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与人论文
前言
人不能脱离现实,沉浸在虚无缥缈的精神世界中,脚踏实地才能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进;但偶尔也需要仰望星空,看看璀璨的蓝天,才不至于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1
人生的目的和意义是什么?这是每个人都会遇到和困惑的问题。随着岁月渐长,大家都在为生活奔波,日求三餐,夜求一宿,追求的是食物、安全等需要,这类形而上的问题被抛之脑后;在最基础的需求得到满足后,又开始追逐更高层次的需求——尊严和情感的需求、自我价值实现的需求,等等。就像爬山一样,一步一步向山顶攀登。
甚至,许多人一辈子都在为解决基本温饱需求而挣扎,没有爬到半山腰,就已经开始变老了。生老病死是人生的自然进程,没有谁能够逃避,不管是帝王将相,还是贩夫走卒,最终都难逃一坯黄土的下场。
人生既然难逃一死,忙忙碌碌追逐名利的意义又何在呢?《圣经·传道书》中写道:
虚空的虚空,虚空的虚空,凡事都是虚空。
人一切的劳碌,就是他在日光之下的劳碌,有什么益处呢?
一代人来,一代人走,地却永远长存。
已有之事,后必再有,已行之事,后必再行,日光之下,并无新事。
神叫世人所经练的都是极重的劳苦,我所见日光之下所作一切事,都是虚空,都是捕风。
这种观念与佛教的四大皆空、人生八苦(生、老、病、死、求不得、爱别离、怨憎会、五阴炽盛)不谋而合,可见无论是东方圣人还是西方圣人,最终悟出的道都是一致的。
正是因为有着死亡彼岸的存在,各种宗教才得以大行其道。
“英雄到老皆成佛,宿将还山不论兵”,为何要到老才会以佛教为心灵寄托?这是因为老之将至,身体百病丛生,精神不济,自觉时日无多,才会皈依佛教,寻求来生和永恒。
为何要皈依佛教而不是道教呢?道教追求长生,已经被无数服用丹药暴毙的皇帝所证伪,长生不可行。而佛教的来生说无法被证伪。
宗教和科学理论的区别是什么?英国哲学家波普尔在《猜想与反驳》中提出:科学的理论是可以被用来证伪的,无法被证伪的不是科学而是信仰。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道教炼丹求长生是一种科学理论假说,尽管其被证伪了,不是一种正确的科学理论,炼丹是一种科学实践,现代化学是从西方的炼丹术中产生的。而佛教的来生说,基督教的上帝创造世界说,都只是信仰而非科学,你无法去设计一个实验,验证是否有来生;我们的宇宙是唯一的,没有谁能够跳到宇宙之外查看宇宙是不是上帝创造的。
公元14世纪,英国奥卡姆的威廉修士对当时无休无止的关于“共相”“本质”之类的争吵感到厌倦,于是著书立说,宣传只承认确实存在的东西,认为那些空洞无物的普遍性要领都是无用的累赘,应当被无情地“剃除”。他所主张“思维经济原则”,切勿浪费较多的东西去做用较小的东西也能做好的事情。概括起来就是“如无必要,勿增实体”,这就是著名的“奥卡姆剃刀定律”。
“奥卡姆剃刀定律”的另外一种解释就是:如果有两个竞争性理论能得出相同的结论,那么简单的理论更好。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来生论,上帝创造世说,都不是必要的。当然,作为信仰,信之则有,不信则无,信与不信之间,是无法争论出结果的,大家井水不犯河水就好。
2
我是谁?我来自何处,我向何处去?这是史上最为著名的哲学三问。古往今来无数哲人想要解答,均是徒劳无功。哲学家笛卡尔在回答“我是谁”这个问题时认为“我思故我在”,就是说外界的一切都有可能是欺骗和不真实的,如“缸中之脑”,唯有正在思考的自己是真实存在、无可置疑的。
“缸中之脑”是1981年希拉里·普特南(Hilary Putnam)在他的《理性、真理与历史》(Reason、Truth、and History)一书中阐述的假想。
假设一个人被邪恶科学家施行了手术,他的脑从身体上被切了下来,放进一个盛有维持脑存活营养液的缸中。脑的神经末梢连接在计算机上,这台计算机按照程序向脑传送信息,以使他保持一切完全正常的幻觉。对于他来说,似乎人、物体、天空都还存在,自身的运动、身体感觉都可以输入。这个脑还可以被输入或截取记忆。
人如何确保不是在这种困境之中?电影《黑客帝国》形象地描绘了“缸中之脑”的困境。肉体躺在培养舱中的人类并没有意识到自己是生活在网络机器虚拟的世界之中,如同庄周梦蝶一般以幻为真。
笛卡尔的破解之道是认为思考具有存在性,所以会思考的人就有了绝对的自明性。《黑客帝国》外传中,许多觉醒者也正是依靠思考觉察到了这个世界的不对劲。
但在笛卡尔的思路下,整个世界是无法自洽的,必须引入上帝的概念。
我来自何处?我要向何处去?这两个问题同样涉及一些哲学基础问题。在千万年之前,我的意识产生之前,这个世界就真实存在;而在我思考的同时,世界上有数十亿的意识存在思考;我故去后,世界依然存在,不会有任何改变。
那么,我个人的意识从何处而来,又向何处而去呢?思考这些问题让人困惑。如果引入“上帝”、“轮回”、“灵魂不灭”之类的概念,自然不会困惑。但这样跟不可知论没什么两样,无非是把“不可知”换成了全知全能的“上帝”而已。
不增加“上帝”、“轮回”之类的概念,能够解决“哲学三问”问题吗?其实也可以,从单个的个体来考虑哲学三问除了得出不可知或者宗教信仰的结论外无解,但是如果从人类总体角度考虑,那就不一样了。
我们是谁?我们从何处来?我们要向何处去?人类是宇宙中的智慧生命,人类从何处来?现代科学已经能够证明,人类是从宇宙物质中一步步进化而来的。
人类是谁?相当于问人类存在的意义,也许人类存在的意义是宇宙本身赋予的,在我们的宇宙中存在种种的巧合,如果宇宙常数不是稍稍有差异,宇宙将会是一片狂暴或者布满黑洞,恒星就不会形成,也就不会有人类和智慧生命出现。
宗教信仰者把它解释为上帝创造宇宙的证据,宇宙就像一块精密的钟表,如果不是上帝设计的,不会有如此多的巧合。其实这并不意味着需要一个上帝。生命也是相当精密的,但完全可以从无机物一步步演化而来,只要有稳定的环境和足够长的时间。
宇宙也是一样,可能由众多的宇宙演化而来,如果宇宙常数不是如此,那么智慧生命也就不会产生,也就不会有智慧生命来提出这个问题了,这就是“人择原理”。
我们之所以活在一个看似调控得如此准确,以至能孕育我们所知的生命的宇宙之中,是因为如果宇宙不是调控得如此准确,人类便不会存在,更遑论观察宇宙。若任何一个基本物理常数跟当前的有足够的差异,那么我们所知的生命便不能存在,更不会有智慧生物去思考宇宙。
智慧生命存在的本身也许是宇宙演化的需要;智慧生命从何而来、向何处而去可以转换为宇宙从何而来、向何处而去的问题。
3
宇宙从何而来?目前占据主流地位的宇宙起源理论是“宇宙大爆炸理论”(The Big Bang Theory)。该理论认为,宇宙是由一个致密炽热的奇点于137亿年前一次大爆炸后膨胀形成的。
大爆炸理论得以认可,并不是因为其理论精密、精巧,而是因为由该理论得出的一系列结论跟观测吻合。
1922年美国天文学家埃德温·哈勃开始观测到到“红移现象”;1929年,埃德温·哈勃总结出了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发现,即:不管你往哪个方向看,远处的星系正急速地远离我们而去。换言之,宇宙正在不断膨胀。这意味着,在早先星体相互之间更加靠近。所以哈勃的发现暗示存在一个叫作大爆炸的时刻,当时宇宙无限紧密为一奇点。
大爆炸理论提出之初并没有受到重视,但是物理学界的主流观点认为宇宙和物质是恒定不变、无始无终的。
其实爱因斯坦从相对论中已经推导出了动态宇宙的结论,但为了维系静态宇宙的观念,爱因斯坦强行加上一个“宇宙常数”。在听闻哈勃的工作结果后,爱因斯坦亲自来到哈勃工作的威尔逊天文台进行了红移现象的观测。之后爱因斯坦公开承认了自己主观意识影响科学结论的错误,并去掉了场方程中的宇宙常数,哈勃因此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奖,而爱因斯坦也因此再度与诺贝尔物理奖失之交臂。
科学能够完美地解释宇宙从奇点到大爆炸形成星系恒星的过程,并不需要上帝的存在,那么奇点从何而来呢?
宗教信仰者又要把之归功于上帝了,其实同样不需要。关于宇宙的外面是什么,有两种猜想:一种认为宇宙是独一无二的,没有宇宙之外,宇宙的空间、时间都是因为奇点大爆炸而创造出来的,最终宇宙也会坍塌成为一个奇点,如此循环往复。
另一种猜想是认为宇宙是一个巨大无比的泡泡,在宇宙外面还有无数个宇宙泡泡,我们只是其中之一。
它基于大爆炸理论而诞生,认为在大爆炸形成宇宙后的极短的一段时间里,不同的区域以不同的速率进行时空扩展,而这一过程衍生出了多重宇宙,有很多个宇宙并行存在着,人类生活的这个宇宙只不过是千千万万个宇宙中的一个而已。
你可以想象一个浴缸,在这个浴缸里有着无数多个肥皂泡,而每一个肥皂泡就是一个宇宙,在每一个肥皂泡里,都有自己独特的物理规律,有自己自成一格的时间概念与空间概念。
在加拿大安大略省的圆周理论物理研究所里,研究人员已经开始了关于模拟多重宇宙论的实验。他们将宇宙大爆炸比喻成一壶水在极高的能量下开始沸腾蒸发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沸腾的气泡形成,每一个泡泡都是一个真空的空间,即宇宙空间,而有的泡泡即使能量较低但也不会什么都没有,这些能量使泡泡的体积扩大,然后这些泡泡就会互相撞上。
多种宇宙论并非猜想,而是可以被验证的科学理论。既然存在无数个宇宙泡泡,那么就会发生碰撞,这可以被观测到。
最初我们认为地球是独一无二的,是宇宙的中心,后来认为太阳是独一无二的,之后发现太阳不过是银河系中数千亿颗恒星之一;哪怕是十万光年的银河系,在目前可观测的宇宙(约930亿光年直径)中可能存在4万亿个以上,可谓是沧海一粟。
所以宇宙也有可能不是独一无二的,我们的宇宙不过是漂浮在宇宙海洋中的一个泡沫罢了。
宇宙的未来会如何?这取决于宇宙的质量。如果宇宙的密度大于一个临界值,那么由于引力的作用,宇宙最终将会坍塌成一个奇点,这与宇宙大爆炸的初始状态十分相似。
如果宇宙的密度低于临界值,那么宇宙将继续膨胀下去,直到分子原子的距离比目前的恒星与行星的距离还要大,最终归结于一片虚无。
能够测量出宇宙的密度吗?目前还做不到。因为除了可见宇宙之外,宇宙中还存在大量的暗物质和暗能量。
目前的观测结果看来,宇宙的密度正处于膨胀和坍塌的临界点上。如果考虑到宇宙海理论,宇宙是一个漂浮在宇宙海上的大泡泡,宇宙海中充满了暗物质和暗能量,能够跟我们的宇宙泡泡进行交换,就像大海中的水母体内充满了海水一般。那么,宇宙的暗物质和暗能量将会维持一种处于临界点上的平衡,宇宙既不会永远膨胀,也不会坍缩,将会存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长达亿万万年,我们经历的大爆炸137亿年,不过仅仅是开端。就像生命体一样,处于膨胀期的生命还是幼年期,生物细胞暴涨最快的阶段是胚胎阶段,由一个细胞膨胀至上百亿细胞。
人类或者说智慧生命是宇宙的一部分,与宇宙是一种共生关系。天人合一,讲的就是人类是跟宇宙精神相通。即使宇宙能够存在亿万万年,但万物有开端就有结束,最终宇宙也将会走向衰亡。
就像人类死亡后会留下后代延续基因,宇宙衰亡后也可能会诞生新的宇宙,上一个宇宙的智慧生命将创造一个新的宇宙并与之共生下去。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智慧生命的终极目的也许就是进化成为上帝,创造新的宇宙。
4
人生不满百,常怀千岁忧。哪怕对于人类来说,宇宙、亿万万年的未来还是太过遥远,十万光年的银河系已经是人类相当长时间内的极限。在速度无法超越光速的限制下,河外星系不啻于无法逾越的天堑。
人类作为一种智慧生物,进化至今不过数百万年,理论上只要地球的环境不发生大的变化,物种可以延续上亿年,像恐龙就占据了地球生物链的顶端上亿年时间。然而,太阳的寿命是有时限的,最多还有十亿年的稳定期,之后会进入红巨星阶段吞噬地球。
如果不能进入航天时代,留在地球上的人类只会是死路一条,流浪地球只是一种空想罢了,在宇宙中确实有不少流浪行星,失去太阳的能量,其中不可能有任何智慧生命存活。
地球只是人类的摇篮,最终人类还是要走向太空的。只是进入太空时代的人类也将会发生进化,一些太空科幻歌剧像《银河英雄传说》中,人类进入太空时代肉体没有任何变化,甚至寿命和疾病都跟地球上的人类一样,这就像生活在海底的鱼类想象陆地上的人类是如何生活一样可笑。
环境的变化必然会导致物种的进化,未来的太空人类也许会像尼采所说的超人一般,进化成为一种适应太空生存的新人类,跟当下的人类不再是一个物种。
唐传奇中有一个《南柯一梦》的故事:一个叫淳于棼的人,酒后进入一个国度,考状元,尚公主,成为南柯太守。酒醒后发现南柯郡不过是大愧树上的一个蚂蚁窝罢了。人类的地球不要说相对宇宙,就是相对于银河系也不过是一颗沙砾,连蚂蚁窝也算不上。既然银河系中有数千亿颗恒星,宜居的行星不下数百万颗,地球并不唯一,应该存在大量的地球外文明,但是我们为何没有发现外星人存在呢?
有几种假说,一种是刘慈欣提出的“黑暗森林假说”,也就是外星人不敢暴露自身的位置,害怕招来攻击。这种假说过于特异化,没有普遍性可言。
一种是“大筛选”理论。科技进化的路途上存在一堵堵的高墙。例如,如果人类的科技不能进化到飞出太阳系,那么,随着太阳变得不稳定,人类早晚难逃灭亡一途。宇宙中也许并不是没有文明,而是大量的文明都已经衰亡了。
文明会退化并走向毁灭吗?答案是肯定的,地球上就有一个例子。在距离澳大利亚不远的地方有一个名为“塔斯马尼亚”的小岛,这个小岛的面积约是海南岛的两倍,岛上原先生活着一群被称为“塔斯马尼亚人”的土著。根据科学家们的研究,塔斯马尼亚岛上的土著大约是在2.3万年前,由当时还没被海水淹没的狭长通道,从澳大利亚迁徙至此。
而后,随着冰川时期的结束,上涨的海水将两地通道淹没,滞留塔斯马尼亚岛上的人类开始了长达数万年的与世隔绝的生活。
几万年后,当人们再次登上塔斯马尼亚岛时,人们惊讶当地土著的落后,科学家们的研究发现:数万年前塔斯马尼亚人也曾拥有“先进”的技术,例如渔猎和饲养家畜。但在数万年的与世隔绝中,这种技术渐渐被抛弃和遗忘,原本先进的文明开始逐渐退化和毁灭。科学家把文明出现退化和断层的现象称为“塔斯马尼亚效应”。
星系文明也是如此,文明也有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最后一种,也是最现实的可能,即我们生活在一个年轻的宇宙之中,太阳是第三代恒星,我们星球上的金属像黄金和铁都是一二代恒星死亡时留下的遗产,整个银河系稳定下来不过数十亿年,考虑到生命从单细胞进化需要的时间,138亿年也许刚刚允许智慧生命进化到人类的科技水平,大家都处于相似的科技水平,向着太空航天时代进化,哪个文明能够率先进入航天时代就能够获得先发优势,最终成为星河的霸主。
就像太平洋地区的毛利人成为区域的霸主一般。
智慧生命需要超越光速才能跨越银河系吗?并不需要。只要飞船速度能够达到光速的十分之一,甚至百分之一,一个文明完全可以采取漂流方式向整个银河系扩散,只需要数万年时间就能做到这一点。就像毛利人当年没有蒸汽轮船,靠着小木筏也征服了无数太平洋上的岛屿一样。
相对于于西方的殖民者,毛利人更为凶狠,在新西兰以东500英里处的查塔姆群岛上,莫里奥里人在1835年被毛利人征服奴役,并最终走向灭绝。
所以,在文明竞争的初期,是血淋淋而残酷的,刘慈欣的“黑暗森林”说也有一定道理,但随着文明进程的发展,终究将有一个文明征服整个银河,就像西方世界工业革命后地理大发现一般,所有的“孤岛文明”都将无所遁形。
5
最后一个问题,人永生是不现实的,连人类都做不到,终究将被更高级的智慧生命——也许是人类创造的机器硅基生命,或者是进化到更高层次的新人类超人所取代。那么,人能够重生吗?
起点等网站上重生流小说大行其道,但从科学的角度来说是不现实的。人类无法超越光速,意味着无法回到过去。
即使能够超越光速回到过去,因为蝴蝶效应的存在,如果改变过去的历史,会造成现实世界的坍塌,这将会形成一个悖论,例如一个人穿越到过去杀死他的祖父,那么他将根本不会诞生,也就不会穿越了。所以,即使能够回到过去,也不可能改变历史,时空有其保护机制。
灵魂穿越从唯物的角度来说,也不现实,灵魂是否存在还无法验证。当然,也许是我们的生命层次不高,灵魂不能脱离肉体单独存在,随着肉体的衰亡,灵魂就溃散了,就像早期的计算机,操作系统跟硬件是固化在一起的。也许随着生命的进化,到达“仙人”的层次,灵魂就能够单独存在了。
但即使灵魂能够独立存在,以某种波作为载体的形势,但也不可能永存,宇宙都有尽头,漫天的神佛也终究会迎来诸神的黄昏。
但科学也为重生留下了一扇门。在概率论中,有一个遍历性原理。让一只猴子在打字机上随机打字,只要时间足够长,终究能够把莎士比亚的名著给打出来。
宇宙近乎无限,有无数个星系文明在不同地进化,只要有足够长的时间,总会在某个地方,出现一个跟你一模一样的人,一样的家庭与社会关系,经历不同的人生。
你所经历过的人生重大选择也许都会再来一遍,所有可能的选择都会经历一次,让你弥补缺憾,这可以看成是一种另类的重生。只是需要的时间也许会是相当漫长,以亿万年计。
所以要好好活着,我们将会死很久。
佛教不允许信徒自杀,认为人身难得,智慧生命能够思考,本来就是宇宙的奇迹,亿万年进化的成果。可见,宗教跟科学在某些方面也并不冲突,科学的尽头是宗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