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读书笔记(读书笔记与熵-从一个例子说说什么是好的读书笔记)

什么是读书笔记
写读书笔记,对于作者来说,是对一本书的致敬,是帮未来的自己更高效的整理一本书。而对于读者了,阅读一篇读书笔记,他最需要看到的是什么了?
要回答这个问题,需要先讲一讲熵意味着什么。熵是意味,是用来度量新信息的,那么对读者有用的读书笔记应该不管对于读过这本书的人,还是没有读过的,都会带来一些新的信息。
为了达以上的几个目标,在写作读书笔记时,要遵守一些规则。为了避免枯燥,想通过对一个例子的分析来说说该怎么写读书笔记。这里的例子来自于万维刚老师的读书笔记 “权威的合法性从哪里来?”,阅读完本文后,点击文后的阅读原文,可以去查看这篇文章。
文章的开头就说道:“今天我想说的是这本书中可能有点被忽视了的一个内容,它说的是权威的“合法性”。这个“合法性”,并非特指搞政论的人爱说的“政权合法性”,它跟民主选举之类可能没什么关系,倒是在我们普通人的生活中都有用处。” 这里指出了想要解释的问题,并通过进一步的限制,让人们聚焦到具体的场景上。这里的问题之所以很新奇,是因为其联系了两组不怎么经常在一起出现的概念,普通人和权威以及合法性和用处,若是让程序来写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的畅销书《大卫与歌利亚》的书评,很可能会因为其文本库中缺少这样的两组概念的关联而不会写出这样的句子。
由此,我们得出了从熵出发,来看一个书评是不是值得读的第一个标准,是不是将两组不那么一致的概率结合在一起了,结合起来的概率之前出现的次数越少,这篇书评的信息量越高。
接着是要举例子。例子就是某一个具体的场景,选择例子时一定要符合读者日常生活的预期和常态,不然读者不会有代入感。读者没有感同身受,那么接下来的结论就无法让读者产生恍然大悟搬的Ah ha moment,而读者记住一篇文章时,往往是因为其结论有用有趣。
这里格拉德威尔举的例子是很多人日常生活中都会遇到的,即使没有遇到过,也可以很轻松的想要出类似的场景,不管是在职场还是在学校,权威合法性出了问题,都不是罕见的特例。
“比如说现在有一个好学区的幼儿园,学生都来自中产家庭,很有教养,充满求知欲。而现在在课堂上,女老师在念书里的故事,而学生们却在下面打闹。这是一个什么情况?这可能就是这位老师的权威合法性出了问题。”
接下来要引出这篇书评的take home message,碎片化阅读时代人们喜欢把这些句子称为干货,然而从熵的角度来看,很多干货,若是单独拉出来时,“information gain”即信息增益并不多,都是些大俗话。只有在具体的情景下,这些结论才具有解释性,也唯有有了之前的场景铺垫,读者才会联想到这些道理可以应用推广到自己的生活中。这也是为什么对读者有用的读书笔记一定要有例子,而能仅仅是书中结论的汇总。
回到权威性的问题。格拉德威尔说,要想保证权威的合法性,你得做到三点。
你管理的每一个下属,他的声音都必须能被你听到。
你指定的法规必须稳定,得有可预测性,明天的规定得跟今天差不多,不能朝令夕改。
执法必须公平 — 这意味着两点:首先是一视同仁,对这个人怎么要求,对那个人也得这么要求;其次是前后一致,不能随机惩罚,今天这么干了没事儿,明天这么干了就受罚。
这段话是否缺乏新意,不管你怎么想,至少对于我是这样的,若是这篇读书笔记就这么结束,这里也不会举这么一个这篇读书笔记作为范例,好的读书笔记,应该能关联到其他领域的知识。这篇书评接着举了北爱尔兰独立的例子,以及布鲁克林警察局的例子。是想将上面三点具体的建议抽象到一个新的高度,即“什么东西都不是越强越好,有可能过犹不及。”,这对应着这本书的书名,《大卫与歌利亚》,歌利亚是圣经中描述的巨人,代表了对力量和管控的追求到了过犹不及的程度,也正是由于这些向更宽泛道理的靠拢,使得读过这本书的读者会去反思为什么自己读这本书的时候没有想到作者提到的这些观点,从而为那些读过《大卫与歌利亚》的读者提供新的信息。
但这还是不够的,很多人明白很多道理,却仍然过不好这一生。这是鸡汤文不愿意承认的一点,而信息量高的文章,会点明这一点,这也是我最欣赏万维刚这篇小文的一点。
就如同读成功者的故事,总不会少了他们卧薪尝胆的苦日子,而这些信息因为每个人都有,熵很低,看了不会让你有所收获。这也是为什么看宣传稿,看励志材料不会有所收益的原因。评价的标准应该由自我的主观感受转换到这篇文章带来的信息增益上。
为何要插入这一段,是因为自我感到和下面所要说到的人们的默认认知选项一样,都是大多数人的天性,不选择人性的默认模式,是现代社会会有,也才会需要的观念。能正视这一点的文章,能给读者最大的意外,它告诉你,哪怕你把这篇文章都倒背如流了,你也不一定能应用文章中的道理,这才是熵最高的一点。点明了这一点,读者才能不会产生读了一篇文章,就能获得权威的错觉,才能时刻提醒自己以养成习惯。这才是这篇读书笔记对我来说信息增益最高的地方。
在点明“权威的合法性”这篇文最后说的是什么之前,想先问读者一个问题。你在看了这篇文章的标题时,你预期这篇文章要怎么结尾?是一句让人记忆犹新的话吧,是整篇文章的总结吧,是对标题提出的问题的回答吧。没错,这篇文章的结尾就是这样的一个句子。
你必须得克制自己的本能冲动,才能赢得权威。
像不像《道德经》中的句子?
那么这篇读书笔记该怎么结束了,什么是好的读书笔记了?
好的读书笔记固然怕说俗话,但也需要联系读者的日常生活。从日常生活中的一个问题引起来;用书中的例子承接到几条可以写在餐巾纸上的结论上;之后需要通过其他领域的对比来转,也就是辩证,最后要通过一句俗话来收尾,免得你的读书心得显得没有人间烟火。
起承转合,用这四个字来结尾一篇关于读书笔记的文章,你读之前想到了吗?若是想到了,那是我的问题。
点击阅读原文,读读本文用到的例子,“权威的合法性”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