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哪里到过多少个国家)

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
2、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哪里 (6.00分) A.英吉利海峡 B.好望角海峡 C.非洲东海岸和

  • 2、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哪里 (6.00分) A.英吉利海峡 B.好望角海峡 C.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河岸 D.莱茵河
  • 好望角海峡有点悬,到那儿离欧洲就不远了。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河岸靠谱些。

关于中国发明的名人事例?

  • 关于中国发明的名人事例哪个大佬帮忙解决一下啊!很急!!!!
  • 1,毕升(又作毕晟,约970年—1051年),中国发明家,发明活字版印刷术。初为印刷铺工人,专事手工印刷。毕升发明了胶泥活字印刷术,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早的活字印刷技术。宋朝的沈括所著的《梦溪笔谈》记载了毕升的活字印刷术。从《梦溪笔谈》中我们可以看到,毕升的活版印刷术并非空穴来风,是基于前人版印书籍的基础上改进而来。而《梦溪笔谈》对于活版印刷的流程的描述,对于后人的研究也是一笔重要的财富。 关于毕升的籍贯,沈括也没有交代,我们只知道毕升死后,他制做的泥活字为沈括的侄子所收藏,从这一点我们推猜毕升和沈家或者是亲戚,或者是近邻。沈括是杭州人,毕升可能也是杭州人。杭州是当时雕版印刷较为发达的地区,活字版在这里发明,也是符合历史规律的。 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是印刷史上的一次伟大革命,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它为中国文化经济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为推动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据传,毕升后人因用活字胶泥伪造钱币被朝廷发现,株连九族,侥幸逃脱之族人遂改姓田、万。如今当地虽有地名叫毕家铺,但田、万姓多,毕姓无。2,蔡伦(61?~121)字敬仲,汉族,东汉桂阳郡人。我国四大发明中造纸术的发明者。蔡伦,中国“四大发明”中造纸术的改进者,“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人类有史以来最佳发明家”之一[1]。蔡伦的发明创新不止造纸,他“监作秘剑及诸器械,莫不精工坚密,为后世法”,“有蔡太仆之弩,及龙亭九年之剑,至今擅名天下。”《东观汉记》和《后汉书》均记载蔡伦为“桂阳人”,但其籍贯长期存在争议,目前主要有两种说法:一说为桂阳郡治所在地今湖南桂阳县人[2],一说为桂阳郡耒阳县今湖南耒阳市人[3]。 永平末年(75)入宫为宦官。历任小黄门、中常侍兼尚方令、长乐太仆等职。元初元年(114),安帝封其为龙亭侯(封地在今陕西省洋县龙亭铺镇),食邑三百户。蔡伦为人敦厚谨慎,关心国家利益,曾“数犯严颜”,匡弼时政。勤奋好学,办事专心尽力。 永元四年(92),蔡伦任尚方令后,利用供职之便,常到乡间作坊察看,见蚕妇缫丝漂絮后,竹簟上尚留下一层短毛丝絮,揭下似缣帛,可以用来书写,从而得到启发,便收集树皮、废麻、破布、旧鱼网等原料,在宫廷作坊施以锉、煮、浸、捣、抄等法,试用植物纤维造纸,终于造出植物纤维纸。元兴元年(105),他将造纸过程、方法写成奏章,连同造出来的植物纤维纸,呈报汉和帝,和帝大加赞赏,蔡伦造纸术很快传开。人们把这种纸称为“蔡侯纸”,全国“莫不从用焉”。 蔡伦这一改进,成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对人类文明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美国人麦克·哈特在《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排行榜》中,将蔡伦排在第七位,远远排在我们熟知的哥伦布、爱因斯坦、达尔文之前。2007年,美国《时代》周刊评选和公布人类“有史以来最佳发明家”,蔡伦又榜上有名。2008年北京奥 蔡伦画像3,郑和是人类历史上最杰出的航海家。 郑和的才能在他一生所做的各项伟大事业中体现得淋漓尽致,他在航海、外交、军事、建筑等诸多方面都表现出卓越的智慧与才识。 从永乐初年起,郑和按照明成祖朱棣的安排转向航海事业。 在郑和早期的航海活动中,郑和已在研究和分析航海图、通晓牵星过洋航海术、熟通各式东西洋针路簿、天文地理、海洋科学、船舶驾驶与修理的知识技能。 从明永乐三年(公元1405年)至宣德八年(公元1433年),郑和先后率领庞大船队七下西洋,经东南亚、印度洋,亚洲非洲等地区,最远到达红海和非洲东海岸,航海足迹遍及亚、非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 这七次航行的规模之大,人数之多,组织之严密,航海技术之先进,航程之长,不仅显示了明朝国家的强大,也充分证明了郑和统帅千军的才能。 4,鲁班 建筑 春秋战国 木工用的 锯子、曲尺、墨斗、刨子、铲子、铺首、钻、凿等 鲁班–春秋战国时代鲁国人,姓 公输,名般,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建筑师。鲁班他有很多发明创造,如木工用的 锯子、曲尺、墨斗、刨子、铲子、铺首、钻、凿等。攻城用的可活动的云梯。相传,锁也是鲁班发明的。5,,祖冲之 数学 南朝 л的更精确的上下界 祖冲之–南朝的祖冲之利用刘微的割图术提出了 л的更精确的上下界。 6,刘微 数学 225 ~ 295年 割图术 刘微–魏晋时期的刘微,发明了割图术的方法,他取л值3.14。他还发明了介线性方程组的新分法。提出了不定方程问题,建立了等差级数前几项和公式。刘微应和欧几里德、阿基米德相提并论。 7,张衡 天文学 东汉时期 漏水转浑天仪、候风地动仪 张衡–是中国东汉时期的天文学家。对在宇宙结构的认识上,张衡是浑天说的代表人物之一。他认为:天像个鸡蛋壳,地像鸡蛋黄,天大地小,他认为天壳之外还有无限的宇宙。张衡设计和制造了漏水转浑天仪、候风地动仪,并对日月星辰做了许多观测和分析。他测量出了太阳和月亮的角直径是

你知道上海丝绸之路是谁开通了吗?讲讲他的故事

  • 你知道上海丝绸之路是谁开通了吗?讲讲他的故事
  • 郑和(明洪武四年1371年—宣德八年1433年),中国明代航海家、外交家、武术家。家族背景:郑和,原本姓马名三保,云南昆阳(今晋宁)宝山乡知代村回族人。六世先祖赛典赤·赡思丁(SayyidAjjalShamsal-DinOmar)是元初来自中亚的色目贵族,是布哈剌国王穆罕默德的后裔,曾任云南行省平章,追封为咸阳王;曾祖父伯颜(Bayan)在元大德十一年(1307年)任中书平章,曾祖母马氏,祖父米的纳哈只,祖母温氏。父马哈只(原名米里金)封滇阳候,母温氏。族人自称咸阳世家。米里金生马三保,袭封滇阳候1。马姓是汉化的阿拉伯语“Mahmud”。马三保33岁时,因战功御赐郑姓,改名为和。郑和以长兄马文铭之长子为为嫡,名郑文铭,字恩来,世袭锦衣千户候3,居南京三山街(今马府街)马府。郑和后裔至今已传21代。15世纪初朝鲜所制的地图《混一疆理历代国都之图》,显示郑和时代明朝及其藩属国的世界观[编辑本段]郑和的身世郑和,本姓马,小名三保,云南昆阳(今昆明市晋宁县)人,回族。郑和约于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出生。由于信仰伊斯兰教的原因,幼年时的郑和已开始学习伊斯兰教的教义和教规。郑和父亲与祖父均曾朝拜过伊斯兰教的圣地麦加,熟悉远方异域、海外各国的情况。从父亲与祖父的言谈中,年少的郑和已对外界充满了强烈的好奇心,而父亲为人刚直不阿、乐善好施、不图回报的秉性也在郑和的头脑中留下了抹不去的记忆。明朝统一云南战争后,郑和给带到南京,受阉,做了宦官后被分到北平,在燕王府服役。[编辑本段]成长道路郑和在燕王府期间,因为学习刻苦、聪明伶俐、才智过人、勤劳谨慎,取得了燕王的信任,被朱棣选在身边作为贴身侍卫。此时的郑和本身所具有的优秀光荣传统和领袖才能开始逐渐显露,在长达四年之久的“靖难之役”中,郑和跟随朱棣出生入死,南征北战,参加了多次战斗,建立了许多战功,成为朱棣夺取政权即位称帝的主要功臣之一,明成祖朱棣登上皇位之后,对跟随自己多年的武将文臣大都提升重用。其中也包括身为宦官的郑和,朱棣赐“郑”姓于郑和,又将其升迁为内官监太监,由于郑和又名“三保“,所以人们也叫“三保太监”。成就事业的基础郑和能成就一番辉煌的事业是有其独特的机会和良好的条件的。作为燕王的亲信与随从,郑和有机会广泛接触统治阶级上层人物,开阔视野,增长见识,又由于他为人正直,能与燕王推心置腹,共同商量国家大事,并随时向燕王学习政治、军事及处理各类事物的谋略。跟随燕王之后,耳濡目染,郑和受教育程度又加深了一层。这一切都促使朱棣在寻找下西洋的最佳人选时,首先想到的是郑和。郑和姿貌才智,在内侍当中无人可比,是领航远洋的最佳人选。[编辑本段]个人才能郑和是中国历史上最杰出‘最厉害的航海家。郑和的才能在他一生所做的各项伟大事业中体现得淋漓尽致,他在航海、外交、军事、建筑等诸多方面都表现出卓越的智慧与才识。从永乐初年起,郑和按照明成祖朱棣的安排转向航海事业。在郑和早期的航海活动中,郑和已在研究和分析航海图、通晓牵星过洋航海术、熟通各式东西洋针路簿、天文地理、海洋科学、船舶驾驶与修理的知识技能。从明永乐三年(公元1405年)至宣德八年(公元1433年),郑和先后率领庞大船队七下西洋,经东南亚、印度洋远航亚非地区,最远到达红海和非洲东海岸,航海足迹遍及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这七次航行的规模之大,人数之多,组织之严密,航海技术之先进,航程之长,不仅显示了明朝国家的强大,也充分证明了郑和统帅千军的才能。[编辑本段]大事年表1371年(洪武四年辛亥)马三保出生于云南昆阳州(今晋宁县)宝山乡和代村35号。1382年(洪武十五年壬戌)……余下全文

明朝时海外华人如何自称?

  • 明朝时期的海外华人如何自称?是自称汉人?唐人?华人?还是大明人?也许大明人贴切一些,但是,如果这些海外华人是宋元时期就迁移海外的,似乎就和大明没多少关系了,就应该不能称为大明人了。。。。有知道的吗?另外,大明人又是如何称呼海外华人的?
  • 华人到外国侨居,传说开始于周秦时代,但有史可查的是汉朝。公元前124年,汉武帝建立了中西交通,在很长的一个时期内,年年皆有使节和人民来往,多则几百人,少则百多人。华人自汉朝已开辟与东南亚和印度、斯里兰卡的海上交通。由于开展海外贸易,商人、水手可往东南亚进发,其中一部分人定居于当地,成为了第一代的海外移民。唐朝时期,华人移居国外逐渐增多,许多外国人称海外华人为“唐人”,华侨回国也称回“唐山”。至宋、元代,中国沿海居民因受连年兵乱的影响,尤其是福建、广东受元军的残酷摧残,纷纷逃往海外避难谋生。华人大量移居东南亚始于明朝,郑和下西洋开始了华人历史上第一次海上远征。郑和率领200艘船舰组成的船队在南洋各地访问。从1405年-1433年的28年间,郑和7下西洋,率船队远航30多个国家,最远抵达非洲东岸及红海沿岸港口。在西方殖民者入侵东南亚之前,从中国移居到东南亚的华人主要是在通商贸易的需要上移民至中南半岛和海外。至16世纪,特别是17世纪,西方国家相继侵入东南亚各地以后,随着东南亚各国逐步沦为殖民地,华人作为主要劳动力的来源而移居东南亚,跟随已定居海外的亲友赴东南亚学习做生意或从事劳工业。越南的移民按照到达时期、原乡籍及同化程度,被称为明乡(Minh Hng)、华(Hoa)及不同名称。

历史正剧观后感800字以上

  • 寒假作业,实在不会写,希望有人能帮帮忙!~
  • 《郑和下西洋》观后感  首先要搞清楚,郑和为什么要下西洋?而且是七次并时间跨度很长,几乎在三十年间,是从十五世纪初(公元1405年)开始到1433年的宣德八年结束!那时是明初成祖时期,明成祖这个皇帝如果仅是从皇位争夺而引起的内战来看是有所争议的,但是自从其即位后所作为确实是让我们这个国家和民族有中兴之举,尽管仍有不完善之处,但是当时的国力绝对不会亚于汉唐时期,有些甚至超过,这并不是本人在抬高而是有着较多学者们的真实评价。而通过各方面的综合性了解,实际上也是这样。而这时的郑和下西洋也就是发生在这一时期,所以没有较为强大的实力怎么能够进行万里远航啊?这是一个因素,但是不是最为主要的原因,最关键的是当时的统治阶层想远交邻邦,用中华之文明来感化以达到威服四海,万邦来朝的根本目的,之后就扩大和加强了藩属国的朝贡体系制度。而实际上这个时候世界的资本主义萌芽还没有产生,连现在强大的西欧还正处于英法两国百年战争的后期,整个欧洲还是中世纪的范畴。我国内就更加没有这种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状况和条件了,直到明中后期开始还是在商品经济比较发达的苏杭地区才逐渐产生而有的,再有一个就是封建专制制度的加强也不可能具备产生的先决条件。而西方的航海始于十五世纪末期,是由葡萄牙开始,之后西班牙紧跟上,那时这两个国家也是封建君主制的国家,而哥伦布发现的新大陆是一大转折,同时又是另一个新的开始。其实关于美洲大陆到底是谁先发现而最早登上的,现在史学界已有争议,并且随着大量的历史资料和实际考证,有不少的外国学者已经提出来了,他们认为是郑和船队的一支分队最早先向北太平洋流域前行以致发现而登上美洲大陆的,这样的话就改变了原先很多的历史看法了,但是这个大问题在此不议,有兴趣者另开辟一篇新的论地吧!继续表述。 既然促使中西两个地区的航海源动力不一样,那么在整个过程中的所作所为也不甚一样了,而真实的历史实际中也是这样的,所以不可否认的。郑和船对下到的西洋每一处无不是奉行国家的战略国策没有像西方后来的航海者那样疯狂的殖民主义政策,这真的是一个不可比较的方式啊!现在距今已有六百年的历史了,当时除了转播我中华之文明而远洋探索,实际上就是人类开始航海时代的开端,应该就从这里算起了,所以郑和确实是一个人物,不仅是我们中国的,而且还是世界的。不仅是在这个开端方面,而且还在航海方面也是当时顶尖可数的,据史料记载:郑和航海宝船共63艘,最大的长四十四丈四尺,宽十八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海船,折合现今长度为151.18米,宽61.6米。船有四层,船上9桅可挂12张帆,锚重有几千斤,要动用二百人才能启航,一艘船可容纳有千人。郑和船队曾到达过爪哇、苏门答腊、苏禄、彭享、真蜡、古里、暹罗、阿丹、天方、左法尔、忽鲁谟斯、木骨都束等三十多个国家,最远曾达非洲东岸,红海、麦加,并有可能到过澳大利亚。这些记载都代表了中国的航海探险的高峰,比西方探险家达伽马哥伦布等人早八十多年,当时明朝在航海技术,船队规模、航程之远、持续时间、涉及领域等均领先于同一时期的西方,这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象征,名副其实的世界强国之表现。可能还是加上我国儒家统治思想文化的影响所致吧,几乎没有任何像那些以后西方航海探险者们那样的行为,用自以为文明的方式和手段用在他们所认为的原始土著野蛮人的身上,像哥伦布在1492年末发现所谓的印度后,其实就是现在的西印度群岛,至此以后西班牙人就大量涌入美洲大陆,之前的葡萄牙人也紧随其后,这两个国家就开始了美洲……余下全文

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相关资讯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