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故宫导游词100字(北京故宫导游词200字左右)

北京故宫导游词100字(北京故宫导游词200字左右)

(河北日报)井陉,乃太行八陉之第五陉。井陉县,太行八陉中的千年古县。井陉煤矿,具有千年采掘史的古矿。井陉秦皇古驿道,铺展在太行山上的千年古道。天长古镇,从唐代走来的军事重镇……每每说起井陉,我觉得那是我的第二故乡,那里有我魂牵梦绕的山水亲情。探寻井陉古韵,传承优秀文化,开辟美好未来。我们一起行走井陉,寻古看山。

于家石头村

井陉历史悠久,是太行山古人类较早的栖息地。地质专家在井陉县孙庄乡东元村考古发现的距今30万年前的旧石器人类遗址,是目前太行山中部最早的古人类遗址。

井陉是至今仍以太行八陉命名的千年古陉。飞狐、蒲阴等其他以太行八陉命名的县名如今都已不复存在,唯有“井陉”两千多年的名字沿用至今。

太行山,是中国自然地理框架的“龙脊”,是中国地貌第二阶梯“黄土高原”与第三阶梯“华北平原”的分界,也是中国山岳中唯一一列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纵跨京、冀、晋、豫四省市。所谓“陉”,即山脉断裂之地。太行八陉,就是这列山脉中被河流切割成的河流谷地,也是古今人类穿越太行山的必经之路。它们包括军都陉、蒲阴陉、飞狐陉、井陉、滏口陉、白陉、太行陉、轵关陉。古代井陉、飞狐、蒲阴都曾经作为县名,但传承至今的,唯有井陉一个。太行八陉之千年古县者,也唯有井陉一地。

井陉因地形而得名。北宋文献《太平寰宇记》载:“四方高,中央下,如井之深,如灶之陉,故谓之井陉。”先秦文献《吕氏春秋》称井陉为“天下九塞之第六塞”,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

井陉历史悠久,是太行山古人类较早的栖息地。地质专家在井陉县孙庄乡东元村考古发现的距今30万年前的旧石器人类遗址,是目前太行山中部最早的古人类遗址。距今四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井陉县境内测鱼、胡家滩、天长镇一带,已有原始居民聚居。

据我国著名的历史地理学家谭其骧先生考证,井陉自秦置县,距今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不过,秦汉乃至隋唐时期的井陉县治所位于今井陉矿区天护村。在那里,至今尚存井陉故城遗址,亦称“天护故城”遗址,故城禅院旧址还保存着唐代“陀罗尼经幢”,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但是关于这座寺院及经幢的创建历史及来历,民间流传着多个故事版本。

井陉县小龙窝石窟

井陉作为太行八陉之一,是古代兵道、商道、驿道、官道必经之地,留在井陉乡间、山水中的秦皇古驿道,是镌刻在太行山上的历史印记,是岁月留给井陉的宝贵文化遗产。

说起秦皇古驿道,人们都会想到井陉县白石岭东天门下“秦皇古道”景区,那座东天门下面的基岩,是秦始皇多次东巡走过的古道。由于古代铁轮车反复碾压,形成深深的石头沟痕。

其实,井陉古代的驿道,绝非仅仅留存在东天门一处。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和同事曾经步行考察井陉古道南北两条线路,在鹿泉土门关、头泉、上安、白石岭、微水镇、天长镇、核桃园、大小龙窝、乏驴岭、固关、娘子关等村落和山岭间,留存带有古代车辙痕的古道遗址数十处,成为井陉古道不老的神奇佐证。

其实井陉古道,并非秦始皇时代才开通,早在西周时期就已有之。据《穆天子传》载:“穆天子猎于陉山之西阿,升于三道之蹬。”“陉山”即井陉别称。周穆王北巡拜见西王母的故事,虽然带有很多演义色彩,但《穆天子传》记载的周穆王北巡的行程,带有帝王年表的属性。

春秋时期,井陉古道连接晋国与东面的中山国。在《战国策》《吕氏春秋》中记载过一个精彩的故事。公元前457年,晋国六卿之一的智伯准备进攻中山国,需要经过相邻的仇犹国(今山西盂县,紧邻井陉),但仇犹境内林深树密,山高涧险,智伯用献钟之计,诱使仇犹君为其开通道路。仇犹君果然中计,只有他的大臣赤章蔓枝向仇犹君进谏说:“夫智伯之为人也贪而无信,必欲攻我而无道也,故为大钟、方车二轨以遗君。君因斩岸堙溪以迎钟,师必随之。”赤章蔓枝数次劝谏,然而仇犹君拒不纳谏。赤章蔓枝痛心地说:“为人臣不忠贞,罪也;忠贞不用,远身可也。”随后“断毂而行”,投奔卫国(一说齐国)而去。用白话文描述,就是驾车沿着井陉古道东去,结果路太艰难,车毂断了。就在赤章蔓枝走后不久,智伯“攻中山,取穷鱼之丘”,仇犹国被智伯所灭。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车同轨、书同文,修筑统一的驰道,井陉之道开始畅通。秦始皇多次东巡经过此地。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第五次出巡,病逝于沙丘平台(今河北巨鹿东南,一说广宗县大平台)。中车府令赵高篡改诏书,赐死扶苏、蒙恬,扶持秦始皇少子胡亥即位。丞相李斯和赵高等将秦始皇尸体安放在车中,秘而不宣,回咸阳后,便上演了赵高“指鹿为马”的历史闹剧,开启了秦王朝灭亡的序幕。至于近年不断有人演义秦始皇腐尸埋葬在井陉的说法,应该只是传说而已。甚至井陉古道出现了“晒灵台”(传说秦始皇尸体晾晒之地)的传说,都不太符合当时的历史背景。

倒是公元前206年,汉大将韩信在井陉背水一战,一举灭赵,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使得井陉及井陉古道名扬天下,也使得“置之死地而后生”等成语流传千古。

1903年,随着中国近代铁路的肇兴,清政府向海外举债,修筑正太铁路支线,按照法国工程师艾尔巴尼的设计,这条铁路从太原经过阳泉、井陉、鹿泉到振头车站(后改为石家庄站)。由于资金不足,修筑一米轨距的铁路,不能与京汉铁路1.435米轨道对接,所以石家庄成为两种铁路的中转站,巨大的仓储、转运产业,导致一座新兴城市的崛起。而正太铁路除了在石家庄留下了大石桥、正太饭店等城市肇兴的建筑之外,在井陉的乏驴岭留下了一座铁桥和沿线车站旧址,成为中国近代铁路支线肇兴的标志性印记,也是井陉古道走向铁路时代的标志。

随着石太高铁和高速公路的建成通车,井陉之道,彻底告别了“车不得方轨,骑不得成列”的历史,让井陉交通进入高铁时代。

天长镇位于井陉县西部,为交通要塞,易守难攻,宋熙宁年间为井陉县治之所,俗称“宋古城”。

天长镇城门

井陉天长镇,北宋以来到县城迁治微水镇之前,一直是井陉县治所。而在此前的唐代,这里就是千年军镇,战略要地。天长镇位于井陉县西部,为交通要塞,易守难攻,宋熙宁年间为井陉县治之所,俗称“宋古城”。

其实天长镇之名以及天长镇作为军事防御体系的城墙,早在唐代就见诸史书记载。唐代的天长镇是与县级政权平级的军事建置。在《资治通鉴》记载唐代藩镇割据时期的战争中,多次提到天长镇战役,天长镇曾经是晋、赵等藩镇势力争夺的战略要地和军事堡垒。后晋王朝在这里置天威军,直到北宋时期,这个军事建置一直存在。在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着珍贵的北宋“天威军官瓶”,是天威军官衙专用瓷器,也是井陉瓷窑最具代表性的宋瓷经典“官器”。正因为天长镇军事地位重要,所以城垣建筑城池格局,都充分体现军事防御体系的取向。这座依山面水的城垣,建有南、东、西三座城门,北面靠山,城垣格局依山就势,东西向一条主要大街是城垣内部的防御屏障。南北向街道与东西大街都是丁字交叉,一系列大型建筑,如文庙、城隍庙、皆山书院、衙门、都堂府、总兵府等都是拾级而上的建筑结构,皆具有一定防御功能。如今,天长镇仍是井陉西部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2008年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太行山深处的古村落,收藏了大山的过去,井陉有那么多传统村落,处处展示着农耕文明的辉煌,充盈着纯朴厚重的气质。

深山古陉,古村古宅,古树古刹,成就了井陉古村落的一系列经典。

我曾多次探访大梁江、于家石头村、核桃园、龙窝、南横口、地都、测鱼、吕家村等古村落,在荒山野岭和石街古巷里追寻他们的前世今生。如今,我的书房里还收藏着从这些古村山野中捡拾的观赏石,那是我经常触摸的记忆。

大梁江村,国家历史文化名村,多数村民姓梁。村庄依山坡而建,街道高低错落,纵横交织。大梁江保存完好的明清古民居院落有162座之多,房屋3000多间。古宅古院,呈现出一番古风古貌。村子共有3条街道、5条巷子,总长3700多米,全部用青石和卵石铺成。街道两侧的房屋更是依坡就势,参差错落,正是太行山石头建筑的经典古村。

吕家村,在井陉县南障城镇临山西边界,隐藏在大山深处,风光秀丽,民风淳朴。上万棵古柏绕村四周,绿化率达60%。村口有一棵近500年的槐树。当年邓小平曾在这里指挥过战斗,现在村子里依然完好地保存着当年的指挥部旧址。邓小平旧居是一座石头四合院,大门外西侧有两方碾盘,一个磨盘,站在这个院子里依然可以感受到历史的凝重。

于家村是国家历史文化名村,位于井陉中西部,传说是明代政治家、民族英雄于谦后裔聚居地。他们靠勤劳的双手,开山凿石,辈辈垒房盖屋,建造了规划有序、工艺奇特、粗犷豪放、独具特色的石头村落。其标志性建筑清凉阁,是于家村人坚忍不拔、不忘初心的精神象征。

我们穿行在石板铺就的古老街巷,凝视无处不在的瓷窑、匣钵等瓷窑印记,千古流淌的绵河,巍峨的过街楼阁。此时,脚下的井陉古道旁,石太铁路的火车呼啸而过,历史进入一个新的时代。

井陉的古瓷古窑和具有千年采掘历史的井陉煤矿,是中国历史悠久的手工业遗产。井陉古窑的瓷器千年前沿着绵蔓河、滹沱河运到渤海之滨的海丰港,书写了古代海上瓷器之路的千古传奇。

井陉具有丰富的陶瓷黏土资源,早在5000多年前,先民们就利用黏土烧制陶器。大约在北齐后期开始出现化妆土的瓷器。考古发现,隋代的井陉瓷窑开始使用石炭(煤炭)作为燃料,由此证明井陉煤炭开采历史非常悠久。由于交通地位重要,瓷器交易繁忙,所以从北宋到金朝,井陉瓷窑大量采用印花、模具等先进技术,提高瓷器产量。而且在黄骅市海丰港遗址的“海上丝绸之路”仓储遗址和子牙河中,出土了大量井陉瓷窑烧制的瓷器,由此证明一千多年前,井陉瓷窑的瓷器就沿着水路运到海上丝绸之路、瓷器之路渤海的出海口海丰港,远销海外,而由此引发的井陉煤炭的采掘也延续千年。

进入近代,德国人汉纳根辞去北洋水师顾问的职务,创办了井陉煤矿,靠采掘井陉煤炭迅速暴富。与此同时,段祺瑞、王士珍等北洋新官僚在井陉投资联合创办正丰煤矿,与汉纳根的井陉煤矿竞争。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一向崇拜德国的段祺瑞,对德国宣战,并迅速宣布驱逐德国人汉纳根,正丰煤矿失去井陉煤炭开采的对手,所以得到迅速发展。

如今井陉煤矿汉纳根时代的办公楼、新井井架、烟囱水塔尚存,办公楼前两株枝叶繁茂的紫藤,成为百年井陉矿的历史见证。而位于井陉矿区凤山镇的段家楼建筑群,则是正丰煤矿走向辉煌并历经沦陷、解放、复兴的历史印记。

位于绵河、甘陶河交汇处的南横口村,正是井陉瓷窑世代延续的物证。这里河畔、丘陵,保存着历代延续的各类瓷窑数十座,村民古代多以烧瓷器为业。村中很多老宅及其院墙都是用古代瓷窑盛器匣钵砌筑,透过这些古老的匣钵,我们能够感觉到古窑炉的温度,还能感觉到古时窑工制作时的心境。井陉的三彩塔形罐、绿釉琉璃塔、天威军官瓶、宋代白瓷枕、戳印点彩戳模……大量出土的精美瓷器让井陉窑得以跻身“河北四大名窑”,与定窑、邢窑、磁州窑齐名。这里的陶瓷顺着绵河、滹沱河,顺流而下销往各地,横口古驿——井陉古驿道上重要的驿站,加上一度出现的“家家点火,户户冒烟”的井陉窑烧制风潮,成为井陉古道上一道风景。

我们穿行在石板铺就的古老街巷,凝视无处不在的瓷窑、匣钵等瓷窑印记,千古流淌的绵河,巍峨的过街楼阁。此时,脚下的井陉古道旁,石太铁路的火车呼啸而过,历史进入一个新的时代。(梁勇)

(图片除署名外均为记者田瑞夫摄)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