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羚羊迁徙(藏羚羊迁徙的自然因素是什么)

藏羚羊,是青藏高原特有的标志性物种,是该地区乃至整个中国最后一种长距离迁徙的有蹄类动物。由于猖獗的非法偷猎,从1950年到1990年代初,该物种的数量骤降。之后的二三十年间,中国政府和国际社会的对藏羚羊开展了非常有效的保护工作,自1990年代末以来, 藏羚羊的数量已经恢复到了200000只。
这样的保护效果是非常令人自豪的,但是藏羚羊的现状却并不那么令人放心。首先,人为因素会对藏羚羊的迁徙产生一定的影响。一些设立在藏羚羊迁徙路线上的人为设施,可能会成为藏羚羊迁徙的“拦路虎”,导致藏羚羊在迁徙途中茫然无措,甚至走向死亡。还有一些不知道为什么一定要进入保护区的人也会打扰到藏羚羊的正常生活(戳轰轰烈烈的藏羚羊追逐,真相到底是什么?)
大致推测的藏羚羊的分布和迁徙路线。图源 PlateauWild
其次就是我们今天想要分享的气候变化,国际迁徙物种公约(CMS, the Convention on Migratory Species)肯定了气候变化对有蹄类长距离迁徙的影响,特别是在高纬度、高海拔区域。气候变化会改变关键生态资源的分布、数量、及质量。
根据文章内容:“每年夏天,成千上万的羚羊会从多个越冬地迁徙数百公里到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的卓乃湖进行产羔。然而,2011年9月,沉重的降水、冰川融化以及冻土解冻导致水位增加,卓乃湖发生了决堤,外溢的湖水沿着传统的羚羊迁徙路线,东移至下游的以盐度高而闻名的盐湖,并在路线上形成了新的河岸。同时,由于湖水外溢,卓乃湖面积比原来的面积减少了40%。”
卓乃湖决堤
“这些地貌的变化对羚羊的生存产生了严重的影响。新形成的河岸阻碍了传统的迁移路线。有人观察到羚羊偏离路线,被迫沿着下游的库塞湖的湖岸产羔。成功迁移到卓乃湖的为数不多的个体由于体积减小,接触水面的机会有限。迁移路线和产犊点的中断会导致有蹄类种群的繁殖成功率和适合度下降。如果盐湖也因为来水量持续增高而发生外溢,高盐度将导致藏羚羊赖以生存的可可西里草原生态系统发生灾难性的退化。”
文章的最后作者呼吁到:“与极端气候有关的对野生动物和生态系统的危害,目前正在全球范围内发生,必须得到认识和果断处理。为确保藏羚羊的持续保护,必须保持藏羚羊目前生活范围的生态完整。我们呼吁决策者促进科学监测和研究,探索以证据为基础的管理方法,并迅速采取行动,拯救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成功保护故事。”
除了藏羚羊,被气候变化影响的物种还有很多,象妹曾写过一篇讲述历史上第一种因为人类引起的气候变化而灭绝的哺乳动物的文章(戳史上第一种因全球变暖而灭绝的哺乳动物 人类离灭绝还远吗?),也曾分享过一部讲述不同行业的人拯救由于气候变化而消失的珊瑚的文章(戳人人都在追逐珊瑚的美丽,只有他朝死亡而去…),还有关于曾经刷屏的瘦骨嶙峋的北极熊的文章(戳曾经冰川上的王者,它因什么而亡)…
由于地理系统的复杂性,可能你并不能直观地感受到气候变化,但是这些生活在地球两极,高海拔地区的环境和生灵却实实在在地见证着气候变化的发生。这些地方又可以算作是全球气候变化的指南针,它们的今天可能就是我们的明天。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