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科技大学校庆
2021年4月8日零时是武汉解封一周年的节点在全国支援下 英雄的武汉挺了过来如今 更以优异的答卷昭告春天
对每一个经历过2020的华中大人而言“昨天、今天”简单4个字已经有了同过去完全不同的意义与内涵
在各条战线 以各种形式参加抗疫的华中大人留下了难忘的独家记忆
站在今天 回望昨天 畅想明天
他们有何感受?
小科独家送上
左图:疫情期间,尚游对病人作现场诊断。
右图:如今,尚游与同事恢复日常工作状态。
“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附属协和医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尚游:
疫情暴发后,我带领医护团队支援武汉市金银潭医院,负责组建临时ICU并且救治了一批危重症新冠肺炎患者。在三个月的支援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锻炼了队伍,我也有幸被授予“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转眼一年就过去了,各方面工作早已回归常态。我们要继续发扬抗疫精神、把在抗疫中获得的危重病人的救治经验运用到日常工作中,进一步提高医疗质量,让病人得到更好的医疗服务。
左图:疫情期间,孙鹏查看病人肺部影像。
右图:如今,孙鹏与同事为病人做例行检查。
“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附属协和医院急诊内科副主任孙鹏:
时间过得真快,一年前我还穿着厚厚的隔离服战斗在抗疫一线,现在却可以轻装上阵工作在熟悉的地方。医院里又恢复了以往的熙熙攘攘。但是大家佩戴的口罩,仍时刻提醒着我们,对疫情防控还不能掉以轻心。经过战疫的洗礼,我和同事们更加珍惜眼前这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我们坚信在党中央的领导下,一定可以取得抗疫的最终胜利。
左图:疫情期间,汪道文检查病人状况。
右图:如今,汪道文对病人作现场诊断。
“中国好医生”,附属同济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汪道文:
无论是疫情时还是现在,我们作为医者的初心不变。将进一步探索以病种为纽带,以重大疑难疾病为突破口,找出有价值、有前景、有可能帮助病人的研究方向,尤其是在复杂、疑难危重症和罕见病方面,做出对患者和世界有意义的科研,推动医学的发展进步,让患者最终受益。
左图:疫情期间,赵建平查看病人肺部影像。
右图:如今,赵建平现场询问病人状况。
“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附属同济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赵建平:
疫情带来了危机。但有危便有机,我们反思着该如何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借着湖北省针对影响群众健康突出问题“323”攻坚行动,我们积极建立“湖北省慢病呼吸系统疾病防治中心”,牵头进一步规范呼吸学科建设。中心通过发挥专科专病联盟作用,推动各地市州组建防治体系,落实防治规划、实施方案、规范标准、医疗质量管理、数据信息化等各项工作,积极推进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的分级诊疗制度,健全治疗-康复-长期护理服务链,提升医疗服务能力。
左图:疫情期间,马静与同事们相互加油鼓劲。
右图:如今,马静在一线抢救重症病患。
“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附属梨园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马静:武汉解封一周年,去年冬的风霜仿佛就在昨天。作为一名医务人员,认真守护人民健康是我们的使命。我将继续发扬抗疫精神,一如既往地履行我的职责,做好平战结合应对疫情的准备。
左图:疫情期间,王超龙在老家为自己搭建的临时“工作站”。
右图:如今,王超龙与团队现场研讨。
《重建武汉COVID-19疫情全程传播动态》共同通讯作者、公卫学院教授王超龙:去年,被迫滞留在老家期间,我与学院老师们在线上团结协作,争分夺秒地分析疫情数据,一心只为抗疫。这段特殊的战斗经历终生难忘。我也为科研团队在危难时刻暴发出来的巨大潜力感到惊讶和自豪。今年此刻,感恩武汉无恙,国泰民安,大家都可以回归正常生活。如今,我最开心的事情就是,又能和学生坐在一起,面对面地探讨科学问题。
左图:疫情期间,国家治理研究院召开线上研讨会。
右图:如今,研讨会在线下顺利进行。
华中科技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副院长杜志章:2020年,国家治理研究院全体研究人员在院长欧阳康的带领下全力投入疫情防控,编印了120余期决策咨询内参《国家治理参考》,其中50余篇被新华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教育部简报等内参采纳,多篇获各级领导肯定性批示,大量的建议直接转化为抗疫政策。疫情防控使“线上”工作成为当时的一种常态。如今,我国疫情防控取得了巨大成果,师生已能如往常一样开展各类活动。中国又回到了安全、安心、安宁的状态。
左图:疫情期间,吕洪良在井冈山老家通过各种方式找齐教学材料和设备,开讲《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右图:如今,吕洪良为学子现场教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吕洪良:与疫情期间的线上教学相比,如今的线下教学显得更为珍贵和意义重大。身处宽敞明亮的教室、使用着功能完备的多媒体设备,才更深刻感受到原来教学不仅需要有教师和学生,还需要教学环境和教学设备的配合。更重要的是,教学是教师与学生深入互动的过程。尽管线上教学也有互动功能,但对于思政课而言,除了文字语言的互动外,师生间精神和情感的互动更能反映互动的本质。
左图:疫情期间,谢振兴选择留校值守,坚守岗位。
右图:如今,谢振兴继续在一线学习工作。
同济医学院创伤外科2019级博士研究生谢振兴:
走在武汉的街上,看到大家都带着口罩,仿佛这已经是长久以来的一种习惯。作为疫情中心的武汉人民,对“抗击疫情”四个字的理解应当尤为深刻。对自己而言,我想继续努力学好专业知识来应对以后可能到来的战役,也希望在今后的工作中能始终抱有更多的善意和理解去面对每一位病人。
左图:疫情期间,王一苇在汉阳国际博览中心搬运抗疫物资。
右图:如今,王一苇在党支部组织生活会上讲微党课。
抗疫志愿者、新闻学院2020级硕士研究生王一苇:回想封城那段时间,全体武汉人民同心协力、众志成城,全国驰援队伍舍生忘死、逆行冲锋。一个个真切感人、忘我奉献的故事一刻不停地在这片荆楚大地上发生着,正如总书记所说的“武汉是英雄的城市,武汉人民是英雄的人民。”时隔一年,我继续在华中大学习,如今心里多了一份感恩,肩上也多了一份责任。
左图:疫情期间,家中停电的张怡强用笔记本电脑、手机坚持完成课程考试。
右图:如今,张怡强在寝室完成课程设计。
人工智能与自动化学院2017级本科生张怡强:
疫情期间,学校以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方便居家学习的学子。我也不为形式所困,在家努力学习。如今,回到熟悉的校园,过上与往日一样的学习生活,我立志不仅要认真完成当前学业,更要怀着报国热忱刻苦读研!
除了这些代表
每一个华中大人
都是这次伟大战疫的亲历者
站在新的起点
疫后重振
看我们!
书香校园学起来
2021年春季学期
我校计划开设课程总数1977门
课堂总数4697个
数万名师生员工
朝着同一个目标努力
书香校园
学习的气息扑面而来
森林校园美起来
万物生长 欣欣向荣
“森林大学”的春天
分外美丽
多彩校园动起来
少年人 莫负大好春光
走下网络 走出宿舍 走向操场
华中大
运动校园、健康校园、活力校园
你最中意哪一项?
为了纪念这特殊的日子
华中大校友袁菁 欧阳华等特别完成了这首《武汉感谢你》
播放
让我们在优美的旋律 真挚的歌词与难忘的画面中一同向英雄的城市 英雄的人民
再次致敬!
华中科技大学(ihuster)策划 / 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中心
图片 / 协和医院 同济医院 梨园医院
华中大新媒体中心 华中大记者团
短视频 / 华中大新媒体中心
编辑 / 汪泉
校对 / 张思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