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研究方案(课题研究方案)

课题研究方案

 
《小学语文“六一三”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
课题研究方案
  
郏县新世纪小学  课题组成员:王香利
刘晓纳 朱继平 王彩鸽  杨烁 李俊玲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一)研究背景
2001年6月8日,教育部印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这一纲领性文件,这是中国基础教育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改革。这次改革从课程目标、内容、结构,到课程的实施、管理和评价,都提出了相应的标准要求和一些全新的教育思想,如“学生是具有巨大发展潜能的独特而完整的人”,“是课堂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课程的开发者和建设者”,“教育教学的研究者”。于是,一时间,全国各地,大江南北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课改浪潮。但随着课改的推进与深入,也凸现出了许多这样那样的问题,如有的教师不转变教育观念,课堂改革流于形式,有的地方存在“穿新鞋走老路”换汤不换药等弊病。基于课改中的种种问题,同时也为使课改向纵深区域漫溯,201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又印发了《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的第一个聚焦义务教育阶段教育教学改革的纲领性文件。这一文件更加明确的提出,“坚持‘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素质教育”;“强化课堂主阵地作用,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等。
关于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国外也有很多,其中有比较成功的,如“布鲁姆掌握学习教学模式”、“斯金纳的程序教学”、赞可夫的“发展性”教学体系、“加涅信息加工教学模式”等等。当然也不乏有不尽人意的研究。
本校从2001年课改开始,一直走在新课改的前列,本校始终坚持“以生为本,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育人理念,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创办具有本校特色的学校。在课改中,尤其是课堂教学改革中,初步形成了小组合作,自主预习,合作探究,全班共读,记阅读笔记等一系列课堂探究的教学活动。但也存在不少问题,例如很多教师的课堂教学重视知识的教授而轻视学生能力的培养;重视问题的解决及所谓的标准答案,轻视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的体验;重视学校考试考评成绩,轻视平日具体的课堂教学;重视教学进度而轻视学生思维力的训练和学习方法的指导等。
为解决本校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上述问题,同时也契合201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文件精神,进一步推进本校语文课堂教学改革,提高本校语文学科教学质量,促进本校学生语文思维力、阅读力、解决语文问题等语文素养的养成,本校语文课题组特提出了《小学语文“六一三”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的课题研究。
    (二)研究意义
     本课题《小学语文“六一三”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的理论意义就是要探索一套有本校自己特色的、适合本校学生学情与发展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而为丰富国内有关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添砖加瓦。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问题即课题。”通过对《小学语文“六一三”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这一课题的研究,逐步形成一套具有本校特色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成熟模式,推进本校语文课堂改革向改革的深水区发展,带动一大批青年教师走上教科研研究之路;让更多的学生享受新课堂带给学生的自主、独立、探索、探究和创新体验,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成为学习的发现者、合作者和探索者,以及这个过程中学生收获到的成就感、满足感和学习的幸福感,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习惯。如果效果理想,可以将本课题的研究成果在全县进行推广,让更多的学生惠及新课改带来的实惠。
二、概念的界定和理论依据
    (一)核心概念的界定
“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或理论指导下,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实现预期的课程目标所形成的相对稳定的、系统化的教学活动的基本范型。也就是各种教学活动有机连接在一起组成的具有动态化的过程。从微观的教学活动角度看,它具有变化性。从宏观的过程角度看,它又具有比较稳定的过程形式。教学模式是教学理论在某一具体领域的具体化,同时又直接面向和指导教学实践,它是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之间的桥梁。
“六一三”课堂是区别于其他众多课堂教学模式而提出的、具有本校自己特色的语文课堂。具体含义包括:“六”是指语文课堂分六步实施:1.学生自主学习,包括课前预习和准备,自读课文,查阅字典或资料了解相关内容,清扫字词障碍。2.任务驱动,教师设计出主问题及二三个次问题,学生领取任务。3.学生独立思考,整理思路,或同桌之间商榷,给出方案。4.集体交流展示,教师相机点拨,并给予方法指导。5.课堂检测,举一反三,知识迁移。6.师生评价,促进后续学习。“一”是指课堂教学的六步,始终要围绕“以学生为中心”这一根本目标。“三”是指课堂教学的六步设计要彰显和发展学生的阅读力,思维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六一三”课堂三个方面相辅相成,相互渗透,相得益彰,而根本立足点和最终的归宿还是“以学生为中心,面向学生的发展。”
    (二)理论依据
    1.国家有关的政策文件。2001年6月8日,教育部印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通知(教基〔2001〕17号),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教学过程”这一部分中指出:“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201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又印发了《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在这一文件中更加明确的提出,“坚持‘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素质教育”,“强化课堂主阵地作用,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基于此,本校组织课题组开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研究,本校的“六一三课堂”就是其中的一项实践研究。让学生真正获得自主学习的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2.教育哲学理论。教育哲学,以一定的哲学观点和方法研究教育基本问题的学科,是关于教育理论与实践的追问与反思,是从哲学的角度对教育生活和世界进行的反思、分析与批判的知识理论体系。从教育本体论、教育价值论、教育认识论等哲学论来看,有几个基本观点:教学过程是促进学生发展的过程,即“教学过程的本质就是受教育者在教师的引导下,有计划有目的地积极主动发展自己,使自身的发展水平逐步达到培养目标要求的过程”;“在教学过程,还包括有计划地实现着的发展每个儿童的智力、道德和体力的工作”;“教育即生活”,即“教育是一种特殊的生活过程”;“教育还直接启发拓展个体全面的生活视野和价值视野并引导、尊重个体独特的生活价值取向和追求生活价值的方式,尊重并关怀个体日常生活的价值” 等等。这些教育哲学论断,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最前沿、高端和导向性的学术支撑。
三、课题研究的预期目标和预期效果
   (一) 预期目标
    本课题“以发展学生的素质为中心,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能力”为出发点和最终目的。以课题研究为抓手,构建具有本校特色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 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引领和促进本校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具体来讲:
    1.构建语文“六一三课堂”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素养和技能。
    2.提升教师研究学生,研究教材,研究课堂的意识,推动教师由课业型教师向科研研究型教师的转变,进而带动更多的教师走上教育幸福之路。
3.实现本校语文课堂教学的创新,打造“个性化”的精品课,促进学校课改向改革的纵深水域探索。
(二)预期效果
    1、形成一套具有本校特色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成熟模式,推进本校语文课堂改革向改革的深水区发展,带动一大批青年教师走上教科研研究之路。
    2、更多的学生享受新课堂带给学生的自主、独立、探索、探究和创新体验,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成为学习的发现者、合作者和探索者,以及这个过程中学生收获到的成就感、满足感和学习的幸福感,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习惯。
    3、本课题的研究成果在全县进行推广,让更多的学生惠及新课改带来的实惠。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
    1.“六一三”课堂教学模式教学目标、教学设计的研究
    2.构建“六一三”课堂教学模式及操作策略的研究
    3.学生自主学习、思考探究等学习品质养成策略研究
    4.“六一三”课堂教学模式评估研究
其中,“六一三”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及操作策略的研究是本课题研究的重点;学生自主学习、思考探究等学习品质养成策略研究则是本课题研究的难点。
五、课题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一)研究思路
   (1)通过探讨分析和理论探究,力求对“六一三”课堂教学模式的科学概念和如何实施这一研究有一个清醒而完整的认识,并让师生掌握其“六一三”课堂的基本理念和内涵,以及如何培养和实现的要求与措施。
   (2)用多元、多维参与的方式,让参与研究的教师加大课堂教学改革试验的力度,有效构建“六一三”课堂的教学模式,掌握教学环节,并做到将“六一三”课堂的学习性、实践性和学生自我发展相结合。
   (3)通过指导或帮助学生制定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素养和技能,来进一步提升教师的教学行为,帮助教师掌握、交流有关“六一三”课堂教学模式的技能与方法,为打造精品课程提升教师专业发展创造条件。
   (二)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查阅资料和文献,借鉴已有的关于课堂研究的成果和经验,为本课题所用。
    2.调查研究法。通过调查研究,确定本课题的作用和实际效果。调查研究,发现问题。通过对学习内容、学习效果调查分析,发现制约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各种关键因素。
    3.经验总结法。根据课题方案,组织一定范围内的教学实验,进行行为干预。培养促进学生自我良好发展的学习理想、兴趣、习惯及学习策略、学习方法,关注学生在课堂学习的全过程,引导他们对社会、对生活、对自我形成正确的认识。归纳总结出成功做法和有益经验。
4.行动研究法。根据实验情况,修正、完善学习方案,进一步开展实验。对实验作理论概括,提出本项目的结论,制订出较为科学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推广。
六、课题研究的步骤
   (一)准备阶段(2020年4月——6月)
1、制定课题研究实验方案。(4月)
2、对课题再次进行论证并进行修改完善。(5月)
3、组织本课题组成员进行学习研讨,搜集相关资料。(6月)
   (二)研究实施阶段(2020年7月——2021年2月)
    1.召开研究小组会议,再次明确成员分工和工作职责并开始进行研究。(7月)
    2.就研究的主要内容,细化到每两个月一个专题内容。课题组成员每周碰一次头,会面交流感想,并及时反思总结实施过程中的得与失,记录员及时汇总,形成书面材料备案。(8月——2021年1月)
    3.组织课题组成员进行课题研究的再次论述,聘请有关专家进行指导,及时扭转研究过程中的偏差,及时调整研究思路。这个工作贯穿课题实施的整个过程。
4.分阶段对课题做好课题阶段小结,根据研究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修正实施方案。(2月)
(三)总结阶段(2021年2月——4月)
    1.总结归纳成果资料,撰写课题报告和论文。(2月)
2.收集整理有关课题研究的资料(论文、教学案例、教学随笔反思、教学设计等)(3月)  
3.请有关专家对课题进行成果论证。(4月)
七、课题研究组成员及分工
    组长:王香利  中小学一级教师
    全面负责完成课题总体研究方案的制定、申报工作及研究的具体实施工作,对资料做系统分析,总结成果
    组员:刘晓纳  中小学一级教师
    参与课题的具体实施研究,协助组长做好课题的资料整理工作,完成课题研究的相关的相关主题报告。
    组员:朱继平  中小学一级教师
    负责反思随笔,组织和主持课堂研究活动。撰写论文、随笔等。 
    组员:王彩鸽  中小学二级教师
    负责提高教师教育科研能力,问卷调查,提供理论资料,撰写论文、随笔等。
    组员:杨朔    中小学二级语文教师
    负责每次会议的记录,简报的发布等,撰写论文、随笔等。
    组员:李俊玲  中小学一级教师
    负责材料的收集、打印和整理。

八、课题的预期成果形式
课题研究的主体报告,与课题研究相关的简报,教学设计,教学实录,教学论文,教学反思,发表的文章,获奖证书等。
九、研究措施
    首先,课题组成员统一思想,统一认识,统一行动:做课题,就认认真真,实实在在地去做,不搞形式主义,不将课题与日常具体教学割裂开来,不将研究与教学两张皮。
    第二,课题组成员要有课题意识。具体做法是:将课题研究融入到具体的日常教学实践中,并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常思、印证、解决课题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第三,针对具体的研究内容,课题组成员每两周一会面,探讨具有共性的问题,提出自己的困惑,分享自己认为比较好的做法等。
    第四,要求课题组成员记录课堂教学的过程、生成、问题、困惑以及问题解决的方法与手段。并及时总结写成教学反思或随笔等,养成用文字记录课堂,记录思想的习惯。
    第五,以赛课为抓手,以磨课为助力,推动课题研究向纵深区发展。
课题组成员要积极参与学校的校本教研,主动请缨上公开课、“三同活动课”、县教研室组织的县级优质课等。通过这些形式的参与课堂,实践“六一三”课堂教学模式,并争取“教有所得”、“一课一得”以此来让“六一三”课堂教学模式通过“试错——修正——再实践——再完善——总结经验与做法”来实现“六一三”课堂教学模式的成熟化。
第六,要有研究成果意识。成果意识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激发课题研究成员的研究热情,同时也为后续的结题成果呈现做准备。本课题要求参与研究的成员及时将上课研究过程整理成教学文章,投寄发表,争取有参与,有感悟,有心得,有成果。除此之外,还将磨课纳入课题研究中,这种“磨课”与其他的形式都不同,是做课教师在心里磨,磨得胸有成竹了,顺便邀请课题组其他成员来听评。互学共进。
第七,当然,遇见问题与困惑是在所难免的。这就需要课题研究成员要不断学习,不断读书,听讲座报告,向名家学习请教,用“一辈子去备课”的精神去搞教学,搞研究。
十、研究保障
    (一)硬件保障
    本校拥有本课题研究所需的各类教室、资料室、图书室、多媒体录播室、活动室,多媒体电脑等,能够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所需要的各种设施。
    (二)人力智力与技术保障
    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业务主任为组长,副组长课题领导小组,加强对课题研究工作的领导。领导小组与课题组研究人员拧成一股绳,上行下效,互通交流。校长支持与引领,业务主任亲临指导,课题研究人员中一级教师四人,且都有做课题的经历与经验。两位年轻的研究员有激情有创新,且对信息技术精通,为本课题研究提供技术保障。不仅如此,学校还有小学语文名师工作室做智力支持和技术指导。这都为课题研究提供强有力的人力保障。
    (三)经费保障
    本校对本课题的研究经费将给予全程、全力支持保障,保证课题研究所需的全部费用,如:研究设备、工作资料、培训学习、考察交流、专家指导、开题、结题、奖励等项费用,均在办公经费中合理开支,确保不因经费原因影响课题研究的进度与效果。

课题研究方案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