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夜宴从弟桃花源序(【教研手记】PCK解读练习一《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春夜宴从弟桃花源序
文本解读练习一直在路上……

《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全文共119个字,生动地记述了李白和众兄弟“夜宴”的缘由、过程,以及乐趣与情思,真可谓充满画意,又布满诗情。文章伊始虽然感叹天地之广大,人生之短暂,但并未消沉其中,而是“秉烛夜游”,更咏颂阳春之美景,不忘推杯换盏、畅谈赋诗,字里行间洋溢着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欢快心情,也显示着李白俯仰古今的才华和气度。

全文以议论开头:“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夫”发出议论,似有万千感慨。如此开篇,正像李白的《将进酒》“黄河之水天上来”,有“破空而来”之感,这样的豪情与才气,这样的想象与文笔,唯有李白也。逆者,迎也;旅者,客也。“逆旅”就是旅馆、旅舍。天地是世间万物的旅舍,而时间是古往今来的过客。天地、光阴被赋予生命,足显其伟大。反思之,人之生存依赖于天地间“万物”,人之一生犹如“百代”中一粟,更衬人之渺小。

“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一个“而”字,转入反思。俯仰天地,浏览古今,人生实在太短暂、太脆弱,像梦一样虚幻,随时都可能像梦一般破灭,欢乐的日子有多少呢?苏轼有“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曹操有“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李白笔下的人生又较“苏轼”“曹操”多了一层“浮”的意蕴。梦本具有短暂、虚幻之意,更何况自己的人生如浮萍一般,无法把握,自己不能做主。行文至此,难道我们的李白大诗人要在这种对人生的慨叹中悲悯自弃下去吗?不,绝不,我们心中的李白怎么可能就止于此呢?

果然,“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原来天地广大,的确如此;原来时光易逝,亦是如是,李白说透道明,不是为了“悲”,而是为“乐”,为了“及时行乐”“秉烛夜游”,连夜间都不肯放过。这句是行文上的巧妙之处,自己不直接说明为什么要“夜”宴,而借以“古人秉烛夜游”的典故,但“夜”宴的原因,已清晰明了,无需赘词。《古诗十九首》云:“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苦于昼短夜长,古人提出秉烛游的建议。曹丕在《与吴质书》中写道:“少壮真当努力,年一过往,何可攀援?古人思秉烛夜游,良有以也。”先有《古诗十九首》,再有曹丕的诗句,都提到,既然白天短暂,但长夜漫漫,为什么不利用这漫漫黑夜来欣赏美景呢?虽然“及时行乐”在现代是个贬义词,但是在这些古诗文中却有着一种豪情和洒脱。

“况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况”,“况且”,递进之义,这是夜宴的另一个理由。感情上有了新的转承,由低沉转为昂扬。“阳春烟景”,“春”字前加一个“阳”字,一扫前文给人之悲郁,而是带人入温暖、红艳的春天之中,“烟景”更让人沉醉,是烟花、烟雨、烟柳,还是烟波,或是一切氤氲着江南湿气春天景象。“阳春烟景”,就和《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一诗中所创造的“烟花三月”一样,立刻唤起读者对春天美景的无限联想。“大块”指大自然,“文章”指斑斓的色彩。“阳春”“召我”,“大块”“假我”,在李白的笔下,大自然变成了有情有义的人。他们用美景召唤“我”,将美丽的景象和色彩借给“我”。盛情难却,岂有不去之理?

至此,从开头一“夫”字,阐发人之渺小、人生短暂的议论;到“而”字,再进一层,人不仅渺小,人生不仅短暂,而且人生还虚幻,应效法古人秉烛夜游、及时行乐;最后一“况”字,再进一义,将自然变得有情有义,盛情相邀,夜宴的三个原因就这样呈现了:人生短暂,应该夜游;浮生虚幻,不妨夜游;美景相邀,必须夜游。

“会桃李之芳园”以下是全文的主体,写“夜宴之乐”,与“为欢几何”里的“欢”字相照应,又赋予它以特定的具体内容。

首先是赏景之乐,李白是大诗人,行文用字间无不体现着诗题的意思,用词精准,既然是夜宴,园中景色自然朦胧不清,所以会的是“芳”园,在夜色中唯有花香浮动,沁人心脾。夜色朦胧,花色隐去,只有“幽赏”,“芳”字与“幽”字照应,给一种隐约欲醉的美。

重要的是天伦之乐。无论是《月下独酌》,还是《独坐敬亭山》,我们都品味过李白的“孤独”,可见“天伦之乐”对于李白是多么的可贵。作为社会里“壮志难酬”的“浮生”,李白更是难享天伦之乐。如今,李白和从弟们不但相会了,而且相会于芳香四溢的桃李园中,“叙天伦之乐事”,真是欢乐。

难得的是会谈之乐。李白深受魏晋之风的影响,下面两句就可见一斑。“群季诸弟俊秀,皆为惠连”,李白以谢惠连比他的几位从弟,“吾人咏歌,独惭康乐”,以谢灵运自比。谢灵运和谢惠连是堂兄弟关系,都是很有才华的贤人,用到这里恰到好处地说出了来宾和自己的关系,畅谈的人如此俊秀,谈吐自然不凡。一个“惭”字是李白的自谦,更表现了与众堂弟们畅谈带给李白的享受和灵感。据《谢氏家录》里说: “康乐每对惠连,则得佳语。”谢灵运自认为他很得意的诗句“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为梦见谢惠连所得,可见“惭”字让人体会出惠连一样的堂兄弟给李白带来的不仅是我们常人所谓的“天伦之乐”的叙旧和聊聊家常,惭”字很大程度提高了兄弟们的“文化层次”。再看他们的谈论是“高谈转清”,清谈就是玄谈,谈的是清雅的话题,是人生的哲理。从高谈阔论到清言雅语,从理想壮志到人生哲理,总之,谈论的层次以及谈论带来的快乐更是与世俗不同的。(张昆阳《不有佳咏 何申雅怀———谈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高雅的行乐观》)

高潮是宴会之乐。“开琼筵以坐花,飞羽觞而醉月”两句,这是欢乐浪潮激起的洪峰。“琼筵”指盛宴、美宴。在花丛中坐下享受美宴,岂不快乐。“飞羽殇”中的“飞”字用得极妙,“飞”形容行酒如飞,快乐尽情释放,又能照应“羽觞”( 形状如同鸟雀的酒杯) 二字,所以用“飞”很灵动,而“醉月”有人解释为“人在月下醉了”,有人解释为“月醉了”,无论是“人醉了,还是月醉了”,写这两句可见李白的确是“醉”了,因为这时的快乐心情无与伦比的,在“乐”中醉了。当然痛饮固然可以表现狂欢,但光痛饮,就不够“雅”。他们都是诗人,痛饮不足以尽兴,就要作诗,作诗不成,还要罚酒三杯。于是以“不有佳作,何伸雅怀”等句结束了全篇。

“李白的夜宴之乐与众不同。与古人的同类作品相比,本篇确是别开生面,‘自是锦心绣口之文’。古人作的宴集序多有‘兴尽悲来’的情绪转换,开始写乐,继而写悲,成了一个套子。李白同样写游宴,却完全摆脱了‘既喜而复悲’的陈套,给人以乐观情绪的感染。本文以清新俊逸的风格,转折自如的笔调,记叙了作者与诸位堂弟在桃花园聚会赋诗畅叙天伦一事,慷慨激昂地表达了李白热爱生命、 热爱生活的人生追求和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吕远《李白的“夜宴”之乐———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解读》)

全文起于对“天地广大、时光易逝”的慨叹,承于“浮生虚幻,为欢几何”的思考,借以“古人秉烛夜游”之典故,兴起于“阳春”“大块”之盛邀,转入“芳园夜宴”之快乐,更发为醉月咏诗之逸兴,起承转合,波澜起伏,传达出深长的情韵。本文是一篇宴集序,但也兼有散文的特点,句式长短自由,骈中行散,显示了唐代骈文向散文过渡的迹象。

近二十年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梳理(资源来自中国知网)

执教教师

教学目标

杨时雨

1.把握本文“以乐遣悲”的思想感情。

2.“乐”与“悲”之间关系的推论

3.用对比阅读推论出本文“乐”与“悲” 之间的关系

王健稳

1.积累字词,品味语言,把握文章内容及作者情感。

2.通过鉴赏文本,掌握文言字词、提高文学鉴赏审美能力。

3.体会李白独特的个性特质和洒脱情怀,体会他乐观开朗的人生态度。

赵萍

1.积累文言文知识,理解文意。

2.通过诵读,领会诗人的思想情感,感受文中的生活气息与情趣。品味文章凝练的语言,体会其高超的艺术魅力。

3.理解诗人豁达的胸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韩建飞 、

林双迪等

1.把握文章的情感基调, 体悟文章诗化语言的艺术特色。

2.深入理解文章内容, 比较分析宴集序的情感 内蕴及本文的独特之处。

郑可菜

1.用因声求气、知人论世的鉴赏方法,把握文之感情———以乐抵悲。

2.掌握词语替换比较、表情朗读、互文联读等赏析方法。

3.由篇到类,了解李白诗文的共同特征。

张小波

1.诵读,体会作者对生活的热爱。

2.细读,感染语言的艺术魅力。

3.研读,品味诗人热爱生命的豪情逸兴及

其蕴含的情怀。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