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朵朵随笔】中国的四个拉祜族自治县(新编版 ·拉祜族歌舞欣赏)

提示:点击上方”朵朵随笔”↑可关注我
摄 影 谭 春
拉祜族姑娘(摄于澜沧县的景迈机场)摄 影 谭 春

写在前面的话
此篇微信曾编发过文字版,拉祜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苦难和忧伤都能用歌声来表达),音乐和舞蹈贯穿了整个民族发展的历史。为了让朋友们分享丰富多彩的拉祜族传统文化,“朵朵随笔”将在一些微信中(拉祜族民俗文化·文字版)配发拉祜族的民族音乐作品和民间舞蹈(来自中国、缅甸、泰国等国拉祜族歌曲和舞蹈欣赏),新编版增加了部分新的内容和图片。
说明:本文素材部分来源于各地县志、部分来源于网络,因为各地的相关数据都会不断发生变化(包括行政区划等),如出现本文数据和当地公布的最新数据有出入的情况,以当地最新公布的数据为准,“朵朵随笔”只是给大家介绍全国拉祜族自治县的大概情况。(欢迎朋友们提供新的资料,加以补充,新的资料可在留言中补充。)
拉祜族是一个跨国而居的少数民族,除了中国之外还有东南亚的缅甸、泰国、老挝和越南都有拉祜族分布。在中国境内以拉祜族为主体民族之一的自治县有四个:(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双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其中,澜沧拉祜族自治县是中国惟一一个以拉祜族为单一主体民族的自治县,是世界拉祜文化的中心。50年代由长春电影制片厂拍摄的反映拉祜族生产生活、婚恋习俗和英勇斗争的电影《?芦笙恋歌》(编剧:彭荆风、陈希平;导演:于彦夫),其主题曲《?婚誓》至今还广为传唱。
缅甸拉祜族歌曲欣赏(视频提供 李雪琴)
中国拉祜族歌曲《快乐拉祜》欣赏(云南澜沧拉祜族自治县老达保村村民在中央电视台的精彩表演 视频来源于网络)
泰国的拉祜语节目欣赏(视频提供 李德学)
中国的四个拉祜族自治县
拉祜族是一个跨国而居的少数民族,除了中国之外还有东南亚的缅甸、泰国、老挝和越南都有拉祜族分布,在美国也有四千多拉祜族同胞在那里生活。
在中国境内以拉祜族为主体民族之一的自治县有四个:(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双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其中,澜沧拉祜族自治县是中国惟一一个以拉祜族为单一主体民族的自治县,是世界拉祜文化的中心。50年代由长春电影制片厂拍摄的反映拉祜族生产生活、婚恋习俗和英勇斗争的电影《芦笙恋歌》(编剧:彭荆风、陈希平;导演:于彦夫),其主题曲《婚誓》至今还广为传唱。
摄 影 谭 春
图片提供 李德学
1、澜沧拉祜族自治县概况
澜沧拉祜族自治县位于云南省西南部,因东临澜沧江而得名。地处东经99o29′-100o35′、北纬22o31′-26o16′之间。全县总面积8807平方公里,为云南省县级面积第二大县。
县境与景谷、思茅、勐海、孟连、西盟、沧源、双江7县(市)相邻,西部和西南部有两段与缅甸接壤,国境线长80.563公里。县城设于勐朗坝,海拔1054米,距省会昆明公路里程588公里,距市政府(普洱市)驻地173公里。
澜沧西汉时属益州郡,东汉至两晋属永昌郡,元朝属木连路军民府(治所孟连),明永乐四年(1406年)属孟连长官司(宣抚司)辖地,上隶永昌府、顺宁府。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正式置镇边直隶厅,隶云南省迤南道。1913年改为镇边县,1915年更改重复县名,以东临澜沧江而更名为澜沧县。1949年2月解放,4月建立澜沧区行政市长公署,下辖澜沧、东朗、上允、孟连、溯涛5县;12月撤销市长公署,恢复原澜沧县。1953年4月7日成立澜沧拉祜族自治区(县级),1955年改称澜沧拉祜族自治县,是全国惟一的以拉祜族为单一主体民族的自治县。
澜沧拉祜族自治县的“千年邦崴古茶树”(中国国家邮电部于1997年4月8日发行《茶》邮票一套四枚,第一枚《茶树》就是澜沧邦崴过度型古茶树,面值50分,这棵古茶树上了“国家名片”,从此闻名于世。)摄影 谭春
国外的拉祜族同胞(美国、泰国、老挝等国的拉祜族同胞)到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寻根(图片提供 李德学)
国外的拉祜族同胞(美国、泰国、老挝等国的拉祜族同胞)到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寻根,和当地的领导进行交流。(图片提供 李德学)
澜沧县地处横断山脉怒山山系南段,地势西北高、东南低,“五山六水”纵横交错,主要山脉有公明、孔明、帕令、芒黎和扎发谷5条,山峰绵延纵横,仅海拔2000米以上山峰就有150多座。最高海拔2516米(新城乡麻栗黑山),最低海拔578米(雅口乡勐矿)。山区、半山区占98.8%。有大小河流130余条,较大的有黑河、南朗河、芒帕河、上允河等,均属澜沧江水系。河谷坝子有上允坝、勐朗坝、勐滨坝、下允坝、回革坝、细允坝等,其中上允坝面积达6.36万亩。
气候属亚热带山地季风气候,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干雨季分明。由于地形地貌复杂,海拔高差悬殊,立体气候明显。其中海拔700米以下的澜沧江、小黑江、黑河等河谷地区为北热带,700~1400米之间的大部分坝子河谷低丘地带为南亚热带,这两个气候带的面积约占全县总面积的44%,气温高,热量足,适宜甘蔗、茶叶、橡胶、咖啡、南药、水果等经济作物生长。县城勐朗镇年均气温18.9℃,年降雨量1626.5毫米,日照2113.8小时。
图片提供 李德学
图片提供 李德学
图片提供 李德学
澜沧县境内有千年万亩古茶园、糯福乡基督教堂等景点,曾获得“全国文化先进县”称号。澜沧拉祜族自治县辖3个镇( 勐朗镇、上允镇、 糯扎渡镇),17个乡( 谦六彝族乡、东河乡、大山乡、南岭乡、酒井哈尼族乡、惠民哈尼族乡、东回乡、拉巴乡、竹塘乡、 富邦乡、安康佤族乡、文东佤族乡、 富东乡、雪林佤族乡、木戛乡、发展河哈尼族乡、糯福乡)。
2013年,澜沧县常住人口达49.68万人,在总人口中,少数民族人口为39.48万人,占总人口的79.46%;自然增长率达5.85‰;城镇化率达24.0%。
澜沧县内拉祜族有着独特的民族风情和丰富多彩的神话、诗歌、传说、舞蹈等,口头流传的诗歌以创世叙事长诗《牡帕密帕》最著名,舞蹈以芦笙舞和摆舞最具民族特色。《斑坞拣谷子》、《猎虎》等拉祜族舞蹈曾先后获全国优秀节目奖,县民族歌舞团曾被评为全国“乌兰牧骑式”先进集体。
国外的拉祜族同胞(图片提供 李德学)
国外的拉祜族同胞(图片提供 李德学)
2、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概况
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位于云南省西南部,地处东经99°9’~99°46’、北纬22°35’~22°32’之间。东与澜沧县、北与西盟县相连,西部、南部与缅甸山水相连,国境线长133.399公里,是通向缅甸、泰国等东南亚国家的重要门户。县城被批准为省级开放口岸。全县总面积为1893.42平方公里,山区面积占98%。县城娜允镇海拔960米,距省会昆明公路里程645公里,距市政府(普洱市)驻地230公里。
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办公楼(图片提供 段金海)
孟连县南垒河岸边的大金塔(图片提供 刀建波)
孟连县南垒河风光(图片提供 王雁)
孟连西汉属哀牢地,东汉至两晋为永昌郡西南境。唐南诏时称“茫天连”,属茫部地,隶属永昌节度。宋大理时称“孟连”,属永昌府。孟连一名从此始用,系由傣语“勐两”转音而来,意为“找到的一块好地方”。元置木连路军民府。明永乐四年(1406年),正式建立土司制度,设孟连长官司,辖今孟连、澜沧、西盟等地及南卡江以西、萨尔温江以东的哈瓦地区,长官司驻今孟连。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设孟连宣抚司,属永昌府;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改隶顺宁府;光绪二十年(1894年)后,孟连改属镇边直隶厅(厅址在今澜沧县)。民国时期改镇边直隶厅为县,孟连归澜沧县管辖。新中国成立初期,孟连仍属澜沧县。1954年6月16日,经国务院批准,成立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区(县级),1959年改为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属思茅市(现为普洱市)管辖。
孟连“宣抚司署‘’,是孟连十八代土司的府邸,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现为县博物馆( 摄影 丁文生)
国外的拉祜族同胞(美国、泰国、老挝等国的拉祜族同胞)到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寻根,和当地的拉祜族同胞在孟连宣抚司暑大门前合影(图片提供 李德学)
孟连县境为怒山余脉所控制的宽谷盆地与山地相间的地形。最高点为腊福大黑山(又称为昂郎山),海拔2603米;最低点南马河与南卡江交汇处勐啊,海拔500米。万亩以上的坝子有孟连坝、勐马坝,千亩以上的坝子还有5个。
孟连属南亚热带气候类型。但因地势复杂,海拔高低不同,境内气候垂直变化明显。年平均气温19.6℃,最高气温达36℃,每年1~2月最冷,平均气温13℃左右。全年平均降雨量1373毫米,5~10月为雨季,雨量占全年降雨量的87.7%,1~3月降雨量最少。全年雨日达170天左右。年平均日照2048.6小时,日照百分率为48,风速一般为3级,最高达6至7级。
云南十大名镇——南垒河边的孟连娜允古镇(图片提供 刀建波)
孟连县的“神鱼节”万人下河捉鱼的壮观场面(图片提供 段金海)
孟连县辖3个乡(公信乡、富岩乡、景信乡),3个镇(芒信镇、勐马镇、娜允镇)。孟连县境内有傣族、拉祜族、佤族等21种少数民族,截至2012年底,孟连县常住人口为13.8万人,其中城镇人口6.2万人,户籍人口为127870人,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86%。
孟连宣抚司署是刀氏土司的府第,是娜允傣族历史文化名城的核心部分,由门堂、议事厅、正厅、东西厢房、粮仓、厨房及监狱、奴仆住房组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云南省边疆民族地区18个土司衙门中保存最完整的一座。孟连金塔位于南垒河畔,建成于1997年,由8个小塔环抱一个主塔构成,主塔高31.68米,是孟连著名的景点。
图片提供 王琼兰
图片提供 李德学
3、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概况
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位于滇西南哀牢、无量两山中段,把边江、阿墨江、勐统河水系纵贯全境。东靠新平,东北接双柏,北连景东,西与临沧隔澜沧江相望,南与景谷、普洱、墨江毗邻。跨东100°21′-101°31′,北纬23°24′-24°22′,县境东西距离105.5公里,南北距离87.5公里。全县总面积4109.38平方公里。县城恩乐距省会昆明440公里,距市政府(普洱市)驻地189公里。
明建文四年(1402年)12月置镇沅州,永乐四年(1406)改为镇沅府,隶云南布政司。雍正四年(1726年)改土归流,乾隆三十五年(1770)改为直隶州,道光二十年(1840年)改为直立厅。厅城由老城移往恩乐。同治元年,移厅城至老城,民国元年迁至按板井。民国二年(1913年)改厅为县,隶普洱道。1950年隶属宁洱专区,1951年隶属普洱专区,1953年隶属思茅专区,1954年县城移至按板镇下观音。1959年取销镇沅县建制,其辖区划归景谷、景东、普洱、墨江、新平5个周边县。
摄影 谭春
摄影 谭春
镇沅处于横断山脉东南余梢,境内群山并列,沟壑交错,山高谷深,地形复杂。山区面积占97.7%,地形北高南低。最高海拔3137.6米,最低海拔774米,县城恩乐海拔为1080米。镇沅属亚热带气候,最高气温36.2℃,最低气温为-2.1℃,年平均气温18.5℃。每年平均无霜期318天,每天平均日照时间为11.86小时。年平均降雨176天1284.8毫米,平均相对湿度78%。风向多呈南风,年平均风速为1.1米/秒。
1961年3月1日恢复镇沅县建制。1990年2月3日,经国务院批准,成立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同时撤销镇沅县。1993年11月17日,国务院批准县人民政府驻地由按扳镇迁至恩乐镇。1995年2月23日,新县城建设破土动工。1998年2月28日,县级机关迁至恩乐办公,实现了镇沅人半个世纪的”迁都”之梦。
摄影 谭春
摄影 谭春
镇沅县辖4个镇(恩乐镇、按板镇、勐大镇、者东镇),5个乡(田坝乡、古城乡、振太乡、九甲乡、和平乡)。
2017年末全县常住人口21.32万人,其中城镇人口7.46万人,城镇化率35.00%;全县户籍总人口213464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121406人,占总人口的56.9%。
镇沅县有大量神话、寓言、动植物等风物故事,有民间诗歌、传说、谚语、谜语等民间文学。民间传统体育项目主要有:陀螺、射弩、秋千、丢包等。民间舞蹈种类繁多,最流行的是“三跺脚”、”羊四打”等20余种。其中九甲乡的铩戏为国内稀少剧种。
摄影 谭春
摄 影 谭 春
4、双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概况
双江位于云南省西南部,是一个由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四个主体民族组成的边疆少数民族自治县,因澜沧江和小黑江两江交汇于县境而得名,属临沧市管辖。县城地处国道214沿线,距临沧市104公里,距临沧机场80公里,距省城昆明755公里。全县国土面积216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6.6万亩,其中水田9.3万亩, 旱地17.3万亩。县内最高海拔3233米,最低海拔 670 米, 县城海拔1050米,北回归线横穿县境,地貌高差悬殊、山地起伏、谷地相间,立体气候特征明显,素有“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之说。全县气候为南亚热带暖湿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20.2℃左右,年均降雨量在1000毫米至1200毫米左右。
摄 影 谭 春
摄 影 谭 春
双江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县,主要粮食作物有稻谷、玉米、小麦等,境内的勐勐坝和勐库坝是全县水稻主产区。主要经济作物有茶叶、甘蔗、林化产品等,是国家认定的优质茶种──勐库大叶茶的故乡;蔗糖是全县经济的主要支柱,在国民经济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
双江民族众多,民间民族风情丰富多彩,有“泼水节”、“火把节”等少数民族传统节日,孕育着较为丰富的旅游资源。1997 年, 在海拔3000多米的勐库大雪山原始丛林发现了5000多亩连片的古茶树群,经专家科考鉴定:勐库古茶树群是一个野古茶树物种,在进化上比普洱茶原始,具有茶树一切形态特征和茶树功能性成份,可以制茶饮用,根据树体高幅度、树干粗度与云南已知同种野生大茶树比较以及参照当地居民世代推测,古茶树群树龄在千年以上,是目前国内外已发现的海拔最高、面积最大、密度最高的古茶树群落。
摄 影 谭 春
摄影 谭春
双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辖4乡2镇( 勐勐镇、 勐库镇、 沙河乡、大文乡、忙糯乡、邦丙乡),72个村,3个社区及勐库华侨管理区、双江农场管理区。
双江是中国多元民族文化之乡,境内居住有汉族、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白族、彝族等23种少数民族。截至2013年,总人口17万人,少数民族人口占45%,是布朗族的主要聚居地和文化发祥地之一。
2008年,双江县双江县23种民族在长期发展中创造并凝练了以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为主要特征的独特和谐的多元民族文化,其中“拉祜族72路打歌”,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为完整的拉祜族民间歌舞。
摄 影 谭 春
摄 影 谭 春
摄 影 谭 春
说明:本文素材部分来源于各地县志、部分来源于网络,因为各地的相关数据都会不断发生变化(包括行政区划等),如出现本文数据和当地公布的最新数据有出入的情况,以当地最新公布的数据为准,“朵朵随笔”只是给大家介绍全国拉祜族自治县的大概情况。(欢迎朋友们提供新的资料,加以补充,新的资料可在留言中补充。)
此篇微信曾编发过文字版,拉祜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苦难和忧伤都能用歌声来表达),音乐和舞蹈贯穿了整个民族发展的历史。为了让朋友们分享丰富多彩的拉祜族传统文化,“朵朵随笔”将在一些微信中(拉祜族民俗文化·文字版)配发拉祜族的民族音乐作品和民间舞蹈(来自中国、缅甸、泰国等国的拉祜族歌曲和舞蹈欣赏),新编版增加了部分新的内容和图片。
重要信息
为了让大家更好地阅读“朵朵随笔”的文章,此篇微信使用了“超链接”功能。以后,在每一篇新发布的微信后面都会同时滚动推荐几篇“朵朵随笔”的热门文章与朋友们分享,请多关注。
特别说明:为了更好地宣传民族的文化,如有其他公众号要转载“朵朵随笔”的文章,请与作者联系,并注明转自“朵朵随笔”公众号和出处。
温馨提示: 请多关注“朵朵随笔”
请多关注“ 拉祜族文化网”
(网址:www.lahuzu56.com)
微信是朵玫瑰花,多谢关注多谢转发。
作者简介:娜朵,拉祜族,在中缅边境一个叫孟连的小县城长大,毕业于南京大学中文系,曾任第八届全国政协委员,1997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成了拉祜族的第一位作家。16岁开始发表作品,出版了11部书、2部个人艺术作品集(上卷·水墨作品,下卷·手机摄影作品)和4张个人原创民族音乐专辑(由娜朵作词、作曲),用六种语言(拉祜语、傣语、哈尼语、佤语、云南方言、普通话)演唱,发表文学作品300多万字。多部中短篇小说被收录于中国作家协会选编的《新时期中国少数民族文学作品选集》第三批卷本(国家卷),作品曾获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政府最高奖“骏马奖”,多部作品被云南民族大学作为本科教学内容;出版的短篇小说集《绿梦》填补了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史没有拉祜族作家文学的空白并被载入了文学史;个人小传被作为词条收入《中国少数民族大词典·拉祜族卷》《中国作家词典》,并被国家民委主办的《民族团结》杂志作为“中国少数民族英才”进行介绍。后来,因为命运的使然,作为“特殊人才”引进,从遥远的边疆调入广州工作;尽管经历非常简单,却不乏传奇色彩,曾受到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并应邀出国访问;连续三年(2015年、2016年、2017年)获广东省音乐家协会颁发的“广东省优秀音乐家奖”。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广东省音乐家协会会员、广州市摄影家协会会员、国家二级作家。
娜朵主要著作:(1)报告文学集《民族·热土》(云南民族出版社1994年版);(2)中短篇小说集《绿梦》(云南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此书填补了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史没有拉祜族作家文学的空白并被载入了文学史,收录的短篇小说《蕨蕨草》荣获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政府最高奖“骏马奖”(新人新作奖);(3)民间文学集《拉祜族民间文学集》(云南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4)中篇小说集《疯兰》(中国文联出版社1999年版);(5)纪实文学集《边地民族花》(中国文联出版社1999年版);(6)纪实文学集《绿满拉祜山》(中国文联出版社1999年版);(7)中国第一部拉祜族历史题材的长篇小说《母枪》(民族出版社2003年版)此书作为中国当代中国少数民族作家经典作品推出;(8)长篇小说《麻石街的女人》(花城出版社2006年版);(9)个人演唱专辑《拉祜情声——心灵的歌谣》(广东音像出版社2009年版);(10)长篇小说《骑楼里的女人》(云南民族出版社2011年版);(11)原创民族音乐专辑《妈妈背上的歌——拉祜山歌谣》民族语版,由娜朵作词、作曲、用五种语言(拉祜语、傣语、佤语、哈尼语、云南方言)演唱。(广东音像出版社2014年版);(12)原创民族音乐专辑《麻栗花——遥远的歌谣》普通话版,由娜朵作词、作曲、演唱。(广东音像出版社2014年版);(13)原创民族音乐专辑《拉祜山的传说——古老的歌谣》器乐演奏版,由娜朵作曲、配诗,著名国乐演奏家谭炎健教授倾情演绎。(广东音像出版社2014年版);(14)散文集《秋过乌蒙山——娜朵手记》(云南民族出版社2015年版);(15)长篇童话《边地丛林密码》(云南民族出版社2015年版);(16)娜朵艺术作品集(上卷·水墨作品《朵朵画语》·云南民族出版社2017年版)(17)娜朵艺术作品集(下卷·手机摄影作品《角落的倩影》·云南民族出版社2017年版)(18)原创民族音乐专辑(情歌专辑器乐版)《边寨恋歌——悠悠的歌谣》(广东音像出版社2017年版)。
微信是朵玫瑰花,多谢关注多谢转发。
长按二维码 点击”识别图中二维码”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拉祜族文化网

推荐【朵朵随笔】的热门文章
【朵朵随笔】我的民族——拉祜族(新编视频版· 拉祜族歌舞欣赏)
【朵朵随笔】拉祜族的语言和文字(新编版 ·拉祜文字母歌欣赏)
【朵朵随笔】拉祜族的姓氏(新编视频版 · 拉祜族歌舞欣赏)
【朵朵随笔】拉祜族的民间文学(新编版·拉祜族歌舞欣赏)
【朵朵随笔】中国的四个拉祜族自治县(文字版)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