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涵的意思(包含与包涵的意思)

  包涵的意思

汉语词语,读音为bāo hán,一指宽容、原谅,二指包容含有、包括。语出《北史·隐逸传·徐则》:“夫道得众妙,法体自然,包涵二仪,混成万物。”

  包含与包涵的意思

两者皆为动词,但使用场合和意思略有不同:
包涵主要有两层意思:
(1) 包括,含有。
无所不包涵。
(2)宽容,原谅。由于情有可原而宽恕某种过失、疏忽、失职或失败——用作客套话。
唱得不好,请多多包涵。
包含也有两层意思:
(1) 里边含有。
这个法案包含几条新条款。
(2) 同“包涵”。宽容,原谅。
请您多包含点。
(3)集合、概率名词

  包容的意思,就是不包容也可以

文化上,经常听到有人在呼吁「包容」,
因为他们太热爱包容,太支持包容了,
以至于他们和那些「不包容」的反动派势不两立。
你们凭什么不包容?有什么脸面活在现代社会?
于是就产生了一个悖论:
「我们包容所有的人,但不包容你们这种人」。
我们都知道,要接纳自己的缺点,不足,局限,
听起来超级有爱,超级美好。
但我就是做不到接纳自己呢,怎么办?
我能不能——就做一个「不接纳自己」的人?
不能!你怎么能不接纳自己?那样多痛苦!多别扭!
这又是一个悖论:
你应该接纳百分之一百的自己!
(所以不要接纳那些「不接纳自己」的部分)
包容 vs. 不包容,接纳 vs. 不接纳,
在逻辑层次上,彼此是包含关系,而非对立关系。
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
要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包容」,就意味着:
「包容」是一种被包容的心态;
「不包容」也是一种被包容的心态。
所以真正包容的人,不会容不得别人的不包容。
这种悖论,在罗素的逻辑类型学中有过详尽讨论。
克里特人说:所有的克里特人都说谎。
它不只是一种抽象的概念游戏,
在生活中,在心理现象中,有广泛的存在。
比如,一个高度焦虑,并且被焦虑所困扰的人,
一直在尝试各种办法让自己「放松」。
他的悖论在于:他努力追求放松的同时,
也就等于他在「紧张」,在抗拒自己的「不放松」。
失眠的人,努力让自己心如止水,
结果更加心乱如麻。
认知病理学研究指出:「对焦虑的焦虑」,「对担心的担心」,才是焦虑障碍的核心认知。
单纯的「担心」,只是情绪而已,
只有「对担心的担心」,才让这种情绪无限递归。
一个焦虑的人真正放松下来,他就允许了自己的焦虑,
他从一个焦虑的人,成长为一个焦虑的人。
(从不允许自己焦虑的焦虑,到允许焦虑的焦虑)
他还焦虑着,但他其实已经放松了。
生活中有很多成长,看上去并没有实质性的变化——
放松的意思,就是不放松也可以。
有主见的意思,就是听别人的也可以。
接纳的意思,就是不接纳也可以。
包容的意思,就是不包容也可以。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