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有为梁启超
几个月前,郭德刚、曹云金师徒互撕,吸引广大吃瓜群众的注意力。你骂我欺师灭祖,我揭你的黑历史,如此开撒,确实够直白够热辣,但怎么看怎么LOW。
民国有一对师徒,他们之间的撕逼过程,论惨烈不亚于郭曹二人,论格调却不知高了多少倍。师父是康有为,徒弟是梁启超,均是中国近代的大神级人物,他们间的恩恩怨怨,几乎串起了半部近代史。
一、一唱一和
论起两人的师徒缘论,还得从清朝时谈起。1890年,18岁的梁启超已中举两年,少年得志的他经同学引荐,拜访33岁的康有为。而康因科场不顺,当时仅是个监生,只因屡次向皇帝上书言事,引起了广泛关注。
按理说,虽然梁年纪比康小了一轮多,但在惟功名的时代,他科举地位高,应该是康的“前辈”。但梁却被康的学识所折服,毅然决定拜其为师。后来梁回忆说:康有为以“大海潮音,作狮子吼”,对他当头棒喝,令其明白科举的学问,根本不是什么经世致用的学问。
监生老师,举人学生,一时传为佳话,也扩大了康的影响。于是,一大批有志青年接踵而来,康有为便开了万木草堂,收徒讲学。梁启超也成了康的左膀右臂,一直追随其左右。
虽然两人思想上并非没有分歧,但在共同理想的指引下,两人在政治、学术上一唱一和,配合默契。
二、若即若离
不过,一场大的政治变故,却让康梁师徒关系产生了裂痕。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以后,康有为和梁启超先后逃亡到日本。在日期间,梁接触到大量的西方著作,逐渐接受民主自由思想,从保皇转向革命。在日期间,他与孙中山、陈少白等革命党人来往密切,甚至还半夜拥被长谈,结果便有了合作组党的计划,“拟推(孙)中山为会长,而梁(启超)副之”。
在老师康有为眼中,光绪帝是千年一遇的圣主,梁启超要革命,岂不是大逆不道?康有为为此专门在朋友圈发了公开信,严厉谴责梁启超,甚至骂他是“无赖子”、“市井小人”,并严令其到檀香山办理保皇会事谊。由于多年来,梁启超已养成了对老师的敬意和畏惧,他只得在表面上答应悔改,但并未放弃革命的信仰。
武昌起义之后,康有为则表现得进退失据,先是写了《救亡论》十篇,说什么“不废旧朝”,也就是继续留着满清王朝。后来,一看大清迟早要完,又抬出“虚君共和”的陈词滥调,要把孔圣人的后代抬出来做君主。
康有为的这些玩意,放在戊戌时代,算是新思潮,但在辛亥年,简直就是自找没趣。梁启超看不下去了,写信给老师,让他少说两句,劝他“还讲学之旧”,回家安心做学问,别掺和政治了。
虽然两人矛盾愈加激烈,但并未公开化,只在很小的范围内为人所知。
三、正式决裂
康有为、梁启超公开撕逼还是在民国时期。袁世凯东山再起后,对康梁二人皆是拉拢。康有为以所谓的戊戌旧恨,拒绝了袁世凯的美意。梁启超则与袁世凯互动频繁,就任袁世凯政府的司法总长。康梁师徒二人,渐同路人。
作为当进最具实力的政治领袖,袁世凯本应带着新生的民国走向强大,带着孱弱的民族走向复兴。但是,袁世凯竟做起了皇帝梦,搞出了洪宪帝制。,梁启超苦口婆心地劝说:“诚愿我大总统以一身开中国将来新英雄之纪元,不愿我大总统以一身作中国过去旧奸雄之结局。”
1915年8月20日,梁启超更是甘冒风险,拒绝威逼利诱,发表洋洋洒洒万余言的《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公开抨击袁氏帝制。随后南下广西,与蔡锷发动护国战争。此时的康有为也积极投身于倒袁斗争中。于是,康梁师徒再次联手。但是,虽然两人都反袁,但是目的并不相同。梁捍卫的是民国政体和人民利益,而康有为则把反袁看作是复辟满清王朝的机会。
得知康有为仍然念念不忘复辟满清,梁启超发表了一份怒斥昔日恩师的公开信,称:“吾既惊其颜之厚,而转不测其居心之何等也?”手撕老师,辞之激烈,前所未闻。从此开始,师徒二人公开、正面地决裂了。
1917年,辫帅张勋以调解府院之争为名,率兵进京,搞起复辟,请出了清废帝溥仪。北京城里,满清遗老如同僵尸一样蹦跶出来。康有为化妆成农夫,从青岛进京,被张勋封为弼德院副院长。
梁启超则来到了段祺瑞的幕府,出任讨逆军军师,师生二人尖锐对立。1917年7月1日,梁启超发表《反对复辟电》,直斥:“此次首造谋逆之人,非贪黩无厌之武夫,即大言不惭之书生!”贪黩无厌之武夫,骂的是张勋;大言不惭之书生,说的自然是康有为!
通电是以段祺瑞名义发出的,但执笔就是梁启超,有人劝梁启超说,这么骂老师有点过。梁启超大义凛然地回答:“吾不能与吾师共为国家罪人也!”
张勋复辟闹剧结束后,失败的康有为对学生梁启超恨之入骨,写诗咒骂:“鸱枭食母獍食父,刑天舞戚虎守关。逢蒙弯弓专射羿,坐看日落泪潸潸。这诗写的画面感极强,康有为一把鼻涕一把眼泪在怒斥梁启超是吞食父母的野兽,是忘恩负义的逆徒!
四、烟消云散
1917年的张勋复辟导致康梁师徒的关系降至冰点,势同水火。直到1927年,一切都烟消云散了。
1927年3月8日是康有为的70寿辰,梁启超专程从天津奔赴上海,并献上寿联:“述先圣之玄意,整百家之不齐,入此岁来已七十矣;奉觞豆于国叟,致欢忻于春酒,亲授业者盖三千焉。”寿联里,梁启超暗将康有为比做孔子,极得以“圣人”自居的康有为的喜好。在寿文里,梁启超深情地回忆起早年在万木草堂学习的经历及师弟之间真挚的情感,感谢先生的教诲之恩,并高度评价了康有为对当时及以后的影响。
两人冰释前嫌之后不足一月, 3月31日,康有为病逝于青岛。梁启超闻讯后立即电汇数百大洋,为其师操办后事。4月17日,梁启超又联合康门弟子在为康有为设灵公祭,梁启超宣读了《公祭康南海先生文》。在这篇情深义浓的悼文里,梁启超肯定了康有为早年的历史贡献,但也委婉地批评了他在复辟帝制上的错误。
师徒互撕寻常见,能做到梁启超这样的实在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