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禅是什么意思(泰山封禅的含义及起源)

01
泰山封禅的含义
封禅是古已有之的礼仪。张守节的《正义》中:“此泰山上筑土为坛以祭天,报天之功,故曰封。此泰山下小山上除地,报地之功,故曰禅。”封为“祭天”,禅为“祭地”,是指中国古代帝王在太平盛世或天降祥瑞之时的祭祀天地的大型典礼。远古暨夏商周三代,已有封禅的传说。
02
泰山封禅的原因
古人认为群山中泰山最高,为“天下第一山”,因此人间的帝王应到最高的泰山去祭过天帝,才算受命于天。
在泰山上筑土为坛祭天,报天之功,称封;在泰山下梁父或云云等小山上辟场祭地,报地之功,称禅。这是古代帝王的最高大典,而且只有改朝换代、江山易主,或者在久乱之后,致使天下太平,才可以封禅天地,向天地报告重整乾坤的伟大功业,同时表示接受天命而治理人世。
03
泰山封禅的起源
封禅,在夏商周三代就有过记载,古代封禅的帝王如伏羲、炎帝、皇帝等,都是受了天命之后才举行封禅仪式的,他们举行封禅时往往都会出现各种祥瑞。
从史料记载,封禅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那时候的人们对自然界的很多现象都无法解释,所以就对一些日月山川,风雨雷电敬畏有加,于是“祭天告地”也就应运而生,从最开始的郊野之祭,逐渐发展到对名山大川的祭祀,而对名山大川的祭祀则以“泰山封禅”最具代表。
雄才大略的秦始皇灭六国,建立秦朝。自信傲岸的秦始皇并未忽视上天的存在,秦王朝于国都立四畤用于祭五方上帝,他曾亲赴泰山封禅,虽然那只是为了标榜他自己的伟大功绩,但也反映了上天在当时封建社会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及其影响。自秦始皇起,封禅活动成为强调君权神授的重要手段。
自商朝以来真正在泰山举行过封禅大典的中国皇帝一共有六位:秦始皇帝赵政、汉世宗孝武皇帝刘彻、汉世祖光武皇帝刘秀、唐高宗孝皇帝李治、唐玄宗明皇帝李隆基和宋真宗元孝皇帝赵恒。此外,武周政权武则天在河南嵩山也举行过封禅大典。
从明朝开始,朱元璋取消了泰山的封号,此后,明清两朝将原来的封禅改为了祭祀。北京的天坛地坛起到了祭祀天地作用,帝王不再去山岳封禅。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