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果的营养价值
白果古称银杏,早在几百年前,就被视为一种珍馐。南宋诗人杨万里有诗云:深灰浅火略相遭,小苦微甘韵最高。未必鸡头如鸭脚,不妨银杏作金桃。《本草纲目》记载:“原生江南,叶似鸭掌,因名鸭脚。宋初始入贡,改呼银杏,因其形似小杏而核色白也。今名白果。”
白果是坚果家族的重要成员,营养丰富。与此同时,它也兼有药用价值,作为一种药材被收录于《药典》之中。
中医认为,白果可“敛肺定喘,止带缩尿”。其中含有的银杏醇、白果酸等物质,在这容易出现咳嗽、哮喘的冬季,能很好地起到防止肺气耗散,保护心肺的功效。不仅如此,白果还富含多种维生素,以及钙、钾、磷、胡萝卜素等,可以起到滋阴养颜抗衰老的作用;银杏酸还可消炎,治疗痤疮青春痘。而其中的苦内脂对脑血栓、高血压、冠心病等患者还有特殊的疗效,可通畅血管,改善供血不足,保护脑功能,增强记忆能力。
然而,白果有微毒,过量食用易发生中毒。目前,国内的文献报道,尤其是临床治疗白果中毒的病例分析报道中,大多认为白果中的毒性物质主要是氰苷类物质、水杨酸衍生物银杏酸类(GAs)、吡哆醇衍生物4’-O-甲基吡哆醇(MPN)和致敏糖蛋白。
氰苷类化合物 进入体内后释放氰离子,可使组织不能利用氧而发生细胞内窒息,严重时可以导致呼吸麻痹。不同品种白果间氢氰酸含量有一定差异,其中龙眼白果高达0.521ug/g,而大佛指白果最低为0.23 ug/g。
银杏酸类成分(GAs) 可以破坏癌细胞群落的完整性,抑制癌细胞的迁移和入侵能力,成为潜在的抗肿瘤药物。然而过量摄入则具有一定细胞毒性,可诱导细胞凋亡;同时也可作用于代谢通路,引发毒性反应。
4’-O-甲基吡哆醇(MPN)可引起抽搐惊厥等神经系统症状,严重者可致昏迷,甚至死亡。目前有两种看法,一是认为MPN具有维生素B6的拮抗作用,导致体内维生素B6缺乏;二是认为MPN破坏体内神经递质的平衡,进而导致抽搐。
致敏糖蛋白 白果蛋白是白果中的主要营养成分,然而也具有一定致敏性,可引发过敏反应。
白果中毒以儿童为主,一般发生在大量食用生的或未熟透的白果之后。3-7岁儿童生吃7-15枚就可能引起不良反应,30-40枚就可发生严重中毒反应,甚至死亡。白果中毒潜伏期一般为1-12h。临床中毒症状轻者为恶心、乏力、呕吐、腹痛、腹泻、嗜睡、烦躁不安,中重度患者表现为昏迷、抽搐,乃至呼吸困难、瞳孔放大、对光反应迟钝,甚至死亡。
由于白果中毒缺乏特异性症状,如遇到不明原因多脏器受损,尤其是不明原因呕吐及抽搐的情况,同时当事人又有大量食用白果的情况,应该考虑白果中毒的可能。
因此,尽管白果好吃,也千万不要贪嘴,尤其要教育小朋友,不能生吃白果,不能吃的太多,需要注意合适的处理和烹饪技巧:
一
要去芯
白果的毒性主要集中在绿色的胚芽中。在可食部分中,胚芽重量只占可食部分总重量的2.82%,但其含有的GAs却占可食部位中GAs总量的62.1%,含有的MPN占3.87%。所以,可在烹饪前用牙签先行去除白果芯。
二
要熟食
氢氰酸遇热易挥发,同时,高温(90℃-105℃)处理白果可有效降解白果中的银杏酸和吡哆醇类物质。所以,白果一定要烧熟炒热,不宜生食。
三
要适量
炒熟的白果也不能多食,现代《药典》主张白果每天食用量宜为4.5-9g,相当于4-9颗 。
白果的营养成分
(每100g鲜白果可食部分)
参考文献:
[1] 魏静. 浅析白果的功效[J]. 内蒙古中医药, 2010, 29(18):51-51.
[2] 钱怡云. 白果复合毒性物质基础及其减毒机制研究[D].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7.
[3] 张锋恰,郑群雄,吴素玲,等.江苏地区不同品种白果的品质分析[J].江苏农业科学,2008(4):230-232. [4] 田淑容. 急性白果中毒66例临床治疗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 2009(12):30-30.
[5] 郑君, 张昆, 张成博. 有毒中药白果的本草学考证[J]. 山东中医杂志, 2012(7):517-518.
本平台科普内容获得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2017年“科技创新行动计划”科普项目资助。
供 稿:邓晗依
编 辑:成月佳
审 稿:洪新宇 冯晓刚
关注上海疾控
收获更多健康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