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英雄人物
“只有当你代表国家而非自己赢得金牌时,我们才算实现梦想!”这是近期热映的印度励志电影《摔跤吧!爸爸》中的台词。在这部由“社会的良心”——阿米尔·汗执导和主演的影片中,我们看到,世俗社会中的英雄,将个人的尊严和国家的荣誉紧紧维系在一起,把为国争光视为最高的奖赏,激励自己展开长达一生的“历险”。
放眼人类历史,英雄故事千变万化,主人公实则为同一人——一个敢于挑战历史局限性、能够战胜困难,从而实现伟大超越的人。用著名神话学家约瑟夫·坎贝尔的话来说,英雄就是“敢于听从号召并去寻找存在的宅第”的人。他具有超越时代的永恒品质,通过不断的变形重回到我们中间,向我们传达新生的训导。
在这个意义上,《摔跤吧!爸爸》就是一部现代版的英雄历险记。这部影片讲述了一个曾是国家摔跤冠军的父亲,顶着社会歧视女性的压力、和官僚系统对抗,经过十年的艰辛,把两个女儿训练成为世界摔跤冠军的故事。在其中,“英雄”的角色一分为二,由父亲和女儿共同担任,他们之间既有传承、合作,又有分裂、对抗。这就使得情节摇曳多姿起来。阿米尔·汗很机智地在这个教育与成长的故事里,注入对印度社会的批判与讽刺,注入父女之间的温情,既展示了对中国观众来说有趣的异国风貌,又反映了普遍的人性。观众们为此在影院里又笑又哭,对电影叙事的流畅和娴熟称赞不已。
有趣的是,电影里父亲和女儿共享的目标——摘取国际体育赛事的金牌,本身就是古代英雄的伟大业绩。影片一开头,就出现了源自古希腊英雄竞技传统的汉城奥运会的电视实况转播画面,这正隐喻着主角的英雄身份渊源有自。奥林匹克运动会的缘起,可追溯到古希腊人祭拜宙斯的仪式。第一届奥林匹克运动会由宙斯的儿子赫拉克勒斯举办,他是希腊神话里完成12项艰难任务的典型英雄。英国古典人类学学家弗雷泽进一步把奥运会的原型,还原为世界范围内各民族配合着季节转化而举办的生殖仪式。这又意味着,英雄的功业乃是和宇宙天道息息相关的命运流转。所以,《摔跤吧!爸爸》中的父亲第一次把女儿们领到他自己建成的泥地摔跤场时,郑重地对她们说:“要对大地母亲充满敬畏。你敬畏得越多,得到越多”。——把这个教导和父亲违背印度教戒律而让女儿吃鸡肉的情节对比起来看非常有意思。它表明对神圣的敬畏应来自内心,而不应囿于习俗和形式。
当然,现代体育英雄的历险,仅仅和超验之神保持一丝微弱的联系。激励他们的更多的是神灵的现代替代物——国家,因为国家是人类集体的最高代表,凝聚了人类最崇高和最美好的精神与力量。在爱国精神的激励下,现代体育英雄犹如古代英雄战胜魔怪那样,顽强地驯服从自我意识中分裂出去的“心魔”,抵挡有损国家力量的僵化的官僚系统的侵蚀,最终通过竞技场上的胜利把个人荣誉和国家荣誉合二为一,实现双重的功业。在各个时代,英雄人物都不只代表他自己,他的超常行为是促进社会重生的源泉。
有不少评论批评阿米尔·汗扮演的父亲角色专制、霸道,带给女儿的不是真正的自由。这些声音固然有理,但除了要考虑故事人物所处环境的“局限性”之外,我还想说,从想象和虚构的层面,充满争议的英雄形象比满足各种道德要求的“好人”更有审美的力量。文明对人进行了全方位的驯化,但恰恰是在文明的罅隙岔出的“野蛮”,召唤着被成规束缚的天性,提示着人曾经拥有怎样的可能性。为我们扮演英雄的那些角色,替我们承受了走向毁灭的冲动,让我们借助隐喻看清生存的处境。我认为没有比这更值得庆幸的了。
当代人总是希望从迂腐的宏大叙事中逃离出来,唯一接受的是可以撤离实在的反讽态度。阿米尔·汗的通俗喜剧,一边讽刺现实一边走向了宏大叙事,并用简单粗暴的方式煽动观众的泪花。他擅于选择能引起普遍共鸣的题材:《三傻大闹宝莱坞》(片名翻译追求的“阿三风味”真的是拉低了观众的预期)关乎教育和青春,《摔跤吧!爸爸》关涉身体的意志。身体连接起生命与精神,证明了无法抹杀的个体存在真实感。身体可以被国家借用,但不能被完全占有。运动会的金牌之所以令人激动,是因为它是为人类挑战自我、挑战物种极限的加冕。
《摔跤吧!爸爸》根据真实的人物事迹改编。在现实中,印度的Mahavir Singh Phogat把三个女儿和一个侄女都培养成了英联邦运动会的摔跤冠军。我很高兴他们在阿米尔·汗的影像里又活了一遍。因为,据说艺术往往比现实更真实。
▲▲▲
作者简介
梁昭: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教师。
编辑 |祁豆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