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参的功效与作用
太子参的功效:
【性味】甘苦,微温。
①《本草再新》:”味甘,性温,无毒。”
②《饮片新参》:”甘润,微苦平。”
③《中药志》:”甘苦,微寒。”
【归经】《本草再新》:”入心、脾、肺三经。”
【功能主治】补肺,健牌。治肺虚咳嗽,脾虚食少,心悸自汗,精神疲乏。
益气健脾,生津润肺。用于脾虚体弱、病后虚弱、气阴不足、自汗口渴、肺噪干咳。
①《本草从新》:”大补元气。”
②《本草再新》:”治气虚肺燥,补脾土,消水肿,化痰止渴。”
③《饮片新参》:”补脾肺元气,止汗生津,定虚悸。”
④《江苏植药志》:”治胃弱消化不良,神经衰弱。”
⑤《中药志》:”治肺虚咳嗽,脾虚泄泻。”
⑥《陕西中草药》:”补气益血,健脾生津。治病后体虚,肺虚咳嗽,脾虚腹泻,小儿虚汗,心悸,口干,不思饮食。”
太子参
太子参的作用:
用于脾气虚弱、胃阴不足的食少倦怠。能益脾气,养胃阴。常配山药、石斛等同用。但其补益脾气之力不及党参。
用于气虚津伤的肺虚燥咳及心悸不眠、虚热汗多。能益气生津。治气虚肺燥咳嗽,配北沙参、麦冬等,治气阴两虚的心悸不眠、多汗,配酸枣仁、五味子等。但其补气益阴生津之力,均弱于西洋参。
治自汗方(《陕西中草药》):太子参三钱,浮小麦五钱,水煎服。
太子参治病后气血亏虚,神疲乏力:太子参15克,黄芪12克,五味子3克,炒白扁豆9克,大枣4枚。煎水代茶饮,有一定效果。
太子参治脾虚便溏,饮食减少:太子参12克,白术、茯苓各9克,陈皮、甘草各6克。水煎服,有较好疗效。
太子参治盗汗(睡觉汗出,醒后汗止):太子参24克,浮小麦30克,大枣5枚。水煎服。
太子参治神经衰弱(神经症)、失眠:太子参15克,当归、酸枣仁、远志、炙甘草各9克。水煎服。
太子参用于气虚津伤的肺虚燥咳及心悸不眠、虚热汗多、能益气生津;太子参治气虚肺燥咳嗽,配北沙参、麦冬等,太子参治气阴两虚的心悸不眠、多汗,配酸枣仁、五味子等。但其补气益阴生津之力,均弱于西洋参。
太子参用于脾气虚弱、胃阴不足的食少倦怠。能益脾气,养胃阴。太子参常配山药、石斛等同用。但其补益脾气之力不及党参。
病后气血亏虚,神疲乏力:太子参15克,黄芪12克,五味子3克,炒白扁豆9克,大枣4枚。煎水代茶饮,有一定效果。
脾虚便溏,饮食减少:太子参12克,白术、茯苓各9克,陈皮、甘草各6克。水煎服,有较好疗效。
神经衰弱(神经症)、失眠:太子参15克,当归、酸枣仁、远志、炙甘草各9克。水煎服。
糖尿病:太子参、葛根、天花粉各15克,生鸡内金 10克,古瓦(打碎)150克(房上陈旧的老瓦、年代越久越好)。先煎古瓦1小时,取其水煎液,再合其他药同煎。有较好疗效。
盗汗(睡觉汗出,醒后汗止):太子参24克,浮小麦30克,大枣5枚。水煎服。
病后虚热,津伤口干:太子参、生地黄、白芍、玉竹各9克。水煎服。有清热生津止渴之效。
《本草从新》:大补元气。
《本草再新》:治气虚肺燥,补脾土,消水肿,化痰止渴。
《饮片新参》:补脾肺元气,止汗生津,定虚悸。
《江苏植药志》:治胃弱消化不良,神经衰弱。
《中药志》:治肺虚咳嗽,脾虚泄泻。
太子参药理作用:
对机体具有适应原样作用,即能增强机体对各种有害刺激的防御能力。还可增强人体内的物质代谢。
太子应用配伍
配麦冬,补肺并润肺养阴,用治肺阴亏虚的肺虚咳嗽最宜。
配黄芪,补益之效大增,常用治劳倦乏力为效。
配白术,共奏补脾肺之功。同治虚劳,劳倦乏力者。
对于那些久病、体弱之人脾胃被伤,出现饮食减少、乏力、自汗等症状时,可用其配伍山药、扁豆、谷芽等有健脾、消食作用的药物,或取太子参15克、莲子20克,加水上锅煮至莲 肉烂熟为度,食莲肉,喝汤;发热疾病的恢复期出现气阴两伤症状,如口干舌燥、烦躁、气短乏力等,可用太子参与生地、知母、麦冬、竹叶等同用;秋季或暖冬,肺脏极易受到温燥邪气的伤害,起病多出现发热、口鼻干燥、口渴、干咳、气短、少痰等症状,可用太子参与沙参、麦冬、百合、贝母等滋阴、润肺、止咳化痰药同用。
太子参禁忌
禁忌:
表实邪盛者不宜用。
太子参的食用禁忌:
太子参具有气阴双补的作用,用于治疗少气懒言、精神疲惫、稍有活动就汗出较多,面色较红、夜间汗出较多,心烦、口干咽燥等症状。一般用量每天10-30g,大剂量用到60g即可。本品尚未见到明显的副作用,但没必要超过60g,避免浪费药材。
太子参食用方法
太子参食疗作用:
太子参味甘、微苦而性平,偏微寒,既能益气,又可养阴生津,且药力平和,为一味清补之品,适用于脾肺亏虚、气阴不足、气津不足诸症。太子参对淋巴细胞有明显的刺激作用。
凡脾胃虚弱,症见疲倦乏力,食欲减退者,可与黄芪、党参等配伍,以增强补气之功;若兼胃阴不足,再加山药、玉竹、,补脾益胃阴;若气阴两伤,症见气短、自汗、口渴者,宜与五味子、黄芪同用,以增其益气生津之功;若气阴不足而致心悸失眠者,又当与五味、麦冬、酸枣仁、柏子仁等合用,以益气养阴安神;若治小儿自汗者,可与浮小麦等配伍。
太子参
食用方法:
1、太子参煮鹌鹑:太子参30g,玉竹10g,鹌鹑2只。将三者洗净,用水煮熟,加味精、食盐调味。饮汤吃肉。
本方以太子参、鹌鹑补脾益气,玉竹益胃养阴。用于脾气虚弱,胃阴不足所致之症。
2、太子沙参粥:太子参、北沙参、枇杷叶各10g,粳米120g。北沙参、枇杷叶煎水取汁,放入太子参、粳米煮成稀粥。以白糖调味吃。
本方以太子参、北沙参养阴润燥,以枇杷叶清热化痰、止咳。用于阴虚肺热,咳嗽咽干。
3、太子参焖蹄膀
材料:猪肘750克,太子参30克,冰糖60克,黄酒30克,酱油30克,大葱15克,姜10克
做法:
1. 将太子参浓煎取汁200毫升;
2. 猪蹄洗净后在大骨的两侧各划一刀,使肉摊开;
3. 将蹄膀放入锅内,加入太子参浓汁及适量清水、黄酒、酱油、冰糖、葱、姜,用武火烧开;
4. 再用文火焖2小时,焖至蹄膀烂透;
5. 再用武火烧到汤汁如同粘胶即可出锅装盘。
功效:
1. 大补元气,养血填精;
2. 适用于神疲乏力、心悸气短、头晕目花、产生缺乳,以及病后、产后、年老体弱所致之虚损病症。
4、党参熟地炖豆腐
用料:党参,太子参,熟地,大枣各10g,虾米10g,豆腐50g,香菇10g,盐,味精适量。做法:把大枣去核,香菇发好切丝;将太子参,党参,熟地,大枣加适量的水,小火煮半小时,去渣留汁;将豆腐切块和虾米,香菇放进锅里,小火炖20分钟,放进药汁,放盐,味精调味。
功效:补气健脾、滋阴养血
5、太子参炖鹌鹑
做法:鹌鹑去毛和内脏,洗干净入锅备用。锅上火,注入清汤,加入太子参,姜片,葱段,盐,酱油,料酒各适量的,炖至鹌鹑熟时,撒味精调味就可以。
功效:益气补脾、和中健体
6、太子参奶
做法:炖盅内放15克太子参与适量的水,隔水煮沸,再以小火炖约25分钟取汁。牛奶250g煮沸拌入参汁,加白糖搅拌均匀饮用。早晨和晚上各一回,每回50g。
功效:滋补气血,比较适用于冠心病,心绞痛病人。
7、太子参百合瘦肉汤
用料:太子参100克,百合50克,罗汉果半个,瘦肉750克。
制法:瘦肉洗净,切厚块;太子参、百合、罗汉果洗净。用料放入煲内,加清水适量,武火煮滚后,改文火煲约2小时。
功效:太子参性平,味甘、微苦,功能补肺健脾,益气生津;百合性甘、微寒,可润肺止咳、清心安神;罗汉果甘、酸,性凉,有清热凉血、生津止咳、润肺化痰等功效。故此汤具有益气生津、润肺止咳之功。适宜气虚肺燥而见咳喘气短、口干咽干、咳嗽者饮用。
8、太子参玉竹炖猪瘦肉
药材稍浸泡,漂洗净;猪瘦肉洗净、切块。如用白糖参代之则不加入生姜片,一起下炖盅,加入冷开水1000毫升(约4碗量),加盖沸水炖约2个半小时便可,进饮时方下盐,此量可供3―4人用。
功效:太子参或以白糖参代之配伍玉竹炖猪瘦肉,气味清润可口,有养阴润肺、健脾生津的功效,是秋日常用的养生汤饮,尤其是白糖参更是小儿、女士和中老年人的食疗佳品。
9、黄芪红枣太子参汤
材料:黄芪15克、红枣7枚、太子参10克。
做法:将黄芪、红枣、太子参加适量水煮30分钟,每晚临睡前或清晨空腹时代茶给孩子喝。
功效提示:这款汤有补肺健脾的功效,适宜反复感冒的孩子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