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的一年多各大媒体集中总结了中国科技领域的创新,虽然各媒体的侧重点不同,但这些科技创新都是可大书一笔的。我们从这些诸多的科技创新中随意截取一些,哪一个都是值得我们自豪的。除了“九天揽月”(探月)和“五洋捉鳖”(深潜)之外,下述的科技创新也正在改变着人类历史。
北斗导航系统全面建成。北斗导航系统完全是由我国自主建设、独立运行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是我国迄今为止规模最大、覆盖范围最广、服务性能最高、与百姓生活关联最紧密的巨型复杂航天系统,由卫星、火箭、发射场、测控、运控、星间链路、应用验证七大系统组成。如今,北斗导航系统已经开始为全球和全人类提供服务。
“中国天眼”正式开放,为世界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被誉为“中国天眼”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通过国家验收正式开放运行,成为全球最大且最灵敏的射电望远镜,也意味着人类向宇宙未知地带探索的眼力更加深邃,眼界更加开阔。
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飞行试验圆满成功。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五研究院研制的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的返回舱成功降落在东风着陆场预定区域,这标志着试验船飞行试验任务圆满成功,也意味着中国载人航天事业开启了新的篇章。
中国首台类脑计算机研制成功。浙江大学与之江实验室共同研制成功我国首台类脑计算机,这也是目前全球神经元规模最大的类脑计算机,可实现通过语音开展移动指令,对现场进行巡逻、营救和抢险任务,模拟视觉、听觉和嗅觉等多个不同脑区,运用“意念”打字、唱歌、念诗等多种智能任务。研究团队表示,随着类脑芯片不断迭代升级,未来类脑计算机或将植入手机、机器人,产生新的智能服务体验。
“九章”问世。我国科学家成功研制出中国量子计算原型机“九章”。其求解数学算法高斯玻色取样的速度仅为200秒,而目前的超级计算机要用6亿年。这说明中国在量子计算机领域已经超过了美国谷歌研发的铃木量子计算机,重新夺回了量子霸权。
我国最高参数“人造太阳”建成。我国新一代可控核聚变研究装置“中国环流器二号M”(HL-2M)于2020年12月4日建成放电,标志着我国跨入全球可控核聚变研究前列。该装置是我国目前规模最大、参数最高的先进托卡马克装置,是我国新一代先进磁约束核聚变实验研究装置,采用更先进的结构与控制方式,等离子体体积达到国内现有装置2倍以上,电流能力提高到2.5兆安培以上,离子温度可达到1.5亿摄氏度,能实现高密度、高比压、高自举电流运行,是实现我国核聚变能开发事业跨越式发展的重要依托,也是我国消化吸收ITER技术的重要平台。
我国率先实现水平井钻采深海可燃冰。天然气水合物通常称为可燃冰。科学家在水深1225米的南海神狐海域的试采创造了“产气总量86.14万立方米、日均产气量2.87万立方米”两项新世界纪录。此次试采攻克了深海浅软地层水平井钻采核心技术,实现了从探索性试采向试验性试采的重大跨越,在产业化进程中取得标志性成果。我国也成为全球首个采用水平井钻采技术试采海域天然气水合物的国家。
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引出四项科学发现。新冠肺炎疫情是2020年全球最重要的公共卫生事件。在全力抗击疫情的过程中,中国科学家在科学研究方面做出了成绩,分离新冠病毒、破解病毒基因序列、确定平均潜伏期、确定传播方式,成为当年最重要的科学发现之一。
我国的科技创新不仅服务于人类、造福社会,还不断地被写进学校教材之中。例如,统编小学语文四年级教材的科普单元,就有《千年梦圆在今朝》《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等课文。统编初、高中语文教材中,选取了一批反映新的科学成就和科学探索以及相关领域科学家的内容。其中,有反映我国航天科技成就的《太空一日》,有反映我国国防科技成就的《一着惊海天——目击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有反映我国农业、医药、生物技术方面新成果的《喜看稻菽千重浪——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探界者”钟扬》《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等。道德与法治六年级教材介绍了我国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天宫、蛟龙、中国天眼、悟空号、墨子号等相继问世。这说明科技创新教育已经在学校开展,培养科技创新人才成为教育的主要目标之一。创新教育从娃娃抓起,这是中国科技创新战略可持续性发展的正确选择。
本文节选自人民日报出版社《社会热点面对面(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