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后载于北京市《首钢日报》(2011年5月31日),标题为《女儿给我上了堂课》;北京《少年儿童研究》杂志(2011年第15期),标题为《一把青菜的尊重》。
·请点击右上角蓝色字体“超哥的随笔”加以关注。
一把青菜的尊重
□郑玉超
那天,我带女儿到菜市去买菜。
女儿对豆角情有独钟,从读幼儿园到初中一直爱吃豆角。我的目光自然就落到豆角摊上。女儿轻轻拉了一下我的衣角,悄悄对我说,去一角的那个摊子买。那摊子是一个老农的,豆角青青的,边上还摆着一堆青菜,一律带着小孔——我知道那是虫子光顾留下的战绩——一看就知道它们不是塑料大棚里的速生产品。曾有人告诉我,有虫窝儿的蔬菜用药量不大,甚至有的根本就没用药——农民自己种着吃的,吃不完了才拿到集市上去换点钱。
我很惊诧,女儿小小年纪居然也有了环保理念,懂得选择生态蔬菜了。还没等我表扬,女儿就告诉我她的小秘密:“乡下爷爷奶奶很不容易。辛辛苦苦种点菜,还得费力拉到城里来卖。天气这么热,卖不掉,拉回家就会烂掉。”
我质疑说:“那些菜贩子不是一样的吗?”
女儿很自信地说:“当然不一样。菜贩子有专门的地方储藏,不会有多少损失的。农民哪有这样的储藏室?!”
我真的没想到,女儿还会想到这些,而不是我自以为的所谓环保理念。我感到自豪的同时,也有些许的惭愧。
那位老人找不出足够的零钱,我便笑笑说不要了。他还是一个劲地掏口袋,嘴里连连说:“那怎么行?那怎么行?”大有把口袋翻个底朝天的架势,可零钱还是不够。
他搓着手,向边上的摊贩借。不巧,那人也没有。也不过几角钱,我便说算了。那位老人满脸的歉意,似乎因为讨了一点儿便宜,很过意不去。
女儿忙上前,弯腰从他的摊子上捏了一把青菜:“爷爷,你看这样行不?我拿点你的青菜。”
老人望望我的女儿,又看看我,憨厚地笑了:“好啊,好啊,就当是买我的青菜了。”随后抓了一大把菜,放进我的车筐。
短短几分钟,女儿的表现竟大相径庭,这孩子是怎么回事?我一时没反应过来。
回家的路上,我婉转地批评了女儿。女儿却说:“爸爸,你那样做才是错的。那爷爷不在意你几角钱的豪爽,他真正在乎的,是他的劳动是不是得到了别人应有的、真正的尊重。”
我的眼前忽地闪过那位老人的笑脸,女儿以青菜换找零的做法,在他的笑容里已说明了一切,那是赞许的微笑。原来,买卖的不单纯是菜,而是一种平等和尊重。
本文先后载于北京市《首钢日报》(2011年5月31日),标题为《女儿给我上了堂课》;北京《少年儿童研究》杂志(2011年第15期),标题为《一把青菜的尊重》。《少年儿童研究》是由团中央主管、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等单位主办的国家级教育刊物。
更多文章敬请点击:
郑玉超│用错称呼(小小说)
郑玉超│青蛙与小壁虎(寓言)
郑玉超│文人的秋天(散文)
郑玉超│茶豆物语(中)(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