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历史上,年轻有为的人不在少数。
其中,被后人所熟知的文人比较多,诸如6岁作诗的王勃,7岁写出《咏鹅》的骆宾王,还有神童曹冲等等,年少成名的武将却很少。
有这样一位年轻将领,他是皇亲国戚,原本可以享受无忧无虑的生活,却在童年就励志驰骋沙场。
他年纪尚轻就屡屡立下战功,让很多年长者都望尘莫及。
他就是一生短暂,却战功显赫的霍去病。
在他24载如流星陨落的生命中,战功彪炳史册,更被后人称为“一代战神”。他不仅创造了战争奇迹,也成就了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
从平民奴仆到皇亲国戚
公元前140年,一个孩童呱呱坠地,却一直没有名字。
这个孩童的亲生父亲本是平阳县一个衙役,母亲是平阳公主府侍女卫少儿,两人私通生下了他。因为是父母偷食禁果的结果,在礼法森严的古代,这个孩童从小免不了遭受别人的白眼。
然而,命运的转变也总是让人无法预料。
公元前128年,这个孩童的姨母,也就是母亲的妹妹卫子夫,被当朝皇帝汉武帝刘彻临幸,又诞下尊贵的皇子,被封为皇后。
在那个和皇帝沾边就意味着坐拥荣华富贵的朝代,卫子夫的一家人都从平民奴仆成为皇亲国戚,成功逆袭跻身上流权贵社会。
当然,也包括这个孩子在内。
一天,母亲卫少儿抱着孩子去探望在宫里的妹妹。因为不想惊扰龙体不适的汉武帝,就蹑手蹑脚地走入宫中,却不想孩子一声哭声,还是惊扰了圣驾。
汉武帝见是一个啼哭的小孩子,便抱在怀里。没想到,孩子被汉武帝逗得瞬间眉开眼笑,汉武帝看见孩子露出笑容,身体的不适也渐渐消失。
得知孩子还没有名字,汉武帝便赐给孩子名字“霍去病”,寓意病痛霍然去除。
从此,这个孩子就被唤做霍去病。
放到今天,霍去病可以说是典型的“高富帅”,他本可以享受无忧无虑的生活,做一个安静的美男子。但是,他没有安于现状。
霍去病的童年时代,正值汉武帝对匈奴进行大规模讨伐战争的重要时期。西汉一直受到匈奴的侵袭,边境的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霍去病受到舅舅卫青的影响,从小就立下志向:大丈夫应该在边疆杀敌报国,而不是享受安逸生活。
霍去病自小勤奋好学、刻苦练功,一心想要早日向舅舅一样驰骋沙场,抵抗匈奴。
因为个性英勇、果敢,擅长骑马、射箭等武艺,霍去病深得汉武帝刘彻的赏识和喜爱,从十六岁开始就在汉武帝的左右担任侍卫。
一次,汉武帝想教他学习《孙子兵法》,霍去病却认为光是学习古时候的兵法是没有用的,还是要灵活作战,霍去病犀利敏锐的思维方式让汉武帝刘彻感到后生可畏。
从这刻起,霍去病成为汉武帝心中抗击匈奴的后生力量。
天生的领袖将才
自幼热爱习武、励志击败匈奴、有勇有谋的霍去病当然是汉武帝心中满意的将士人选。
奈何霍去病年纪尚小,霍去病几次请战,都被汉武帝拒绝。
直到公元123年,十七岁的霍去病终于如愿以偿。这是他人生中第一次出击匈奴,也让他的军事天赋彻底展露出来。
这次,霍去病随舅舅卫青出征,目的是直捣匈奴老巢,拿到匈奴首领的头颅。
卫青派了四路兵马分头追击匈奴,其中一支便是由霍去病带兵。
等候几日,其余三路无功折返。就在卫青不抱希望之时,见霍去病率兵,拿着匈奴单于的祖父的头颅凯旋。
此次作战,霍去病在没有任何实战和指挥经验的情况下,身先士卒,率领800骁骑一往无前地向北奔去,凭借天才般的判断,直闯匈奴腹地歼敌2000多,还俘虏了单于的叔父,功冠全军。
也是从这战起,汉朝从以往的守城变为攻城局势,也浩浩然昭示了大汉王朝的国威。
首战告捷,一战成名,霍去病被朝中大臣称为“战争天才”。
霍去病大获全胜回朝,汉武帝大喜,封霍去病为“冠军候”,霍去病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被封此称号的人。
为了嘉奖霍去病,汉武帝还要赐予他一座豪华的府邸。没想到,霍去病却断然拒绝,他义正言辞地说道:“匈奴未灭,何以为家?”
这一声彰显少年英豪的质问,不仅让朝中大臣刮目相看,更让霍去病成为汉武帝的心腹,一生都得到汉武帝的信赖。
班固在《汉书》中这样写霍去病:“骠骑冠军,骁勇纷纭,长驱六举,电击雷震。”
对抗匈奴的战争中,霍去病以出其不意的闪电战著称,他非常善于快速深入匈奴地界内进行作战。
他从来不和对方主力大部队硬碰硬,而是依靠快速集结军队,集中主要力量,对匈奴最薄弱的环节进行毁灭性打击。
匈奴作为游牧民族,居无定所,在广袤的沙漠中,行踪也常常无迹可寻。面对“狡猾”的敌军,霍去病却颇有“天赋”,总是能够找到匈奴的老巢。
公元前121年,汉武帝任命19岁的霍去病为骠骑将军,命其在春、夏两次率兵出击占据河西。霍去病再次领命出征,进击河西区域。
在春季作战中,霍去病势如破竹,翻山越岭横渡杳无人烟的戈壁沙漠,在六日内急速转战一千多里,横扫匈奴五个部落。
春天,霍去病一战河西,让匈奴闻风丧胆。同年夏季,霍去病带兵二战河西,这个名字成为匈奴人的噩梦。
按照计划,霍去病应与公孙敖带领的骑兵会合,共同向西进击。可是,霍去病来到指定的地方连续等了好几天,也不见公孙敖部队的踪影。
有勇有谋的霍去病采用“大纵深穿插迂回”的战术,独自率军按照原计划急速前进,深入匈奴境内两千多里路。歼敌三万余人,俘获匈奴五王及其他贵族百余人。
短短一年内,霍去病征服河西,歼灭、受降匈奴累计八万多,一举收复了北匈奴霸占已久的河西走廊,给匈奴留下一曲“亡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妇女无颜色”的哀歌。
霍去病带领着汉军凯旋归来,汉武帝亲自出城迎接。经过此次战争,霍去病的声望、地位与舅舅卫青已不相上下。
在霍去病将领生涯中,最辉煌、也最震撼人心的当属在公元前119年春,为了巩固西汉王朝的势力,霍去病和大将军卫青共同帅兵发动的漠北大战。
霍去病领军奔袭2000多里,以一万五千人的损失,歼敌七万多人,而后乘胜追击,一路向北追到大漠深处的狼居胥山。
在这里,霍去病带士兵做短暂休整,率大军进行了规模宏大的祭天地的仪式,以示此地被纳入西汉领土。
封狼居胥之后,霍去病继续率军深入追击匈奴,一直打到翰海(今俄罗斯贝尔加湖)。这是一场视死如归的恶战,不惜以死亡为代价,展示了霍去病视死如归的气节。
金戈铁马,气吞山河。在这场征战中将他的技能和战法发挥到了巅峰,封狼居胥,也成为中国历代武将的最高追求。
霍去病以少年之姿,屡战屡胜,更是成了匈奴人闻风丧胆的不灭战神。
21岁,霍去病和舅舅卫青一同被封为最高军事首领——大司马。此后,直到汉武帝行将就木,汉朝再没有人被封为如此神圣的官职,足以见得霍去病在汉武帝心中的位置无人取代。
年少轻狂,也爱恨分明、重情重义
有句话是这样说的,年少轻狂者必有天纵之才。
这句话用在霍去病身上再适合不过。
霍去病的张狂不仅不被朝中大臣喜欢,就连同时期的史学家司马迁也不喜欢。
司马迁在《史记》中,对霍去病极尽贬低之词。
“然少而侍中,贵,不省士。其从军,天子为遣太官赍数十乘,既还,重车馀弃粱肉,而士有饥者。”
霍去病打仗时要带上大鱼大肉,士兵还饿着肚子,而他把多余的鱼肉都扔了,也不给士兵吃。
听起来是一个非常自私的将领。
可是作为打败匈奴的干将,西汉的功臣,高高在上的汉武帝也一直纵容着霍去病的这种怪癖。
一次,在汉武帝宴请将领商讨讨伐匈奴对策时,霍去病骄傲地说自己打仗要用上专用的庖厨,同朝大将认为将军和士兵同甘共苦是必须要的。
而霍去病认为打仗需要的不是行仁义,将帅的目标只有一个,就是打败敌军。如果天天和士兵同甘共苦,也是个无能之将。
有的大臣认为他娇生惯养,有的则认为他不体谅下属。
可汉武帝不仅纵容着这位战神的“坏脾气”,还在霍去病出征打仗时给他调配过去最好的厨子一路随行。
正是年少轻狂时,肆笑他人古不化。
在别人看来不通人情的霍去病,从来没想过遮掩自己身上骄傲坚毅、杀伐敢果的光芒,也不惮于被别人所诟病。
漠北之战时,武将李广参战。结果因为迷路,贻误战机,致使匈奴单于逃脱。
出现如此严重的战争失误,卫青让李广认罪,可高傲的李广觉得自己不能向朝中的对手认罪,于是,不堪受辱,自杀身亡。
李广的儿子李敢得知此事,认为是卫青逼死了父亲,想要射杀卫青,好在卫青只是受了轻伤。
霍去病得知此事,在一次狩猎中,以误伤的名义刺伤李广的儿子李敢,为舅舅卫青报仇。
汉武帝虽然责怪霍去病行事鲁莽,但是出于战争考虑,对霍去病极尽宠溺,随口遮掩过去此事。
纵然,这位战神一身傲气,年轻气盛,但是他也是爱恨分明、重情重义的。
长大后,得知自己的亲生父亲是霍仲孺,虽然他的父亲从未尽过抚养他的责任,可霍去病从来没有怨恨过。
出征时,路过平阳,霍去病让下属把父亲接到自己休息的住处。时隔二十年未见,以臣子相称,不免有些尴尬。
但霍去病没有忘记父亲的恩情,派人为父亲置办田宅奴婢。
年少轻狂、意气风发,却又重情重义,霍去病只是用他自己的逻辑处世,不曾惧怕过谁。
英年早逝的华夏战神
公元前117年,也就是霍去病大战漠北之后的两年,霍去病突然病逝,年仅24岁,让人觉得是天妒英才。
霍去病的英年早逝让汉武帝非常悲痛,汉武帝为霍去病举办了盛大的葬礼,还让士兵从长安到茂陵排列成阵,为这位英豪送行。
为了纪念这位爱将的赫赫战功,汉武帝特意派人将霍去病的坟墓外形修建成祁连山的样子。
纵观霍去病的一生,一生打的都是以少战多的胜仗,彻底消灭了匈奴主力,为汉朝的安定立下汗马功劳。
璀璨流星,在至为灿烂的时候凋零。霍去病的死,成为整个汉朝的损失。
关于霍去病的离去,有太多谜团,有人说是因为战争积劳成疾,也有人说他是因为避免朝廷斗争而隐退。
历史的真相,我们无从考证。就连司马迁记录此事时也只是用了一个简单却意犹未尽的“卒”字。
但不可否认,霍去病用自己传奇的一生诠释了什么叫做年少有为。
他的一生就是一场闪电战,在历史的城墙上留下仓促的斑驳光点,也成就了一个时代的传奇。
. END .
【文| 田心】
【编辑| 丹尼尔李】
【排版 | 毛毛雨】
往期精彩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