带出来了,他朱炳明那会儿真有点压力山大,上要对公社党委负责(他是在上级面前拍了胸腔子的);下要对得起这些坚定跟自己走的乡亲们。再说,这20人是来试水的,他们可是看着自己呢!不仅是他们,还有一大批尚未走出来的人呢!他们可是在乡下等待着这支外出队伍的好消息哩!从这个意义上讲,朱先生没有退路,唯有知难而进。就像京剧《智取威虎山》那段唱词:“越是艰险越向前”!
好在,机遇对每个人来说都是公平均等的。就看你能否做出准确的分析和判断,一旦行得通,就要不惜余力把它抓紧,一刻也犹豫不得,否则机会可能就会稍纵即逝,与你失之交臂,造成终身遗憾!这是后话,我们暂且不提。那时今日,朱先生已经让梦想变为现实,创造了他自己的人生奇迹!

起点
我们一边喝着茶,一边听朱先生叙述曾经的乡下生活。论年龄,朱先生长我一岁,属猴,我们也算是同一个年代的人吧,听着他描述的那个年代生活,让我和他的距离愈来愈近,他的叙述对我来说一点儿都不陌生,如此相同的那个曾经的岁月,让我对他有种一见如故的感觉,亲近而不陌生。
朱先生家乡靠近长江,而我的家乡也属于长江流域,这使我极容易想到陈毅元帅那首《胞波》的诗句。当然是我住江之头,君住江之尾。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朱先生是在艰苦的劳作中度过的。
我生活在北方,自以为就是一颗庄稼地里的高粱杆子。现在说到乡村,其实每一个地方的五谷,应该都具有不同的性格。庄稼如同人,不同的环境,会养成一种不同的性情。至于江南的乡村,我没有体会。现在听朱先生介绍,只是大同小异罢了。若干年前一位家在泰州的战友给我描述过他的家乡。让我知道了那南方多雨的季节,雨势会助长庄稼,但雨也给农民增添诸多困难,会造成田间作业艰辛,造成出行时的艰难。往往,雨声茂密,让庄稼吸足水分,随节气舞蹈,随四季由青而黄。无论南方或北方,那会儿还没有电灯,老百姓最理想的生活就是“楼上楼下,电灯电话”。
江南的雨多是清朗的雨,我是可以作些遐想,雨在瓦上如大珠小珠叮当得错落有致,灶火前映红人的脸。雨天出不了工的时候,人们只能窝在家里,天一擦黑,家家户户都会点上煤油灯,若是雨不尽人意呢?村上的人就像遭受霜打了似的,一个个蔫蔫的,人们便早早熄灯上床,满村子就虚幻地飘荡着谁家狗吠之声。当然,若是遇到偶尔的干旱,村里就会显现一幅萎靡之相。

1972年,朱先生高中毕业,正好赶上当时的教育要革命,政府号召知识青年到农村去,到广阔的天地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即便是土生土长的农民子弟,也是别无选择地回乡接受再教育,只有个别人后来经过广阔天地的锻炼,有幸被推荐成为工农兵大学生。
朱先生回家乡务农,这是每一个热血青年的必由之路!那个理想主义高于一切的年代,谁也不会觉得有什么不好或委屈,恰恰相反,每一个风华正茂的知识青年都会以此为荣,从而热血沸腾,坚定不移并自觉自愿地献身农村,相信自己是可以在那儿大有作为!
时间指向1973年,朱先生果然出类拔萃。刚刚17岁的他便被任命为南通县南兴公社一大队十四生产队的队长。据说,朱先生当年可是南通县年龄最小的生产队长哩,只有唯一,没有第二。
贫瘠的土地,落后的自然条件,使得以耕种为主的乡村经济极其薄弱。那会儿朱先生一个人望着田野会陷入思考,他会想到毛选里的一段话。毛主席说:“我们共产党人好比种子,人民好比土地。我们到了一个地方,就要同那里的人民结合起来,在人民中间生根、开花。”尽管,那会儿他还不是共产党员,但是党把一个生产队的重担交给了自己,那就要负起责任,改变家乡面貌。

初来乍到,朱先生急切地想知道当地一些情况,譬如村里的人口,劳动力状况,问这问那,问的很仔细。村里的长者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私下里议论说这个娃娃队长看样子很能干呢!
朱先生在想,自己可以做生产队一粒优良的种子!上级让自己做14队的生产队长,自己就要发挥种子的作用。
一粒种子就要在人对田野的热望中熟悉每一块土地的模样和墒情。但种子是没有办法选择,一粒种子在人的指尖或轻或重,就那么轻而易举地决定了命运。人仿佛是庄稼的主人。人的高兴或恼怒,似乎左右着田野的一切粮食或其他作物,庄稼不会像家犬,人可以让家犬躲在墙角呜呜悲鸣,庄稼只会默默无语。春天里,种子被撒进土地,经风见雨,冲出土地,待到秋天,便成长为一片金黄。当然,能否获得丰收,种子会是一个关键且很重要的因素!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也养育一方庄稼。南方和北方的区别,就在于北方缺雨多旱,北方的土地只能成就高粱玉米小麦。南方土地的秉性则是一年一年沿着水稻的根系、小麦的根系,沿着所有植物的根系向着天空传递,将植物的血液染成绿色。之后,就在阳光的作用下,幻化成一种金黄。那样一种色彩会成为人的一种记忆,一种眷恋。其实,无论南方或北方,人在田里和庄稼纠缠久了,也便领略了种子与庄稼的某种哲学思想。只有在故乡的田野上,你就会不自觉地产生一种乡愁,望一眼庄稼地,庄稼人心里就有底了,绿色和金色交织着庄稼人的眼中希望和脸上或喜或忧的表情。
再说得具体些,每一个地方的粮食,无论是小麦、玉米、水稻、高粱等等五谷杂粮。种子的好坏至关重要,从这个意义上讲,人在田野栽种庄稼,长势是否良好,庄稼会在家谱里告诉人。这些种子一旦根植土地,在面对不同的季节都会有不同的性情。

朱先生那会儿一门心思要带领14队的群众奔好日子,他心里清楚,要想过好日子,就得在土地上做文章,或者说做个统领土地的将军,无论是怎样一种农作物,都要让它们用最好的状态向秋天发起冲锋,以最短的时间夺取胜利的高地!
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国迎来了一场思想大解放!改革开放的涛音潮声,使苏南大地突然苏醒、振奋起来,商贸、乡镇企业、特别是农业竟一下子变得异常活跃!
中国农村如沐春风春雨,朱先生内心无比敞亮。浑身觉得有一股使不完的劲!他就像一棵葱葱茏茏的大树,吸收阳光,承受风雨雷电。鉴于他在14生产队的优异表现,南兴公社党委派他到条件更艰苦的16大队担任党支部书记。
得知朱先生来16大队,16队的老少爷们就像迎接远方的亲人一样,迎来了本村最年轻的村支记朱炳明,当然,朱炳明在14生产队的业绩乡亲们肯定有所耳闻,一方面他们要看看这个朱支书是个啥模样,胖或瘦,高或矮;再则,得看看这个新支书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果然,新支书是一个面目和善,说话干脆,一看就是个干事麻利的人,大家伙心情便格外地愉快。关于16大队的一些情况,公社书记在朱先生来之前作了详尽的介绍,可以说就是一个烂摊子,人员复杂,几乎是穷地方盲流过来的,你想在地图上查到积南村吗?那是根本不可能的事儿!积南?莫非是这个村子的贫穷落后积重难返?
朱炳明面对自己将要负责的这积南村,他深感责任更大。要说之前他带领的14生产队它只是个生产小队,虽然条件也不甚好,但比起眼前的积南村却要强得多。

积南要发展,先要改善群众的生活问题,但是制约积南发展的瓶颈是什么?这是个围垦长江形成的一片沙滩,村民成分复杂,有的甚至是南兴公社里集体出钱“送佛”的“刺头”。两千多人的村庄,人多田少,水渠坏了都没人修,家家户户都穷啊!贫穷,使得村里人心涣散;贫穷,使得各种违法案件屡屡发生。打架斗殴,扯着嗓子叫骂,似乎成了村庄的一道“风景”,谁见了都头疼。更有甚的是,愈穷生娃的愈多,计划生育问题成了各级领导最头疼的事儿。向前走还是向后退?打道回府,也可以一了百了。但这不是朱炳明的性格,更何况自己现在是党的基层组织的书记。共产党员时刻要听党召唤,越是困难越向前!
他是一棵葱葱茏茏的大树,吸收阳光,承受雷电与风暴。
朱炳明分明已成竹在胸。
一张白纸,可以画出最新最美的图画。朱炳明把自己眼前的工作当成一张洁白的纸,虽然还不清楚自己能否画出最美的图画,但他心里明白,共产党人做工作靠的是真理和人格。而人格的魅力是要靠真理的力量陶冶、锻炼;真理呢?则需要用人格的力量去支撑。朱炳明是一个敢啃硬骨头的人,这一点南兴公社党委一班人最了解,他在14生产队的表现已经证明了他能勇挑重担,做到无私无畏。当然,一切都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去处理一切问题。
朱炳明先深入群众,了解情况,分析问题。很快就抓住了16大队当时存在的主要问题。归结起来是:涣散懒惰没有主心骨;歪风邪气,无人问津;刺头村霸,无人动得;还有其它一系列弊端等等。面对这种情况,朱炳明决定舒肝理气,活血化瘀。
首先,他“升堂审案”,把历年积累的冤屈统统地摆上桌,大家讲,文书录,一件一件地梳理,当场办结,从此归零;其次,他当众宣布自己不领村里一分钱工资。不只这个,把各家各户应缴的集体开支费全免了,由村委会自筹;第三,从自己做起,村委会所有干部都要带头下田干活,修复水利,发展农副业生产;第四,恢复村里原有的村办工厂,承接金属镀锌钢片生产,同时发展服务业;最超前的是,对60岁以上的老人由村里负责予以集体赡养,每年发放200元至300元的救济金。好事远不止于此……这些事被朱炳明处理得干脆利落,对社员来说,好比是一剂“催化剂”,其作用很大。从此,使积南村各项工作一下子进入了有序的轨道。村民们走起路来,都觉得挺胸抬头,精神饱满!

说起往昔,说起那一段生活,朱炳明举轻若重,他的思绪如天马行空。他说的都是实话,并非危言耸听。
不可否认,朱炳明是个地道的农民,他做的这些事儿农村干部都可以做到,现在回想,积南村历任支部书记为何在他之前会一个个铩羽而归?朱炳明给予了最朴实的解释:民以食为天!当老百姓的生活处于低端贫穷时,给他们宣传劳动干劲、生活准则等等都毫无意义。朱炳明进一步诠释:“不患寡而患不均”,生产资料的积极性皆源于此!所以,从积南村旧貌变新颜来看,朱炳明是以自己的正值、行动和善良,感染了他周围的乡亲们。这对今天全国贫困地区正如火如荼的脱贫摘帽工作仍有借鉴或示范作用。一句话概括:一个人的人格魅力能产生无法言喻的正能量!
(第一部分完·精彩下部继续)
主编:吴婷梅
责编:一泓
音像编辑:杨世英
▼滑动查看更多
稿件要求
1、来稿体裁不限,散文字数以1500字最佳。特别优秀的,可放宽条件;微小说1000字内。纪实文学(人物坊)可放宽至5000字內;诗歌(包括诗词)不限;书画及摄影作品6—8幅。上述作品均需作者个人照片和200字内简介。
2、来稿最好注明给那个作坊(大文坊正刊设有9个作坊:卷首、小说、散文、诗歌、童话、人物、书画、摄影、养生、评论)。
3、希望作品在具有文学性的同时,也能具有探索性和开拓性。具有先锋气质的优秀作品,是我们一如既往、一以贯之的追求。《大文坊》选稿和刊发的标准将努力向经典文本看齐。
4、来稿必须保证原创、首发,切勿一稿多投。为节约资源、节省空间,请投电子稿件。
特别说明
A投稿邮箱:446171638@qq.com
B时间有限、编稿繁忙,很难做到每稿必复。请大家见谅!
C由于版面有限,微旬刊《大文坊》所有的文学样式都刊载,请作者耐心等候。亦可投其它平台,对于作者寄出精美的作品本刊都表示谢忱。
D微旬刊《大文坊》视频、动画,及部分图片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微旬刊《大文坊》编委会主任
张兆昆
微旬刊《大文坊》编委会成员
王明山 王舒漫 矫 健 叶俭秀
任茂谷 刘乃亭 欧阳静 林 仑
金 鑫 杨 洁 张兆昆 张春梅
高 伟 高丽君 瑞 娴 寒 默
吴婷梅 雷明军 黄当宏 贾永红
阿依古丽(排名不分先后)
微旬刊《大文坊》编辑中心
顾 问:矫 健
社 长:黄当宏
副社长:王明山 雷明军
社长助理:罗红
总编辑:贾永红
总编助理:牛军洁
诵读团队:
牛军洁 张雪松 贾勤路 王 倩
白 裙 李月梅 韩耀红 韩 涛
小燕子 郑 州杨 锋 曼 君
孙秀凤 董 灿方 亮闪立新
康定琴歌(排名不分先后)
法律顾问:李艳林
微旬刊《大文坊》全国文创基地
全国文创基地联络总部部长:陈志民
全国文创基地联络总部副部长:鲜薇
新疆乌鲁木齐市基地主任:王明山
陕西省商洛丹凤县基地主任:张佩英
陕西省商洛洛南县基地主任:黄当宏
河南省洛阳市基地主任:翟利甫
江苏省南通基地主任:杨洁 刘伯毅
海南省三亚市基地主任:赖波
湖南省张家界基地主任:黄道猛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