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主权信用评级
作者 | 范 智 林
来源 | 金融智库
近日,中国评级机构大公国际发布了评级报告,决定将美国本、外币主权信用等级由A-下调至BBB+,评级展望负面。
大公国际是1994年经中国央行和国家经贸委批准成立的一家中国本土评级机构,是中国政府认可的信用等级评估的权威机构。换句话说,他们的评级报告在某种程度上代表着中国官方的看法。
这是时隔5年之后,大公国际第二次下调美国的主权信用评级。
在2013年时,大公国际将美国本、外币主权信用等级由A下调至A-,评级展望负面。此后几年里,大公国际对美国主权信用评级维持A-不变,评级展望为稳定。
大公国际认为:“美国政治生态和信用生态对经济基础的长期负面影响导致中央政府偿债来源持续恶化,这一状态将会长期存在。 大规模减税直接减少中央政府偿债来源,进一步削弱政府偿债基础。用增加债务收入弥补减税带来的财政缺口势必加剧中央政府信用风险。美国债务经济模式将导致中央政府偿债能力持续下降。”
大公国际预计,2018财年与2019财年美国中央政府财政收入对债务覆盖率分别为14.9%和14.2%,到2022财年将进一步恶化至12.1%,美国政府将会频繁面临上调债务上限的压力。
此外,2017年美国政府可变现资产对总债务的覆盖率为7.3%,完全无法实现对债务的有效清偿,政府仍不得不高度依赖债务货币化方式维持偿债来源与负债的表象平衡,而美联储加息及缩表带来的融资成本升高也将加重政府债务滚动难度,借新还旧的债务运行模式如饮鸩止渴。
对于这样的评级,美国人肯定十分的不满,川普大大估计会气到爆炸。
虽然BBB+级在大公国际评级体系中看起来并不算很低,但是像美国这样的大国被降到A级以下,实际上就等于被给了“差评”、打了“负分”。
一般来说,除非有大的动荡之外,主流国家的主权信用评级都能维持在A级以上,这既是对该国经济的信心,也是给该国政府的面子。
但是现在美国的BBB+级主权信用被调降到和秘鲁、哥伦比亚、土库曼斯坦等国家同一个水平的,甚至还低于博茨瓦纳这样的非洲小国。
大家可能觉得把美国的主权信用等级调降到博茨瓦纳之下很不科学,但实际上博茨瓦纳是非洲发展最好的国家之一,被世界经济论坛评估为非洲两个最有竞争力的国家之一。
不过即使是这样,大公国际将美国的主权信用调降到BBB+,也是很不给面子的举措,毕竟人家还是世界头号经济强国!
那么是什么原因促使大公国际如此不客气调低美国主权信用评级?
其实,这份评级报告是回怼国际三大评级机构下调中国主权信用评级,和表达中国对特朗普政府减税举措的不满。
近几年来,惠誉评级、标准普尔和穆迪等三大国际评级机构多次下调中国的主权信用评级,令中国政府十分不满。
这些国际评级机构其实都是美国公司,其背后反映的也是美国政商界的意志,美国经常利用这些评级机构下调“看不顺眼”国家的主权信用评级,变相对该国进行金融制裁。例如委内瑞拉和俄罗斯都曾经遭到过这样的“修理”,最后也带来了不少麻烦。
所以这次大公国际调低美国的主权信用评级,在某种程度上是“以彼之道还施彼身”的“礼尚往来”之举。
不过这种“斗气”的成分并不是这份报告的最主要目的,因为假如是为了怼回他们,那么早就该行动了而不是等到现在。
这份报告的最主要意图,还是为了表达中国对特朗普政府减税的不满!
虽然美国政府给他们自己国内的企业和富人减税是属于他们的内政,看似跟我们没多大关系,但实际上关系很大。
首先中国是美国最大的债权国,也就是说美国欠咱们最多钱,所以我们关心美国政府的收入,其实也就是关心我们的钱能不能收回来,什么时候能收回来。
按照特朗普政府的减税力度,美国政府未来几年内的财政收入将会大幅度减少,可能还得继续借钱来过日子,所以可能根本没办法偿还债务。
虽然我们借钱给美国政府是为了赚取他们的利息,但是随着美国政府债务规模的不断扩张,中国也不由得需要担心美国政府是否能够偿还得起债务。
要知道国家之间的赖账可不比企业和个人,处理起来十分棘手,你要是不去追讨那么损失巨大,你要是强行去追讨可能引发战争。
从自身经济发展的角度出发,中国政府也不乐意看到美国大幅度减税。
因为美国政府大规模减税会降低美国企业的生产成本,削弱中国企业的竞争优势,并且引发资本外流到美国。
假如要中国政府跟着美国大幅减税,那么中国政府也有难处,因为大幅减税会造成财政收入减少,债务水平上升,这对于本土企业来说虽然有利,但是对于各级政府而言却是吃亏。
最重要的是跟着美国政府屁股后面被动减税,会被打乱节奏,让人家牵着鼻子走,不能按照自己原先制定的计划去逐步实施,这对于一个大国而言也是很被动的事情。
欢迎评论 一起交流
公众号转载,请回复“转载”,查看《转载须知》
版权及商务合作,请加QQ / 微信:2881339636
金融智库
金融行业影响力大号,透析国内外经济动向。最值得关注的金融财富智囊号,快人一步把握行业趋势!
↑↑↑ 长按二维码 可直接关注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智库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