嫡子是什么意思(古代庶子是什么意思)

《大秦帝国》第一集中,秦魏两军鏖战数日,死伤无数,胜负未分。对于即将爆发的新一轮大战,秦魏双方内部都争议频频,魏军大营里,卫鞅提出他有一策,可解纷忧,先是大将龙贾一脸不屑:“你,明得大事,有得谋划?”

随后卫鞅说此战要害只在不战,主张‘秋守春战’,公子卬虽然之前从未打仗,但却自视甚高,如今正想从公叔痤手中争兵权,要独立大功,这时候听卫鞅说什么“‘秋守春战’”,大加讥讽,先说他是疯子,又说,你真是个草包啊,最后竟说,你个小小的中庶子,我连罚你的心情都没有了。

那么,这个中庶子,是个什么职位?,怎么这么让人看不起呢?

我们先来看看什么时候才有这个官职呢?其实就是战国时国君、太子、相国的侍从,最早有记载的是西周时,设置有“庶子官”,大家都知道古时候一个人的出身分为嫡出和庶出,所以就有嫡子和庶子,那时候诸侯、卿大夫之类的庶子自然不少,这“庶子官”就是专门教育这些“庶子”的一个职位。

春秋战国时,魏、秦等国也设置有”中庶子”,汉代以后就成了太子侍从官。

据《后汉书·百官志四》:”太子中庶子,六百石。”

之后各朝各代中,也只有元朝还有这个官职。再往后就没有了。

此时的卫鞅就是这么一个官职,也许还不能称之为官,称侍从、家臣或者亲信也许更准确一些。办公地点多在公叔痤的丞相府。有人也许会较真儿,说不应该叫丞相府,因为这时的魏国国君还没称王,还是魏侯,没有王那有丞相?您要这么说也对,可是剧中就是叫公叔痤丞相,国君是魏惠王,并且《大秦帝国》原著中也是这么称呼的,我们也暂且也叫丞相吧。

战国时代丞相的权力很大的。独立开府行使日常的行政权力。所谓开府,是指丞相的府邸就是独立的国府官署,丞相有权在自己的府邸召集官员议事并发布指令。就是说可以在家里办公,而其他官员就没有这个待遇了,除了国君特许外,都必须在自己的官署办公,府邸只是单纯意义上的住所。

公叔痤是魏国老丞相,而魏国又是当时最强大富庶又文明的大国,丞相府更是非同一般。所谓学在官府,那时候各类藏书和政令典籍等大都在官府保存,且都是竹简,量是很大的,日常要做大量的整理、修缮和书简事务。自然少不了要专人负责,中庶子卫鞅就是干这个的,专门掌管书房,跟现在的秘书长差不多。

那么卫鞅是怎么到公叔痤这儿当这个中庶子的呢?流浪过来的!这还得从卫鞅的出身说起。

殷周血统,父周母商。

这是后来公叔痤向魏惠王举荐卫鞅时是说的。

卫鞅的祖上,父系是周王族远支公子,姬姓,历代母系却多有殷商女子。随着卫国公族渐渐衰落,卫鞅一族也慢慢地沦为平民了:开始以公族之“姬”为姓,再以“公孙”为姓,再以国号“卫”为姓,从王族血统渐渐地步入了平民。

通常,公的儿子叫做公子,公的孙子叫做公孙。公孙的儿子,如果有封地就以地名为氏或以祖父的字为氏。如果没有封地,就没有氏。以公孙二字作为自己的氏,在战国时代才有,那是一个“有名无实”的氏。

卫鞋就是这样的例子,也以也叫公孙鞅,虽然还顶着“公孙”之名,尽管血管中有或多或少有那么几分或几十分之一的贵族的血,但实际然已经是完完全全的“国人”了。卫鞅的父亲,年轻时也顶着“公子”名号,与一个商旅人家的女子结合了。这个女子是殷商后裔,由于商人之女的身份,不能做一个具有王族血统的“公子”的正妻,只有做了妾。她便是卫鞅的母亲。卫鞅的父亲给他起了个比较怪异的名字——鞅。什么是鞅?马脖子下的皮革!可能父亲希望儿子像马颈革一样坚韧吧。

但是,按非常看重礼制尊卑的周人的说法,妾生子是庶出,是卑贱的,所以称之为“庶孽之子”

“庶孽之子”就是一个穷书生,资格还不如商人,只有到处流浪,找工作。后来,卫鞅流浪到魏国,蒙魏国丞相公叔痤收留,作为家臣给他一份薪水,称他为“中庶子”。

“庶孽之子”就这样做几年“中庶子”。

参考资料:《后汉书·百官志四》

《史记·卷六十八·商君列传第八》

与庶子是什么意思相关的文章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