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课例|《守株待兔》教学设计

01

教学目标

1.认识“宋、耕”等4个生字,会写“守、株”等9个生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好“因释其耒而守株”。3.借助插图和注释读懂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守株待兔”这个故事。

02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明确单元主题1.看图猜成语。(1)出示《坐井观天》《画蛇添足》相关的图片,学生猜成语。(2)拓展:这些成语都属于寓言,你还读过哪些寓言故事?预设:《亡羊补牢》《画龙点睛》《刻舟求剑》《揠苗助长》等。2.揭示单元主题,了解学习目标。(1)明确单元主题。①引导学生看导语:寓言是生活的一面镜子。启发思考:这个单元我们要学习寓言故事。为什么说“寓言是生活的一面镜子”?谁能说说自己对这句单元导语的理解?预设:寓言能告诉我们一些道理,比如学了《画蛇添足》,我知道了如果做事多此一举,反而会坏事。②引导学生看单元页上的插图。提问:这是什么寓言故事?其比喻义是什么?预设: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比喻双方争执不下,两败俱伤,让第三者占了便宜。(2)了解学习目标:读寓言,一要读懂故事,二要明白故事蕴含的道理。
二、引入文题,揭示题意1.出示“守株待兔”图片,提问:谁知道这个故事?请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2.过渡引入课文:上学期,我们学习了第一篇文言文《司马光》,今天我们要学习第二篇文言文《守株待兔》,看看古人是怎样讲述这个故事的。《守株待兔》出自古书《韩非子·五蠹》,这本书记录了许多有意思的寓言故事,《守株待兔》是其中的名篇。3.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让学生结合“株”的注释,尝试说一说“守株待兔”的字面意思。
三、整体感知,读懂故事1.学生自读,读准字音。(1)学生自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圈出生字词。(2)教师检查自读情况,提醒注意加点字的读音。①读准生字:宋人 耕者 释其耒冀复得兔②读准多音字:而身为宋国笑联系上下文,理解“为”在此处是“被”的意思,因此读第二声。(3)同桌互读,互相检查,互相帮助。2.学生二读,读好停顿。(1)教师范读,学生仔细听,注意停顿。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2)教师领读,学生跟读。(3)教师巡视,分组齐读,相互评价,在反复朗读中感受文言文朗读的节奏。3.学生三读,疏通文意。(1)回顾旧知:回顾以前学习文言文和古诗词的方法,疏通文意可以运用哪些方法?(读注释、看插图、联系上下文)(2)学生运用以上方法,自主默读课文,了解故事大意。(3)教师相机点拨,引导学生注意古今词义的不同。株:树桩。可以联系插图理解。走:跑。拓展词语“走马观花”“飞禽走兽”。因:于是。释:放下。拓展词语“爱不释手”“手不释卷”。耒:古代用来耕田的一种农具。联系文中另一个字“耕”和词语“耕耘”来理解。冀:希望。注意与“翼”比较区分。(4)同桌之间讲述故事大意,互相补充、指正。
四、再读课文,梳理结构1.指名朗读课文,看谁读得准确、流利。2.梳理故事结构:用原文说说这个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起因:兔走触株,折颈而死。经过: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结果: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小结:一个完整的故事由起因、经过和结果三个环节组成。这篇文言文虽然语言精练,篇幅短小,仅39个字,却把故事讲述得很完整。
五、指导书写,交流评价1.出示本课要写的字,引导学生观察,并交流书写要点。(1)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字的结构和需要注意的笔画。(2)重点指导“耕、释、其”。耕:“耒”略窄,“井”略宽。“耒”首笔是横,末笔捺改点。“井”的撇笔从竖中线右侧起笔,撇向“耒”下侧,长竖起笔高,收笔低。释:“釆”的首笔是平撇,第五笔竖贯通上下,一笔写成。右上“又”的两笔从竖中线起笔,收笔于横中线。右下末笔竖与“又”两笔相交点垂直对齐。其:两竖在竖中线左右,左低右高,中间两短横分别写在横中线上下。最后两笔撇、点分别写在竖中线左右,收笔持平。2.教师范写,边写边讲解书写要点。学生练写。3.展示点评,评价要点:一是书写是否正确,二是书写是否端正、整洁。
六、布置作业,拓展延伸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讲给家人听。

01

教学目标

1.能说出农夫被宋国人笑话的原因,领悟故事蕴含的道理。2.能说出“阅读链接”《南辕北辙》中坐车人所犯的错误,比较两则寓言的异同。3.背诵课文。

02

教学过程

一、围绕问题,感悟道理1.围绕问题,展开思考。(1)理解“兔不可复得”:兔子为什么不可复得呢?再读课文,联系生活实际想一想。预设:兔子撞树而死是偶然事件,不会天天发生。(2)既然“兔不可复得”,为什么农夫还要守在树桩前天天等兔子呢?想象一下,他当时会是什么表情?心里又会想些什么呢?(3)过渡:你觉得农夫的行为可笑吗?(4)理解“而身为宋国笑”:农夫为什么会被宋国人笑话呢?预设:农夫太傻了,居然认为天天会有兔子撞树而死。农夫想不劳而获,却不知道几乎所有的收获都要靠自己的劳动才能得到。……2.补充句子,梳理故事的逻辑关系。因为“兔走触株,折颈而死”,所以(因释其耒而守株)。因为宋人“因释其耒而守株”,所以(田地荒芜、一无所获)。因为“兔不可复得”,所以(身为宋国笑)。3.再读课文,感悟道理。如果有机会让你穿越到古代,遇见这位还在“守株待兔”的农夫,你会怎么劝他,让他明白过来呢?提示:试着让学生用自己的理解说出寓言的意思,然后教师再引导概括。(只要意思对即可)预设:不要存侥幸心理,把偶然事件当成必然发生。不要想着不劳而获,要靠自己的劳动创造美好的未来。……4.联系生活,深化寓意。农夫的行为太可笑了,在我们的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人或事呢?预设:有,有些人不努力工作,就盼着天上掉馅饼。有,有人偶尔在路上捡到钱,就希望天天能遇到这样的事。……5.小结:联系生活理解寓意,是学习寓言的一种好方法。
二、背诵课文,深化理解1.回归原文,积累背诵。(1)配乐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故事的画面。(2)这篇有意思的寓言故事,谁能背诵下来?同桌背诵、指名背诵。2.拓展学习《南辕北辙》。(1)引出《南辕北辙》。导入: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在我国的文学作品中还有很多优秀的寓言故事,比如课后的“阅读链接”中这篇改写自《战国策》的寓言《南辕北辙》。(2)出示问题,学生边默写边思考。提问①:故事中的坐车人犯了什么错?预设:坐车人错在他一心往南走,车子却往北走,这样的话,他永远都到不了目的地。提问②:你从中明白了什么道理?预设:这个故事说明,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先看准方向,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有利条件;如果方向错了,条件再有利,也只会离成功越来越远。3.比较阅读。讨论交流:《守株待兔》和《南辕北辙》中的两个人有什么异同?预设:相同点:两个人都很愚蠢、可笑,不动脑筋,不尊重客观现实。不同点:一个人做事不努力,妄想不劳而获,结果一无所获;另一个虽然努力,但方向错了,还是徒劳无功。教师小结:做事一定要努力,不要想着不劳而获;同时还要确定好努力的方向,这样才能成功。
三、布置作业,拓展延伸1.背诵课文。2.课外阅读《韩非子》中其他脍炙人口的成语典故,如《郑人买履》《自相矛盾》等。
板书设计守株待兔起因——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经过——释耒守株,冀复得兔 结果——不复得,为宋国笑不劳而获心存侥幸教学反思理解这篇文言文对于孩子们来说还是有一定难度的,我在教学时有意识地指导学生结合注释对语句进行理解,在读懂句子的基础上,串起整个故事,形成了整体的认识。我在教学时还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想象,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也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此基础上进行反复朗读,读中感悟,使学生对寓意也有了清楚的认识。
统编课例—三年级下:1.统编课例|三下《古诗三首》教学设计2.统编课例|《燕子》教学设计3.统编课例|《荷花》教学设计4.统编课例|《昆虫备忘录》教学设计
统编课例—四年级下:1.统编课例|《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2.统编课例|《乡下人家》教学设计3.统编课例|《天窗》教学设计4.统编课例|《三月桃花水》教学设计5.统编课例|《琥珀》教学设计6.统编课例|《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教学设计7.统编课例|《千年梦圆在今朝》教学设计
扫码关注我们获取更多资讯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