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是瑰丽美妙的,爱是庄严神圣的,爱也是动人心魄的,多少年来,以爱为话题的文学作品,让无数的文人骚客前仆后继。
中国有梁山伯与祝英台的为爱化蝶;美国有思嘉丽与白瑞德的遗憾错过;法国更是有为爱追求自由的毒玫瑰卡门。他们的故事虽然结局并不完美,但至今仍然在全世界广为流传。人们喜欢爱情悲剧,也许是来自一种缺憾,也许是出自一种对美好的渴望。
紫陌并不喜欢悲剧,但却喜欢看悲剧的爱情故事。因为悲剧总是可以给我们启示与警醒,让我们在现实生活中,远离悲剧、守住美好。看了那么多的悲剧后,紫陌最喜欢的,还是英国作家莎士比亚笔下的《罗密欧与朱丽叶》。
《罗密欧与朱丽叶》讲述了一对青年男女,在家族仇恨、传统道德面前,敢于追求真爱,不惜牺牲性命的故事。虽然他们的爱情本身并不可悲,但是站在“相爱却不能相守”的角度上讲,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结局依然是悲惨的。而在紫陌看来,造成他们这场爱情悲剧的根本原因,是源于罗密欧与朱丽叶骨子里的那份“冲动”。
人都说冲动是魔鬼,在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爱情故事里,我们亲眼见证了这个“魔鬼”,摧毁别人幸福的全过程。而事实上,不仅是在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故事中,在现实生活中,也有很多人因为冲动,而陷入不幸。
佛经上说,“动作瞻视,安定徐为”。“徐”是缓慢的意思,就是要求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一举一动不要急躁,要学着稳重、要学着安详。
冲动的人,不仅难以委以重任,还常常容易引起麻烦,造成失败。所以,大家才说谋定而后动,意思就是,让我们在做任何事情之前,都要先思考一下,而不是在一时冲动的情况下,做出令人后悔或遗憾的事情。
那么,罗密欧与朱丽叶的冲动,体现在哪里呢?他们又是出于什么原因,才会这么冲动呢?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又该如何控制冲动呢?今天紫陌就和大家一起来分析一下。
1. 冲动是魔鬼,也是悲剧的“创造者”
延参法师曾说:“冲动是魔鬼,让你常常后悔,照进是后退,方向总是不对。”
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故事虽然感人,却也让我们透过男女主人公的“冲动”,看到了这场悲剧的必然性。先说朱丽叶,她虽出生在钟鸣鼎食之家,身份高贵,却从小不得不听从父亲安排。当父亲把她许配给贵族小伙帕里斯时,朱丽叶彻底乱了分寸。
她知道自己无论是上吊、做叫花子、挨饿,还是死在街上,父亲都不会心疼自己,因为她只是父亲的一颗棋子。为了能和罗密欧在一起,朱丽叶只能去找神父帮忙,并冲动地服下了“假死”药,全然不顾及这么做的后果。而事先毫不知情的罗密欧,在朱丽叶的墓前痛不欲生,他也冲动地服下了买来的毒药,追随而去,根本没想到其中蹊跷,也没去找神父问明真相。
当朱丽叶醒来后,看到倒在地上的罗密欧,万念俱灰,随即结束了生命。其实,从一开始,他们的结合就很冲动。因为爱之深,所以自行忽略了现实的矛盾,在爱的冲动下,偷偷结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注定不会得到祝福。
虽然在爱情面前,罗密欧与朱丽叶敢于追求爱情的精神,值得被肯定。但是,他们所透露出的骨子里的冲动,却也引人深思。那么,具体是什么样的原因,造成了他们的冲动呢?
2. 剖析《罗密欧与朱丽叶》中的冲动原因
①在家族仇恨、父权专制的压力下,乱了心智
乱了心智的人,最容易做出冲动的事。罗密欧与朱丽叶在家族仇恨的压力下,心智大乱,完全没有了理智。蒙太古和凯普莱特两大家族,素来水火不容,就连两家的仆人走在街上,都会互看不顺眼,挑事斗殴。所以,开篇第一场,就是两家仆人斗殴的画面。
他们的斗殴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为恨,因为斗殴,所以斗殴。心理学称其为“海格力斯效应”。
说的是,由于误解或嫉妒两个人之间有了矛盾,这时候如果你想报复对方,就会加深对方对你的仇恨,有可能导致对方挖空心思加害于你,如果你还不罢休,他就会更加恶毒的报复你,直到两败俱伤。
蒙太古与凯普莱特两大家族就是如此,他们不肯放过任何一个让对方难堪的机会,他们相互拉扯、互相伤害。在这种情况下,别说是结亲,他们两家的人都不能有交集。
但爱情就像龙卷风,来的让人猝不及防。舞会上,罗密欧与朱丽叶一眼定情。月光之下,后花园里,他们彼此袒露了心声后,便偷偷结了婚。可是,家族的仇恨横亘在他们之间,让他们没办法白首。
恰逢这时,朱丽叶的表哥提伯尔特又找罗密欧决斗。罗密欧见到自己的朋友死在提伯尔特的剑下时,忘记了自己是朱丽叶的丈夫,也失去了理智,便在冲动之下杀死了提伯尔特。罗密欧的冲动,让他与朱丽叶之间的关系雪上加霜,他不仅被流放,还遭到了朱丽叶父亲的厌恶。
朱丽叶的父亲一直把自己的女儿,当作攀龙附凤的工具。当他得知女儿喜欢罗密欧时,心里慌了神,恰巧贵族小伙帕里斯前来求婚。为了证明女儿是自己的私有财产,也为了丰厚自己的资产,他强迫朱丽叶嫁给帕里斯。
在当时那个父权专制的时代,女性毫无权利和尊严可言。
对此恩格斯曾指出:“母系氏族权力被推翻,对女性而言是一次世界性的历史性的巨变,男性可以在家发号命令,女性则被贬低被沦落到奴隶地位,女人成为男人泄欲的奴隶,传宗接代的工具”。
比起被家族仇恨迷乱心智的罗密欧而言,被父权强压的朱丽叶,更是乱了分寸。朱丽叶找到了神父,并冲动地以“死”拒婚。
在家族的仇恨、父权的专制压迫下,无论是罗密欧还是朱丽叶,都因失去了判断,而做出了冲动的行为。同时也为后文,他们的双双殉情埋下了伏笔。
②在“线性时间”的观念下,死亡才能让爱趋于永恒
与中国的“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传统观念不同,罗密欧与朱丽叶更愿意在热恋中死去。这是因为在他们的身上,保持着一种基督教的“线性时间观”。
所谓的线性时间观,就是相信由生入死时间的短暂,而信仰爱情,则又拒绝无常,在这种矛盾心态下,必然会触发一种,宁愿短暂但要充盈的生活态度。只要充满激情寻找的爱情,死亡便不再是阴影,甚至可以说热恋中的男女更愿意在热恋中死去,而不愿等到日暮西沉,激情不再。
从罗密欧的告白得到了朱丽叶的回应后,罗密欧所说的:“幸福的,幸福的夜啊”,就可以看出,此时的“幸福”,不单单指的是“短暂的幸福瞬间”,而是一种漠视时间,填补生命残缺的永恒的幸福。
在他们的眼里,不在乎他们的爱情是否会被祝福、也不在乎仪式是否隆重,他们只在乎彼此拥有。所以,不论自然时间如何变化,对他们而言都是无惧的。因为他们是彼此的依赖,也因为他们不愿意让“爱情等待”,所以他们才会在对方离世后,自己也冲动地跟着去了天国,让灵魂继续“相守”。
③在“人文主义思想”的影响下,冲动只是为了捍卫自己的尊严
在16世纪末,英国正值伊丽莎白女王统治的鼎盛时期,也正是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的转折时期,更是人文主义思想,与传统思想不断发生碰撞的时期。
在当时,人文主义者反对封建时期的社会关系和伦理关系:“主张“以人为中心”,反对神权独裁和教会的权威专制,坚持人的权利和尊严,赞美人的智慧和力量,主张理性认知,提倡探索自然”。
罗密欧与朱丽叶生在这样的过渡时期,深受人文主义思想的影响。比起听从别人的安排,他们更愿意追求自己想要的幸福。可这样的思想,却被具有封建社会关系的两大家族(蒙太古和凯普莱特)所不耻,也和传统的道德观念产生了冲突,所以,为了捍卫爱情,也为了捍卫尊严,他们才会选择自我牺牲。
其实,所谓的“道德冲突”,指的是不同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对同一行为提出了不同的要求,迫使行为主体在两者之间做出抉择。面对此情景,行为者不能同时遵守两者的要求,必须为了执行某个道德原则或规范而放弃另一道德原则和规范,为了实现某种道德价值而牺牲另一种道德价值。
罗密欧与朱丽叶当然知道自己对爱的追求,是离经叛道的,也是不被祝福的。但是,对他们来说,牺牲自我虽然冲动,但他们捍卫的不仅是一份美好的爱情,更是尊严和自由。
其实,在现实生活中,这种“道德上的冲突”也是普遍存在的。也正如上面所说,只要有冲突,就会有牺牲。但比起冲动和牺牲,认真地思考、冷静地面对,更能将问题有效地解决。
3. 《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现实意义
从另一个层面来讲,冲动大多时候来自一种“死亡本能”:因为“每个艺术主体都同时背负着生存意愿,和与之相反的死亡本能。所以,最能体现后者的便是战争、吸烟等自我毁灭的举动”。
在死亡面前,罗密欧与朱丽叶毫无畏惧,不光是因为他们无力改变家族的仇恨,还因为他们对爱情的执着,以及对尊严和自由的捍卫。所以,他们才会变得冲动,才会全然不考虑,冲动会给别人和自己,带来怎样的伤害。
有专家曾言:冲动型的人,面对内、外部的刺激,不会考虑对自己或者他人的不良后果,也不会很好地管理和控制自己,只会做出匆忙的、非计划性的反应。
罗密欧与朱丽叶冲动下的悲剧令人唏嘘,现实生活中,被冲动这个魔鬼击垮的人,更是比比皆是。“重庆公交坠江事件”中的刘某和冉某,就是被冲动“夺”去了性命的人。
刘某发现坐过了站,便跑去要求司机冉某停车。冉某解释,该路段不能停车后,刘某便与其发生口角,甚至在冲动之下,用手机打了冉某的头。冉某也不甘示弱,冲动之下,不顾驾驶员的守则,一边开车一边还手回击。最终,车辆失控,掉进了江中。
他们的冲动,不仅害了自己,还害其他乘客也跟着丢了性命。然而,这样的冲动事件,却不是个案。上海17岁高中生,因为被母亲训斥,冲动地跳下了卢浦大桥;常春藤女博士因为被母亲否定,冲动地选择了跳楼;泰国一儿子因受不了父亲的教训和“怂恿”,冲动地枪杀了自己。
他们虽是不同时代、不同国家的人,却都因冲动而悲剧散场。而我们与其在这里唏嘘,不如好好地调整自己,避免由于冲动,做出伤害自己和别人的事情。
正如俄国文学家屠格涅夫所说:“最好在发言之前,把舌头在嘴里转上几圈”。
也就是说,在做任何决定、说任何话之前,为避免冲动,都请一定要保持冷静。哪怕只有短暂的几秒,也要给自己的大脑一个“喘息”的机会。因为稳住了自己的情绪,就相当于扼制住了冲动的野蛮生长。那么,如何才能稳住自己的情绪,避免冲动呢?具体你可以这样做:
①改变思维方式
阿尔伯特在《控制愤怒》中曾提出,造成冲动和愤怒的“罪魁祸首”是,非理性思维。而非理性思维的代表之一,就是“应该式”思维。
在《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故事中,帕里斯就是一位拥有“应该式”思维的人。他一厢情愿地觉得,朱丽叶就“应该”和自己结婚。所以,得知朱丽叶爱罗密欧之后,他才会在冲动之下,不顾罗密欧的劝阻,执意要决斗,最后才会死在罗密欧的剑下。
现实中的悲剧也是如此,重庆公交上的刘某,如果能不自以为地觉得,司机就应该停车、就应该服务于乘客,那他也不会在冲动之下,动手打人,也不至于丢了性命。
所以,想要稳住自己的情绪,告别冲动,就要学会告别“应该式”思维。学会换位思考,不要总想着:“别人就应该怎样”,而多去试着体谅和理解一下别人的辛酸和不易。
②转移注意力
当你越是纠结一件事时,就越会产生执念。特别是当你被某种负面的东西刺激时,情绪就会很难控制,也很容易掉进“绝对化”的极端陷阱里。所以,这个时候,最好的方法,就是强迫自己停下来,然后转移你的注意力。
罗密欧本不想与提伯尔特决斗,但他的朋友却觉得不肯应战的罗密欧很怂。如果这个时候,罗密欧拉走朋友,或是找个借口离开现场,那朋友就不至于死在提伯尔特的剑下,罗密欧更不会冲动地杀了提伯尔特报仇。
生活中的悲剧也是一样,如果常春藤女博士不那么在意母亲的“否定”,在与母亲吵架时,能将注意力转移到自己曾得到过的荣誉上,那她也不会悲观地用跳楼来结束生命。
所以,想要稳住自己的情绪,告别冲动,就要学会转移自己的注意力。即便你正在气头上,即便你激动到发狂,也一定要强迫自己冷静下来,你可以尝试做深呼吸,直到自己安静下来;也可以听听音乐、看看喜剧唱唱歌,其实除了冲动,你还可以做很多事。
总之在生活中,我们一定要学会调和自己,避免因为冲动,而导致悲剧。但如果你把自己控制的很好,却遇到了“冲动”的人,又该怎么办呢?
比如,当你遇到冲动的帕里斯时,你会和他决斗吗?当你遇到冲动的刘某时,你会边开车边回手还击吗?
当然不会。
因为人在冲动的情况下,大脑并不受控制,所以会做出很多伤害自己或别人的事情。如果你已经发现了对方很冲动,却还和其争辩,那就相当于用别人的冲动,来惩罚自己。所以,对待冲动的人,你最该做的就是:别和他们较劲,也别尝试激怒他们,而是给他们平复冲动的时间。
4. 写在最后
当我们遇到一件事的时候,最先启动的就是我们的情绪,等过了几秒以后我们的理智才开始起作用,心理学家保罗·艾克曼把这个时间差称之为理智空白期。
所以,在“理智空白”的期间,我们会变得很冲动,也会做一些很后悔的事。在《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故事中,无论是罗密欧、朱丽叶,还是帕里斯,以及两个家族的人,他们都因为仇恨的刺激,而变得冲动、跋扈,所以才造成了最后的悲剧。
现实生活中的案例也是一样,如果他们能稳住自己的情绪,不那么冲动,也不会在现实中书写悲剧。人最大的悲哀就是,因为无法控制自己的冲动,而造成了一段不可挽回的悲剧。人生不易,还有许多美好值得你去发现,所以,切勿让“冲动”支配了你的人生,且行且珍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