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岁通天帖
?首博文物艺术品鉴定评估中心
《万岁通天帖》是武则天时期唐人摹的王羲之家族一门书翰,最初为十卷二十八人书,叫《宝章集》。如今残存七人十卷,收藏在辽宁博物馆:王羲之的《姨母帖》、《初月帖》,王荟的《疖肿帖》、《翁尊帖》(也有认为王慈所书),王徽之的《新月帖》,王献之的《廿九日帖》,王僧虔的《太子舍人帖》,王慈的《柏酒帖》、《汝比帖》,王志的《一日无申帖》。
《柏酒帖》、《汝比帖》
这些人有一个共同的先祖,就是琅琊王氏。而从王羲之和他的儿子们名字后面带的“之”字也可以看出,这个家族是天师道的信奉者。
陈寅恪先生在《金明馆丛稿天师道与滨海地域之关系》中指出:“东西晋南北朝,天师道为家世相传之宗教,其书法亦往往为家世相传之艺术。”
所以,这个家族的书风演变也可以看作是中国书法史的演变。作为王氏书风的后人,王僧虔说,要不是王羲之的变革,人们“至今犹法钟王。”
?《太子舍人帖》
与另一个著名的唐摹本《兰亭序》相比,这里面的王羲之判若两人。一个笔意连绵、牵丝映带,一个横平竖直、笔笔分明,究竟哪个才是真正的王羲之?或者说,哪个才代表了东晋时期的书风?想知道这个答案,《万岁通天帖》不可不读,这里面藏着王羲之父子书法革新的文字密码
?《兰亭序》
?《姨母贴》
《万岁通天帖》的来历
《万岁通天帖》这个名字最早见于宋人岳珂所著《宝真斋法书赞》,因为卷上署有“万岁通天”的年款而得名。
也有史料记载,进献和摹拓的年份是神功元年。其实这大可不必纠结。无论万岁通天二年还是神功元年,都是公元697年,这一年9月,武则天改年号为神功。
当时武则天颁布了13个新体汉字,例如国家的“国”写作“圀”,表示拥有八方。
这年五月,银青光禄大夫、行凤阁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上柱国、琅琊开国男臣王方庆王方庆奏道:“家里有十世从祖王羲之的书迹40余卷,唐太宗求之,父亲悉数送上,现在存下唯一一轴。并上十一世祖王导、十世祖王洽、九世祖王珣、八世祖王昙首、七世祖王僧绰、六世祖王仲宝、五世祖王骞、高祖王规、曾祖王褒并九世从祖王献之等二十八人书共十篇。”
?《王万庆》
王方庆呈上的书迹卷末的“上柱圀”、“开圀男”都用了新体字。每帖前有王方庆用小楷书其祖辈名衔。
在唐太宗费尽心思搜罗二王法帖后,武则天还能得到这十通书法真品,当然喜出望外。她激动地把大臣们都召集到武成殿,拿出这件国宝一一展示,动人心魄,过目难忘。她还让中书令崔融撰文记录这件事,对王方庆大加褒奖,那时的名字叫《宝章集》。
对于这王氏一门法书,武则天虽然喜爱,但看王方庆“面有勉难”,就大手一挥,命人将这部法书摹榻下来,收藏于内府。至于原作,好好装裱锦褙,赐还了王家。她还嘱咐王方庆——这是祖先手迹,后代子孙应当善加守护珍藏。
据说周代有九鼎,象征天命。秦国灭周,把九鼎搬走,此后不知所终。不管九鼎结局如何,它都成了周王朝的象征。存在或不存在,已经没有那么重要了。
以九鼎作比,将文物保存记录在册,就算是过眼云烟散失干净也没什么关系了。武则天这气度和心胸,着实超过了男人们。
宋人晁补之说:“《兰亭序》若是贵耶,致使万乘之主损信于匹夫。”《兰亭序》到底有多尊贵,能让一个帝王失信于匹夫呢!说的就是她的前夫唐太宗。
皇帝喜欢夺人所好,可女皇帝不屑于此。因此武则天得到了一个——“顺天矜而永保先业,从人欲而不顾兼金”的美名。现在王氏一门把原本遗失了,但我们还能在辽宁博物馆看到摹本《万岁通天帖》。
一个书法家族的诞生
王方庆名綝,陕西咸阳人,祖籍山东临沂,来自大名鼎鼎的琅琊王氏家族。他的十一世祖王导是东晋开国功臣、首任宰相王导,东晋初期曾有“王与马,共天下”的说法,可见王家在士族中的地位。
?王徽之《新月帖》
如果把笔法比作武功,那么这个时期的书法世家很像武侠小说里的武林门派,笔法的传承是以家族内部为主的。开头也提到,陈寅恪先生说,东西晋南北朝的书法往往为家世相传之艺术。
一个书法门派的创立首先要有的就是武林秘籍,王羲之的两个叔父王廙与王导都藏有不少名家真迹。永嘉之乱时,王廙把索靖的书法分作四叠藏在衣袖里,带到江南,而王导也把钟繇的《宣示表》缝在衣带中,史称“衣带过江”。这给王羲之研习前代书法作品提供了很好的条件。
?王荟《疖肿帖》
一个书法门派的创立也需要话语权,除了王廙和王导,那时王家还有王恬、王荟、王涣之等人,他们或为丞相,或为王侯,或为刺史,或为将军、内史、中书令等,凭着政治地位与书法成就,形成一股势力,主宰了南方书坛。
?
作者:刘 斌编制:马 文
审核:许海峰监制:罗 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