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枫渔火对愁眠( 诗句“江枫渔火对愁眠”,7字有6个字有争议,各种解释令人无奈 )

江枫渔火对愁眠
1000个人心里有1000个哈姆雷特,所以关于一些传统古诗词,经常会出现了各种各样的趣解。王勃的千古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被有些人理解成了落霞与飞蛾齐飞;陆游“红酥手,黄滕酒”被理解成了红烧猪蹄下酒,这让人情何以堪。

不过以上两个千古名句与本期要和大家说的这7个字相比,也都不算什么。因为咱们今天要说的这“江枫渔火对愁眠”中,一共7个字,却有6个字有争议。在了解这些争议之前,咱们先来读一读这首诗:
《枫桥夜泊》
唐.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枫桥夜泊》这首七言绝句,任何时候拿出来,都是会令人竖起大拇指的诗。有人把张继这次失眠称为一场伟大的失眠,因为这场失眠,他看到了江枫渔火,听到了夜半钟声,写出了这首千古名作。本来是一首不错的诗作,但这些年来却因为各种各样的理解,让这首诗成为了一首争议不断的作品。仅仅是“江枫渔火对愁眠”这一句,就有太多的争议了,而这些争议当真是令人无奈得很。

先是这“江枫”二字,江枫按我们正常的理解,应该就是指江边的枫树。可是有人称吴县有一座名叫“封桥”的桥。枫和封本来就同音,所以张继诗中写的极有可能是“封桥”。甚至有人为了证明这一观点,找出了宋代周遵道的《豹隐纪谈》,称原来这桥就叫封桥,后来王珪把它改成了枫桥。如果按这种理解方式,那这首诗中就没有出现树。

然后是这“渔火”二字,一般我们认为这是渔船上的灯火。但偏就有人认为这渔火怎么可能愁眠,所以他们认为“火”字是通假字,通的是“伙”字,所以渔火就成了渔船上的小伙伴。对于这个解释,笔者想问问大家,这样的解释你是否能接受呢?

最后是这“愁眠”二字,正常的理解愁眠是因忧愁而失眠了。但偏就有人说这愁眠不是这个意思,它指的是寒山寺外的愁眠山。但是笔者翻开了各种典籍,确实没有找到有关于这座山的记载。
本来一句挺美的“江枫渔火对愁眠”,最后江枫不是枫树,渔火也不是灯火,就连愁眠都不是失眠了,确实是令人无奈。这样来理解古诗,现代人是否真的想多了呢?对于这个问题,笔者是这样理解的。虽然1000个人心里有1000个哈姆雷特,但是咱们在理解古诗词时,应该遵守一般的原则,不能钻牛角尖。

首先,从这种诗来看,若是把“枫桥”当成“封桥”,至少是找得到文史典籍来证明的,那非要这样理解也没多大问题。
其次,把渔火当成渔船上的小伙伴,显然就不合适了。愁眠的是诗人张继,他对着枫桥和渔火发愁,这有什么不合理的?就算是这愁眠的主语当成渔火,也可以是拟人的写法,这在古诗中是很常见的。正因有了这“渔火”二字,才能让这月落后的霜满天,因为有了灯火而有那么一丝温暖。这暖色调与诗人心中的孤寂,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是全诗的高明之处。
再次,把愁眠当成愁眠山,至少咱们得找到一个出处,哪本典籍中有关于愁眠山的记载,这个咱们不能信口开河。

所以,对于这7个字,笔者更愿意用它最经典的理解方式:诗人对着江边枫树和渔火忧愁难眠。虽然1000个人心里有1000个哈姆雷特,但个人认为有时候咱们真的不要想太多了。小时候咱们做阅读理解题时,天天分析揣测作者的想法,都尚且有一个正确答案,答得很离谱的老师是不会给分的。如今,咱们品赏古诗时,虽不会像当初做题一样规定得那么死板,但原则还是要有的。大家说对不对?

江枫渔火对愁眠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