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年味

王菲、那英二十年后重聚央视春晚唱响《岁月》
还似乎沉浸在王菲和那英二十年前合唱《相约1998》的春晚,不知不觉已经青春不再,岁月难留。
过了年,没有几个月就是四十四岁的人了,经历了这么多的年,能记住的不多。
小时候,年味浓,那时生活艰苦,一年到头才真正穿新衣、吃年夜饭,那种感觉在今天很难忘怀。现在,随时可以买新衣服,随时可以吃鸡鸭鱼肉,天天过年。有时,周末回家看看父母,吃顿团圆饭。
当然,周围的人都赶着节奏做饵块粑粑、天糈米粑粑、糍粑;炸包谷花粘花花糖了;上街购买年货了,才觉得年越来越接近。和全家一起,欢聚在有几千年的传统日子里,古老而丰富文化给平凡的人家笼上一层特殊的光环。
今年,我们一家三口决定到岳母家过。回忆中,在拖枝鱼塘和岳父岳母一起过的年不算多。
大约是1995年的春节,我和现在的妻子谈恋爱,到她的家过了一个特殊的年,具体的场景已经随岁月流逝而淡化。只是可以肯定的是,那是一个有着不一样色彩的年,因为爱而熠熠生辉。
拖枝鱼塘
2005年的春节也在鱼塘度过。好在我喜欢写日记,有文字记录。
闲话过年(2005年)
天增岁月人增寿,又是一年春来临。女儿要在外婆家过年,孩子小姨一家也在,偌大一个家庭热热闹闹和和乐乐,倒也有过节的气氛。
贴春联
贴春联是少不了的民俗文化之一。作为一个小文化人,我的差事不言而喻。搅上一瓢浆糊,叫上女儿打下手,她裁剪我张贴,配合默契。读四年级的女儿也能分辨出厨房的对联呢,将门虎女,真欣慰。十几道大小门呢,贴完还真费些时间,我们也不徐不疾,慢慢品味:不同的对联,相同的主题——辞旧迎新,祈福禳灾,平安纳财。用几句话说就等于:一帆风顺,二手拢财,三阳开泰,四季平安,五谷丰登,六畜兴旺,七星呈祥,八方紫气,九天降福,十全十美。
对联,门神,灯笼,挂历,一 一布置妥帖,大红的色彩,燃起一团喜气。各家的音响都开到最大音量,音乐声整个村子震天响。热烈的过年气氛,扰乱了平静的心境,不时脆爆的鞭炮声,在村子上空回荡,快乐的火花在四周迸溅翻飞。
贡祖宗
大年三十,贡祖宗灵位是重头戏。岳父承担此项任务,在楼房二层中间的堂屋摆一个神位,放上香坛,点一盏长明油灯。摆放一些水果、糖果和饭菜。把一年的猪头肉、猪脚、猪尾巴、鸡肉等摆上神龛,让祖先也尝尝这份喜庆和丰收的味道。老少男女,鞠躬叩首,口里念着祝福的话语,祈求新年的愿望。今朝我辈祭先祖,来日子孙更胜昔。简单的仪式里,是庄重的怀念与期盼。
院子里烧一堆青松毛火,加点炸叶子(一种燃烧后叶片爆响的叶子),浓浓的青烟袅袅升腾,象征日子的蒸蒸日上。
年夜饭
一家人吃过早餐就开始忙碌开了。包百合。象征美满团圆;用大铁锅煮猪头、猪脚、猪尾巴,意味着全猪丰收,便于祭祀,还可以在正月招待客人,做活时补充营养。杀鸡宰鱼,年年有余(鱼)。择菜炒菜,一起动手,各司其厨。煮炖烹炸炒,酸甜苦辣咸。好吃也罢,难吃也罢,荤菜素菜,山肴野蔌,排满那张祖传的八仙桌子。供奉完毕,岳父做了一碗水饭(掺杂各种饭菜加上冷水搅拌的东西),在路口燃几支香,把水饭泼洒出去,招呼各路菩萨及各家祖宗来吃年饭。还一并烧点纸钱。等小舅子把鞭炮一点燃,噼噼啪啪的声音宣告我们的年饭开吃了——
祭祀活动结束了,大家围着八仙桌坐着,开始享受那份团,那份圆,那种醉人的亲情的味道。推杯交盏,箸起碗落,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时下生活裕华,叫侄女一数,一般做十二样菜,你猜今天多少?十九样!
面对满桌菜肴,不吃先饱,斟满酒水,举杯同庆。这份氛围,如那陈年老白干,不喝先醉。喝点酒,这年味就更浓郁更醇香了。此起彼伏的鞭炮声音更加密集了,大家都开始吃年饭了。红红火火的日子,热热闹闹的气氛,一坐上桌就不想起来了。
北方猪肉粉条煮饺子,名曰:“丝带穿元宝”,南方大米做年糕,一年更比一年高。寻常年夜饭菜肴之间,有着不一样的味儿,你尝出千年沉淀的年味了吗?
看联欢
三十大火,初一明灯。火旺财福旺,灯明前途亮。发一盆旺旺的炭火,洗一个过膝盖的脚,(农村说赶得上别人家吃饭,有口福),打开电视机,守望央视春晚,从1984年开始,中国人习惯了这样过年。这是一道精神大餐。
天王刘德华的《恭贺新禧》先声夺人,《千手观音》震撼人心;使者送春联,意蕴深远隽永,令人回味无穷;今宵有满文军,有谢霆锋,有庾澄庆,悦耳的歌声怡悦心神;新春灯谜,启迪心智;杨丽萍的舞蹈,赵本山的小品,潘长江、李长春等人的戏曲《新五女拜寿》一展中华文化精髓,多少节目精彩纷呈,不忍睡去。
守岁时
妻子熬不住漫漫年夜,在沙发躺了一会,又睡去了。我依然如儿时睁大眼睛,静待时光一点一滴流过。今夜的校园沉寂冷静,只有电视的声音飞溅起几丝快乐,周遭稀稀落落的炮仗声和烟花烈焰升空而起……
十、九、八、七、六、五……
随着李咏、朱军、周涛、董卿等人倒计时秒数,心潮一下子澎湃起来,旧年就这么抛在身后,吐故纳新的任务在漫长的守望之后于一瞬间完成了,守岁到新年,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两年,新春的日子实在而新奇地摆在面前,几多憧憬,如午夜的烟火热烈而灿烂,期待来年更加辉煌如意,祝福祖国明天更繁荣!
后来陆续在岳母家过了几次春节。记得2012年,写了一篇《2012年春节琐记》,发表在在《迪庆日报》。
2012年春节琐记
今天,是正月初二。姨妹一家回去了,小舅子夫妻也会娘家拜年,只有我们三人,加上岳父岳母,五个人静静地坐在院子里,晒着太阳,聊点家常。女儿做作业,妻子闲不住,洗过年换下的衣服,我打开电脑,玩了一会儿游戏,无聊。看看天,天蓝得刺眼,阳光明媚。在和煦的春风中,我敲击着喜欢的文字,不管有没有意义。
今年的春节,在拖枝和岳父岳母一起过。加上小姨妹一家共十个人,很热闹。早上起来,把猪头等煮在锅中,女人们忙着择菜。侄女早就在摇钱树上挂满零钱及糖果。庭院洒扫干净。一年清洁,四季平安。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祈福、禳灾永远是国人的主题。我和小舅子贴对联、帖福字。大红的颜色给素雅的家增添了许多喜气。门神上有“赵云”,妻子就叫这个名,我对妻子说:“老婆,你上门神了。”妻子说:“我给家里站岗,保佑全家。”大家笑。小舅子说:“门神里面没有《水浒传》里的用英雄,也许他们还称不上英雄,只能叫做好汉吧。”我也没有研究过,但确实门神大多是隋唐英雄,如秦琼、尉迟恭、程咬金等,这是因为相传唐太宗命秦琼、尉迟恭护卫自己睡觉而发展成现在的门神。三国的关羽张飞赵云等名将也用来镇宅降魔。只是真的没有水浒好汉的门神。
中午,菜都做好了,岳父大人祭祀祖宗,点香,敬酒,敬茶。我老梦见亲人,便和妻子单独烧了一点纸钱,点了六只香。敬一敬祖宗及已故的亲人。三点左右,放一串鞭炮,开始吃年夜饭。一家人热热闹闹在堂屋摆开桌子,一般年俗是做足十二样菜,代表一年十二个月。可是,我们整整做了十五样。男人喝点小酒或啤酒,女人喝饮品,大家高兴地吃着,吹着,说着吉利语言,互相勉励和祝福新的一年
晚上,我们在屋里打扑克,看春晚,吃烧烤。守岁到十二点,新年的钟声敲响了,乡村里鞭炮齐鸣,烟花耀着夜空。除夕要洗脚,而且要洗到膝头,人们的说法是不洗到膝盖就赶不上别人家吃饭。我和妻子都还没有洗脚,我开玩笑说,我本来就性子缓,这下赶不上了。大家笑。一直玩到一点多,才洗了睡去。
初一,有很多禁忌。不能扫地,说法是扫了以后第二年跳蚤多。垃圾不能倒,要集中在垃圾桶里,洗脸水也集中在大盆里。这些垃圾和洗脸水象征财富,如果倒出去,则来年财富聚不住。一年的开头,谁都希望顺利,于是,不能吵架,否则会全年吵架;不能吃药,否则会全年生病;不能这样,不能那样。总之规矩多多。鲁迅在《阿长与山海经》中写到长妈妈给鲁迅讲很多规矩,那些繁琐的规矩让孩子觉得烦,但吃福橘还是谐音福气和吉利。长妈妈希望“一年到头,顺顺溜溜”,这正是朴实的农村妇女善良的内心世界。以前的农村人重男轻女,女孩不能轻易到别人家,否则人们会不高兴,有的还会骂。我是个男孩,从小就有优势,无论到那家都欢迎。每年初一我多去邻居或亲戚家,有时几天不回家,母亲急得四处找我。
今年的春节,我没有给任何人发短信拜年,只收到同事小石的祝福:“龙年佳节到,向你问个好;身体倍健康,心情特别好;好运天天交,口味顿顿妙。最后祝您及您的家人:龙年好运挡不住,龙年财源滚滚来!”
昨天,收到南京外国语学校的柳咏梅老师的短信。在元旦就收到她的祝福,现在还不忘发给我,真的很意外,也很幸福。“阳光明媚,梅花含香。烟花处处开,鞭炮声声响。愿我真挚的祝福似烟花璀璨,如爆竹响亮。祝您龙年健康、平安、吉祥!(带露梅花贺新年)”,读着这条短信,我感觉世界是这么温馨。回复给梅花姐姐一个简单的短信,算是拜年了。晚上,去大姐家喝酒吃烧烤。给山东莱州的侯维玲老师发了一条贺年短信。没有署名,加上学校发了一个新手机,号码陌生。侯老师回复:“不知哪位?也祝福您。”给她一个惊喜,倒也有趣。我赶紧回复:“三江客是也。”一年就这么过去了。
期待明年的春节。一样的爆竹声声,人间换岁;一样的梅花点点,天下皆春。花,或许相似,人和景或许已经不同。
2018年春节
岳母岳父和小舅子一家听说我们今年和他们一起过春节,很是高兴。嘱咐我们不需要买什么东西,都准备好了。
妻子决定我们负责买鱼和饮料。鱼是我在庆福老家帮父母守家的时候就买好的。邻居李大叔的鱼塘被征收做填土用地,他的鱼还不大,无奈出售。腊月二十五那天,我先去康普参加同事金老师的婚礼,早上就把水桶拿给大叔叫他帮忙称十五斤左右的鱼。等下午回来,发现鱼都被村里人抢完了,剩下一些稍微小的鱼儿,就挑选了二十斤。一部分放在家中,小部分送到岳母家。
腊月三十,早上吃过早点,我和女儿就带着年货去鱼塘。小舅子因为侄子感冒上县城医院打针,就让我和女儿帮忙外婆择菜洗菜、贴春联。现在的春联不用浆糊粘贴,只用胶布,还是忙活了好一阵子。孩子的外公忙着煮猪头肉。
小舅子还是老样子喜欢在院子里面竖一棵松树当摇钱树。挂上零钱、苹果、橘子、果冻、水果糖之类。
中午,我和女儿的对联还没有贴完,小舅子接着在超市上班的妻子回来了。肚子有些饿,大家随便吃点饵块和馒头,准备年饭。
大家七手八脚,互相帮衬协作,一桌子年饭做好了。
三点多,开始吃饭了。吃好后,到村子西南边鱼塘泉眼处走走。泉水出口就在岳父的承包地里面,有很多的传说。
慢慢在永春河边走走,听听熟悉的水声,慢慢回到村头。那里是孩子姨妈的家,顺道进去看看。姐夫叫我一起去朋友家,就到王四哥家,三哥也在,他是曾经的拖枝中学校长,难得一起坐坐。
晚上,在岳母家看春晚。央视一姐董卿主持了十三年,退出了。有些不习惯。温婉而富有才气的她离开了,网友留言缺少味道。王菲和那英两个歌后二十年重聚倒是亮点。
说实话,有一个好动的侄子,电视节目没有看,加上忙于抢红包,不时和家人吹吹闲话,一个除夕夜就过去了,时光清浅,岁月静好,平平淡淡,也算和谐温馨。
给孩子一点仪式感,亲自动手做点什么,总比抱着手机有意义。年味在哪里?在共同动手制作的年夜饭里,在一起闲聊的话语中,在温情陪伴的日子里,在大扫除的劳累里,在辛苦做饵块粑粑或者年糕的劳作中。
吃现成让我们一点点丧失年味。参与合作自有乐趣。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