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社交恐惧症和腼腆内向的本质区别是什么?
优质回答:
从心理学上看,社交恐惧症(现被称为社交焦虑障碍)是一种精神障碍,而腼腆内向是一种人格特质。
尽管,看上去“社交”都会引发这两类人的不适,他们可能也都会想要逃避社交,但实质上这两类人是非常不同的:
1. 社交引发的不适程度是不同的
对于社交恐惧症的人而言,社交情境可能引起他们极大的不适,超出一般人所感受到的不适,他们甚至可能因为害怕社交而丢了工作,无法参加考试,变得不和其他人往来,甚至影响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而内向腼腆的人则不是。他们也许也会对社交感到一些紧张,但他们并不会因此而拒绝与人交往。
比如,下个月有一个聚会,社交恐惧症的人可能从知道这个消息的那一刻起就焦虑得寝食难安,最后索性不参加任何聚会;而内向腼腆的人则是在当天要出门前才感到有些紧张、心跳加速。
2. 逃避社交的原因是不同的
社交恐惧症人之所以回避社交,是出于他们对于社交情境可能引起的不适的逃避,比如他们非常害怕自己又会因为社交的需要而一整个月睡不好吃不好,于是每次聚会他们都选择不参加。
而内向腼腆的人回避社交往往是因为他们对于“社交”本身不感兴趣。他们不喜欢在社交场合中泛泛地交谈、寒暄,这会让他们感到不安/尴尬,相比之下,他们更喜欢和一些熟悉的人进行更有深度的聊天。
社交恐惧症(社交焦虑障碍)是一种临床诊断意义的精神疾病,它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很多影响,不论是工作、学习还是生活。如果你有这方面的担忧,建议寻求专业的心理帮助。
欢迎点赞并关注头条号“知我心理学”——2017年度健康头条号、问答最佳干货科普答主获得者,300万用户信赖的心理学社区,在这里找到你的幸福生活。
References:
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 (2013).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 (5th ed.). Arlington, VA:American Psychiatric Publishing.
其他网友观点
1.腼腆内向是先天形成的一种性格。定型的比较早,在幼年时期,你的家庭的教育以及身边小伙伴的特质决定了你是否内向。社交恐惧症是后天形成的。定型的比较晚,一个十多岁还十分外向的人,有可能在几年后突然发展成社交恐惧症。
2.社交恐惧症是一个人对社交的排斥、恐慌,他们大都是经历过多次、反复的社交失败,导致自己内心产生了心理阴影。由正常社交突兀转变成社交恐惧症的情况通常伴随着环境转变,比如搬家,转校,新的环境造成了个体对周围的陌生,一旦他人被拒绝多次,他就有可能不再愿意参加社交,从而变得沉默寡言。3.社交恐惧症是一种心理疾病,而内向是一种性格。对于内向的人来说,他们通常拥有足够的社交技巧,但他们不愿意与别人交流,一个人待着会让他们非常自在,从而感受舒适,他们享受这种没人能够制约他们,或者打扰他们的生活方式。4.社交恐惧症患者通常缺乏足够的社交技巧。他们经常会在社交活动上出丑,久而久之,为了避免出丑的发生,他们宁愿不去参加社交活动。
5.此外他们往往内心渴望参加社交活动,但是担心会被拒绝,为了避免有可能的这个拒绝,他们宁愿不去参加,而选择一个人独处。对他们来说,一个人独处并不快乐,他们非常想要去在人群中证明自己,为了让别人重视自己,他们甚至会失去自我,过度取悦他人。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帮助
关注小明的两个原创头条号。《赵小明心理团队 》与《心伙伴》~被头条网评为2017年度最火的心理类专栏。
赵小明丨央视财经频道特约心理专家
其他网友观点
你好,看到了你的问题,关于社交恐惧症和腼腆内向的本质区别。回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可以先看下社交恐惧症的诊断说明,可能能更好地回答这个问题。 社交恐惧症的核心症状是持续一段时间内害怕在公众面前可能出现羞辱和尴尬的社交行为,担心别人嘲笑或者给予负性评价,并在相应的社交场合持续感受到紧张或恐惧。大部分有社交恐惧症的人意识到这种紧张和恐惧其实是不合理的,但仍然设法回避相关的社交场合,甚至有一些会进行自我隔离,拒绝所有的社交,对必须参加的社交充满期待性焦虑,而对于社交的回避性行为已经严重影响患者的个人生活、职业功能和社会关系。 临床上如果要诊断为社交恐惧症需要符合以下几个条件:一个是主要在特定的社交情境中会产生焦虑;第二个是对这种恐怖情境产生回避是突出的主要特点;第三个是程度方面会严重影响到自己目前的生活。 以上介绍了社交恐惧症相关的定义和诊断之后,就可以看出它和我们平常说的性格“腼腆内向”还是非常不一样的,内向的人可能看起来是不擅长社交情境,但一般情况下不会出现回避行为,更不会严重影响到自己目前的生活,可是社交恐惧症的患者就会出现。而且,社交恐惧症是属于恐惧症的一种分类,属于一种神经症性障碍,而“腼腆内向”是性格的表现,两者之间并没有直接的相关,且并不代表内向性格的人就容易有社交恐惧症的可能性。 以上是我的一些分享,欢迎继续讨论哈。
答者:暖心理咨询师姚梦丽
快来关注暖心理头条号,温暖你的世界 让我们一起温暖世界 ~
其他网友观点
现在比较通用的叫法,叫做『社交焦虑障碍』
英文原文是Social Anxiety Disorder (Social Phobia),简称SAD。
其实我认为:这个判断不是那么重要。还不如直接去思考:你现在的社交情况,你自己是不是满意,你打算改变吗?可能你会想:如果我有『社交恐惧症』那我就去『治疗』,如果没有我就什么也不做了。
但其实,心理障碍在界定和治疗的时候,有一条原则很重要的:当事人自己是否觉得痛苦,是否阻碍了当事人实现某些他心里的目标?——如果这两个问题里有一个是否定的,其实不存在『必须去治疗』这种说法。
不过我还说一下,科普一下好了。比起专门研究社交焦虑的博士生,我不算熟悉,只能根据读过的课本和论文来介绍。
最后有一个问卷链接,是测量SAD的国外问卷(中文版)。
社交焦虑障碍表现是:
对一种或多种社交情境存在显著并持续的害怕。
具体表现
1、认为自己会在社交情景中丢脸
2、担心自己表现不好而尴尬
3、担心暴露自己的焦虑症状
4、会回避参加社交情景,或者虽然很紧张但强忍着参加
5、显著持续害怕很明显。一般人在陌生场景都会紧张、有点害怕。但是SAD的人会更加害怕更加紧张、一般人过段时间后心情会平复下来。但是SAD的人会长时间的持续紧张和害怕
6、知道自己的担心和害怕是没有道理的、过度的,但是还是害怕
7、可能有明显的生理反应:出汗、尿急、心跳明显加快等。
具体机制-注意力
同时,表现出对社交刺激具有注意偏差;
分别是这三种:
注意增强:会更容易注意到某些事物。比如一群人在眼前,首先注意到的都是不开心、愤怒、不友善的表情。而对中性表情、积极表情的反应比较慢。
注意固着:一旦注意到某些事物后,会发现自己很难转移注意力。比如一直在想刚才看到的某些人的愤怒表情。
注意回避:这个有两个意思。
一是,SAD的人会很想很努力要让自己转移注意力。
二是,SAD的人注意到外界可能有威胁的信息(比如上面说的,看到别人表情愤怒)后,注意力如果转移里就会转到自己的内部(比如开始注意自己是不是紧张,开始想自己是不是哪里做得不好)。不过这第二部分,还是个验证不够充分的假说。
这三个成分交互作用促使社交焦虑持续发展。
内向的定义
心理学上,内向的定义,并不是说害怕社交。
内向的人,是指:独处的时候,更能感觉到有活力、有精神、能够休息好。而和别人待在一起,哪怕什么都不做,也容易疲惫。
外向的人,是指:和别人待在一起,更能感觉有活力、有精神、能休息好。独处的时候,比较容易觉得闷。
也就是说,一个内向的人,可能有社交焦虑,也可能没有。
内向而社交焦虑的人:社交场合持续明显的感觉害怕,而且很容易觉得疲惫。自己一个人呆着的时候,他觉得比较精神。
内向而没有社交焦虑人:社交场合不容易害怕。但是还是容易觉得疲惫,还是觉得一个人比较有意思。
如果你不害怕社交,但是就是不太愿意和人社交。那就是内向。
腼腆和社交焦虑障碍
这两个,确实很接近。
每个人都会有社交焦虑的体验,但是不一定发展成「障碍」。
目前学术界比较公认的是:心理障碍的一些反应,所有人都会有,只是有些人特别强烈持久所以称之为「障碍」。这个叫做:连续性模型。
你到底有没有「焦虑障碍」,按照我国法律和科学态度,是必须你去医院给有经验的医生做诊断的。你必须具体的说说,你到底是什么表现,什么感觉;才能够有个判断。
有些量表可以帮助我们判断,比如
Liebowitz社交焦虑量表:http://www.apesk.com/lsas/lsas.html
国内的有《大学生社交焦虑量表的编制》是北京大学钱铭怡教授(《变态心理学》这本教材的坐着)的论文。不过我暂时没找到量表。
这些量表,都是需要先给很多人做过后,才能得到「常模」。简单说就是:这件事情并不绝对,只是看你所处的国家、文化中,你相比其他人怎么样。如果你的程度和绝大多数人差不多,那就认为是「不是障碍」。如果你的程度,很少找到跟你接近的人,那可能就是「障碍」。
其他网友观点
我是陆俊茜,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医学背景。在世态纷呈的环境里,请记得不管经历了什么,我愿意倾听你的诉说,感受你的感受,陪伴你走出困顿。想成为心理咨询师,可以关注及私信我们的头条号,华大心理陪你助人自助!
首先,我们知道社交恐惧症是神经症的一种,属于心因性疾病。而腼腆内向只是人的性格,并不是疾病。这是这两者最根本的区别。
神经症是一组精神障碍的总称,包括强迫症、焦虑症、恐怖症、躯体形式障碍等等。社交恐怖症,是恐怖症中最常见的一种,是一种以过分惧怕社交活动为主要表现的神经症。患者明知恐怖反应是不合理的但无法控制,而且伴有明显的焦虑,并极力回避,从而影响其正常活动。
正常人对社交活动场合也会有一定的紧张、焦虑心理,关键看这种恐惧的合理性、发生的频率、恐惧的程度、是否伴有自主神经症状、是否明显影响社会功能,是否有回避行为等来综合考虑。
就拿当众发言来举例吧。很多人在当众发言的时候都会感到紧张,主要的原因是害羞、怕自己说不好。一般在过了开始阶段、随着练习的时间增加了、理顺思路了或是有充分准备了,这种紧张感也就消失了。
通常在准备充分的情况下不会刻意去回避类似场合。
而社交恐怖症的患者感受到的却是焦虑和恐惧。他们会感到浑身颤抖、全身或者手心出汗、 呼吸困难、喘不上起来、眩晕、心跳加快、口干舌燥、肌肉紧张、僵硬、恶心 ……严重时,甚至导致惊恐发作(有胸闷、气透不过来的感觉、心悸、出汗、胃不适、颤抖、手足发麻、濒死感、要发疯感或失去控制感)。
这些症状是不会随着时间推移及经历的增加而消失的。几乎可以说是来一次中一次。因此患者是极力回避的。
这就是社交恐惧症和腼腆内向的本质区别。
以下是具有临床意义的社交恐怖症诊断标准(DSM-5),大家可以作为参照。
1、在一种或多种社交情境下都感到显著的恐惧或焦虑。社交情境例如:与人互动,被观察、被注视,在其他人面前表现
2、担心自己的表现(或者让别人看出自己的焦虑)会被负面地评估(例如会让自己尴尬、导致别人拒绝自己等)
3、几乎所有的社交情境都会唤起这样的焦虑或恐惧
4、由于极度的害怕或焦虑,患者会主动回避社交情境
5、这种害怕或焦虑是不合理的,相应的情境本不应该激发这样的恐惧
6、这种恐惧、焦虑、回避通常会持续半年以上的时间
7、这种恐惧、焦虑、回避给患者带来了不可忍受的痛苦,或者给患者实际的社会生活功能造成了显著的影响(例如无法好好上班、工作、交朋友)
作者简介:陆俊茜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医学背景。在世态纷呈的环境里,请记得不管经历了什么,我愿意倾听你的诉说,感受你的感受,陪伴你走出困顿。不管你有任何心理或情感困惑,可以关注及私信我们的头条号,向作者提问咨询!
其他网友观点
偶尔打个喷嚏和感冒了的本质区别是什么?是病啊。社交恐惧是精神障碍的一种,也就是精神疾病,而内向腼腆是性格的一种。社交恐惧是焦虑症的一种,是持续时间在6个月以上,面对被审视的社交情况出现的害怕和焦虑;害怕自己的言行或焦虑表兄会导致负面的评价;社交状况总能导致自己的焦虑,个体尽量逃避使其产生焦虑的环境。而内向腼腆,其实不具有什么含义,只是性格的一种,表现为不爱说话,喜欢自己独处等等。其实从社交恐惧的分类可以看出,最主要的特征是引起人的焦虑和负面评价,而且个体会逃避这样的社交场合。
内向呢,是不爱说话,社交时候也有焦虑,但是不会时刻的殚精竭虑,不影响正常的社会功能。其实最主要的区别,就是一个是精神障碍,一个是性格类型。很多的精神障碍的特征,都会或多或少的出现在每个人身上。比如谁也有抑郁情绪的时候,谁也有焦虑,每个人都有社交时候的紧张,但是和疾病的区别是,他们不影响正常的功能,持续时间短,个体不会因为这些消极的情绪而去逃避这些事。
腼腆内向是有一些社交的问题,但是不影响正常的社交,和社交恐惧是没什么特定的关系或者相关的,保证正常的交流就好了。内向是能量指向内在,通过独处等安静的活动活动能量,而社交行为等是消耗能量的,但是这并不影响其进行正常的交流。而腼腆是每个人都经历过的成长阶段中的一种心理表现,随着成长和社会化,也不影响正常工作生活。二者与精神障碍都存在着本质的区别。
你的心事与困惑,我们愿意倾听,欢迎关注“青音约”的头条号,向我们提问,写下你的困惑,我们帮你解忧
以上就是小编关于【】的分享,希望对你有用。