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总像是陈年的酒,越品越有味道,尤其是那细节中散发的清香,更让人欲罢不能。初读《红日》,我更多的是感受到了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优秀中华儿女们抛头颅洒热血、舍生取义的优秀品质。读着那些激昂的文字,仿佛自己也在那个枪林弹雨的战场上,听着震耳欲聋的炮火声,热血沸腾。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内心也沉淀了下来,再读经典,总会去扣字里行间的那些细节,似乎它的每一章每一段都有一片天地,透过水幕便是水帘洞洞天。
第二遍读《红日》的时候,总有那么几段,一直在我的脑中盘旋,例如沈振新所说的:“…我们不能再去自找苦吃!就拿过桥作比方吧!有平坦宽阔的桥,也有独木桥,骄傲自满的人,常常把自己逼到独木桥上。俗话说:‘双木桥好走,独木桥难行。’走独木桥是危险的,走不好,要跌到水里淹死的!”可见不管是战争还是生活,没有一个人会愿走独木桥的道理。
从小学的看图写字到中学的议论文,团结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团结始终活跃在各种文章里。它在这本书中更是重要,团结不仅仅是形的团结,更要是心的团结,是互相敞开心扉的团结。秦守本刚刚做班长的时候,便有很大的思想错误。他看不上新兵,觉得新兵难搞,会说怪话,会开小差(做逃兵)。所以他一直看着新兵。新兵们虽组成了队伍,但是心是散的。张华峰与秦守本谈心,他以自身的经历为例向秦守本剖析了新兵的想法。他说:“我告诉你,我初来的时候,班长,就是现在的三排副训了几句,当时心里很难受,为了不愿意挨地主的打骂才来革命的,到这里反而又挨骂,脑子一转,我就想开小差。后来,因为当时的副班长杨军对我好,帮助我,同我谈心,我才没有走,要不是杨军,说不定我就不会跟你坐在这里了…”张华峰这几句话,深深地打动了秦守本的心,他开始反省自己去和新兵谈心。他们把话说开,只有把心紧紧的绑在一起,才能一起上战场,才敢把后背留给对方。而他们仅仅是二百多万共产党的一小部分,两百多万位敢将后背留个战友的英雄,他们又有什么奇迹不能创造呢?如文中,孟良崮战役的胜利不可否认是领导者的有勇有谋,但是更重要的是那些团结一致的无名英雄,是他们一起消灭了国民党七十四师。
中国共产党胜利的原因不仅仅是它可以团结自身,更是它可以团结百姓。无数的老百姓愿意为了革命的伟大事业而奋斗,愿意为了保护共产党员而奋不顾身。文中罗光向沈振新介绍了这样一个故事。在抗日战争的时候,一个姓黄的排长负了伤,留在吴家峪一户人家休养。群众把黄排长藏在一个山洞里,每天夜里给他送饭,鬼子到村里搜了九次没有搜到。因为汉奸告密,鬼子硬到村子里索要排长,即使全村的房子烧光,群众也没有把排长交出。后来鬼子把全村男女老少集合起来,声称交不出排长,全村的人都要被斩尽杀绝。后来一个青年小伙子挺起胸脯从人丛里走出来声称自己就是黄排长。结果,鬼子立刻当场把他打死了。黄排长的性命被这个青年小伙子换了下来。一个能把可以团结的力量都团结起来的队伍,有什么是不能胜利的呢?正如徐特立先生所说的那样:“在中国革命中,谁团结了群众,取得了群众的信任,谁就将统一中国”。所以作品的最后,中国共产党华东野战军大败国民党的王牌军七十四师。
团结是经典,越品越有味道。小的时候看团结,是老师告诉我们要团结;长大后看团结,是无数的英雄人物、伟大事迹告诉我们要团结;现在,经历过事情之后,团结便是人生的必需品,是一种信仰,总有一些事情是一个人无法完成的,大部分事情也是一个人无法很好完成的。同样,我相信,在未来,我内心的团结一定会被赋予更多的色彩。每个人也都会为团结包裹上独一无二的外衣。
也许是巧合吧,敲下最后一行字的时候,教学楼外军训的学弟学妹们唱起了“团结就是力量”一个个音符飘向天空,仿佛与远古的声音相撞—“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绵延了五千多年的民族精神,在任何一个时刻都会熠熠生辉。(汉教1901刘新宇)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