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予树教学设计(读课感悟|在《给予树》一课中体会写作训练艺术)

给予树教学设计
在《给予树》一课中体会写作训练艺术
林州市茶店镇中心小学? ?郝艳飞
朱作仁教授曾说:“学语文是培养听说读写能力的,但这四者不是平起平坐的,以读写为主。”于永正先生就认准了这个理儿,他执教的每一篇课文都尽量安排写的训练。《给予树》一课就是很好的范例,在本课中,于老师写的训练艺术有好多:

一、教学设计巧妙
在《给予树》一课中,于老师写的训练艺术的巧妙体现在这几点:
1.提炼关键词语
上课一开始,于老师就在黑板上写了“并不宽裕”,问学生:“这个词语谁读懂了?”然后根据学生的真实学情,及时调整了教学的引领方式,又补充道:“请默读课文的一、二两个自然段,大家一读就明白了。”这是一种真实的教学呈现,不会的字词,通过阅读来解决,是最朴实、最扎实也最有效的一种教学方法。继而通过“并不宽裕”一词引出了“一百、五个、二十”等一些数量词,是对并不宽裕一词的及时补充。
接着又板书“如愿以偿”,让学生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来理解这个词语;引导学生读出金吉娅的语气的是时候,根据学生回答提取“八岁”这个关键词语,不得不说,在润物无形中,对学生进行了写的训练,也为学生提供了写作素材。
2.运用关键词语
第二节课,于老师让学生替得到洋娃娃的孩子给金吉娅写一封回信,要求一定要用上黑板上板书的词语:并不宽裕、一百美元、五个孩子、二十美元、八岁、如愿以偿。并告诉学生,一旦你们用上了,就会明白,作者为什么要具体地写出这些数量词,对金吉娅的理解也就更深了。这个环节不得不说设计得巧妙,在阅读中训练写的艺术,在写作中理解课文情感,读中有写,写中有读,读写结合,互相促进,阅读教学中的写的训练,不游离于课文之外,使它巧妙地成为阅读教学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二、写作指导新颖
1.造段写法新
我还说回于老师运用关键词语写回信的写作训练方法,运用关键词语写一段话,其实也就是通过这些关键词语来造句,然后把这些句子组合到一起,成为一篇小文章。这是名副其实的造段训练,在本课中,甚至可以说是造篇训练了。清人余学成说:“学文之事,可授者规矩方圆,不可授者,心营意造。”?
造段训练于老师经常用,在执教《白杨》一课时也用了这个方法。于老师教会学生的是一种写法,是文章构成的一种形式,它讲究的是读与写的结合点和为学生提供写作的素材的选择,不得不说,于老师真是煞费苦心,指导学生的写法新颖、巧妙。

2.习作修改细
于老师在习作修改指导方面是我一直需要学习的地方。他的指导细致入微,每个字、每个词语、每个句子都是要经过细致入微地指导,修改。于老师在本课中,指导修改有如下几个步骤:
(1)自己改
在学生写完后,于老师让学生先自己读一读,修改一下。这是叶圣陶老先生的一种修改方法,修改之前先自己读,自己修改。
(2)互相改
同桌之间交流,互相学习,互相提提意见。
(3)指定改
由班长推荐一名平时不喜欢写作的同学读,集体修改。在这个环节,于老师对于学生的字、词、句、段、篇都做了细致入微地指导,这样做对学生的帮助最大。
(4)展示改
在推荐的学生中,有一位是通过投影仪展示修改的。这篇文章应该是很优秀的一篇习作,于老师想通过这篇优秀文章做一个示范,让学生知道应该怎么写才能写出水平。而后,于老师又问第一位同学:“你知道怎样修改你的信了吗?”学生点点头知道了。
(5)全班改
在经过了几次修改后,于老师提出了一个要求:“请全班小朋友认真修改自己写的信。”并重点辅导了第一位小朋友。这样的习作指导是很高效的,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新颖、巧,应该说是艺术性的一个方面。于老师这节课中,读写结合的巧妙、新颖,生动有趣,同时又紧扣阅读的收获,有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感悟,使学生得到了写作方法。
周德潘曾讲过这样一句话:“一课一得,得得相连。”于老师就是这样做的,一课一得,得多了,连在一起,就形成了气候,形成了语文能力。“学理如筑塔,学文如聚沙。”所以,这也就为我们以后的课堂教学提供了一个好的教学方法。只要我们天长日久一直研究于老师的课堂,慢慢地自己的课堂也就丰盈起来,扎实起来。

蜗牛般地行走
文字/编辑? ? 郝艳飞

给予树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