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往今来描写柳树的诗词可以说是不计其数,但是最能表现柳树婀娜多姿体态的,当属唐朝诗人贺知章。他的《咏柳》七言绝句,四句二十八个字,把初春柳树的神态活灵活现地表现了出来。
经过一冬的严寒,大家还在休眠,还在蛰伏着。柳树就开始觉醒了,它的枝条上就发出了浅黄色的嫩芽。枝条在河岸的东风里轻轻地摇曳,不愧为一个报春的使者。
贺知章这首诗就是抓住柳树报春这个“早”的特点,连用四个比喻,把柳树比喻成女子,让这样的美人沐浴在二月的春风里。
《咏柳》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我们来看看这四个比喻,它是怎样逐层来展开的。
第一层,把柳树的叶子比喻成女子佩戴的碧玉
柳树身上刚刚突出的嫩芽,长成了叶子。因为太嫩,它还只是鹅黄,没有转化到成熟的青绿色。
这些叶子垂挂在柳枝上,就像一个美女身上佩挂的碧玉,在微风中叮当作响。
汉语中早就有小家碧玉这个成语,指的是小户人家腼腆善良的女子。乐府诗中也有“碧玉小家女,不敢攀贵德”。可见用碧玉比喻柳叶,人们就会自然联想起妙龄女子的衣饰来。
第二层,把“一树高”比喻成亭亭玉立的美女
既然有了女子的佩饰,就一定有一个女子来佩它。看“一树高”就是的,“高”指这个女子身材的高挑,亭亭玉立。“一树”就是满树,满树都挂遍了“碧玉”一样的柳叶。
到此,一棵柳树的形象就站立起来了。如果没有这个“高”字,那些“碧玉”就无所依托,它只能杂乱无章地堆积在那里。
现在它们都有条不紊地悬挂起来,在二月的暖阳里熠熠生辉。
第三层,把柳树的枝条比喻成绿丝绦,即女子的裙带
但是只有到这里才是真正的完整。因为写到了“绿丝绦”,这一根一根的柳枝,它们是刚刚从柳树身上伸出来的,是它们把这一片一片的柳叶连缀起来。
一棵柳树有多少柳条啊,“万条”,它们一律向地面垂下来,像梳子梳过一样那么整齐顺滑,很少看到有互相交叉的乱象。
这绿丝绦不是女子的裙带吗?古代女子穿裙装的多,唐代是唐装吧。
第四层,把春风比喻成剪刀,裁剪出了美女的装扮,裁出了春天
三四两句从描写柳树中跳出来,回到春天上。这么漂亮的柳叶,碧玉似的柳叶,是怎么来的,原来是春风这个裁缝师傅,是春风这把剪刀,一刀一刀给裁出来的。
这里看似裁剪一棵树的柳叶,实际上是裁剪全天下的柳叶,甚至是整个大自然的花花草草。春风是美的创造者,这样春风一到,整个大地就回春了,变得万紫千红。
这第四层比喻是诗人的独具匠心,他把春风比喻成剪刀,变无形为有形。历史上还有谁有如此独到的想象力呢?
至此,一棵柳树在诗人的四层比喻中,就像一个美女,活脱脱地站立了起来。在这个创作过程中,诗人同时也表达了盼望春天、赞美春天、乐观开朗、热爱生活的美好愿望。
再者,《咏柳》诗的结构也是有其特点的。它采取的是总分总的格局,先写对柳树的总体印象,再写到柳叶,最后写柳枝,再回到春风上,由总到分,又由分到总。
诗的格调清新明快,语言华美流畅,从一棵柳树窥见了早春二月的山水田园风光。人们刚从漫漫的严寒中走出来,看到这样一首诗,一个明丽的画面,一定充满了欣喜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