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用与十三太保(历史上的“十三太保”到底为何方神圣)

李克用与十三太保

南小杜,北老九,十三太保无敌手。乞丐教头纳三少,车夫师爷小阿倩,瞎子酒鬼黑白无常龙虎豹。
《远大前程》的热播也让十三太保再次称为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
南小杜,北老九

南小杜,杜玉芳武功高强,心思缜密,为人正直,身怀国家大义,属于正义之世。
北老九,汪雨憔,同属武林高手。斧头帮帮主,洪③师傅。
十三太保无敌手
十三太保:乞丐,教头,纳三少。车夫,师爷,小阿倩。瞎子,酒鬼。黑白无常,龙虎豹。
乞丐楚天枢,丐帮帮帮主。
教头沈达,租界探长,洪③结拜大哥,武功了得。对洪③的帮助很大,正义感,民族感超级强。
纳三少,纳兰树,纳兰家三少爷。
车夫余立奎,斧头帮二当家的。
师爷夏俊林,永鑫公司师爷,心机深,外表文质彬彬,却足智多谋。人称夏师爷。属于三大亨
小阿倩十三太保中唯一的女子。在远大前程中,不管是三大亨还是大八股党都要卖她一个女子的面子。气场强大,文武双全,最后和沈教头结为夫妻。
瞎子(喜欢远大前程的朋友,可以猜测下十三太保中的瞎子是谁啊。)
酒鬼殷久华,一头长发遮半面,低帽压脸阴风极重,每次出场都是冷场,让人看了都感觉不寒而栗,属于大八股党。
黑白无常,常氏兄弟。从名字都可以看出其非常人,因每次杀人都是扮黑白无常与世人面前,故得此名号黑白无常。属于八股党

龙虎豹,秦氏三兄弟。秦龙大哥,秦虎二弟,秦豹三弟。大哥秦虎因犯案,远遁他地,不知死活,三弟秦豹,在远大前程一出场就被无名小卒推崖身死。唯一活着的也就二弟秦虎。

其实十三太保古来有之,唐末名将李克用的十三太保指的是他的十三个儿子,个个英勇善战,足智多谋。


一部陈思诚的远大前程热播,十三太保又引起热度。

而最初听到十三太保这个称号是小时候看的香港导演导演张彻的港片几部电影,70年代的姜大卫,狄龙主演《十三太保》,80年代的陈观泰,刘德华主演的《上海滩十三太保》和后来的《大上海1937》都表述了不同的十三太保,所以说文学或影视作品中的十三太保是各不相同的。

太保,最初是和太师,太傅一样是个官职,所谓的位列三公即这三个官职。慢慢的,太保退出政治舞台,而一些江湖绿林人士开始套用这样的称号。
可历史上最有名的十三太保之一是哪些人呢?其实70年的《十三太保》就说的是这些人的故事。他们就是后唐太祖李克用的十三个义子。而动漫作品《画江湖之不良人》里也讲了这个故事。

晋王李克用麾下众多将士,子嗣,义子中,有十三员猛将被封为太保,即十三太保。其中二太保李嗣昭是其亲儿子,其余皆为义子。而最牛的当属排行十三的李存孝。

李存孝,沙坨人,史称“飞虎将军”,史书云“骁勇冠绝,常将骑为先锋,未尝败绩”。演义传说中常把他的武力比作李元霸,霸王项羽。更有传骑领十八骑杀入长安取了城。手下500骑“飞虎军”更是战绩辉煌。可惜后期受人离间,被李克用五马分尸。
历史和文学中各个时期都有一些非常出名的厉害人物称为十三太保,比如隋唐演义中靠山王杨林旗下也有十三太保,最有名的的当然是秦琼,后来唐太宗座下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太保”本是中国古代官职名称,与太师、太傅位列三公,主要职责是做太子的老师,但无实权,常常被人忽略。随着历史的演变,这个词语开始用来形容绿林好汉、仆人甚至男流氓。相传唐朝李克用有十三个义子干儿,是十三太保的由来。因为“十三太保”一称颇负盛名,给人一种很厉害的感觉,历史上有很多组合被人们称为十三太保。

相传李克用有十三个义子,都被封为太保一职,大太保李嗣源、二太保李嗣昭、三太保李存勖、四太保李存信、五太保李存进、六太保李嗣本、七太保李嗣恩、八太保李存璋、九太保符存审、十太保李存贤、十一太保史敬思、十二太保康君立、十三太保李存孝。
在近代人们也以“十三太保”来借喻一些人。如“西北军十三太保”指的是冯玉祥手下十三位军官,分别是孙良诚、孙连仲、佟麟阁、刘汝明、韩复榘、石友三、张维玺、过之纲、闻承烈、程希贤、葛金章、赵席聘、韩多峰。

蒋介石成立了中华民族复兴社,其中的十三位主要成员被称为“国民党十三太保”分别是刘健群、贺衷寒、邓文仪、康泽、桂永清、酆悌、郑介民、曾扩情、梁干乔、肖赞育、滕杰、戴笠、胡宗南

“十三太保”的称呼是由人们借喻或对人物进行文学处理所得出的。
而德国纳粹的秘密警察被称为盖世太保是因为德语Geheime Staats Polizei的缩写为Gestapo,音译过来便是“盖世太保”,抛开历史问题不谈,小编认为这是中文最好的音译之一呢,“盖世”将纳粹的恐怖统治完全的体现了出来,太保又有他人手下、辅助主人的意思。

十三太保是唐朝晋王、河东节度使李克用的十三位儿子和义子、部将,分别是大太保李嗣源、二太保李嗣昭、三太保李存勖、四太保李存信、五太保李存进、六太保李嗣本、七太保李嗣恩、八太保李存璋、九太保李存审、十太保李存贤、十一太保史敬思、十二太保康君立、十三太保李存孝,他们都曾获封太保。

接下来,悦史君对这十三太保,逐一进行简单介绍。
第一,大太保后唐明宗李嗣源
李嗣源是李克用的养子,原名邈吉烈,深得李克用的信任和重用。
后唐同光四年(926年),后唐庄宗在兵变中被杀,李嗣源即位,改名李亶,改元天成,但治国无方,天下更乱。
后唐长兴四年(933年),李嗣源的次子秦王李从荣发动兵变,李嗣源受到惊吓而死。
第二,二太保李嗣昭
李嗣昭是李克用的义子,多年南征北战,先后担任司徒、太保、中书令等职务。
后梁龙德二年,晋国天祐十九年(922年),李嗣昭在攻打后梁成德节度使张文礼时中箭去世。
后梁龙德三年(923年),后唐庄宗李存勖即位后,李嗣昭被封为太师、陇西郡王。
第三,三太保后唐庄宗李存勖
李存勖是李克用的长子,后梁开平二年(908年)继承了父亲晋王的爵位,后梁龙德三年(923年)称帝建立后唐,同年十二月攻灭后梁。
后唐同光四年(926年),后唐庄宗李存勖在兵变中被杀。
第四,四太保李存信
李存信是李克用的养子,本姓张,作战很勇猛,但因与十三太保李存孝有矛盾、喝酒误事等原因,不被李克用所重视。
唐朝天复二年(902年),李存信在郁郁寡欢这去世。
第五,五太保李存进
李存进是李克用的养子,原名孙重进,跟随李克用李存勖父子南征北战,获封邠州刺史、振武军节度使等职务。

后梁龙德二年,晋国天祐十九年(922年),李存进在攻打张文礼时阵亡。
第六,六太保李嗣本
李嗣本是李克用的养子,本姓张,跟随李克用李存勖父子南征北战,获封代州刺史、振武节度使等职务。
后梁贞明二年,契丹神册二年(916年),李嗣本在抵御契丹兵时阵亡。
第七,七太保李嗣恩
李嗣恩是李克用的养子,本姓骆,跟随李克用李存勖父子南征北战,获封辽州刺史、天雄军马步都指挥使、振武节度等职务。
后梁贞明四年,晋国天祐十五年(918年),李嗣恩去世。
第八,八太保李存璋
李存璋是李克用的养子,跟随李克用李存勖父子南征北战,获封汾州刺史、大同节度使等职务。
后梁龙德二年,晋国天祐十九年(922年),李存璋去世。
第九,九太保李存审
李存审是李克用的养子,原名符存,跟随李克用李存勖父子南征北战,获封检校太师、中书令、幽州卢龙节度使等职务。
后唐同光二年(924年),李存审在幽州任上去世。
第十,十太保李存贤
李存贤是李克用的养子,原名王贤,跟随李克用李存勖父子南征北战,获封检校司空、武州刺史、山北团练使等职务。

后唐同光二年(924年),李存贤接替李存审担任检校太保,充幽州卢龙节度使,不久在任上去世。
第十一,十一太保史敬思
史敬思是李克用的部将,跟随李克用南征北战,获封九府都督。
唐朝中和四年(884年),宣武节军度使朱温谋害李克用,史敬思被杀。
第十二,十二太保康君立
康君立是李克用的部将,有拥立李克用的功劳,获封检校工部尚书、汾州刺史、昭义节度使等职务。
唐朝景福二年(893年),康君立因一句话触怒李克用,被李克用毒杀。
第十三,十三太保李存孝
李存孝是李克用的养子,原名安敬思,作战非常勇猛,与西楚霸王项羽并称。
唐朝乾宁元年(894年),李存孝因与四太保李存信存在矛盾,背叛了李克用,被车裂而死。
不过,“十三太保”自此之后开始流行,如《说唐全传》中靠山王杨林的十三个义子、冯玉祥西北军十三太保等,但都只是代称,没有实际官职。

一般所说的十三太保,指的是唐朝末年河东节度使、晋王李克用的十三个儿子。
这十三人分别是大太保李嗣源、二太保李嗣昭、三太保李存勖、四太保李存信、五太保李存进、六太保李嗣本、七太保李嗣恩、八太保李存璋、九太保符存审、十太保李存贤、十一太保史敬思、十二太保康君立、十三太保李存孝。除了三太保李存勖是李克用的亲生儿子之外,其他十二位都是养子——历史上的情况和演义不同,其中并非都是李克用的养子,比如二太保李嗣昭实际上是李克用弟弟代州刺史李克柔的养子,这且不表。

(《画江湖之不良人》中的角色李克用,原型为唐末军阀、后唐的奠基者晋王李克用)

(《画江湖之不良人》中的角色李存勖,原型为后唐开国皇帝庄宗李存勖)

(《画江湖之不良人》中的角色李嗣源,原型为后唐明宗李嗣源)
欧阳修撰《新五代史》为他们专门作《义儿传》,指出其中最重要的是9人,后唐明宗李嗣源自有本纪,不再赘述,主要介绍的是李嗣昭、李嗣本、李嗣恩、李存信、李存孝、李存进、李存璋、李存贤等8人。
《旧五代史·唐书》中的《列传第四》中有李嗣昭、李嗣本、李嗣恩等3人,《列传第五》中有李存信、李存孝、李存进、李存贤等4人。
可见,史家认为这几位是李克用养子系统中比较重要的人物,这里之所以要加上李克用养子系统这个限定词,指的是他们的这个身份色彩比较浓厚,这一身份对其历史地位也比较重要,不代表符存审(柴荣、宋太宗的岳父的父亲)等人不重要。
这些人物的事迹史书乃至百科上都很详尽,不必一一细说,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以下这个问题。
欧阳修在《新五代史·义儿传》中发了如下议论:
呜呼!世道衰,人伦坏,而亲疏之理反其常,干戈起于骨肉,异类合为父子。开平、显德五十年间,天下五代而实八姓,其三出于丐养。盖其大者取天下,其次立功名、位将相,岂非因时之隙,以利合而相资者邪!唐自号沙陀,起代北,其所与俱皆一时雄杰虣(通“暴”)武之士,往往养以为儿,号「义儿军」,至其有天下,多用以成功业,及其亡也亦由焉。
欧阳修一方面站在儒家伦理的立场,一方面站在宋王朝的立场,所谓“五代而实八姓,其三出于丐养”,不但 diss了后唐明宗李嗣源等,连天水一朝开国皇帝宋太祖赵匡胤的旧主公老上级柴荣也diss了,话说得冠冕堂皇,其居心实际上并不光明磊落。
至于欧阳修认为养子义儿是所谓“异类合为父子”,是所谓“因时之隙,以利合而相资者”,从根本上来讲,也是没有理解这一养子义儿体制在历史上的根源.
这一体制在从中亚到东亚北部的部落和部落联盟集团中实际上是一个军事训练体制,是作为部落中的新鲜血液的年轻武士学习军事技术的重要途径,当部落酋长或者部落联盟集团首脑的养子义儿并不像正统儒家文士所想象的那样,是一件异类相合、以利相资的悖逆人伦十分羞耻的事情,实际上恰恰相反,这是北方武士的光荣和梦想——说到底连李克用本身都不姓李,可以理解为他是与唐皇室建立了拟制血亲关系(赐姓宗室)。
部落酋长或者部落联盟集团首脑只会与生而岐疑(少年聪慧骨骼清奇)或者在技击或决斗中表现出勇武的年轻人建立拟制血亲关系,换言之,这个拟制血亲关系只会栽培值得栽培的年轻人,也就是欧阳修说的“一时雄杰虣武之士”。

究其实质,这种拟制血亲关系不是为了建立虚拟的血缘,而是让养子义儿进入一种军事技能培训和未来统治核心集团成员的培养体系,“十三太保”本质就是河东(晋国)的军事兄弟会。
后来后唐明宗李嗣源通过非正常途径登基为帝,却坚持认为“武皇(指李克用)功业,即吾功业也;先帝(指李存勖)天下,即吾天下也。兄亡弟绍,于意何嫌?”,因而不改正朔,仍称唐这个国号,这固然有考量到儒家正统合法性的一面,从其本身就是沙陀统治核心集团的成员来说,说是继承拟制的父兄(李嗣源比李存勖年长18岁,这是尊重李存勖先帝身份的表达)基业的继承人,也是顺理成章的。

大别山神话,发布文学作品,传播历史知识,展示搞笑视频,关注,会有更多精彩哦!小编:宋高攀

李克用与十三太保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