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氏文苑 | 王鹏远:冠云山游记

Guan Yunshan Travel Notes Translation

冠云山游记

文/王鹏远

壬辰年四月初九(2012年4月29日),余一行六人游于冠云山。冠云山者,秦岭余脉,卢、灵界山也,高千仞;六人者,同事也。

吾等车行坦途,至一村曰花马者,始见巍峨。白云出岫,山溪入涧,众鸟鸣翠,百花缀山。遂弃车登之。先土路,有迹似马蹄。方疑间,忽闻驴鸣,乃仰见一骡队下山,飒飒沓沓,须臾已至吾前。吾等急避之。赶骡人道:“客勿惊,最通人性。”问曰:“赶此何为?”笑对曰:“客有不知,此山欲辟胜景、建亭台。无路,驮沙运石,全仗其力。”众皆恍然。

续行百余步,于峰回处遇石阶,净无苔,知甫铺,向赶骡人之言信也。拾阶数百,遇三五人铺阶。见吾等,笑逐颜开,问从何来;又言待石阶铺就将办登山赛会云云,有广而告之意。

复登之,山愈奇,景愈幽,近观碧树琼花,远望云蒸霞蔚。忽于草树间见斜立残碑一,碑首断,仆于旁;同行段君举碑首拼之,现“观音院”;碑文亦残缺,似记汉明帝旧事,朝代不辨。距此数十步,有无首坐石佛二,一俯一仰,皆伏地;虽无首,然体态之丰腴、佛衣之华美,亦堪动人。叹息间,又于数丈外见一碑、一无首坐石佛。石佛较前二佛大,形貌类;碑不残,然文漫,强读之,知树于清咸丰七年,记寺院概况也。盖此处寺院旧址也,然今不见片瓦,所剩唯此。睹物良久,众皆慨沧桑之变。而众所惑者,莫大于佛无头。毁之者谁?盗乎?兵乎?抑破四旧者乎?

石阶断续,终到尽头。阶虽尽,犹可上,且可分至二山头。双峰皆似在咫尺。吾等择高而登之,不觉身之已疲,唯感志之将酬。遂气作一鼓,感奋间,峰顶竟至。顶平阔,绿草如茵。边缘有石旁逸,悬半空中,登之四望,可小众峰焉。俯瞰诸峰,众皆深得岚雾聚散、风云变幻之妙也。

摄影图片提供:段明昭

拍摄日期:2012年4月29日

作者简介:王鹏远,卢氏县人,生于1982年。一级建造师、造价工程师、市级评标专家。

关于名景之游记可谓洋洋大观,只卢灵交界处冠云山之文字,亦是不少;但以文言文记之,除《观音山赋》者,即此篇矣!本文主要记述景点工程开建时之游历情景,不仅赞咏此山形貌之陡、高、幽、奇、秀,更概叹“断首石佛”之惨,考究石碑刻字之文化渊源,抒发寺院香火由盛而衰之悲情。及至奋志而上,终登平阔绿茵之巅,眼界顿然旷达,胸襟顿觉敞亮,又极得“观岚雾聚散,览众山俏小”之妙,可谓波诡起伏,曲折有致。本文用字考究、文辞典雅;工于“点睛”,富于传神;读来琅琅有声、韵致华丽——可谓短小精悍,颇具仙雅之风。起首“冠云山者,秦岭余脉,卢、灵界山也,高千仞;六人者,同事也……”一泻而下至尾,描叙互用,情景交融,情志浩然,颇得欧阳公《醉翁亭记》之风格,更兼陶公《桃花源记》之韵味。(知和)

往期回顾

●夏日集十三首(近体诗)

●自述生平得二十韵(近体诗)

注: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1

卢氏文友群主办

文学顾问

牛爱民 任耀榜宋海峰

李宏文周天鹤 董建中

韩成章(按姓氏笔画排序)

文苑编辑部

文苑总编:知 和

文苑主编:卢辉

执行主编:张淑清

责任编辑:张 瑞 张欣燕

邹楠程向楠

本期校审:知 和

本期编辑:张淑清

投稿信箱:LSWY1818@163.com

扫码关注我们

欢迎关注卢氏文苑,点击“写留言”,留下你的精彩评论!投稿作者请提供简介及照片!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